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之后,有关高效课堂的话题已越来越深入的展开。所谓的高效,就是用最少的教学时间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那么怎么改变传统课堂,发挥45分钟的时间效能,使课堂得到质的提升,把学生从时间加汗水的应试模式中解脱出来,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思索的问题。我们面对的每一个个体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如有的孩子喜欢用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擅长用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钟情于用画画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的喜欢用歌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展示自己特殊才能的机会。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通过我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提出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不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来
  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传统的“教师中心论”,不太注意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不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来看,采取填鸭式的“满堂灌”,使得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很多语文教师抱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每天又是翻阅参考书,又是从网上下载资料,认认真真,仔仔细细的备好每一课。到了课堂上总是希望充分利用45分钟,多讲一些内容,于是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在课堂上做一番感情充沛的演说,语文课成了老师的演讲课。开始学生还能勉强听一听,可是后来老师即使讲得唇干舌燥,学生也是天马行空,一言不发,或做其它事,甚至打瞌睡,整个课堂没有一丝的生气和乐趣。教师成了每堂语文课的“导演”同时又兼“主角”,而学生只是充当“配角”、或“群众演员”,甚至只能充当“观众”或“听众”。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很少,到头来,老师所讲的也不过是瓢泼的大雨下到了水泥地面上,水势不小,但终归只湿了地表,渗不下去,流跑了。这样的教学,到了期终考试,成绩自然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这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不然怎么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呢?
  二、课堂教学急功近利,舍本求末
  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仍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家长与社会给学校教育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以至于不少语文教师把语文课做为应付中考或高考的训练课。考试的内容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要考的内容就大讲特讲,不考的内容就略讲甚至不讲。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抽象思辩能力的训练,轻形象感悟素质的提高;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应试,轻应用;重读写,轻听说;重记叙文、议论文,轻说明文、应用文;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发展等,没有完全落实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结果造成了学生语文知识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高分低能,不少学生还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不能完成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考试指挥棒”成了我与学生河流道上的唯一“航标”。
  三、教学设备简陋,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乡镇中学所采用的教学手段,仍然是传统“一支粉笔走天下”,而一张讲台、一块黑板仍是,目前唯一的教学设备。究其原因:其一是财政困难,无力支付购买现代化教学设备所需的资金,但更主要的是领导和部分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我所任教的学校就配有录音机、幻灯机、多媒体计算机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设备,但这些都有成了摆设,或者只是上级领导检查学校硬件设施的一部分,或者只有偶尔个别老师上优质公开课是才用,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
  为此我认为这种思想必须得到改变,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现代教具的作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提出一些相关的对策:
  1、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
  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回归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提升生命质量。只有那些来自生活的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才富有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具有时代气息的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生活有多大,语文就有多大”,语文教学应该有一个开放、自由、灵活、宽广无边的空间。小课堂里的知识是有限的,大社会的天地则是无限的。有造诣、有成就的人往往更得益于社会这个大课堂。语文教师要组织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联系语文,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吸取语文知识与运用语文知识的习惯,做到家庭生活语文化、学校生活语文化、社会生活语文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表演是儿童的天性,而表演他们生活中所熟悉的生活故事,回归生活的真实,就更加乐此不疲了。“口语交际”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利用学生爱表演的天性,让学生在兴趣这一前提下进行说话训练,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口语交际《学会做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的做客经历,再让学生互相表演,互相补充。做客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表演起来非常活跃,使用的语言也特别丰富,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也变得更加生动。
  2、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大胆放手,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课文的内容到形式,从文章的字、词、句到谋篇、布局,独立思考,自己质疑,然后经过教师的启发、点评,求得对问题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受用一辈子的自学能力。我认为:老师要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基础上,到课堂交流、讨论、争论中去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逻辑错误、能力不足,并加以适当的讲解,导之以理;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提出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同时听取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导之以研究性学习;还有导之以创新,导之以兴趣,导之以意志等等,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到一条学语文的路:教是为了不教。讨论是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
  总之,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新型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通过课前有效预习,课堂展示,及课下再巩固来完成的。我们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课前引导学生按照学案自主独立的学习,课下小组研讨展开交流,课堂教师点拨,巩固练习这样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我们的课堂效率。这种教学思路的转变,不仅彻底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的教学方式也必须得到根本性的转变,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学生参加讨论、争论,哪怕是被动的,也能促进学生思考,因此,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讨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
  [2]《语文教学的人本探索》杨邦俊《语文学习》
其他文献
近几年,我国水利水电事业有了明显的进步,项目建设规模也有所扩大.作为其中重要施工部分,基础工程的建设也越来越深受人们的重视,因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关系着整体水利水电工
国税部门是重要的政府执法部门,负责国家税收的征缴工作。纳税服务工作是税收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优质的纳税服务工作可以让纳税人更好的知晓、理解税收法律、税收制度、纳税程
兴趣和热情是推动学生作文的内部动力,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内部条件。就初中生写作文而言,老师更应该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写作文是愉快的、轻松的,为他们今后的写作打好
宣威汉语方言在总体上属于北方话系统,它和汉民族的共同语普通话一脉相承,同源异流。据《明史》、《太祖洪武录》、《滇粹》等史书载:明初,大规模的内地人举家迁往云南永屯.每次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使得内地大量文化人散居云南各地。几次大迁徙,终于形成了今天宣威境内142万人口中,彝族(本地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占总人口的4.3%、其他少数民族占1.7%、汉族占94%的人口格局。现在的宣威汉族大多自述祖籍(江
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在探究式阅读教学应从把握三个关系着手来提高探究式阅读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探究式阅读 方法与途径  自主探究模式的实施,符合学生心理,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学生经历了由学会到会学的过程,它打破课堂里学生长久的服从的状态,这种课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一、探究式
【论文摘要】 “少教多学”既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又是一个可操作的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教师应充分认识“少教多学” 让学生乐写作文。文章通过勤读书,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强口语,重规范,奠定写作基础;多写作,多练习,优化写作水平;少指责,多鼓励,激发写作兴趣四个方面来论述少教多学,让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  关键词:少教多学 读书 积累 鼓励 兴趣  少教多学,顾名思义就是做到教师的“少教”,学生却主动的
本文以罗尔斯顿自然价值论为视角,通过分析环境保护政策中体现的自然价值思想,结合昆明市环境保护相关政策,从其政策特点、政策文本、政策执行和反馈等方面做出考察,以论证昆明环
摘要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摸索,通过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教会学生自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掌握了学习规律,培养了自学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学法指导 策略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呢?  一、加强学法指导,育人为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能力的发展
道路桥梁建设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是人们交通出行的必要基础设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保证其结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道安全网,社会救助对生活陷入困境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提供基本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转型,传统的救助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和解决贫富差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