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成为许多学校教科研的重点,校本课程作为一项独立的课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注重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它的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不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并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的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以突出学校自身特色等为主要特征,为学生提供适应自身及地区特点的课程,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的开设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
1.以人为本。传统课程强调学科知识教学,忽略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选择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这就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空间。
3.差异性教育。国家课程强调人才培养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性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做到因材施教。
三、校本课程的开设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无疑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教师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
1.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习惯于服从上级的指令,不需要关心参与课程的决策,也不知道该怎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教师形成参与课程决策的意识、行使课程决策的权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参与能力。
2.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前景的关系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由于传统上教师不用负责教材的改编或重组,长期处于被动完成的状态,没有选择课程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可以帮助教师在相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之下获得这种能力。
3.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校外专家共同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
4.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师在传统的情况下,大多都是孤立地开展教学。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要求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四、开设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学校的发展需求。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正如我校就是以校本图书作为校本课程,并形成一定特色。
国家统一的课程,难以反映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某些地方和学校开始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从当地经济、文化及特色出发,增强课程的地方性和灵活性。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把课程编制权部分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开发更多独具特色的课程,使不同的学校形成各自的特色。
五、校本课程的开设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国家统一的课程体制,教师和学校习惯听从外部的指令,缺少主动决策的机会和能力,极大地损伤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扼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校本课程开发通过相对权利的重新分配,使广大教师有机会分享权力,承担责任,让他们有机会参与课程的决策与执行,从而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加快教育民主化进程。
2.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的概念,已被多数家长接受,中国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市场的需求,逐步提升学校在市场中的位置,扩大学校和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体系对此做出的相应调整与重构的结果,是课程深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注重的是教育的基础性和统一性。它的开发周期长,缺乏灵活性,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的成果,不能很好地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不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并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开发校本课程是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的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充分考虑教师的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以突出学校自身特色等为主要特征,为学生提供适应自身及地区特点的课程,它在一定范围内能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二、校本课程的开设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健康的发展,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具体体现在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的多样性。
1.以人为本。传统课程强调学科知识教学,忽略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验,课程实施中强调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主体,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
2.给学生留下空间。个性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学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有课程选择的权利。课程开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课程内容和结构都在师生互动中完成,这就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体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空间。
3.差异性教育。国家课程强调人才培养的整齐划一,忽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校本课程开发为学生提供自我个性张扬的现实条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对自己要学的内容作系统安排,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形成具有独特性的个性化课程。教师作为课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从学生经验出发,提供差异性课程,做到因材施教。
三、校本课程的开设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国家课程开发模式下,教师处于权力结构的最底层,教师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进度,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这无疑会扼杀教师的创造潜能。校本课程的开发赋予教师课程决策权,教师就是课程的编制者、实施者、评价者。
1.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能力。执行者的角色使教师习惯于服从上级的指令,不需要关心参与课程的决策,也不知道该怎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使教师形成参与课程决策的意识、行使课程决策的权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参与能力。
2.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帮助教师们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学校整体的教育目标和前景的关系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形成整体的课程意识,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由于传统上教师不用负责教材的改编或重组,长期处于被动完成的状态,没有选择课程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无疑可以帮助教师在相关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之下获得这种能力。
3.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校发展的远景和文化的创生。在与校外专家共同研究开发校本课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进行行动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
4.增强教师的合作意识。教师在传统的情况下,大多都是孤立地开展教学。校本课程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要求教师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教师在合作过程中会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四、开设校本课程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
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学校的发展需求。
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首先要看他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就是在保证基本的教育,质量的前提下,给学校一个空间,让学校根据自己的客观现实确定自己的办学哲学,确立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特色化课程的建构是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正如我校就是以校本图书作为校本课程,并形成一定特色。
国家统一的课程,难以反映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某些地方和学校开始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从当地经济、文化及特色出发,增强课程的地方性和灵活性。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把课程编制权部分下放到地方和学校,让一部分优秀校长和特长教师参与课程的开发任务,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开发更多独具特色的课程,使不同的学校形成各自的特色。
五、校本课程的开设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推进教育民主化进程。国家统一的课程体制,教师和学校习惯听从外部的指令,缺少主动决策的机会和能力,极大地损伤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扼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创造性。校本课程开发通过相对权利的重新分配,使广大教师有机会分享权力,承担责任,让他们有机会参与课程的决策与执行,从而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加快教育民主化进程。
2.有利于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的概念,已被多数家长接受,中国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已成为他们的迫切需求。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自主决策、自主开发,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市场的需求,逐步提升学校在市场中的位置,扩大学校和学生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体系对此做出的相应调整与重构的结果,是课程深化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