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他不过是一个“赤手空拳”的19岁毛头小子,凭借爷爷的支持开始投资港股并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2001年,当别人还在父母的怀抱中“嗷嗷待哺”时,22岁的他已经用自己的钱为父母买了一套房:2003年,他的房产代理行门店开到了7家,24岁就拥有了250万元的身价:2005年,他被合伙人坑害公司破了产,个人变成穷光蛋,遭遇人生第一次挫折:2006年,他重入股市,再次成为百万富翁:2007年,28岁,转入期市,从前翻几番的投资成果都敌不过一夜暴跌……
这个名叫周立诚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带给我们的,是更多关于投资、创业和人生的启迪。
第一幕 初生牛犊不怕虎
辍学炒股:“严守纪律”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1998年的夏天,正准备迎接19周岁生日的我,跟随爷爷来到了香港。此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大三途中辍学的毛头小子,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资产,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财富,就是身上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气息。青春无敌,这是我那时的真实心情写照。”周立诚回忆道。
1998年8月的香港,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其金融市场仍然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硝烟味。
1998年6、7月份,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国际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港股,大幅打压恒指,同时建立了大量的恒指期货空仓头寸,使恒生指数从10000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结果到了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8月28日交割)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8日恒指报收7829点,一“香港金融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果”。
这个不平静的香港夏天里发生的一切,都被19岁的周立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而这些背景事件,也正促成了周立诚的一个决定——向港股和外汇投资市场进军。
在此之前,作为学生的周立诚虽然一直关注着股市,也曾参加过学校的一些炒股模拟大赛,却从未真正入过场。
这一次,周立诚通过旁观激烈的“港股战争”,体会到“港股掘金”是可以慢慢实现的一件事。可是,身无分文的学生仔,该怎么开始进入投资市场呢?
聪明而自信的周立诚想到了向最疼爱自己的爷爷融资。
他跟爷爷提出:“给我一笔钱,让我用于炒股炒汇,本金部分仍然归你所有,实现的增值收益部分一人一半,看看我能做到多少。”
对这个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孙子,周爷爷是非常看重的,更是非常注重培养他的各种才能。因此,爷爷同意了周立诚的这个要求(就像当初同意了孩子从大学辍学一样),并给予孙子5万美元(差不多40万港元)的融资款,表现出对孙子的鼓励和信任。
接下来,就看周立诚自己的了。
“刚开始,我是一名非常遵守投资纪律的理性投资者。”周立诚这样评价当时的自己。事实上,那个阶段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8月29日,在周立诚19周岁生日前一天,在香港恒生指数回升到7800多点后,周立诚进入了香港股市这个“大海”。
他说:“我首先通过Excel表格,给自己拉出了一个数列。那就是我假设手中现有初始资金100港元,先拿出其中的20%,也就是20港元,每天(交易日)增长1%,那么我发现71天后,我投入的20元就可以超过40元,也就是翻番。而如果能够持续每天(交易日)增长1%,那么163个交易日后,我投入的20元就可以变成100元。
自此,我开始投入做一个‘严守纪律’的投资实践者。
我先拿出了lO万港元,投资于香港股市。我每天都在Excel表格中进行记录,左边一栏是我的理想值(每天持续增长1%),右边一栏是我的实际交易成果(我是做超短线的日内交易的,也就是Day Trade)。我还给自己设定了严格的止损点和止盈点,一旦单日的下跌幅度达到2%~3%,或是涨幅超过8%,我就清仓出局。可惜,所有的经济实践都不可能如理论般完美。特别是碰到市场箱体震荡的时候,我面临到了这样一个局面:连续几天都无法达到我自己设定的理想值。这时候,我只能从原有的储备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进行加仓,使得我的实际值能够慢慢向我的理想值靠拢。
“这样严格操作了3个月后,我的资产规模翻番了,与此同时,我也有了一个更深的体会,就是如此这般‘按纪律操作’实在太累人了。我当时认为,如果长期如此,实在太浪费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了,还不如不要自己每天搞来搞去,直接买点收益趋向稳定的基金,放在那里不动好了。因此,从第四个月起,我放弃了这样的做法,开始比较随意地操作股票,仍然是做日内交易,当然主要就是考虑如何选股,如何每天都能买到能涨的股票。”
与此同时,周立诚还在香港的外汇市场上进行美元对日元的交易,他选择了1:200的杠杆交易,并选择做空美元。1998年8月以后的亚洲,东南亚各国的金融业开始慢慢从风暴中稳定下来,日元也渐渐开始回暖。
那时的外汇交易,“小散户”还很少有人能够利用电脑系统来实现行情分析和交易。周立诚和大多数人一样,都雇用了一个付费的经纪人。但是,和别人不同,年轻的周立诚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他每天晚上都要去Bloomberg(彭博财讯社)门外,通过“内线人”(经纪人)的报价,自己将每一个时点的外汇报价总结出K线图来,从而进行买卖点上的判断。
很快,忙碌的一年过去了。
20周岁生日的时候,也就是1999年的8月30日,周立诚还给了爷爷80万港元,其中除了40万港元的本金,还有40万港元的增值金,而周立诚自己个人手中,也有了第一笔原始积累——40万港元。这是他向爷爷借钱融资进行金融交易后的成果,也是对自己过去一年很好的一个鼓励、肯定和交待。
第二幕 在上海房地产市场“长袖善舞”
投入上海房地产:从“地主”到破产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周立诚仍然呆在香港,同时,他利用自己挖掘的“第一桶金”,也就是那40万港元,继续在港股市场上(当时主要是科技股和网络股)进行投资,同时也用部分资金参与了一 些恒生股指期货的交易。2000年的圣诞前夕,周立诚手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资金量,第一次突破了100万港元。
“百万富翁”周立诚诞生了。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此时面对自己的百万财富,虽然还是很开心,、但已经不像一年多前赚到第一笔10万港元时那样兴奋了。将满22岁的他,多了几分成熟与沉着。
2001年6月,为了和在上海生活的父母团聚,周立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上海。他的港股投资经历,也在此打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上海,这是一个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周立诚离开上海已经10年了。
这过去的10年,上海已经变得更加摩登,更加美妙。
有着敏锐投资头脑、已经怀揣一脑袋商业创业计划的周立诚,这一次看到了霓虹灯闪烁下,国际大都市大上海的一个发展潜力品种一房地产。
于是,他马上加入了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开始了自己在上海的第一份工。
一个月不到后的2001年7月,周立诫为父母购置了一套住宅公寓——新江湾城时代花园一套商品房,总价25万元(含税),房子产权挂在父母名下,并且供父母居住使用。
他说:“那时根本没有人愿意买新江湾城的房子,但我坚持认为,2500万/平方米不到的单价,绝对值得。而且父母本来也住在杨浦区,生活上还是能够适应的。”
事实证明,周立诚的眼光还是比较超前的。如今,6年过去了,新江湾城凭借湿地环保概念,和周边五角场地区的带动效应,商品房的单价已经跃然跳上了2万元/平方米大关,这笔投资的成败,大家自然都已经明了。
为父母买了这套房子以后,周立诚手中的自有资金量下降到了75万元。
2001年9月,周立诚在上海卢湾区徐家汇路成立了自己的地产代理行,主要以代理上海市区写字楼、豪宅的租售业务为主。
这是周立诚个人拥有的第一家公司。
运营前5个月,周立诚一共投入了25万元左右的成本,其中包括10万元房租,5万元人力成本,5万元装饰和设备,以及5万元各项杂费。
2002年6月,也就是周立诚的地产代理行运营10个月以后,其效益已经非常显著。这10个月,周立诚一共赚得80万元,也就是平均每月净利润在8万元左右。
在此期间,周立诚还有了一个资产性投资,就是购入上海青浦区康虹花园别墅一套,面积208平方米,总价80万元,首付30万元,按揭贷款50万元。
周立诚的个人总资产,在2002年6月达到了210万元,净资产总值160万元。
同时,周立诚的房地产代理行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2年到2004年,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将自己的房地产代理行由一家门店发展壮大到了7家门店,虽然每开一家门店,就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运营成本,但他计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公司每月平均净盈利3万元,运营状况显示,一切都在健康运行着。
在此期间,他还曾先后购买了投资性物业,包括卢湾区汇龙新城一套商品房,面积108平方米,购入价70万元;浦东陆家嘴花园,面积110平方米,购入价60万元。由于房地产代理行门店快速扩张期间,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所以这两套房产先后以120万元和110万元的价格早早转手了,获得的利润被置入了他的房地产代理公司名下。
可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当周立诚的事业蒸蒸日上,财富也在不断积累并不断创出“新高”时(最高时他的个人实际资产达到了250万元左右),一件对他个人影响巨大的事情出现了。
2002年底,周立诚曾在门店扩张过程中,找了一个合伙人。该合伙人精通财务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周立诚正是看中他这一点,觉得是自己事业扩张期所需的合适的合作伙伴。
本来,一切都很好。
可惜,这个合伙人迷上了赌博,到后来就经常前往澳门赌场。事情发展到后来,这个合伙人竟然想出了挪用地产行公司流动资金和客户定金的卑劣手段。
2004年底、2005年初,该合伙人携款潜逃,全部被卷走的资金大约250万元。
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这一切恶果只能由周立诚来承担。为了公司的善后事务,特别是赔偿客户的定金款,周立诚无奈之下只能用自己的个人资产进行抵偿,忍痛出售了自己名下“硕果仅存”的一套房产——位于青浦的别墅,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处理公司债务。
2005年5月25日,周立诚属下的房地产代理行彻底宣告破产。
此时的周立诚,已经没有了房产,也没有了金融资产,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此时的他,完全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
命运,兜兜转转之后,对他开了一个这样的玩笑。
第三幕 上海职场顺利淘金
进入职场:努力打拼买回一套房
不在失意中沉没,就在失意中爆发。
合伙人的背叛,公司的倒闭,个人资产的归零,这一切在2005年整个夏天,困扰着这个年轻人。他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白天“泡”网络,晚上“泡”酒吧,人生似乎失去了目标。
朋友对他说:“虽然你现在已经成了真正的‘穷鬼’,可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何况你禀赋聪慧,又有丰富的投资和创业经验,你还怕自己今后没钱赚,没事业发展么?!”
朋友连续不断的好言相劝,让周立诚慢慢清醒了一些。
而他个人本身,也不是那么甘于被人打倒的角色。
几度消沉之后,2005年秋天,周立诚进入职场,试图通过“打32'’赚钱。
就像前面那位朋友所言,周立诚的个人能力、经验和丰富经历,能够给他事业上很大的帮助。
他进的是一家外企,从事公司兼并、融资等工作。很快,周立诚就得到了大老板的赏识,职位也升了不少。
2006年初,为了奖励他出色的工作业绩,老板给了他第一笔分红。拿着这笔30万元的分红,周立诚第一时间想到了房子。
上海的房产,他再熟悉不过了;上海的房产,曾给了他多少欢欣与忧愁。
这一次,周立诚购买了上海黄浦区的“青年汇”,一套58平方米的小户型房,总价已经达到了96万元,接近2万元/平方米的单价,和他第一次在上海购房时的2000多元/平方米单价,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是,他这样的“老手”,什么地段什么价格,早就了然于胸。
他说:“而且几年下来,几度宏观调控以后,我心里还是看好上海整个房地产市场的。”
所以这一次,周立诚把全部的30万元分红直接作了房子的首付款,痛痛快快地买下了这套“青年汇”的房产。
买这套房子,周立诚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自愿当房奴”。
“投资港股,炒外汇,做房产中介,这一路走来,赚钱对我来说太容易,所以我自己在花钱上也从来不节制。比如,PRADA的鞋子什么时候、出了什 么新款,你只要问我就可以了。但自从合伙人卷钱逃跑、公司破产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开销太大,和自己现有的财富水平不匹配。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按揭买房,通过每个月给银行上缴一些月供款,来对自己进行强迫储蓄。”他说。
通过进入职场,周立诚重新找回了自己,也重新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产。
他的身家财产,合计起来净资产又一次回到了50万元上方,其中房产净资产30万元,现金类资产20万元。
第四幕 A股不败
再入股市:轻轻松松从20万到80万元
2006年11月,始终对股票投资念念不忘的周立诚,开始了自己的A股投资。
“以前在香港都是做短线交易的,又积累了自己的一套交易方法,所以此时的我,看内地A股市场,基本上都不怎么花精力,就是在土作空闲的时候稍微看看技术图形,买买,抛抛,属于随便玩玩。”他说。
从2006年11月底到2007年5月中旬,周立诚在业余时间投资A股,轻轻松松获利了3倍多。
虽然在这轮大牛市行情中,很多投资者翻倍的速度比周立诚快得多、多得多,但本来就属于比较自信类型的周立诚,总觉得自己“基本没费力气就赚了3倍多”,自信心有些急速膨胀了,也有了其他的想法。
最大的决定就是从当时工作的那家外企辞职了。
“当时刚好和老板有了一些小小的意见冲突,而且老板又没有能够如期兑现对自己工作成绩的回报,所以一气之下就炒了老板的鱿鱼。”周立诚说。他出售了自己在职公司的“千股”,换得40万元。
2007年5月,周立诚辞职后,索性又一次在家开始了“全职投资时代”。
此时,他的个人流动性现金和金融资产总和为120万元。
第五幕 在期货市场玩“百家乐”
转战期赁:高开低走财富瞬间蒸发
“此时,我的人生中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周立诚回忆起几个月前极大地影响到自己生活和经济状况的那一件事,“由于工作之余在A股随便弄弄,5个多月收益率就达到了300%多。这让我有些飘飘然了。而在此时,提升我自信,甚至可以说是盲目自信的催化剂也在这‘恰当的时刻’出现了。
我又一次在网络上看到了台湾期货高手张松允的故事,这个人也被称为‘台湾期货天王’,在台湾期货界属于传奇人物。
不到20万元资金投入股市,搭配期货操作,13年后能赚多少钱?答案是:lO亿元!一般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他就是年仅37岁、有‘期货天王’之称的张松允。
16年前,张松允不过是个刚退伍、仅有高工学历的小伙子,出身彰化园林农家的他却一头栽入股市,并以独到的眼光,逐渐在股市累积资金实力。后来,由于张松允个人的交易量大,因此干脆加入元富证券成为营业员,并和老板讲好不接单,只做自己的部分,结果业界都因此知道元富有一位不接单的超级营业员,而业务量仍常高居第一。
1999年开始,喜好短线冲刺的张松允,简直如鱼得水立即转战期货市场,并通过与国安基金之战而一举成名。张松允优异的操盘本领蜚声股市,更获得元大京华证券集团总裁马志玲赏识,并延揽其到元大京华期货经理公司任董事长,创下期货界客户变老板的先例……”
周立诚的电脑里,至今还存着那篇“引导”自己进入内地商品期货市场的文档。
他接着告诉记者:“这个人从20万元新台币做到了10亿元新台币,13年实现了5000倍的盈利,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虽然以前就听过他的故事,但这一次,再次读到这个故事,让我的心跳速度迅速加快了。
“那一刻,我觉得单做股票,想要财富翻几个番,速度太慢了,只能搭配期货来做。而我此时这点百万元的资金量,要想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光靠投资股票肯定是不行的。想要快速致富,对我而言,甚至需要全部资金都投入到期货中去,才比较有可能。当然,我就问自己,我是否也能快速致富?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于是,我打算出击期货市场。”
在这里插一下周立诚的梦想:
“我是一个满脑子充满想法的人,从小就有很多的商业计划。在2007年5月的那一天,我的想法就是35岁前开一家名为‘KISS’的餐厅,‘KISS’的上海话谐音,就是希望真爱从这里‘开始’。我这个餐厅可以接受情侣的个性化预订服务,可以根据客人的希望布置场地和各种浪漫的氛围要求。同时,我希望45岁以前金融资产能达到600万美元,然后在45岁以前能和爱人完成两人同行的环球旅行计划,然后生孩子,为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从0到18岁成年之前的原始资金积累。”
听上去很美。120万元人民币,到600万美元(不知道那时候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如何,目前来算,大约是4500万元人民币),差距的确很大。留给他的时间,也就是15年左右。
的确,期货这类含有杠杆因素的交易品种,似乎更适合他迅速积累财富的梦想。
但这个年轻人,准备好了么?
2000年在香港时,周立诚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恒指期货交易,但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尤其需要对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状况比较熟悉。所以,2007年5月上旬从A股退出后,周立诚在家里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商品期货模拟训练。
接着,说干就干。
初战沪铜。
沪铜是上海期货市场比较活跃的一个品种。周立诚先选择了它。
2007年5月19日,周立诚选择了沪铜合约(0707)作为第一笔交易对象,投入本金80万元。3天过去了,周立诚仿佛又回到了1998年的那个夏天。
因为这3天,他一下子就赚了30多万元。
期货盛宴,难道就要在这个年轻人面前就此展开了?
5月23日,周立诚的期货账户上最高峰值达到了140多万元,加上他留在外面的40万元流动资金,他的金融资产又达到了180万元的高度。
“冷静一下,当时我劝自己。因为毕竟我也知道期货可以一夜致富,但也可能面临一夜破产的危险。”他说。
可是几天后,周立诚又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的手又痒了。
“期货,很容易让人中毒。也许就跟烟瘾、毒瘾、赌瘾差不多吧,虽然我从不抽烟,更不曾接触后两者。”周立诚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态时感叹道。
再战,他选择了沪胶合约品种。这时,他将全部180万元资金陆续全部投入了天然橡胶这一期货品种中。
上海天然橡胶和外盘关联度大,所以周立诚决定做超短的日内交易。这一次基本没什么盈亏。
接着,周立诚又开始了与“黄豆”的决战。
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终败倒在“黄豆”脚下。
他对黄豆的判断,出现了方向性失误。
当时周立诚自己从国内基本面判断,觉得大豆已经是利多出尽,应该迎来一轮浩大的熊市。
但空头市场迟迟不来。
不断满怀希望进行加仓,不断迎来失望。
折腾了两个礼拜,2007年6月底,周立诚全部资金已经只剩30多万元。
怎么办?如何挽回?生存,还是毁灭?
周立诚几番思考之后,准备孤注一掷。
他说:“以前,许多人都曾说期货市场是个大赌场,我并不同意。但自己经历过后才发现,真正进行期货交易后,人的心态完全不受控制。有时候真的无法否认,在决策的一瞬间,那种感觉或多或少带有‘博一记’的色彩。”
7月,他用自己的青年汇商品房作抵押办理了个人消费贷款,获得抵押贷款40万元,继续往黄豆期货上加仓。而这已经是他所能支配的最后一项比较高额的财产。
可惜,最终的结果是,周立诚又一次变成了平民。和许多在期货交易中倒下的投资者一样,因为不断加仓,资金方面“弹尽粮绝”,最后一刻未能迎来黄豆的下跌行情,账上的资金已经无法支撑继续交易,周立诚最后只能被强行平仓。
古人是败走麦城,而周立诚这一次绝对是败走“豆”城。
黯然离开期货“战场”的周立诚,人生财富再次回归到原点。这次,他只剩下5万元资产用作维持今后的生活费用,而青年汇那套“背负抵押再抵押贷款”的房子,无奈被银行收走了。
尾声 思过
周立诚对记者说:“你或许在牛市当中赚了一些钱,把我的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一场一竟然有人在牛市当中赔了身价,之前我也会拿这件事自娱自乐一番。
曾与友八笑谈,若股指期货推出会蒸发市场大部分财富,原因就是不少这两年过入股市的投资人在A股中赚了钱,以为自己实力非凡,可是到了期货市场,方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金融市场。外汇、期货市场可以随意买多沽空,对投资高手来说是财富的永动机,但对普通投资人来说,可能是—个金融里程中的思过崖。
“我想,自己本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投资者,慢慢变成了一个很盲目的投机者,最后的心情就像在玩百家乐,所以才会一败涂地……”
2007年的秋天,丹桂飘香,已经振作精神重入职场的周立诚,还在为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感叹思过,同时也开始向前寻找新未来。
这个名叫周立诚的年轻人,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人生。带给我们的,是更多关于投资、创业和人生的启迪。
第一幕 初生牛犊不怕虎
辍学炒股:“严守纪律”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1998年的夏天,正准备迎接19周岁生日的我,跟随爷爷来到了香港。此时的我,不过是一个大三途中辍学的毛头小子,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资产,唯一的也是最大的财富,就是身上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气息。青春无敌,这是我那时的真实心情写照。”周立诚回忆道。
1998年8月的香港,在经历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其金融市场仍然弥漫着一股浓浓的硝烟味。
1998年6、7月份,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国际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港股,大幅打压恒指,同时建立了大量的恒指期货空仓头寸,使恒生指数从10000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结果到了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点后,港府组织港资、内地资金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参与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携巨额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与炒家进行直接对抗。
8月27日和28日,投机炒家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几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8月28日交割)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8日恒指报收7829点,一“香港金融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的胜果”。
这个不平静的香港夏天里发生的一切,都被19岁的周立诚看在眼里,记在心中。而这些背景事件,也正促成了周立诚的一个决定——向港股和外汇投资市场进军。
在此之前,作为学生的周立诚虽然一直关注着股市,也曾参加过学校的一些炒股模拟大赛,却从未真正入过场。
这一次,周立诚通过旁观激烈的“港股战争”,体会到“港股掘金”是可以慢慢实现的一件事。可是,身无分文的学生仔,该怎么开始进入投资市场呢?
聪明而自信的周立诚想到了向最疼爱自己的爷爷融资。
他跟爷爷提出:“给我一笔钱,让我用于炒股炒汇,本金部分仍然归你所有,实现的增值收益部分一人一半,看看我能做到多少。”
对这个从小在自己身边长大的孙子,周爷爷是非常看重的,更是非常注重培养他的各种才能。因此,爷爷同意了周立诚的这个要求(就像当初同意了孩子从大学辍学一样),并给予孙子5万美元(差不多40万港元)的融资款,表现出对孙子的鼓励和信任。
接下来,就看周立诚自己的了。
“刚开始,我是一名非常遵守投资纪律的理性投资者。”周立诚这样评价当时的自己。事实上,那个阶段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8月29日,在周立诚19周岁生日前一天,在香港恒生指数回升到7800多点后,周立诚进入了香港股市这个“大海”。
他说:“我首先通过Excel表格,给自己拉出了一个数列。那就是我假设手中现有初始资金100港元,先拿出其中的20%,也就是20港元,每天(交易日)增长1%,那么我发现71天后,我投入的20元就可以超过40元,也就是翻番。而如果能够持续每天(交易日)增长1%,那么163个交易日后,我投入的20元就可以变成100元。
自此,我开始投入做一个‘严守纪律’的投资实践者。
我先拿出了lO万港元,投资于香港股市。我每天都在Excel表格中进行记录,左边一栏是我的理想值(每天持续增长1%),右边一栏是我的实际交易成果(我是做超短线的日内交易的,也就是Day Trade)。我还给自己设定了严格的止损点和止盈点,一旦单日的下跌幅度达到2%~3%,或是涨幅超过8%,我就清仓出局。可惜,所有的经济实践都不可能如理论般完美。特别是碰到市场箱体震荡的时候,我面临到了这样一个局面:连续几天都无法达到我自己设定的理想值。这时候,我只能从原有的储备金中拿出一部分钱来进行加仓,使得我的实际值能够慢慢向我的理想值靠拢。
“这样严格操作了3个月后,我的资产规模翻番了,与此同时,我也有了一个更深的体会,就是如此这般‘按纪律操作’实在太累人了。我当时认为,如果长期如此,实在太浪费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了,还不如不要自己每天搞来搞去,直接买点收益趋向稳定的基金,放在那里不动好了。因此,从第四个月起,我放弃了这样的做法,开始比较随意地操作股票,仍然是做日内交易,当然主要就是考虑如何选股,如何每天都能买到能涨的股票。”
与此同时,周立诚还在香港的外汇市场上进行美元对日元的交易,他选择了1:200的杠杆交易,并选择做空美元。1998年8月以后的亚洲,东南亚各国的金融业开始慢慢从风暴中稳定下来,日元也渐渐开始回暖。
那时的外汇交易,“小散户”还很少有人能够利用电脑系统来实现行情分析和交易。周立诚和大多数人一样,都雇用了一个付费的经纪人。但是,和别人不同,年轻的周立诚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他每天晚上都要去Bloomberg(彭博财讯社)门外,通过“内线人”(经纪人)的报价,自己将每一个时点的外汇报价总结出K线图来,从而进行买卖点上的判断。
很快,忙碌的一年过去了。
20周岁生日的时候,也就是1999年的8月30日,周立诚还给了爷爷80万港元,其中除了40万港元的本金,还有40万港元的增值金,而周立诚自己个人手中,也有了第一笔原始积累——40万港元。这是他向爷爷借钱融资进行金融交易后的成果,也是对自己过去一年很好的一个鼓励、肯定和交待。
第二幕 在上海房地产市场“长袖善舞”
投入上海房地产:从“地主”到破产
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周立诚仍然呆在香港,同时,他利用自己挖掘的“第一桶金”,也就是那40万港元,继续在港股市场上(当时主要是科技股和网络股)进行投资,同时也用部分资金参与了一 些恒生股指期货的交易。2000年的圣诞前夕,周立诚手上真正属于自己的资金量,第一次突破了100万港元。
“百万富翁”周立诚诞生了。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此时面对自己的百万财富,虽然还是很开心,、但已经不像一年多前赚到第一笔10万港元时那样兴奋了。将满22岁的他,多了几分成熟与沉着。
2001年6月,为了和在上海生活的父母团聚,周立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上海。他的港股投资经历,也在此打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上海,这是一个让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周立诚离开上海已经10年了。
这过去的10年,上海已经变得更加摩登,更加美妙。
有着敏锐投资头脑、已经怀揣一脑袋商业创业计划的周立诚,这一次看到了霓虹灯闪烁下,国际大都市大上海的一个发展潜力品种一房地产。
于是,他马上加入了一家房地产中介公司,开始了自己在上海的第一份工。
一个月不到后的2001年7月,周立诫为父母购置了一套住宅公寓——新江湾城时代花园一套商品房,总价25万元(含税),房子产权挂在父母名下,并且供父母居住使用。
他说:“那时根本没有人愿意买新江湾城的房子,但我坚持认为,2500万/平方米不到的单价,绝对值得。而且父母本来也住在杨浦区,生活上还是能够适应的。”
事实证明,周立诚的眼光还是比较超前的。如今,6年过去了,新江湾城凭借湿地环保概念,和周边五角场地区的带动效应,商品房的单价已经跃然跳上了2万元/平方米大关,这笔投资的成败,大家自然都已经明了。
为父母买了这套房子以后,周立诚手中的自有资金量下降到了75万元。
2001年9月,周立诚在上海卢湾区徐家汇路成立了自己的地产代理行,主要以代理上海市区写字楼、豪宅的租售业务为主。
这是周立诚个人拥有的第一家公司。
运营前5个月,周立诚一共投入了25万元左右的成本,其中包括10万元房租,5万元人力成本,5万元装饰和设备,以及5万元各项杂费。
2002年6月,也就是周立诚的地产代理行运营10个月以后,其效益已经非常显著。这10个月,周立诚一共赚得80万元,也就是平均每月净利润在8万元左右。
在此期间,周立诚还有了一个资产性投资,就是购入上海青浦区康虹花园别墅一套,面积208平方米,总价80万元,首付30万元,按揭贷款50万元。
周立诚的个人总资产,在2002年6月达到了210万元,净资产总值160万元。
同时,周立诚的房地产代理行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2年到2004年,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将自己的房地产代理行由一家门店发展壮大到了7家门店,虽然每开一家门店,就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运营成本,但他计算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公司每月平均净盈利3万元,运营状况显示,一切都在健康运行着。
在此期间,他还曾先后购买了投资性物业,包括卢湾区汇龙新城一套商品房,面积108平方米,购入价70万元;浦东陆家嘴花园,面积110平方米,购入价60万元。由于房地产代理行门店快速扩张期间,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所以这两套房产先后以120万元和110万元的价格早早转手了,获得的利润被置入了他的房地产代理公司名下。
可是,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当周立诚的事业蒸蒸日上,财富也在不断积累并不断创出“新高”时(最高时他的个人实际资产达到了250万元左右),一件对他个人影响巨大的事情出现了。
2002年底,周立诚曾在门店扩张过程中,找了一个合伙人。该合伙人精通财务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周立诚正是看中他这一点,觉得是自己事业扩张期所需的合适的合作伙伴。
本来,一切都很好。
可惜,这个合伙人迷上了赌博,到后来就经常前往澳门赌场。事情发展到后来,这个合伙人竟然想出了挪用地产行公司流动资金和客户定金的卑劣手段。
2004年底、2005年初,该合伙人携款潜逃,全部被卷走的资金大约250万元。
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这一切恶果只能由周立诚来承担。为了公司的善后事务,特别是赔偿客户的定金款,周立诚无奈之下只能用自己的个人资产进行抵偿,忍痛出售了自己名下“硕果仅存”的一套房产——位于青浦的别墅,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处理公司债务。
2005年5月25日,周立诚属下的房地产代理行彻底宣告破产。
此时的周立诚,已经没有了房产,也没有了金融资产,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此时的他,完全可以用一贫如洗来形容。
命运,兜兜转转之后,对他开了一个这样的玩笑。
第三幕 上海职场顺利淘金
进入职场:努力打拼买回一套房
不在失意中沉没,就在失意中爆发。
合伙人的背叛,公司的倒闭,个人资产的归零,这一切在2005年整个夏天,困扰着这个年轻人。他每天过得浑浑噩噩,白天“泡”网络,晚上“泡”酒吧,人生似乎失去了目标。
朋友对他说:“虽然你现在已经成了真正的‘穷鬼’,可是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何况你禀赋聪慧,又有丰富的投资和创业经验,你还怕自己今后没钱赚,没事业发展么?!”
朋友连续不断的好言相劝,让周立诚慢慢清醒了一些。
而他个人本身,也不是那么甘于被人打倒的角色。
几度消沉之后,2005年秋天,周立诚进入职场,试图通过“打32'’赚钱。
就像前面那位朋友所言,周立诚的个人能力、经验和丰富经历,能够给他事业上很大的帮助。
他进的是一家外企,从事公司兼并、融资等工作。很快,周立诚就得到了大老板的赏识,职位也升了不少。
2006年初,为了奖励他出色的工作业绩,老板给了他第一笔分红。拿着这笔30万元的分红,周立诚第一时间想到了房子。
上海的房产,他再熟悉不过了;上海的房产,曾给了他多少欢欣与忧愁。
这一次,周立诚购买了上海黄浦区的“青年汇”,一套58平方米的小户型房,总价已经达到了96万元,接近2万元/平方米的单价,和他第一次在上海购房时的2000多元/平方米单价,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但是,他这样的“老手”,什么地段什么价格,早就了然于胸。
他说:“而且几年下来,几度宏观调控以后,我心里还是看好上海整个房地产市场的。”
所以这一次,周立诚把全部的30万元分红直接作了房子的首付款,痛痛快快地买下了这套“青年汇”的房产。
买这套房子,周立诚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自愿当房奴”。
“投资港股,炒外汇,做房产中介,这一路走来,赚钱对我来说太容易,所以我自己在花钱上也从来不节制。比如,PRADA的鞋子什么时候、出了什 么新款,你只要问我就可以了。但自从合伙人卷钱逃跑、公司破产后,我发现自己的生活开销太大,和自己现有的财富水平不匹配。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按揭买房,通过每个月给银行上缴一些月供款,来对自己进行强迫储蓄。”他说。
通过进入职场,周立诚重新找回了自己,也重新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房产。
他的身家财产,合计起来净资产又一次回到了50万元上方,其中房产净资产30万元,现金类资产20万元。
第四幕 A股不败
再入股市:轻轻松松从20万到80万元
2006年11月,始终对股票投资念念不忘的周立诚,开始了自己的A股投资。
“以前在香港都是做短线交易的,又积累了自己的一套交易方法,所以此时的我,看内地A股市场,基本上都不怎么花精力,就是在土作空闲的时候稍微看看技术图形,买买,抛抛,属于随便玩玩。”他说。
从2006年11月底到2007年5月中旬,周立诚在业余时间投资A股,轻轻松松获利了3倍多。
虽然在这轮大牛市行情中,很多投资者翻倍的速度比周立诚快得多、多得多,但本来就属于比较自信类型的周立诚,总觉得自己“基本没费力气就赚了3倍多”,自信心有些急速膨胀了,也有了其他的想法。
最大的决定就是从当时工作的那家外企辞职了。
“当时刚好和老板有了一些小小的意见冲突,而且老板又没有能够如期兑现对自己工作成绩的回报,所以一气之下就炒了老板的鱿鱼。”周立诚说。他出售了自己在职公司的“千股”,换得40万元。
2007年5月,周立诚辞职后,索性又一次在家开始了“全职投资时代”。
此时,他的个人流动性现金和金融资产总和为120万元。
第五幕 在期货市场玩“百家乐”
转战期赁:高开低走财富瞬间蒸发
“此时,我的人生中又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周立诚回忆起几个月前极大地影响到自己生活和经济状况的那一件事,“由于工作之余在A股随便弄弄,5个多月收益率就达到了300%多。这让我有些飘飘然了。而在此时,提升我自信,甚至可以说是盲目自信的催化剂也在这‘恰当的时刻’出现了。
我又一次在网络上看到了台湾期货高手张松允的故事,这个人也被称为‘台湾期货天王’,在台湾期货界属于传奇人物。
不到20万元资金投入股市,搭配期货操作,13年后能赚多少钱?答案是:lO亿元!一般人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他就是年仅37岁、有‘期货天王’之称的张松允。
16年前,张松允不过是个刚退伍、仅有高工学历的小伙子,出身彰化园林农家的他却一头栽入股市,并以独到的眼光,逐渐在股市累积资金实力。后来,由于张松允个人的交易量大,因此干脆加入元富证券成为营业员,并和老板讲好不接单,只做自己的部分,结果业界都因此知道元富有一位不接单的超级营业员,而业务量仍常高居第一。
1999年开始,喜好短线冲刺的张松允,简直如鱼得水立即转战期货市场,并通过与国安基金之战而一举成名。张松允优异的操盘本领蜚声股市,更获得元大京华证券集团总裁马志玲赏识,并延揽其到元大京华期货经理公司任董事长,创下期货界客户变老板的先例……”
周立诚的电脑里,至今还存着那篇“引导”自己进入内地商品期货市场的文档。
他接着告诉记者:“这个人从20万元新台币做到了10亿元新台币,13年实现了5000倍的盈利,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虽然以前就听过他的故事,但这一次,再次读到这个故事,让我的心跳速度迅速加快了。
“那一刻,我觉得单做股票,想要财富翻几个番,速度太慢了,只能搭配期货来做。而我此时这点百万元的资金量,要想实现自己的一些梦想,光靠投资股票肯定是不行的。想要快速致富,对我而言,甚至需要全部资金都投入到期货中去,才比较有可能。当然,我就问自己,我是否也能快速致富?我觉得自己有这个能力,于是,我打算出击期货市场。”
在这里插一下周立诚的梦想:
“我是一个满脑子充满想法的人,从小就有很多的商业计划。在2007年5月的那一天,我的想法就是35岁前开一家名为‘KISS’的餐厅,‘KISS’的上海话谐音,就是希望真爱从这里‘开始’。我这个餐厅可以接受情侣的个性化预订服务,可以根据客人的希望布置场地和各种浪漫的氛围要求。同时,我希望45岁以前金融资产能达到600万美元,然后在45岁以前能和爱人完成两人同行的环球旅行计划,然后生孩子,为我们的孩子准备好从0到18岁成年之前的原始资金积累。”
听上去很美。120万元人民币,到600万美元(不知道那时候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如何,目前来算,大约是4500万元人民币),差距的确很大。留给他的时间,也就是15年左右。
的确,期货这类含有杠杆因素的交易品种,似乎更适合他迅速积累财富的梦想。
但这个年轻人,准备好了么?
2000年在香港时,周立诚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恒指期货交易,但金融期货和商品期货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异,尤其需要对国际大宗商品交易状况比较熟悉。所以,2007年5月上旬从A股退出后,周立诚在家里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商品期货模拟训练。
接着,说干就干。
初战沪铜。
沪铜是上海期货市场比较活跃的一个品种。周立诚先选择了它。
2007年5月19日,周立诚选择了沪铜合约(0707)作为第一笔交易对象,投入本金80万元。3天过去了,周立诚仿佛又回到了1998年的那个夏天。
因为这3天,他一下子就赚了30多万元。
期货盛宴,难道就要在这个年轻人面前就此展开了?
5月23日,周立诚的期货账户上最高峰值达到了140多万元,加上他留在外面的40万元流动资金,他的金融资产又达到了180万元的高度。
“冷静一下,当时我劝自己。因为毕竟我也知道期货可以一夜致富,但也可能面临一夜破产的危险。”他说。
可是几天后,周立诚又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他的手又痒了。
“期货,很容易让人中毒。也许就跟烟瘾、毒瘾、赌瘾差不多吧,虽然我从不抽烟,更不曾接触后两者。”周立诚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态时感叹道。
再战,他选择了沪胶合约品种。这时,他将全部180万元资金陆续全部投入了天然橡胶这一期货品种中。
上海天然橡胶和外盘关联度大,所以周立诚决定做超短的日内交易。这一次基本没什么盈亏。
接着,周立诚又开始了与“黄豆”的决战。
没有想到的是,他最终败倒在“黄豆”脚下。
他对黄豆的判断,出现了方向性失误。
当时周立诚自己从国内基本面判断,觉得大豆已经是利多出尽,应该迎来一轮浩大的熊市。
但空头市场迟迟不来。
不断满怀希望进行加仓,不断迎来失望。
折腾了两个礼拜,2007年6月底,周立诚全部资金已经只剩30多万元。
怎么办?如何挽回?生存,还是毁灭?
周立诚几番思考之后,准备孤注一掷。
他说:“以前,许多人都曾说期货市场是个大赌场,我并不同意。但自己经历过后才发现,真正进行期货交易后,人的心态完全不受控制。有时候真的无法否认,在决策的一瞬间,那种感觉或多或少带有‘博一记’的色彩。”
7月,他用自己的青年汇商品房作抵押办理了个人消费贷款,获得抵押贷款40万元,继续往黄豆期货上加仓。而这已经是他所能支配的最后一项比较高额的财产。
可惜,最终的结果是,周立诚又一次变成了平民。和许多在期货交易中倒下的投资者一样,因为不断加仓,资金方面“弹尽粮绝”,最后一刻未能迎来黄豆的下跌行情,账上的资金已经无法支撑继续交易,周立诚最后只能被强行平仓。
古人是败走麦城,而周立诚这一次绝对是败走“豆”城。
黯然离开期货“战场”的周立诚,人生财富再次回归到原点。这次,他只剩下5万元资产用作维持今后的生活费用,而青年汇那套“背负抵押再抵押贷款”的房子,无奈被银行收走了。
尾声 思过
周立诚对记者说:“你或许在牛市当中赚了一些钱,把我的故事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话一场一竟然有人在牛市当中赔了身价,之前我也会拿这件事自娱自乐一番。
曾与友八笑谈,若股指期货推出会蒸发市场大部分财富,原因就是不少这两年过入股市的投资人在A股中赚了钱,以为自己实力非凡,可是到了期货市场,方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金融市场。外汇、期货市场可以随意买多沽空,对投资高手来说是财富的永动机,但对普通投资人来说,可能是—个金融里程中的思过崖。
“我想,自己本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投资者,慢慢变成了一个很盲目的投机者,最后的心情就像在玩百家乐,所以才会一败涂地……”
2007年的秋天,丹桂飘香,已经振作精神重入职场的周立诚,还在为自己这一路走来的经历感叹思过,同时也开始向前寻找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