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是一所比较偏远的农村中学,同很多农村中学一样教学设备比较落后,学生知识面狭窄,学习中死记硬背的现象比较突出。精心创设情景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课堂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经过体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一、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内容
农村教师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太注重新课的导入,开门见山讲授本节教学内容,长期如此使学生刚上课就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导入语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学生的思维方向;如同乐曲前奏为整个课堂奠定了基础,或高亢或抑闷。导入新课时若教师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能感知的现象,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例如:在学习 “运动的描述”时,笔者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两列汽车并排停在路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汽车观望。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汽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汽车的车尾时,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汽车还停着呢,而是对面的汽车开出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因为学生一般都有这种生活体验,但还不会解释为什么。)在学生一脸的疑惑中引入“运动的描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探究物理规律
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狭窄,家里学校的阅读资料又很缺乏,所以学生对听故事情有独钟,而很多学生熟悉的故事中都含有有关的物理知识,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丰富我们农村学生的课外知识。如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时,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在进行“速度”教学时,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进行“浮力”教学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的故事;在进行“重力”教学时,讲苹果落地的故事,讲比萨斜塔不倒之谜;在进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时,讲苹果变成炮弹的故事;在进行“惯性”教学时,讲太空行走为什么不掉下来的故事;在进行“磁场”教学时,讲指南针的故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处于典型的物理情境中,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从而为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常言到由景生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特别是新课导入时,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熟悉亲切的物理环境中,然后设疑。我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的教学时先让一同学举起自己的书包不动,当他感到手酸时放下来,然后说明:这位同学虽然很辛苦,消耗了体力劳动,生活中我们可以说他做工,但在物理学中,他根本没有做功!同学觉得很奇怪,转而又问那么在物理学中,怎样才能叫做功呢?想知道吗?学生的情绪高涨,极想了解清楚。天气冷了,要找件毛衣穿,打开衣橱,樟脑味扑鼻,由此引发学生例举了好多类似的生活实例。又问刚才所举事例,有同学能解释原因吗?同学们顿时七嘴八舌,急欲解决疑问。当然还可以采用图片、图画、录音、录像等帮助设立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新鲜又好奇的物理氛围之中,以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完成了。
四、创设虚拟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时,有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若以虚拟法从反面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识。所谓虚拟法,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虚设条件不成立,从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物理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起到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讲“重力”概念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重力,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这个虚拟的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兴趣大增,他们给出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泰山压顶腰不弯,人轻轻一跳就离开了地球……在讲“摩擦”概念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说出几个合理的生活场景。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的讨论出:人无法走路,无法握住物体,无法戴上手套、穿上袜子……在讲“电流的磁场”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电流的磁场,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便?有的说:“就不会有电磁起重机了。”有的说:“就不会有电铃、电话了。”……这一个个虚拟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印象深刻。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三房吴初级中学)
【关键词】农村中学;物理教学;课堂教学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空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经过体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一、创设生活情景,导入新课内容
农村教师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太注重新课的导入,开门见山讲授本节教学内容,长期如此使学生刚上课就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导入语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学生的思维方向;如同乐曲前奏为整个课堂奠定了基础,或高亢或抑闷。导入新课时若教师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能感知的现象,就能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新课。例如:在学习 “运动的描述”时,笔者是这样导入课题的: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两列汽车并排停在路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汽车观望。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汽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汽车的车尾时,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汽车还停着呢,而是对面的汽车开出了。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觉?(因为学生一般都有这种生活体验,但还不会解释为什么。)在学生一脸的疑惑中引入“运动的描述”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故事情境,探究物理规律
农村学生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知识面狭窄,家里学校的阅读资料又很缺乏,所以学生对听故事情有独钟,而很多学生熟悉的故事中都含有有关的物理知识,通过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能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丰富我们农村学生的课外知识。如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时,讲刻舟求剑的故事;在进行“速度”教学时,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进行“浮力”教学时,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阿基米德辨别真假皇冠的故事;在进行“重力”教学时,讲苹果落地的故事,讲比萨斜塔不倒之谜;在进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时,讲苹果变成炮弹的故事;在进行“惯性”教学时,讲太空行走为什么不掉下来的故事;在进行“磁场”教学时,讲指南针的故事……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处于典型的物理情境中,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从而为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
常言到由景生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特别是新课导入时,优选学生已有的生活、生产经验,把学生引导到一种熟悉亲切的物理环境中,然后设疑。我在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的教学时先让一同学举起自己的书包不动,当他感到手酸时放下来,然后说明:这位同学虽然很辛苦,消耗了体力劳动,生活中我们可以说他做工,但在物理学中,他根本没有做功!同学觉得很奇怪,转而又问那么在物理学中,怎样才能叫做功呢?想知道吗?学生的情绪高涨,极想了解清楚。天气冷了,要找件毛衣穿,打开衣橱,樟脑味扑鼻,由此引发学生例举了好多类似的生活实例。又问刚才所举事例,有同学能解释原因吗?同学们顿时七嘴八舌,急欲解决疑问。当然还可以采用图片、图画、录音、录像等帮助设立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既熟悉又陌生,既新鲜又好奇的物理氛围之中,以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欲望一旦被激发出来,一个良好的开端就完成了。
四、创设虚拟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有时,有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若以虚拟法从反面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识。所谓虚拟法,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虚设条件不成立,从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物理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起到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讲“重力”概念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重力,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生活场景?这个虚拟的情境的设计,使学生兴趣大增,他们给出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泰山压顶腰不弯,人轻轻一跳就离开了地球……在讲“摩擦”概念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说出几个合理的生活场景。学生们畅所欲言,积极的讨论出:人无法走路,无法握住物体,无法戴上手套、穿上袜子……在讲“电流的磁场”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电流的磁场,会给人们带来哪些不便?有的说:“就不会有电磁起重机了。”有的说:“就不会有电铃、电话了。”……这一个个虚拟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印象深刻。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这不仅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三房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