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障碍儿童的家庭早期发现与干预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语言障碍儿童现状,结合国内相关研究,介绍了几种家庭早期发现方法与干预策略。希望有助于家长对语言障碍儿童实施家庭干预,以促进儿童语言障碍的康复。
  【关键词】语言障碍观察家庭干预
  语言障碍是指人在听、说、读、写或做手势诸方面的任何一种系统性的缺陷。这种缺陷导致个体所表现出的语言能力与其年龄不相称,较其生理年龄的发展要迟缓,往往在词汇、语句、语法的理解和运用等方面存在明显错误,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影响他们与同类的交流。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约有127万儿童存在语言表达和理解障碍,语言障碍不仅影响儿童认知的发展,也影响情绪、个性及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会导致儿童异常心理。如果儿童的语言障碍能得到及早的发现,并进行有效的矫治与干预,儿童的语言将得到最佳的发展,否则会引起儿童学业不良或社会适应问题,给儿童发展带来终身遗憾。
  语言障碍儿童最佳的言语临床矫治年龄是5岁以下。这一阶段的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环境中,教育者应掌握语言障碍发现方法及干预策略,确保儿童语言问题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促进儿童语言潜能的开发。
  一、语言障碍儿童的家庭早期发现方法
  发展性观察。语言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表现为年龄特征。一般来说,七个月的孩子开始进入咿呀学语阶段,在这一时期所发的声音开始具有意识性,一些咿呀语甚至类似成人语言中所使用的音节重复,如类似“爸爸”、“妈妈”的发音。儿童大约一周岁左右开始说第一个词,一岁半左右,儿童的词汇量达到70个,开始说出电报句,如“妈妈抱”、“小猫咬”。到两岁时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270个,能够表达6-10个字的语句。3岁时词汇量达到950个,开始尝试表达11-15个字的句子,而且开始说复杂的连动句。通过为儿童做成长记录或日常观察,家长可以了解儿童语言发展是否符合规律,如果儿童的语言发展明显滞后于同龄儿童发展水平,则可能发展为语言障碍。
  生活中观察。儿童的语言障碍可能是单纯性的语言障碍,即儿童其他方面正常,只有语言发展出现异常,也可能是由智力、视力、听力等方面障碍所引起的伴随性语言障碍。伴随性语言障碍在矫治时较为困难,通常发现越早,治愈的可能性越大。
  家长可通过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判断儿童是否存在视力、听力问题。如,观察新生儿对响动的反应:在他的旁边拍手或用会发声的物体在儿童周围或身后发出响动,看他能否对声音进行追踪,如果无动于衷,则可能存在听力问题;观察儿童对光的反应:在黑暗的夜里或房间中,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于儿童床边,如果儿童感受到光的刺激,就会寻找光源。或者用一个手电筒刺激儿童的眼睛,受到刺激后儿童的眼睛迅速闭合表明儿童没有视力问题。若儿童对刺激无反应,家长需带儿童到医院做常规检查,以免因延误造成更大的康复困难。
  活动观察。家长可通过日常活动观察儿童是否存在语言理解或表达障碍。在活动中,观察儿童对指令的理解,家长发出“把球捡回来!”等简单的指令,如果三四岁的儿童不能正确执行指令,则可能存在语言理解问题。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提问题的方式观察儿童能否理解故事情节,从而把握儿童的语言理解水平。
  儿童语言表达如果多重复,语速过快或过慢,声音过大或过小,过度嘶哑、总是带鼻音等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二、语言障碍儿童的家庭早期干预策略
  家庭干预是儿童语言障碍康复的保证。与其他方法相比,家庭干预能为儿童提供最多的语言运用机会,并可根据儿童语言康复情况灵活调整干预目标。家庭干预的语言目标具有生活化特征,儿童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即训练即运用,从而避免儿童产生语用问题。
  示范法。对于存在语音问题的儿童来说,示范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干预方法。它根据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要求家长为儿童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式,儿童通过模仿纠正语音错误。这种方法使用范围广泛,不受环境限制,可以是茶余饭后,或者是睡觉前半小时,周围环境不太嘈杂即可。运用示范法的首要任务是确立儿童语言干预目标。一个儿童可能存在多种发音缺陷,目标选择过多,往往会导致家长在干预过程中把握不住重点,增加儿童训练困难,容易使儿童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丧失康复的信心。在干预的过程中,家长应根据儿童语音问题的特点,确立一个针对性的目标。当目标确立后,家长要帮助儿童认识正确语音的明显特征,示范目标音和儿童错误语音,通过辨口型、听差异、感觉声带振动让儿童比较两者间的不同。一旦儿童掌握了目标音的特征,并对自己的错誤语音形成正确的认识,家长和儿童便可通过“平行说话”训练新语音,即家长示范一句,儿童重复模仿一句。使用示范法训练儿童语音时应注意语言变式及结合趣味性游戏。如:家长和孩子玩“跟我学”游戏,规定在一段时间内,家长说完每一句话或每一个字词后,儿童都要正确模仿不许添字或丢字。如果出现不一致时,家长可以刮刮儿童的鼻子或者采取其它儿童能接受的惩罚。游戏内容避免简单的重复,应根据儿童语言干预目标结合多种变式。
  在干预过程中,家长应对儿童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多采用积极的表扬和鼓励,避免批评惩罚。由于语言障碍的原因,儿童难免经常出现错误,家长的焦虑和过分纠正会使儿童丧失信心,感到自己无能。干预本身在于增强儿童表达的信心,对于儿童的进步,家长赞许的眼神或鼓励的话语,不仅有利于儿童对新语音的塑造,同时可能会激发儿童对语言进行练习的强烈愿望。但要保证表扬和鼓励的使用不能过多,以免失去效用或使儿童骄傲自满。
  交流法。当儿童存在理解和表达问题时,家长应加强与儿童的日常交流。对于年龄较小或不擅表达的儿童,应通过讲故事对儿童进行语言刺激,培养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和对词汇的掌握。讲故事不是简单的读故事,家长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讲给儿童听,语言风格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引起儿童对言语的注意,有助于儿童将外部语言内化。此外,家长要善于向儿童发问,激发儿童主动思考和表达动机。当情节引人入胜或是儿童听得入神时,可以给儿童提一个开放性问题。如,《白雪公主》中,讲到白雪公主来到了七个小矮人那里吃光了小矮人的食物时,家长可以问儿童小矮人回来后发现了白雪公主他们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其中一个小矮人你会怎么想?儿童思考的过程,即是运用内部语言的过程,可培养儿童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而儿童尝试性的回答则发展了其表达能力。如果儿童观点少或者表达不清,家长需加强引导,切莫操之过急或对儿童感到不满意,以免儿童产生焦虑或者胆怯心理。
其他文献
期刊
会议
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儿童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精神的的个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就带着这种探究的欲望从大自然那里得到满足的。儿童的自身探究的本能就是儿童哲学的出发点,而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是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不断认识,探究自己未知的世界,就是儿童不断建构自己哲学世界的过程。童话作为一种神奇的
【摘要】当前,关于儿童多动症的报道越来越多,由于家长们特别关心子女的异常行为,认为自己子女患此病的家长也越来越多,他们迫切需要了解、认识儿童多动症。本文旨在阐述关于儿童多动症的各方面的研究,包括定义、成因、症状、治疗等,使人们对儿童多动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能够正确对待多动症儿童,让一些家长、老师走出误区,使儿童多动症患儿尽可能得到好的治疗。  【关键词】儿童多动症主要症状成因  一、儿童多动症
用留心、细心、爱心、耐心去对待孩子们,该是幼儿教育的宗旨吧?那么,如何去爱?其实是挺不好把握的,但如果深入其中,那就是一种享受。  一:作为幼儿教师应多留心观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那天孩子们正玩得起劲,‘‘好吓人啊。’’随着喊声,孩子们都拥到小军面前。‘‘什么东西我看看’’。孩子们想看又不敢看。我走到孩子们中间,原来是一条小绿虫(蝴蝶幼虫)。  我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孩子们
摘要:文章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高校建筑室内颗粒物污染情况,目的是了解大人员密度建筑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状况,寻找解决途径。结果表明:学校室内PM10污染较为严重;可吸入颗粒物中,小颗粒物所占比重偏大,其中小于3μm的颗粒物,占到可吸入颗粒物质量的50%左右,几乎占到了计数浓度的100%;从场合上分,食堂颗粒物浓度最高,污染最严重;从时间段分,中(下)午时段污染较为严重。  关键词:浓度;PM
期刊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能力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尤其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问题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欠缺。本文就针对农村小学生的问题意识从培养兴趣、创设情境、改进方法 、提高能力四方面浅析了如何培养学生想问的欲望、敢问的心理、会问的意识和善问的习惯。  【关键词】农村小学问题意识培养兴趣创设情境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是,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里状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