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村落活化模式研究

来源 :大众科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758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产业,增强农村活力,带动农民的致富创造性。古村落是我国乡村版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古村落的繁荣兴盛。本项目在研究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发展现状上,结合实地调研,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古村落。本项目研究对于古村落活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村落复兴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古村落活化模式;乡村振兴;黟县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村衰落现象逐步凸显,严重制约了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本文在研究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发展现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古村落,实现古村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有产业支撑、有文化传承、有传统风貌、有基础配套。本文研究对于古村落活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村落复兴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进行合理的分析,并针对性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以此对古村落复兴、发展有所帮助。
  二、古村落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产业结构单一导致经济困难
  产业缺失、产业结构过于单一是当前古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支柱产业受挫时,地区经济发展就会迅速受到影响。在调研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这些古村落以发展旅游产业为主,其他产业的发展并未凸显。而旅游产业是一个季节性产业,分为旺季和淡季。往往在旺季时,古村落会迎来客流量的高峰期,当地经济也迎来高速发展阶段。可一旦旅游淡季到来,古村落客流量便会急速下滑,经济像坠入寒冬般。在旅游淡季,古村落的收入会大幅度减少,村民的收入也会降低,经济由于淡季而呈现出不景气的,困难的现象。
  由黟县政府发布的《2018年黟县经济运行简析》,可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前四个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2%、8.0%、7.2%、8.0%,呈偏M型走势。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37026万元,增长3.0%,第二产业116647.5万元,增长8.5%,第三产业167850.8万元,增长8.9%。三次产业占比由上年的12.9:38.3:48.8发展为11.5:36.3:52.2,一、二产业比重均有所下降,三产比重上升3.4个百分点,首次超过50%。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第三产业里主导产业为旅游业和茶业。产业结构比重的变化,使得黟县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第三产业带来的推动。
  2.基础配套落后导致发展水平降低。
  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必不可免。基础配套设施的落后使得城乡差距更加明显,在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古村落基础建设的落后。第一,是在交通运输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古村落的以汽車运输为主,运输方式单一,且极易发生交通拥堵问题,给游客带来不愉快的体验。同时,在我们调研期间,也发现在当地的交通运输管理中心管理不善问题十分突出,购票流程混乱,沸反盈天。停车场所建设不到位,占据大片农田,停车场所环境差,尘土飞扬,污染空气;第二,是在环保环卫处理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期间发现古村落的垃圾随处可见,垃圾不入桶,部分游客素质不高,有关环境保护知识宣传不到位。垃圾清理不及时,垃圾桶摆放数量少,位置不合理等问题也时常出现;第三,在防灾防卫应急系统建设中存在的差距,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四面环山,且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引发火灾。在暴雨期间,也会引发山洪、泥石流问题。面对这些极易突发的自然灾害,古村落的应急防灾系统并不健全。古村落内,对于这些自然灾害知识的宣传也不到位,村民自身对灾害应急知识也不了解。
  3.“空心化”导致人才缺失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走向经济发达地区,大量人才从村落涌向城市,古村落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使得人才的大量缺失。在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也存在这种想象,居住在村落内的居民日益减少,出现了很多的空民居,留守在村落内的大多是老人与孩童。这给村落自身经济发展带来严重阻碍。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空心化与人才的缺失,让村落内部人才留不住,外部人才招不进来,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人才外流,青壮力外出,使得村落大量土地资源被浪费以及空心村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
  根据《黟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县户籍户数34902户,比上年减少373户,下降1.1%。年末总人口93670人,比上年减少595人,下降0.6%。其中,城镇人口25549人,增长2.9%,乡村人口68121人,下降1.9%。
  4.文化认同断裂导致缺乏保护意识
  文化认同是一种对本民族、本群体自身文化的认可。认同是一种意向性反映。人们的思想、价值、行动,甚至情感都是文化的产物。可一旦这种文化认同的断裂,势必会影响人们的意识、行为等。众所周知,徽商徽文化是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最突出的文化特色,其独有的徽派建筑更是远近闻名。在调研期间,大量的徽派建筑或是自然原因或是人为原因,都或多或少地遭受到一定的破坏,甚至一些闲置的建筑透过缝隙看去内部早已破乱不堪。古村落的文化氛围不浓厚,大量的商业店铺充斥着古村落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文化链接太脆弱,使得村民和游客对古村落的保护意识逐渐降低。
  三、古村落活化措施
  1.古村落文化资源传承发展、活化利用的可行途径
  (1)多方主体优势互补,盘活文化资源,提高有效文化需求
  盘活文化资源,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细化改进,制定实施细则。进行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建设者投入极大热情,增加与当地居民配合的机会,根据市场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具体开发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全面系统地考察旅游资源,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客观、真实地了解当地资源状况[2]。   (2)吸收外来优秀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村落文化活态创新传承。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同时,要对古村落文化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对优秀的外来文化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弘扬古村落优秀文化,融合外来优秀文化,创新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形式。创新文化发展形式,盘活文化资源。在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里,可以在传统村落文化表演中融入一些外来的文化表演活动。
  2.古村落活化营造策略
  (1)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链
  古村落要发展,古村落要富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面对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产业缺失的问题,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不断为已有的的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的产业发展主要以旅游产业为主,单一的产业限制了古村落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特色景观产业、种植产业。安徽黟县四面环山,早晚温差大,适宜种植茶类作物。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打造农业产业链。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村民收入直接挂钩,不仅增收,更带动经济发展。政府当地企业与政府需要积极招商引资,为投资商提供政策上的优惠,为打造古村落产业多元化而努力。
  (2)创新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
  建立一个高效统一的管理模式,部门之间的运行得到合理的分工,让古村落内各种活动的安排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在村落内,各行各业,由下至上各种信息的传达需要高效率的管理模式来支撑,传统的低效率的投诉信无法适应旅者的需求。由于消费者性格、需求、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开发运营中文化旅游资源信息传播更加需要创新型人才[1]。面对这样信息化、数据化的的时代,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村落内的管理队伍需要更加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才与之合作。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也是时代发展对当代古村落的要求。
  (3)树立品牌形象,增强竞争优势
  塑造獨特的品牌形象,依据自身地区优势开展竞争优势,不论是在创新理念还是风土人情上,都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自然的旅行目标[3]。品牌是一个古村落的外在形象,至关重要。塑造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大大提高古村落的知名度与受欢迎度,从而提高竞争优势。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一直以徽商文化作为品牌宣传的重点,可以打造多重品牌形象,颠覆人们的传统认知,突显独到的竞争优势。让品牌形象的树立融入创新文化色彩,增强竞争优势。
  3.村民自主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机制
  村民是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主体,村民的自主意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古村落的发展。为了更好发挥村民的自主保护积极性,具体应当开展“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知识宣讲会”,提高村民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要对村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村民行为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让古村落的保护有法可依。
  四、结论
  本项目在研究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发展现状上,结合实地调研,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古村落。本项目研究对于古村落活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古村落复兴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安徽黟县部分古村落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进行合理的分析,并针对性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以此对古村落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倩,张浩.皖南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8,33(8):10-13.
  [2]王迎洁.古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乡村科技,2019(18):20-21.
  [3]陈小春.我国古村落文化旅游研究综述及发展趋势[J].旅游研究,2015,7(2):7-12.
  基金项目:
  本文属于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03781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在以前的“旧世界”还是现在的“新世界”都有极强的理论指导作用。根据这一理论,人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就得从个性发展、社会关系个人能力提升的方面入手。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现在社会的复杂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也有了新的含义。丰富的内容对于解决现在社会中面临的一些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继续以马克思主义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机动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造成大量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如何使受害人获得迅速、切实的保障也同样成为立法者和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目前道路交通事故的现行规范进行了评析,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立法进行了关联性探讨,并由此探讨道路交通事故中一些特别情况的裁判规则。  关键词:交通;事故;裁判  一、道路交通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益于提升行政单位自身工作效率、强化人员工作热情,也对各项行政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如何提升行政办公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行政办公人员;思想政治;工作  社会的进步,单位转型的发展,人員素质的培训,思想方面的提升,都需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单位作为组织机构要注重职工的政治思想发展动态,关注提升思想素质,与时俱进、完善素养,
期刊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序幕的拉开,电子商务又将来迎来一个崭新的机遇:移动性、数据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化等。移动电商已经成为市场霸主,移动精准推荐与精准营销已经成为潮流与时尚,其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商业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移动电商平台;精准推荐;算法设计  一、引言  互联网飞速发展过程中,目前表现得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但PC互联网正在日渐式微。据中国互联网
期刊
摘 要:在新一轮科技创新的浪潮下,AI人工智能、5G网络、无人驾驶等高科技先后涌现,给传统的制造装备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一些互联网公司对云计算,图像传输、机器学习等前沿科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5G网络的助力,加快了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实施。本文在对这一技术进行介绍的同时,还针对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作出阐述。  关键词:无人驾驶;5G网络;发展前景  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大
期刊
摘 要:作为近代唯理论哲学家的代表,笛卡尔和莱布尼茨二者在理论上有共同的趋向,比如莱布尼茨针对天赋理论和笛卡尔相似,并且在对洛克批判的基础上,也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理论进行了完善。本文针对二者天赋观念论作出概述,叙述出天赋观念观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笛卡尔;莱布尼茨;天赋观念;继承发展  莱布尼茨天赋观念是在笛卡尔天赋观念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在莱布尼茨的天赋关理论中更多地体现了主体的先有因素。
期刊
摘 要: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在分析国内外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其核心、第一要义、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都是其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發展,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进行哲学解析,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唯物史观;科学发展
期刊
摘 要:作为学校共产党员队伍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党支部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无疑是从严治党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基层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从实践中创新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管理。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创新  一、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义  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是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基层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抓手,也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沙湖党委着眼于自身特色,注重发挥党建工作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植根于旅游产业链,使党建工作更贴近群众、更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同时,在党建工作引领下,景区的旅游工作也取得长足进步,党建与旅游在融合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探索出了一条“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的特色党建发展之路。  关键词:新时期;旅游企业;党
期刊
摘 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增加了底气,提高文化软实力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忘本来,面向未来,才能实现文化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保持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形态和马克思主义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