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证明,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是充满生机勃勃的,令人振奋的,也是高效的。那么,课堂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不过培养思维能力,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善于利用教材和课堂中的有机因素,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洋溢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谐合作的气氛。
【关键词】课堂;学生思维;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中来,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找到共鸣,从而深刻领悟教材的内涵,课堂上可谓生机勃勃,令人振奋。
一、巧拓“留白” 激活思维
“情动而辞发”,语文课上,教者依据课文内容特点和风格,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语言、动作、表演等手段,再现课文內容情境,能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情趣、情感和思维,进而积极参与到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来。
我们可以凭借课文提供的内容,重新构想或设计“留白”,可以根据课文材料逻辑地推想、想象其前其后的情形,呈现出新的、独特的的情境,激起学生想象的热情,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比如教《李广射虎》,文中写到“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我让学生想象李广的随从会有哪些神情、语言、动作,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再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二、抓住矛盾 激活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会有困惑,这就是新的认识同已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有了这个矛盾,才有思维的动力,解决了矛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才会迈上新台阶。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造出矛盾,形成冲突,使学生愿意向最近发展区努力,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这里关键是“问”的设计,即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能刺激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比如教《剪枝的学问》,“只见王大伯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的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读到这儿,学生心中满怀好奇:按理说,枝条越多,结的果子就越多,王大伯干嘛把好好的枝条剪掉呢?这就是新的认识同已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我先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疑问,再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哪,你想成为种桃能手吗?请默读上下文,寻觅剪枝的学问吧!教室里一片寂静之后,小手如雨后春笋般竖了起来,我分明感觉到孩子们思维的“风火轮”在飞速旋转……
三、展开辩论 激活思维
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愿意表现自己、接受挑战和与人较量。在课堂上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观点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开展辩论。交锋双方各自推举组织者和发言代表,轮流发言,辩论的过程就是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运用辩论法的丰富多彩性就在于,对同一件事,学生可以凭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对其做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一改被动学习的心态,迸发出一争高低的热情。比如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文章按“钓鱼→放鱼→铭记”的顺序记事,对于“放鱼”这一部分,学生的意见存有分歧,有的赞成放,有的认为没必要放。我把他们分成两大阵营,激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实际,展开辩论,建议恰当地引用成语、名言警句。
四、组织竞赛 激活思维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孩子的天性。我经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小竞赛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便于教者检测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竞赛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简单的记忆性(识记、背诵)、观察性的竞赛,也可以是猜测性、发现性、想象性等有一定思维难度的竞赛。比如,在学习了古诗《望庐山瀑布》后,我就让学生展开背诵李白古诗的竞赛,看谁背得多,背得好。组织这类竞赛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激发出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拓宽知识面。
五、巧借音乐 激活思维
在语文课中巧妙运用音乐这一辅助手段,往往能创造一种意境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是他们的的思维活跃起来。
有时以唱代诵,能提高记忆效率。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诗词时,速记速忘。教学《但愿人长久》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就教学生唱王菲主唱的《但愿人长久》,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学生乐于学习,很快就会唱了,词也就会背了,同时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课文是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有时音乐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有些课文中一些老师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以借助音乐传达给学生。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一句中的“担子”有着双重含义,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里的“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母亲肩上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此时播放播放一曲阎维文的《母亲》,让孩子在音乐声中去沉思默想,显然比老师空洞的讲解更为有效!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渐渐联想到:母亲还要操持家务、孝敬爷爷奶奶,还要下田干活,还要去挣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学生仿佛亲眼目睹母亲在烈日炎炎下、在大雪纷飞中、在狂风暴雨前的种种艰难……
当然,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者要做个有心人,能根据课堂实际,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因势利导,做好引导工作,把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向纵深。这样的课堂才有效,高效,生机勃勃!
(作者单位:扬州市育才小学)
【关键词】课堂;学生思维;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所教内容的不同,尝试采用多种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思维活动中来,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找到共鸣,从而深刻领悟教材的内涵,课堂上可谓生机勃勃,令人振奋。
一、巧拓“留白” 激活思维
“情动而辞发”,语文课上,教者依据课文内容特点和风格,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语言、动作、表演等手段,再现课文內容情境,能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情趣、情感和思维,进而积极参与到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中来。
我们可以凭借课文提供的内容,重新构想或设计“留白”,可以根据课文材料逻辑地推想、想象其前其后的情形,呈现出新的、独特的的情境,激起学生想象的热情,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比如教《李广射虎》,文中写到“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我让学生想象李广的随从会有哪些神情、语言、动作,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进行语言训练,再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学生热情高涨,踊跃发言,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二、抓住矛盾 激活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会有困惑,这就是新的认识同已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有了这个矛盾,才有思维的动力,解决了矛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才会迈上新台阶。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造出矛盾,形成冲突,使学生愿意向最近发展区努力,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这里关键是“问”的设计,即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能刺激学生求知欲的问题。比如教《剪枝的学问》,“只见王大伯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的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读到这儿,学生心中满怀好奇:按理说,枝条越多,结的果子就越多,王大伯干嘛把好好的枝条剪掉呢?这就是新的认识同已有认识水平之间的矛盾。我先让学生大胆说出心中的疑问,再设计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就是剪枝的学问哪,你想成为种桃能手吗?请默读上下文,寻觅剪枝的学问吧!教室里一片寂静之后,小手如雨后春笋般竖了起来,我分明感觉到孩子们思维的“风火轮”在飞速旋转……
三、展开辩论 激活思维
少年儿童天真无邪,愿意表现自己、接受挑战和与人较量。在课堂上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观点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开展辩论。交锋双方各自推举组织者和发言代表,轮流发言,辩论的过程就是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运用辩论法的丰富多彩性就在于,对同一件事,学生可以凭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对其做不同的理解和评价,一改被动学习的心态,迸发出一争高低的热情。比如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文章按“钓鱼→放鱼→铭记”的顺序记事,对于“放鱼”这一部分,学生的意见存有分歧,有的赞成放,有的认为没必要放。我把他们分成两大阵营,激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实际,展开辩论,建议恰当地引用成语、名言警句。
四、组织竞赛 激活思维
争强好胜、不甘落后是孩子的天性。我经常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小竞赛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便于教者检测和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竞赛内容多种多样,可以是简单的记忆性(识记、背诵)、观察性的竞赛,也可以是猜测性、发现性、想象性等有一定思维难度的竞赛。比如,在学习了古诗《望庐山瀑布》后,我就让学生展开背诵李白古诗的竞赛,看谁背得多,背得好。组织这类竞赛可以把学生的思维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激发出来,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拓宽知识面。
五、巧借音乐 激活思维
在语文课中巧妙运用音乐这一辅助手段,往往能创造一种意境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是他们的的思维活跃起来。
有时以唱代诵,能提高记忆效率。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诗词时,速记速忘。教学《但愿人长久》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我就教学生唱王菲主唱的《但愿人长久》,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就是苏轼的词《水调歌头》。学生乐于学习,很快就会唱了,词也就会背了,同时学生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课文是以语言文字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有时音乐能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有些课文中一些老师讲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可以借助音乐传达给学生。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一句中的“担子”有着双重含义,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去读懂文字背后蕴含的意思,于是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里的“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指母亲肩上那一百多斤的东西吗?此时播放播放一曲阎维文的《母亲》,让孩子在音乐声中去沉思默想,显然比老师空洞的讲解更为有效!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渐渐联想到:母亲还要操持家务、孝敬爷爷奶奶,还要下田干活,还要去挣孩子们的生活费用……学生仿佛亲眼目睹母亲在烈日炎炎下、在大雪纷飞中、在狂风暴雨前的种种艰难……
当然,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不是让学生的思维信马由缰,更重要的是我们教者要做个有心人,能根据课堂实际,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因势利导,做好引导工作,把思维能力的训练引向纵深。这样的课堂才有效,高效,生机勃勃!
(作者单位:扬州市育才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