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阿依达》是意大利歌剧家朱塞佩·威尔第创作的,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这部歌剧中,威尔第在人物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上,都有了全新的突破。特别是歌剧的主人公阿依达,在威尔第的精湛刻画之下,表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有关于阿依达的背景音乐和唱段,也成为了歌剧历史上的经典。本文从威尔第和他创作的《阿依达》谈起,对阿依达的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朱塞佩·威尔第 《阿依达》 戏剧塑造 音乐塑造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一 威尔第和他的歌剧《阿依达》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作曲家。他的一生先后创作了30多部歌剧,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每天都有他的歌剧在上演,因表演他的歌剧而成名的声乐艺术家不计其数。除了音乐家之外,威尔第便是意大利人心中的民族英雄。《阿依达》是威尔第在中年时期创作的。1869年,埃及总督为庆祝苏伊士运河竣工,想要请威尔第创作一部歌剧,于是《阿依达》就诞生了。剧中讲述的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阿依达因为战败,沦为了埃及公主安涅丽丝的仆人,两人都深爱着埃及青年军官拉达梅斯。这时埃塞俄比亚重新出兵,阿依达十分矛盾,一方是自己的父亲,一方是自己的爱人。后来埃塞俄比亚战败,阿依达的父亲谎称自己一名部下,幸免一死,但他随后和阿依达的谈话,被安涅丽丝听到,并将其告发。于是,拉达梅斯因为对阿依达和阿依达父亲的庇护,要被处死。阿依达最后偷偷钻进地牢,和心爱的人同归于尽。这部歌剧被看做是威尔第的代表作品,也是威尔第的典范之作。
二 《阿依达》中阿依达的戏剧形象塑造
作为歌剧故乡的意大利,到了威尔第时代,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史。威尔第深入研究前辈们的作品,学习和借鉴他们在创作上的经验和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阿依达》中,他用矛盾冲突、唯美主题和人声戏剧化,刻画了阿依达立体和丰富的人物形象。
1 巧用矛盾冲突,突出人物特征
威尔第从小就对戏剧莎士比亚十分推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由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而来。从这些作品的阅读和改编中,威尔第悟出了组织曲折情节,在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营造诧异的戏剧氛围等方面的真谛。所以,对于陳旧的、平淡的剧情,他是不屑一顾的。在他看来,没有曲折和复杂的剧情,他的人物刻画就没有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矛盾冲突越激烈,他的人物刻画就越有张力。《阿依达》的剧情是十分曲折的,这和威尔第歌剧创作的美学理念十分符合。于是,他通过巨大的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从头到尾都充满矛盾的阿依达。
第一次矛盾是父亲和爱人的矛盾,阿依达听说心上人拉达梅斯被选为这次战斗的主帅与自己的父亲对阵时,两者之间没有办法权衡,也不可能得到完美的解决。这是善良的阿依达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最终向心上人唱道:“祝你凯旋归来。”这段《祝你凯旋归来》,被誉为是伟大的咏叹调之一,一方面是对父亲的牵挂,另一方面是对心上人的挂念,亲情和爱情的矛盾第一次出现在了阿依达的身上。
第二次矛盾是爱人和情敌的矛盾。埃及公主安涅丽丝也深爱着拉达梅斯,她和阿依达是情敌的关系,于是爱情和爱情之间也出现了矛盾。在与安涅丽丝的交锋中,阿依达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角色,这源于阿依达善良无邪的本性。同时她也知道,在这样一种状况下,父亲和爱人的生死,很有可能被这个情敌所决定,虽然对方是自己的情敌,自己却不能做任何回击,甚至还要隐藏自己对爱人的爱情,这种矛盾让阿依达近乎崩溃。
第三次矛盾是民族情感和个人爱情的矛盾。她的父亲需要她打探军事秘密,以保证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但是这种打探直接决定着自己爱人的生死。一方面是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爱人,阿依达又一次站在了矛盾跟前。她跪在父亲面前,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说出了军事秘密,这时候的阿依达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女人的形象,而是一个民族英雄,其内心的激烈矛盾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当最后和心爱的人一起死去后,阿依达身上所有的矛盾,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解决。
2 坚持“人声戏剧化”,树立人物精神
在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中,一直坚持歌剧是人性的戏剧这一理念,总是力图用简朴的、真挚的、声乐化的旋律来塑造人物形象。他在歌剧中创作的唱段,因为旋律质朴和情感真挚,常常被意大利人民当做民歌来演唱,这种对人声主导地位的突出,也是威尔第歌剧百余年来始终受到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在《阿依达》中,威尔第为阿依达创作了两首咏叹调:一首是《祝你凯旋归来》,这首被誉为是伟大的咏叹调之一,一方面是对祖国的无比眷恋,另一方面是对心上人的深切挂念,阿依达无疑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坚强的、忍辱负重的阿依达;另一首是《啊,我的故乡》,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曲调哀怨,几乎就是人类思念祖国之情的集中体现,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听过这首歌曲的人的心中。随着旋律的流淌,阿依达的影响也逐渐在观众的心中产生了变化,她不再是那个矛盾、敏感的小女人,而是一位有着民族大义和强烈爱国热情的民族英雄。这两首咏叹调集中表现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感受,成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3 追求自由和爱情,抒发人物情感
爱情和自由是威尔第歌剧中最常见的两个主题,这也是他的歌剧为什么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的原因。当时威尔第之所以答应创作这部歌剧,是因为这个发生在神秘大陆的情感故事深深吸引着威尔第,他也被脚本中这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所感动,《阿依达》正是将对爱情的忠贞和自由的渴望当做这部歌剧的主题。歌剧结尾的时候,当拉达梅斯被押进石窟,要接受活埋的极刑时,却发现了早已秘密潜入的阿依达,我们无法想象、体会此时拉达梅斯的心情,自己就要处死的时候,自己的爱人却已然悄悄的潜入,躲在这里,这是一种何等的真爱和奉献,在一个人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候,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是无力和苍白的。阿依达早就抱着必死的心态,本可以逃走的她,却秘密的藏下来,爱情的力量战胜了死亡的恐惧,反而收获了超脱的泰然和平静。小小的石窟里,成了阿依达的天堂,在她看来,能够和自己的爱人相拥而死,就是最好的结局和解脱。 三 阿依达的音乐形象塑造
在歌剧的开始部分,阿依达的形象是敏感的,甚至是有些胆怯的。威尔第为此专门谱写了一段旋律,以配合阿依达的心理个性特征。这段旋律使用管弦乐队来演奏,在旋律线到达高潮之后,随之慢慢地下行,音量也随之减弱,直到慢慢消失。在刻画阿依达心理特征的同时,也预示着一场巨大风暴的来临。紧接着就是阿依达的父亲,埃塞俄比亚国王向埃及进军的消息。这时候的背景音乐简短和刚健,有一种战场上硝烟弥漫的味道,同时也为之后阿依达的独唱《祝你凯旋归来》做出铺垫。
阿依达无奈之下,矛盾和违心的重复着“祝你凯旋归来”,在这首著名的宣叙调中,威尔第使用了大量的半分音符,采用了伴音连续进行的方式,表现出了阿依达慌乱和无助的心情。同时还采用了不对称的曲式结构形式,利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体现阿依达的心情和剧中的气氛特征。《祝你凯旋归来》由A、B、C、D四个部分组成,A段是一首宣叙调,四四拍。歌词的内容是阿依达讲述拉达梅斯战胜自己的父亲,凯旋而归的事情。乐曲的第一句,能够明显地听出旋律的起伏变化,一方面是真心祝愿爱人凯旋,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作为女儿非常不孝。旋律跳跃很大,三个乐句中有两次八度的大跳。上行的旋律表现者阿依达强烈的愿望,同音的进行表现阿依达同科的喃喃自语。最后一句突然的下行八度,仿佛是阿依达突然的醒悟,再次认识到了两者之间的矛盾。B段开始转为e小调,音乐的速度也缓慢了许多,前两句是音阶的级进,较为平稳和舒缓,把阿依达对父亲的爱充分表达了出来。但是,平静中往往预示着更大的波澜,C部分突然转为了F大调,伴随着阿依达的唱词:“天啊,我又胡说了什么?”威尔第用一个七拍的长音,也是这段旋律的最高音,像是一口警钟的敲响,警告阿依达要正视现实,当然这一警告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接着是弦乐较为轻柔的演奏除了主题旋律,阿依达又回到了现实中,开始思考如何能够缓和两者之间的尖锐矛盾,虽然轻柔,但旋律上下起伏很大,最后用连续下降的三连音,表现出了阿依达苦思无果的矛盾。D部分由ab两个小段组成a小段是降a小调,使用同音进行,几乎全部都是浮点音符,以表现阿依达的慌乱和无助。同时节奏越来越快,以级进为主,恋人和亲人之间实在是難以取舍。b小段是降A大调,阿依达实在是无可奈何,只能是向神灵求助,一般与神灵有关的乐曲,都是采用大调式,这段旋律中每个音的时值都拉长了三倍,三连音的连续运用,表现出了她的无助和对神灵的虔诚。最后一句音符的上下滑行,是阿依达矛盾心里的刻画,面对巨大尖锐的矛盾,她甚至对神灵都产生了怀疑。
当阿依达百般无助的时候,她开始了想象,幻想着没有这场战争,自己能够和爱人在祖国蔚蓝的天空下安静、快乐的生活。威尔第在这里为阿依达谱写了第二首咏叹调《啊,我的故乡》。这是一首十分抒情,又有着浓郁悲伤气质的浪漫曲,也是现在很多女高音演唱的试金石。这支浪漫曲和威尔第早期的作品相比,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旋律更加清新和优美,和声也更为流畅,以往的作品都是浓墨重彩的辉煌风格,而这首作品却更像是一幅水墨画,特别是管弦乐的巧妙运用,让环境和人物的结合更为贴切。成为了整个歌剧的亮点所在。第一乐段中,远处传来了男女祭祀的歌声,威尔第使用长笛,奏出了阿依达的爱情主题,伴随着双簧管牧歌式的独奏,阿依达开始了她悲哀的沉思。她知道拉达梅斯的这次到来,将是与自己的诀别,他会说些什么,自己又要说些什么,脑海里都是一片空白,只有黝黑的尼罗河水在流淌着,更像是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乐队在低音声部运用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半音阶上下行音型,来刻画尼罗河水的流淌,好像要将阿依达吞没一般。接着阿依达开始了她对故乡的怀念,这时候的三连音,是月光下发光的尼罗河水和吹拂着面孔的微风。威尔第用下行的旋律线条和大量的切分节奏,表现出了阿依达对于祖国的怀念和悲痛欲绝的心情。“啊,我的故乡,我再也见不到你了”,阿依达反复重复着这句唱词,是她发自内心的呼唤,用弱起下行的二分音符和连续的三连音音型,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终将是一个悲剧。在最后的结局中,阿依达秘密潜入了地牢,要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死去,并且认为这是最完美的解脱方法,这里威尔第运用了二重唱的形式,两人在优美的带有哀伤气质的吟唱中一起告别人世,表现出了阿依达的无畏和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
综上所述,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的主人公阿依达,是一个有着鲜明特征的艺术形象,她圣洁善良,理性智慧,坚强忠贞,也正是因为阿依达身上这些美的品格,使她成为了歌剧世界中一个不朽的、正面的女性人物代表。威尔第用他深厚的作曲功底,除了切合的背景音乐之外,更是为阿依达创作了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首歌曲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表现阿依达的内心,表现出阿依达的性格,对于阿依达的描绘,也体现出了威尔第对于这个人物的偏爱。我们今天之所以对这部经典歌剧再次进行分析,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喜爱歌剧艺术,作为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最高形式,歌剧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这也激励着我们民族的歌剧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中国歌剧事业有突破性和历史性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楠楠:《歌剧〈阿依达〉的艺术成就》,《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2] 乔欣:《威尔第的歌剧观念及创作特点》,《黄河之声》,2008年第2期。
[3] 张明志:《爱与恨交织的永恒悲歌——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音乐美学分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4] 李艳静:《浅析威尔第歌剧〈阿依达〉的创作特点》,《时代文学》,2009年第4期。
作者简介:付虹莉,女,1976—,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工作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朱塞佩·威尔第 《阿依达》 戏剧塑造 音乐塑造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一 威尔第和他的歌剧《阿依达》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意大利具有世界声誉的伟大作曲家。他的一生先后创作了30多部歌剧,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每天都有他的歌剧在上演,因表演他的歌剧而成名的声乐艺术家不计其数。除了音乐家之外,威尔第便是意大利人心中的民族英雄。《阿依达》是威尔第在中年时期创作的。1869年,埃及总督为庆祝苏伊士运河竣工,想要请威尔第创作一部歌剧,于是《阿依达》就诞生了。剧中讲述的是埃塞俄比亚的公主阿依达因为战败,沦为了埃及公主安涅丽丝的仆人,两人都深爱着埃及青年军官拉达梅斯。这时埃塞俄比亚重新出兵,阿依达十分矛盾,一方是自己的父亲,一方是自己的爱人。后来埃塞俄比亚战败,阿依达的父亲谎称自己一名部下,幸免一死,但他随后和阿依达的谈话,被安涅丽丝听到,并将其告发。于是,拉达梅斯因为对阿依达和阿依达父亲的庇护,要被处死。阿依达最后偷偷钻进地牢,和心爱的人同归于尽。这部歌剧被看做是威尔第的代表作品,也是威尔第的典范之作。
二 《阿依达》中阿依达的戏剧形象塑造
作为歌剧故乡的意大利,到了威尔第时代,已经有了二百多年的发展史。威尔第深入研究前辈们的作品,学习和借鉴他们在创作上的经验和技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阿依达》中,他用矛盾冲突、唯美主题和人声戏剧化,刻画了阿依达立体和丰富的人物形象。
1 巧用矛盾冲突,突出人物特征
威尔第从小就对戏剧莎士比亚十分推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由莎士比亚的作品改编而来。从这些作品的阅读和改编中,威尔第悟出了组织曲折情节,在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营造诧异的戏剧氛围等方面的真谛。所以,对于陳旧的、平淡的剧情,他是不屑一顾的。在他看来,没有曲折和复杂的剧情,他的人物刻画就没有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矛盾冲突越激烈,他的人物刻画就越有张力。《阿依达》的剧情是十分曲折的,这和威尔第歌剧创作的美学理念十分符合。于是,他通过巨大的矛盾冲突,塑造了一个从头到尾都充满矛盾的阿依达。
第一次矛盾是父亲和爱人的矛盾,阿依达听说心上人拉达梅斯被选为这次战斗的主帅与自己的父亲对阵时,两者之间没有办法权衡,也不可能得到完美的解决。这是善良的阿依达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最终向心上人唱道:“祝你凯旋归来。”这段《祝你凯旋归来》,被誉为是伟大的咏叹调之一,一方面是对父亲的牵挂,另一方面是对心上人的挂念,亲情和爱情的矛盾第一次出现在了阿依达的身上。
第二次矛盾是爱人和情敌的矛盾。埃及公主安涅丽丝也深爱着拉达梅斯,她和阿依达是情敌的关系,于是爱情和爱情之间也出现了矛盾。在与安涅丽丝的交锋中,阿依达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角色,这源于阿依达善良无邪的本性。同时她也知道,在这样一种状况下,父亲和爱人的生死,很有可能被这个情敌所决定,虽然对方是自己的情敌,自己却不能做任何回击,甚至还要隐藏自己对爱人的爱情,这种矛盾让阿依达近乎崩溃。
第三次矛盾是民族情感和个人爱情的矛盾。她的父亲需要她打探军事秘密,以保证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但是这种打探直接决定着自己爱人的生死。一方面是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另一方面是自己的爱人,阿依达又一次站在了矛盾跟前。她跪在父亲面前,答应了父亲的要求,说出了军事秘密,这时候的阿依达已经不再是一个小女人的形象,而是一个民族英雄,其内心的激烈矛盾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当最后和心爱的人一起死去后,阿依达身上所有的矛盾,都得到了最完美的解决。
2 坚持“人声戏剧化”,树立人物精神
在威尔第的歌剧创作中,一直坚持歌剧是人性的戏剧这一理念,总是力图用简朴的、真挚的、声乐化的旋律来塑造人物形象。他在歌剧中创作的唱段,因为旋律质朴和情感真挚,常常被意大利人民当做民歌来演唱,这种对人声主导地位的突出,也是威尔第歌剧百余年来始终受到观众欢迎的重要原因。在《阿依达》中,威尔第为阿依达创作了两首咏叹调:一首是《祝你凯旋归来》,这首被誉为是伟大的咏叹调之一,一方面是对祖国的无比眷恋,另一方面是对心上人的深切挂念,阿依达无疑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处境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坚强的、忍辱负重的阿依达;另一首是《啊,我的故乡》,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曲调哀怨,几乎就是人类思念祖国之情的集中体现,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听过这首歌曲的人的心中。随着旋律的流淌,阿依达的影响也逐渐在观众的心中产生了变化,她不再是那个矛盾、敏感的小女人,而是一位有着民族大义和强烈爱国热情的民族英雄。这两首咏叹调集中表现了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感受,成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3 追求自由和爱情,抒发人物情感
爱情和自由是威尔第歌剧中最常见的两个主题,这也是他的歌剧为什么到今天还在广为流传的原因。当时威尔第之所以答应创作这部歌剧,是因为这个发生在神秘大陆的情感故事深深吸引着威尔第,他也被脚本中这可歌可泣的爱情悲剧所感动,《阿依达》正是将对爱情的忠贞和自由的渴望当做这部歌剧的主题。歌剧结尾的时候,当拉达梅斯被押进石窟,要接受活埋的极刑时,却发现了早已秘密潜入的阿依达,我们无法想象、体会此时拉达梅斯的心情,自己就要处死的时候,自己的爱人却已然悄悄的潜入,躲在这里,这是一种何等的真爱和奉献,在一个人心甘情愿献出自己生命的时候,任何赞美的语言都是无力和苍白的。阿依达早就抱着必死的心态,本可以逃走的她,却秘密的藏下来,爱情的力量战胜了死亡的恐惧,反而收获了超脱的泰然和平静。小小的石窟里,成了阿依达的天堂,在她看来,能够和自己的爱人相拥而死,就是最好的结局和解脱。 三 阿依达的音乐形象塑造
在歌剧的开始部分,阿依达的形象是敏感的,甚至是有些胆怯的。威尔第为此专门谱写了一段旋律,以配合阿依达的心理个性特征。这段旋律使用管弦乐队来演奏,在旋律线到达高潮之后,随之慢慢地下行,音量也随之减弱,直到慢慢消失。在刻画阿依达心理特征的同时,也预示着一场巨大风暴的来临。紧接着就是阿依达的父亲,埃塞俄比亚国王向埃及进军的消息。这时候的背景音乐简短和刚健,有一种战场上硝烟弥漫的味道,同时也为之后阿依达的独唱《祝你凯旋归来》做出铺垫。
阿依达无奈之下,矛盾和违心的重复着“祝你凯旋归来”,在这首著名的宣叙调中,威尔第使用了大量的半分音符,采用了伴音连续进行的方式,表现出了阿依达慌乱和无助的心情。同时还采用了不对称的曲式结构形式,利用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来体现阿依达的心情和剧中的气氛特征。《祝你凯旋归来》由A、B、C、D四个部分组成,A段是一首宣叙调,四四拍。歌词的内容是阿依达讲述拉达梅斯战胜自己的父亲,凯旋而归的事情。乐曲的第一句,能够明显地听出旋律的起伏变化,一方面是真心祝愿爱人凯旋,另一方面觉得自己作为女儿非常不孝。旋律跳跃很大,三个乐句中有两次八度的大跳。上行的旋律表现者阿依达强烈的愿望,同音的进行表现阿依达同科的喃喃自语。最后一句突然的下行八度,仿佛是阿依达突然的醒悟,再次认识到了两者之间的矛盾。B段开始转为e小调,音乐的速度也缓慢了许多,前两句是音阶的级进,较为平稳和舒缓,把阿依达对父亲的爱充分表达了出来。但是,平静中往往预示着更大的波澜,C部分突然转为了F大调,伴随着阿依达的唱词:“天啊,我又胡说了什么?”威尔第用一个七拍的长音,也是这段旋律的最高音,像是一口警钟的敲响,警告阿依达要正视现实,当然这一警告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接着是弦乐较为轻柔的演奏除了主题旋律,阿依达又回到了现实中,开始思考如何能够缓和两者之间的尖锐矛盾,虽然轻柔,但旋律上下起伏很大,最后用连续下降的三连音,表现出了阿依达苦思无果的矛盾。D部分由ab两个小段组成a小段是降a小调,使用同音进行,几乎全部都是浮点音符,以表现阿依达的慌乱和无助。同时节奏越来越快,以级进为主,恋人和亲人之间实在是難以取舍。b小段是降A大调,阿依达实在是无可奈何,只能是向神灵求助,一般与神灵有关的乐曲,都是采用大调式,这段旋律中每个音的时值都拉长了三倍,三连音的连续运用,表现出了她的无助和对神灵的虔诚。最后一句音符的上下滑行,是阿依达矛盾心里的刻画,面对巨大尖锐的矛盾,她甚至对神灵都产生了怀疑。
当阿依达百般无助的时候,她开始了想象,幻想着没有这场战争,自己能够和爱人在祖国蔚蓝的天空下安静、快乐的生活。威尔第在这里为阿依达谱写了第二首咏叹调《啊,我的故乡》。这是一首十分抒情,又有着浓郁悲伤气质的浪漫曲,也是现在很多女高音演唱的试金石。这支浪漫曲和威尔第早期的作品相比,风格上有了很大的变化,旋律更加清新和优美,和声也更为流畅,以往的作品都是浓墨重彩的辉煌风格,而这首作品却更像是一幅水墨画,特别是管弦乐的巧妙运用,让环境和人物的结合更为贴切。成为了整个歌剧的亮点所在。第一乐段中,远处传来了男女祭祀的歌声,威尔第使用长笛,奏出了阿依达的爱情主题,伴随着双簧管牧歌式的独奏,阿依达开始了她悲哀的沉思。她知道拉达梅斯的这次到来,将是与自己的诀别,他会说些什么,自己又要说些什么,脑海里都是一片空白,只有黝黑的尼罗河水在流淌着,更像是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乐队在低音声部运用了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半音阶上下行音型,来刻画尼罗河水的流淌,好像要将阿依达吞没一般。接着阿依达开始了她对故乡的怀念,这时候的三连音,是月光下发光的尼罗河水和吹拂着面孔的微风。威尔第用下行的旋律线条和大量的切分节奏,表现出了阿依达对于祖国的怀念和悲痛欲绝的心情。“啊,我的故乡,我再也见不到你了”,阿依达反复重复着这句唱词,是她发自内心的呼唤,用弱起下行的二分音符和连续的三连音音型,预示着这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终将是一个悲剧。在最后的结局中,阿依达秘密潜入了地牢,要和自己的爱人一起死去,并且认为这是最完美的解脱方法,这里威尔第运用了二重唱的形式,两人在优美的带有哀伤气质的吟唱中一起告别人世,表现出了阿依达的无畏和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忠贞。
综上所述,威尔第歌剧《阿依达》中的主人公阿依达,是一个有着鲜明特征的艺术形象,她圣洁善良,理性智慧,坚强忠贞,也正是因为阿依达身上这些美的品格,使她成为了歌剧世界中一个不朽的、正面的女性人物代表。威尔第用他深厚的作曲功底,除了切合的背景音乐之外,更是为阿依达创作了宣叙调和咏叹调,两首歌曲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表现阿依达的内心,表现出阿依达的性格,对于阿依达的描绘,也体现出了威尔第对于这个人物的偏爱。我们今天之所以对这部经典歌剧再次进行分析,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喜爱歌剧艺术,作为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最高形式,歌剧的艺术魅力是无穷的,这也激励着我们民族的歌剧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使中国歌剧事业有突破性和历史性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楠楠:《歌剧〈阿依达〉的艺术成就》,《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2] 乔欣:《威尔第的歌剧观念及创作特点》,《黄河之声》,2008年第2期。
[3] 张明志:《爱与恨交织的永恒悲歌——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音乐美学分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4] 李艳静:《浅析威尔第歌剧〈阿依达〉的创作特点》,《时代文学》,2009年第4期。
作者简介:付虹莉,女,1976—,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工作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