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下面谈谈笔者根据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得出的认识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用笔算,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同时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积极性。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并且利用一些富有童趣的訓练方式,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计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等多种形式的计算,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教育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全方位引导培养估算能力
2.1 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教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的充分的“说”的同时,边动手,边思考,让学生体会“凑十”的过程。
2.2 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整理书包》先出示主题图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吗?先让学生独立估算,然后集体反馈。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3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良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运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习惯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写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机会,能很好地提高运算准确性。
4 老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往往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部分学生会效仿老师上课中的某个细节,好奇或不自觉地跟着老师走。因此,老师在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自己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 学生,家长,老师三点一线配合
孩子在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有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但是在课外、放学之后,尤其是假期,教师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作为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同龄人的心态教育学生。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
1 培养学生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用笔算,并掌握一定学习方法,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同时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和积极性。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并且利用一些富有童趣的訓练方式,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用卡片、小黑板计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等多种形式的计算,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教育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 全方位引导培养估算能力
2.1 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教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的充分的“说”的同时,边动手,边思考,让学生体会“凑十”的过程。
2.2 重视培养学生估算能力。估算是保证计算准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估计出的数的大致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条件。如:教学《整理书包》先出示主题图一个书架有12层,每层14本,150本书放得下吗?先让学生独立估算,然后集体反馈。①14×10=140(本);②15×10=150(本)。当然,估算只能发现计算中的明显错误,并不能代替计算和验算,只有把估算、计算、检验相结合,才能保证计算的正确、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和能力。所以接着让学生求出这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并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
3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良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运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习惯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写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机会,能很好地提高运算准确性。
4 老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往往老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部分学生会效仿老师上课中的某个细节,好奇或不自觉地跟着老师走。因此,老师在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自己一定要规范整洁;解题时,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 学生,家长,老师三点一线配合
孩子在学校的一切学习活动,有老师的监督和指导。但是在课外、放学之后,尤其是假期,教师须提出明确的要求,家长也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如在家庭作业中,发现孩子有错题,可让家长帮助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订正到纠错本上。
总之,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和连续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减少学生计算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作为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的考虑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同龄人的心态教育学生。而计算能力的初步形成后,也还需要在今后应用中得到巩固、发展和深化,才能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