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极为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信息相对闭塞、教学设施相对不完备的农村小学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学生对写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把作文当成一项学习任务,老师叫写什么就写什么,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屈指可数。;
2.、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不够;。在教学中,忽视观察训练,以为农村孩子有了实践活动,观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现象还是较为严重的。现在农村教师注意到上述问题,但改革的幅度不够大。加之,现在许多学校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索性不组织任何的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也相对少了,在习作时没有素材可写。
3.、作文语言单调、内容空洞,缺乏小学生应有的童趣;。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原因就在于:一是应试教育抑制了优势的发挥。由于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作文教学围着考试转,功夫花在猜题、围题、套题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实际。二是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头脑中丰富的“生活矿藏”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三是划一的训练要求没能充分照顾到农村学生的实际,而我们教师又没有对作文训练灵活处理。
4.、课外读物少。农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需求旺盛,然而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自我供给严重不足,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当地农家书屋等公益性供给有限,影响了学生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对策
(一)不拘形式,激发兴趣
利用班刊,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这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创建班刊,设置作文板块,专门刊登学生的小作文。在选择文章时,可采用自主投稿的形式,选中的简单修改后即可“发表”。对于学生的投稿,教师不要过多干涉,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发表作文既可望又可及,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写作文轻松、愉悦,以至想写、乐写。
(二)多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联系生活,挖掘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可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丰富自身语言。如安排学生在家中做了一些家务活:洗衣服、做饭、扫地等。要强调学生一定亲身去做,然后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的实践作业都乐意做,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作文的灵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开展活动,在体验中获取内容
。为了写好活动作文,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活动,善于组织,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产生丰富的体验,从而获取作文的内容。如教师在操场上开展学生喜爱的游戏,學生都亲身参加了活动,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写出生动的作文。
3.、留心观察,写好观察日记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要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就能获取写作的素材。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做到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写观察日记时,应要求每则观察日记都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地记下自己的感受,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素材。农村的孩子生活在蓝天白云、广阔田野、树木茂盛、绿草红花、潺潺流水的五彩缤纷世界里,他们有无穷无尽的趣事,这些饶有情趣的事儿,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给孩子带来深切的感受,为学生提供了较丰的知识、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蓄。因此,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所在。
(三)积累语言,夯实作文基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可见,要写好文章就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除了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外,还要大量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作品,从中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抄写下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落,每周进行评阅,每学期评选最优摘抄本。由此可丰富学生的词汇,为他们在作文时组织语言提供便利。积累如此重要,怎么积累呢?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积累作文体裁
。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很多都是大家之作,大量的佳作美文,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课文以分组的形式罗列,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作文的辨别。积累名言佳句。语文课本上的成语、俗语、谚语,课本中的诗、词、曲、赋,语言是各不相同。可以以不同写作对象为序来积累。
2.、积累生活语言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群众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最具有创造力。生活中的语言接地气,鲜活生动。
3.、积累生活经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必然在生活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教学生做有心人,时时处处事事多观察,“世事练达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积累语言感悟
。很多好的课文,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是收获不大的。语言感悟,在于叠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深层次的领悟,才能有深层次的积累。
5.、积累名言佳句
。在学校教学楼走廊或教室内都悬挂有中国古代诗词、名人名言;每间教室都有图书角,里面摆放着古今中外名著。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每天固定十分钟让学生阅读,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作文打下了良好基础。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随时带着小小的笔记本摘抄名言警句、好词好句或是精彩片断,读书中遇到优美词句时要马上记下来,逐渐由少成多,在写作文时就有了借鉴和引用的材料,在生活当中随时都有遇到的和亲自经历的事情,也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四)保持日训,养成作文习惯
1.、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促进其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和吸收更多的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对作文的帮助尤为重要,要通过多种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演讲会 、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的愿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得到提升。
2.、写日记,就是一种好的练习方式
。学生要认真地每天记载自己的生活,把身边的人和事写下来,也可以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悟、看法等,尽可能用文学的笔触,行笔流畅,做到小而精美。这不仅是作文材料、方法的积累,而且是作文基本功的铺成和叠加。日记能写到小而优美,短而精彩,作文只不过把日记拉长而已,水到渠成,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作文之难就迎刃而解了。
除了日记,教师每天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小练笔。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教师要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尽量向作文教学倾斜,给予时间,让学生习作。作文的类型很多,记事,状物,写景,抒情,议论。每一个类型,写法不同。教师要各个击破,让学生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地掌握。在练习中要处理好,学习、模仿、创新的关系。最好是让学生大量学习相同类型的范文之后,让学生掌握一定规律,模仿写作同类型但题材不同的同类型作文。写好之后,再把同题材同类型的优秀作品比较,找出彼此的长短,有助于积累作文感悟。思后要改,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多练,多思,多改,循环反复,方能出细活儿。
参考文献:
1、陈树民,《研究作文教学心理,深化作文改革》(江苏教育,1999)
2、范守纲,《: 中外作文命题的显异与趋同》, 柳士镇、洪宗礼《: 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一、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作文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学生对写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部分把作文当成一项学习任务,老师叫写什么就写什么,真正对作文有兴趣的学生屈指可数。;
2.、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不够;。在教学中,忽视观察训练,以为农村孩子有了实践活动,观察就不成问题了,其实,熟视无睹、充耳不闻的现象还是较为严重的。现在农村教师注意到上述问题,但改革的幅度不够大。加之,现在许多学校出于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索性不组织任何的校外活动,校内活动也相对少了,在习作时没有素材可写。
3.、作文语言单调、内容空洞,缺乏小学生应有的童趣;。目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原因就在于:一是应试教育抑制了优势的发挥。由于教育指导思想的偏差,作文教学围着考试转,功夫花在猜题、围题、套题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实际。二是作文指导重形式、轻内容,学生头脑中丰富的“生活矿藏”得不到应有的开发。三是划一的训练要求没能充分照顾到农村学生的实际,而我们教师又没有对作文训练灵活处理。
4.、课外读物少。农村小学生对课外读物需求旺盛,然而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自我供给严重不足,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当地农家书屋等公益性供给有限,影响了学生
二、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对策
(一)不拘形式,激发兴趣
利用班刊,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习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他们体验习作成功的快乐,这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途径。创建班刊,设置作文板块,专门刊登学生的小作文。在选择文章时,可采用自主投稿的形式,选中的简单修改后即可“发表”。对于学生的投稿,教师不要过多干涉,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发表作文既可望又可及,这样他们就会感觉写作文轻松、愉悦,以至想写、乐写。
(二)多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联系生活,挖掘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可经常安排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开想象,丰富自身语言。如安排学生在家中做了一些家务活:洗衣服、做饭、扫地等。要强调学生一定亲身去做,然后把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的实践作业都乐意做,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并获得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作文的灵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开展活动,在体验中获取内容
。为了写好活动作文,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活动,善于组织,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产生丰富的体验,从而获取作文的内容。如教师在操场上开展学生喜爱的游戏,學生都亲身参加了活动,教师只需稍加引导,学生就能写出生动的作文。
3.、留心观察,写好观察日记
。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只要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就能获取写作的素材。观察是一种复杂的多侧面活动,不能单用眼睛,要做到耳、口、手、脑并用,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写观察日记时,应要求每则观察日记都写下观察的时间、地点,尽可能地记下自己的感受,从而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素材。农村的孩子生活在蓝天白云、广阔田野、树木茂盛、绿草红花、潺潺流水的五彩缤纷世界里,他们有无穷无尽的趣事,这些饶有情趣的事儿,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也给孩子带来深切的感受,为学生提供了较丰的知识、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蓄。因此,教学中必须认识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所在。
(三)积累语言,夯实作文基础
“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可见,要写好文章就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丰厚了,才有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除了课本上的优美诗文必须熟读成诵外,还要大量阅读各种题材、体裁的课外作品,从中充分感受祖国优美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丰富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摘抄本,抄写下自己觉得好的词句段落,每周进行评阅,每学期评选最优摘抄本。由此可丰富学生的词汇,为他们在作文时组织语言提供便利。积累如此重要,怎么积累呢?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积累作文体裁
。语文课本中的范文,很多都是大家之作,大量的佳作美文,表现形式各不相同,课文以分组的形式罗列,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相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作文的辨别。积累名言佳句。语文课本上的成语、俗语、谚语,课本中的诗、词、曲、赋,语言是各不相同。可以以不同写作对象为序来积累。
2.、积累生活语言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做一个有心人,群众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最具有创造力。生活中的语言接地气,鲜活生动。
3.、积累生活经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必然在生活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教学生做有心人,时时处处事事多观察,“世事练达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4.、积累语言感悟
。很多好的课文,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是收获不大的。语言感悟,在于叠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深层次的领悟,才能有深层次的积累。
5.、积累名言佳句
。在学校教学楼走廊或教室内都悬挂有中国古代诗词、名人名言;每间教室都有图书角,里面摆放着古今中外名著。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每天固定十分钟让学生阅读,这样既营造了良好的书香校园氛围,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作文打下了良好基础。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随时带着小小的笔记本摘抄名言警句、好词好句或是精彩片断,读书中遇到优美词句时要马上记下来,逐渐由少成多,在写作文时就有了借鉴和引用的材料,在生活当中随时都有遇到的和亲自经历的事情,也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四)保持日训,养成作文习惯
1.、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促进其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和吸收更多的知识,口头表达能力对作文的帮助尤为重要,要通过多种活动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演讲会 、朗诵会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的愿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也都得到提升。
2.、写日记,就是一种好的练习方式
。学生要认真地每天记载自己的生活,把身边的人和事写下来,也可以写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悟、看法等,尽可能用文学的笔触,行笔流畅,做到小而精美。这不仅是作文材料、方法的积累,而且是作文基本功的铺成和叠加。日记能写到小而优美,短而精彩,作文只不过把日记拉长而已,水到渠成,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作文之难就迎刃而解了。
除了日记,教师每天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小练笔。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坚持下去。教师要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尽量向作文教学倾斜,给予时间,让学生习作。作文的类型很多,记事,状物,写景,抒情,议论。每一个类型,写法不同。教师要各个击破,让学生一个类型,一个类型地掌握。在练习中要处理好,学习、模仿、创新的关系。最好是让学生大量学习相同类型的范文之后,让学生掌握一定规律,模仿写作同类型但题材不同的同类型作文。写好之后,再把同题材同类型的优秀作品比较,找出彼此的长短,有助于积累作文感悟。思后要改,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多练,多思,多改,循环反复,方能出细活儿。
参考文献:
1、陈树民,《研究作文教学心理,深化作文改革》(江苏教育,1999)
2、范守纲,《: 中外作文命题的显异与趋同》, 柳士镇、洪宗礼《: 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论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