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反思,阐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给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如何让学生自由思考。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材 思维
数学教学应是一种动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把对学生的教学过程用活动和探究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打开课堂封闭的大门,引进现实的生活素材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有效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体验数学,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在感悟中认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在应用中升华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心灵自由飞翔。下面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活化教材内容,活化教学情景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习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教学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只教教材,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审视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真正释放教材内部的潜力,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二、创建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进行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活动和思维确定明确的方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会迎着问题而行,在探究中学生可以多侧面、多方位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大胆运用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直觉想象问题、猜测问题、验证问题,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开拓学生思维。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将学生先分组,然后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平行四边形纸板、一把剪刀、一根尺子,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积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知道了教师给他们剪刀的意思,所以商讨着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图形,然后组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结果:每组分法各不一样,但都有自己的理由根据,这样组成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这个公式是什么,而且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理解割补法和数学转化法思想,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2.放弃思维定式,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合作探究、自由思考。
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学生的思维只能随着教师的思维而活动,所以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厌烦。实践证明:只有“亲手做”、“自由想”,学生的思维才能挣脱束缚的枷锁,回归到可以飞翔的天地,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品尝到自我超越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2、3、5的倍数特征》时,先让学生分别说出2、3、5的倍数,然后根据这些倍数的特点,归纳出它们的特点,当老师提出:“从2、3、5的倍数上大家有什么新发现?”这时学生如鱼得水,情绪十分高涨,有的议论、有的沉思,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发现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都是偶数”;“老师我发现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都是2的倍数”……
最后在我的点拨下,学生掌握了2、3、5倍数的特征,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3、5倍数的方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将学生的思路一一整理在黑板上,虽然有些同学观点不太正确,有些学生甚至说错了,但我并不责备他们,还用激励性语言激励他们。此时的我很欣慰,学生思维确实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为现实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应用数学,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随着学生活动空间的扩大,学生的体验和经历会不断的增多,对知识的应用也会越广泛。
如学生学完统计之后,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可以让学生带着数学眼光到超市统计商品的数目、价格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亲自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发现欲望、探索欲望异常强烈,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性,用双手捧起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放飞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加强,在学习过程中为他们创设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更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自由遐想、集体讨论,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品尝学习和自我超越的快乐。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材 思维
数学教学应是一种动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把对学生的教学过程用活动和探究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就会全身心投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打开课堂封闭的大门,引进现实的生活素材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有效扩大学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体验数学,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在感悟中认识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在应用中升华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心灵自由飞翔。下面谈谈自己一点粗浅的认识,希望发挥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活化教材内容,活化教学情景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是学习中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教学是用教材教学生,而不只教教材,教师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审视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真正释放教材内部的潜力,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在更广阔的天地里飞翔。
二、创建开放性课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进行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活动和思维确定明确的方向,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思维会迎着问题而行,在探究中学生可以多侧面、多方位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大胆运用自己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直觉想象问题、猜测问题、验证问题,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开拓学生思维。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将学生先分组,然后给每组学生发放一个平行四边形纸板、一把剪刀、一根尺子,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利用我们已经学过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积求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知道了教师给他们剪刀的意思,所以商讨着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图形,然后组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结果:每组分法各不一样,但都有自己的理由根据,这样组成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面积就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知道了这个公式是什么,而且知道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理解割补法和数学转化法思想,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2.放弃思维定式,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合作探究、自由思考。
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固定的区间内,学生的思维只能随着教师的思维而活动,所以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厌烦。实践证明:只有“亲手做”、“自由想”,学生的思维才能挣脱束缚的枷锁,回归到可以飞翔的天地,才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品尝到自我超越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2、3、5的倍数特征》时,先让学生分别说出2、3、5的倍数,然后根据这些倍数的特点,归纳出它们的特点,当老师提出:“从2、3、5的倍数上大家有什么新发现?”这时学生如鱼得水,情绪十分高涨,有的议论、有的沉思,不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我发现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都是偶数”;“老师我发现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都是2的倍数”……
最后在我的点拨下,学生掌握了2、3、5倍数的特征,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2、3、5倍数的方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我将学生的思路一一整理在黑板上,虽然有些同学观点不太正确,有些学生甚至说错了,但我并不责备他们,还用激励性语言激励他们。此时的我很欣慰,学生思维确实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3.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现实生活,为现实生活服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应用数学,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随着学生活动空间的扩大,学生的体验和经历会不断的增多,对知识的应用也会越广泛。
如学生学完统计之后,掌握一定的统计知识,可以让学生带着数学眼光到超市统计商品的数目、价格等,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亲自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发现欲望、探索欲望异常强烈,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性,用双手捧起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放飞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加强,在学习过程中为他们创设更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提出更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通过学生亲手操作、自由遐想、集体讨论,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品尝学习和自我超越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