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做好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呼吸科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抽取6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分别施行常规临床护理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危重症患者加强风险管理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护理后的依从评分为(86.07±3.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4±3.15)分;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的发生率为6.67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 %;护理满意度为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积极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突出。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症;护理风险管理;风险事件;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8-0168-02
RICU是呼吸科危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具有一定生命危险,患者往往需要结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可能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甚至引起医患纠纷。非计划性拔管包括的原因主要有:健康宣传工作没有做好,因大部分患者为第一次进行置管,对留置管道的目的和意义未能够得到充分理解,且不重视,在管道自我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意识等,均会因为置管不适或者没有做好保护而意外拔出置管[1]。非计划拔管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其发生的因素较多,如意识情况、置管不适等。临床上一些年资较低的护士,不具备较强的管道评估技能,不能及时将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发现而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2]。管道固定不妥、标识不清,患者翻身活动容易牵拉脱管、颈部缝线松动脱出、管接头固定不牢等均可能会导致医生误拔管。护士未落实好床头交接班,没有熟悉患者是管道情况,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晚夜班或其他治疗护理任务较多的时候,没有严格落实巡视制度,无法将患者拔管的隐患进行及时发现。由此可见,做好非计划性拔管等相关风险事件的预防性综合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分析了做好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呼吸科R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抽取6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7-81(64.67±1.22)岁;实验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6-80(64.66±1.23)岁。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危重症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患者年龄<85岁;患者生存期大于3个月。
排除标准:严重脏器损伤者;患者或者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研究;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临床护理,包括生活护理、体征监测、用药护理、无菌处理、抗感染治疗、排痰护理等内容。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强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具体如下。
积极安排早晚班,并科学、准确落实夜间护理工作,准确划分每一位护理人员所负责区域和具体患者,明确工作职责,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确保患者舒适与安全。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努力实现“无间隙优质服务”,加强技术操作能力,保持良好的态度,热情的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改善护患关系。关于气管插管的一些并发症,主要是导管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发生问题而产生,因此若想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就要寻找问题的源头,并将气管插管的材料选择和置管操作的工作做好。
患者往往来到RICU内会对环境产生焦虑、消极的情绪,同时患者饱受疾病的折磨,无法入睡,当肢体动作过大时,会对气管插管产生影响,造成移位或者使导管的其他功能受到损害,从而产生一些因为气管插管问题而引发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及时将疾病的治疗方法、治愈成功的案例等进行对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够得到提高,协助患者将消极情绪进行消除,使患者的依从性也得到提高,这能够减少管插管损害变形、减少感染以及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通过管道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意识、活动、管道类型、疼痛、沟通情况等内容进行评估打分,以便对患者的气管插管分值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管道评估及护理实施情况进行签名。患者的气管插管评估护理中,对评估分<10分以下患者,每小时评估一次;对管道评估分值在≥10分患者,每隔3 d评估一次,以确保对患者的气管插管评估与护理到位且有效[3]。为了预防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必须从医护人员的工作中出发,统一气管插管护理工作相关医护人员的护理标准、护理流程和相应的归责制度,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症状不同,开展护理理念、护理方法、护理流程、拔管危险因素、患者病情评估等方面的护理培训和讲座,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率,提高气管插管工作的熟练程度,防止因为操作不熟练出现疏忽、插管工作移动不当、管路的固定方法不恰当等引发风险事件[4]。
另外,每位医护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身心舒适度、年龄等因素对气管插管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明确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科学化预防,準备好相关的防护用品,做好相关应急工作的报备,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主要发生在夜晚,此时容易出现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护士长需要根据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进行合理排班,注意灵活搭配,加强对重点病人、重点防范项目的交接工作,必要时增加人力,做好气管护理工作。综合护理能够将护理工作细分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和气管插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医护因素引起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依从性、风险事件发生率和预后护理满意度得出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相比,配合护理的依从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3.33 %(10/30),实验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6.67 %(2/30),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相比,各种类型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χ2=6.667,P<0.05)。
2.4 两组患者的预后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及其家属的预后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呼吸科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决定了患者的预后,护理中一旦出现失误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发展、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非计划性拔管等风险事件作为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给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威胁,极易引起医疗纠纷[5]。研究显示,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管道意外事件,因此做好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性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6]。护理风险管理十作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监护病房中,包含了心理護理、肢体护理、导管固定护理、镇静护理等多方面的内容[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配合护理的依从性和预后满意度更高,各种类型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科危重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十分突出,能够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佳.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保健文汇,2021,22(4):111-112.
[2]??黄付梅.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5):226.
[3]??尹晶.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7):101-102.
[4]??陈佳梦.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临床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8):233-234.
[5]??海娟,冯梅,邓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167.
[6]??赵彬彬.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科学养生,2020,23(10):105.
[7]??许震娟,陈秀梅,王龙凤.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60-63.
[8]??阮利华,雷韦霞.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6):220.
【关键词】呼吸科;危重症;护理风险管理;风险事件;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8-0168-02
RICU是呼吸科危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危重,具有一定生命危险,患者往往需要结合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可能出现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疼痛,导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甚至引起医患纠纷。非计划性拔管包括的原因主要有:健康宣传工作没有做好,因大部分患者为第一次进行置管,对留置管道的目的和意义未能够得到充分理解,且不重视,在管道自我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意识等,均会因为置管不适或者没有做好保护而意外拔出置管[1]。非计划拔管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特征,其发生的因素较多,如意识情况、置管不适等。临床上一些年资较低的护士,不具备较强的管道评估技能,不能及时将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发现而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发生[2]。管道固定不妥、标识不清,患者翻身活动容易牵拉脱管、颈部缝线松动脱出、管接头固定不牢等均可能会导致医生误拔管。护士未落实好床头交接班,没有熟悉患者是管道情况,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晚夜班或其他治疗护理任务较多的时候,没有严格落实巡视制度,无法将患者拔管的隐患进行及时发现。由此可见,做好非计划性拔管等相关风险事件的预防性综合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本次研究分析了做好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及对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本院呼吸科RICU收治的危重症患者中抽取6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危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7-81(64.67±1.22)岁;实验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6-80(64.66±1.23)岁。本次研究选择的两组危重症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患者年龄<85岁;患者生存期大于3个月。
排除标准:严重脏器损伤者;患者或者其家属不同意参与本研究;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临床护理,包括生活护理、体征监测、用药护理、无菌处理、抗感染治疗、排痰护理等内容。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强护理风险管理,建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具体如下。
积极安排早晚班,并科学、准确落实夜间护理工作,准确划分每一位护理人员所负责区域和具体患者,明确工作职责,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确保患者舒适与安全。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努力实现“无间隙优质服务”,加强技术操作能力,保持良好的态度,热情的与患者沟通,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提高护患之间的信任度,改善护患关系。关于气管插管的一些并发症,主要是导管自身存在问题以及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发生问题而产生,因此若想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就要寻找问题的源头,并将气管插管的材料选择和置管操作的工作做好。
患者往往来到RICU内会对环境产生焦虑、消极的情绪,同时患者饱受疾病的折磨,无法入睡,当肢体动作过大时,会对气管插管产生影响,造成移位或者使导管的其他功能受到损害,从而产生一些因为气管插管问题而引发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发生,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抚,及时将疾病的治疗方法、治愈成功的案例等进行对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能够得到提高,协助患者将消极情绪进行消除,使患者的依从性也得到提高,这能够减少管插管损害变形、减少感染以及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通过管道风险评估表,对患者意识、活动、管道类型、疼痛、沟通情况等内容进行评估打分,以便对患者的气管插管分值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管道评估及护理实施情况进行签名。患者的气管插管评估护理中,对评估分<10分以下患者,每小时评估一次;对管道评估分值在≥10分患者,每隔3 d评估一次,以确保对患者的气管插管评估与护理到位且有效[3]。为了预防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发生,必须从医护人员的工作中出发,统一气管插管护理工作相关医护人员的护理标准、护理流程和相应的归责制度,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症状不同,开展护理理念、护理方法、护理流程、拔管危险因素、患者病情评估等方面的护理培训和讲座,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率,提高气管插管工作的熟练程度,防止因为操作不熟练出现疏忽、插管工作移动不当、管路的固定方法不恰当等引发风险事件[4]。
另外,每位医护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身心舒适度、年龄等因素对气管插管工作进行风险评估,明确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科学化预防,準备好相关的防护用品,做好相关应急工作的报备,非计划性拔管事件主要发生在夜晚,此时容易出现医护人员不足的情况,护士长需要根据患者的气管插管情况和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进行合理排班,注意灵活搭配,加强对重点病人、重点防范项目的交接工作,必要时增加人力,做好气管护理工作。综合护理能够将护理工作细分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和气管插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降低医护因素引起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对比两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依从性、风险事件发生率和预后护理满意度得出最终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相比,配合护理的依从评分显著更高(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33.33 %(10/30),实验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为6.67 %(2/30),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相比,各种类型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χ2=6.667,P<0.05)。
2.4 两组患者的预后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和对照组相比,患者及其家属的预后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呼吸科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决定了患者的预后,护理中一旦出现失误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疾病发展、甚至会造成患者死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非计划性拔管等风险事件作为临床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给医疗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威胁,极易引起医疗纠纷[5]。研究显示,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管道意外事件,因此做好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性护理风险管理十分重要[6]。护理风险管理十作为临床新型护理模式,应用于呼吸科危重症监护病房中,包含了心理護理、肢体护理、导管固定护理、镇静护理等多方面的内容[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后患者的呼吸功能显著改善、配合护理的依从性和预后满意度更高,各种类型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呼吸科危重患者开展积极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十分突出,能够显著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晓佳.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保健文汇,2021,22(4):111-112.
[2]??黄付梅.ICU患者非计划拔管原因及护理干预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5):226.
[3]??尹晶.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7):101-102.
[4]??陈佳梦.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临床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8):233-234.
[5]??海娟,冯梅,邓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0):167.
[6]??赵彬彬.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科学养生,2020,23(10):105.
[7]??许震娟,陈秀梅,王龙凤.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3):60-63.
[8]??阮利华,雷韦霞.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9,(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