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实行,高中生物知识性趣味性增强,传统的授课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课改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给高中生物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应用中要把握好尺度,以防为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使用中还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更好的发挥教师的影响力,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实行,高中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就落实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这一理念上,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使生物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那么,上好每一节课或学好每一个教学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的加入,给我的生物课堂教学助了一臂之力。
一、分析现状,使用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一)首先分析教材
高中生物是知识性趣味性极强的学科,在《课程标准》中指出:|“必修部分是生命系统物质结构基础、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部分很深奥又比较抽象,枯燥,课堂上的呈现方式上,如果单凭教师的传统的一遍又一遍讲,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有时面对学生的一双双迷惑的眼睛,我既感觉到我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果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还怎样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呢?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用课件或动画的形式把染色体的形态数量位置变化,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形象、直观、生动,易于记忆,其课堂效果优于“满堂灌”。
(二)其次分析学生
伴随着素质教育一路走来的学生,本身就处于青春期,跟以往学生相比更活跃,易激动。稍微一个小话题就能惹翻整个课堂,敢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时常在课堂上冷不丁的抛出问题向老师“发难”。我常想:跟孩子们过招,会提高我的智商。甚至,有时自己正滔滔不绝的讲生物知识点时,会发现有学生正在自己的“催眠曲”中呼呼大睡,顿时一切信心都消失了。生气失望的同时也反省一下自身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虽然在知识积累上投资小,见效快。但学生对知识仅停留在简单的堆砌层面上,不感兴趣,比较被动,常感到枯燥,难以满足对知识多层次多方面,[:]特别是“有意思”的要求了,以至于会出现打瞌睡现象。那么,学生就难以进行知识的从新构建和迁移,难以形成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生物课堂改革,引进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记得一次开会,我们校长说一句:“你上课时,课堂上有学生睡觉,那你这堂课是失败的一堂课!”对我触动很大。以后上课,为了自己不失败,我都要分析一下怎样才能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参于生物课的学习?
二、用心驾驭,使用信息技术事半功倍
用心,用心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比如,一次课程内容是《生物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中的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两个概念,学生搞不清。我就利用信息技术上的这节课,种间有寄生、互利共生和捕食关系,寄生关系我采用大豆与菟丝子的图片,互利共生关系用花生与根瘤菌的图片,捕食关系用狼捕羊的图片,便展示边讲解,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有协同关系和竞争关系,协同关系采用幾只蚂蚁共同抬一只毛毛虫的图片,竞争关系采用的是一只雌羚羊在旁边观看,两只雄羚羊用角在打架的图片,旁边再配上对白“为了爱情,我们战斗到底”的字样。学生看到后会心一笑,知道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两个概念分清楚了。
再比如,蛋白质的转录与翻译过程,本身是发生在细胞内部的过程,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将细胞核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成信使的方式,将遗传信息携带出来,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成蛋白质。这些说起来简单,可凭空是很难想象的,真正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传统的讲授型明显不足,一旦这个知识点学不好,学生会产生挫败感,会影响下面的课程学习,甚至会对生物课厌倦。我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用多媒体Flash动画的形式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进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就能在预习过课文的基础之上,主动地去探讨,提高了学习兴趣,并能动态的进行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很好的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掌握分寸,使用信息技术量体裁衣
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表现方式的单一性,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不能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或只是将课本内容屏幕化,不能忽略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片面的追求实现教学课件的技术和手段,滥用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但信息量过大,内容过多会导致学生只是泛泛而看,走马观花效果不好;或者,信息量过大,学生无从下手,筛选和甄别能力差,会偏离主题。问题提出模糊,或范围过大或过窄,限制学生思维,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些都是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值得再去反思。使用信息技术,要掌握分寸。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也不能盲目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多年积累下的生物教学经验,是信息技术不能代替的。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更是多媒体和信息技术难以实现的,信息技术能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效果,但它不能取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身的影响力。
所以,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提高自身的筛选甄别能力,利用适当的讲授型或信息技术手段,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
[2] 董丞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6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实行,高中生物学科的素质教育就落实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科学素养’’[:]这一理念上,把宏观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过程,使生物学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那么,上好每一节课或学好每一个教学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如何上好每一节课,信息技术的加入,给我的生物课堂教学助了一臂之力。
一、分析现状,使用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一)首先分析教材
高中生物是知识性趣味性极强的学科,在《课程标准》中指出:|“必修部分是生命系统物质结构基础、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生命系统中各个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部分很深奥又比较抽象,枯燥,课堂上的呈现方式上,如果单凭教师的传统的一遍又一遍讲,学生还是不能理解,有时面对学生的一双双迷惑的眼睛,我既感觉到我的语言是那么的苍白,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如果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还怎样培养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呢?如果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用课件或动画的形式把染色体的形态数量位置变化,以动态的方式呈现,形象、直观、生动,易于记忆,其课堂效果优于“满堂灌”。
(二)其次分析学生
伴随着素质教育一路走来的学生,本身就处于青春期,跟以往学生相比更活跃,易激动。稍微一个小话题就能惹翻整个课堂,敢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时常在课堂上冷不丁的抛出问题向老师“发难”。我常想:跟孩子们过招,会提高我的智商。甚至,有时自己正滔滔不绝的讲生物知识点时,会发现有学生正在自己的“催眠曲”中呼呼大睡,顿时一切信心都消失了。生气失望的同时也反省一下自身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虽然在知识积累上投资小,见效快。但学生对知识仅停留在简单的堆砌层面上,不感兴趣,比较被动,常感到枯燥,难以满足对知识多层次多方面,[:]特别是“有意思”的要求了,以至于会出现打瞌睡现象。那么,学生就难以进行知识的从新构建和迁移,难以形成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生物课堂改革,引进信息技术势在必行。
记得一次开会,我们校长说一句:“你上课时,课堂上有学生睡觉,那你这堂课是失败的一堂课!”对我触动很大。以后上课,为了自己不失败,我都要分析一下怎样才能使学生更感兴趣,更易于接受,更易于参于生物课的学习?
二、用心驾驭,使用信息技术事半功倍
用心,用心才能抓住学生的心。
比如,一次课程内容是《生物之间的关系》,对于其中的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两个概念,学生搞不清。我就利用信息技术上的这节课,种间有寄生、互利共生和捕食关系,寄生关系我采用大豆与菟丝子的图片,互利共生关系用花生与根瘤菌的图片,捕食关系用狼捕羊的图片,便展示边讲解,这样学生就理解了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有协同关系和竞争关系,协同关系采用幾只蚂蚁共同抬一只毛毛虫的图片,竞争关系采用的是一只雌羚羊在旁边观看,两只雄羚羊用角在打架的图片,旁边再配上对白“为了爱情,我们战斗到底”的字样。学生看到后会心一笑,知道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两个概念分清楚了。
再比如,蛋白质的转录与翻译过程,本身是发生在细胞内部的过程,转录发生在细胞核内,将细胞核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转录成信使的方式,将遗传信息携带出来,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成蛋白质。这些说起来简单,可凭空是很难想象的,真正理解起来非常困难,传统的讲授型明显不足,一旦这个知识点学不好,学生会产生挫败感,会影响下面的课程学习,甚至会对生物课厌倦。我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用多媒体Flash动画的形式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进行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学生就能在预习过课文的基础之上,主动地去探讨,提高了学习兴趣,并能动态的进行联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很好的掌握这节课的内容,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三、掌握分寸,使用信息技术量体裁衣
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了表现方式的单一性,但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不能不顾实际教学需要,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或只是将课本内容屏幕化,不能忽略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片面的追求实现教学课件的技术和手段,滥用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了信息技术,但信息量过大,内容过多会导致学生只是泛泛而看,走马观花效果不好;或者,信息量过大,学生无从下手,筛选和甄别能力差,会偏离主题。问题提出模糊,或范围过大或过窄,限制学生思维,达不到预期效果。这些都是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值得再去反思。使用信息技术,要掌握分寸。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生物课堂教学,也不能盲目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多年积累下的生物教学经验,是信息技术不能代替的。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更是多媒体和信息技术难以实现的,信息技术能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效果,但它不能取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自身的影响力。
所以,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提高自身的筛选甄别能力,利用适当的讲授型或信息技术手段,用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生物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7
[2] 董丞明: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程;[M]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