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需要。作者在对新课标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更新理念、精心备课、优化课堂这三方面提出了看法,以帮助同仁提高课堂质量,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打造
目前不少学生讨厌学习语文。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当下,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浅见。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在新课程大力推行的今天,语文教师要达到新课标要求,首先必须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这是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前提条件。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在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我们必须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做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央视节目《艺术人生》《实话实说》,朱军的微笑和真情、崔永元的连珠妙语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千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作为“主持人”,要给学生思考提供条件,教师就要为学生“备知识”,充分占有资料,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能是孤立静态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课本中关于《左传》的背景及有关“文学常识”自然要备,但还可以涉及“春秋无义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内容。教师的丰厚底蕴和备课深入挖掘,可以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因而我们只有明确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才会有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实践,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把阅读、作文及其他语文能力训练与思维培养、创造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情感修养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语文知识丰富、语文能力高强、人格健全、品格高尚,能胜任未来学习、生存、发展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创造人才。
二、精心备课,做好预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精心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一)了解学情,强化课前预习。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得以体现。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当然学生课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要求他们必须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预习。
(二)整合资源,研发、创新语文课程。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要增加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上驾驭课程,构建自己的阅读教学序列,写作教学系列。要高度重视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资料的收集、储备、整理和提炼。我在执教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古典诗词时,就对其中的篇目进行了集中和重组,如咏史怀古诗有《蜀相》《石头城》《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华清宫》《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写相思爱情的有《锦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通过这些并联组合,学生就能品读、归纳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构成与常用表现手法。这不就是举一隅而以反三吗?知识的系统化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理解了内容,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而且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浓浓的人文气息,可以讲解的内容很多。但是教师在进行每一篇文章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本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兴之所至的即兴发挥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灵活施教,优化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仅仅具有新课程特别是高效教学的理念意识、充分的课堂预设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达到最优化。毕竟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学实践的创新,在于教法学法的创新。
(一)灵活多样进行诵读教学。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考功利思想的影响,诵读教学的分量似乎在许多师生心目中越来越轻,即使偶尔为之,也仅仅表现为教师或录音范读、学生读书不愿出声的形式。单一、乏味的诵读形式,只能让学生的诵读兴趣日渐减弱,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鉴赏能力的提高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诵读的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例如,同是散文,《荷花塘月色》委婉低沉,《我的空中楼阁》清新活泼,我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诵读,从中体会作者不同的心情。《我有一个梦想》气势磅礡,神采飞扬,荡气回肠,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赛读。在讲宋词时,我让男生诵读“大江东去”,让女生诵读“寒蝉凄切”,在“听”与“读”中体会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通过灵活多变的诵读,学生提高了兴趣,学会了感知与理解、赏析与创造,既读出了《故都的秋》中的凄凉,又读出了《提醒幸福》中的哲理……总之,灵活多样地实施诵读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保证。
(二)选好角度,把握好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应该着眼于所学知识的不同角度,注意体现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力求采用新颖有效的问法,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灵活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提问的角度必须体现单元训练的重点,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因此,课堂提问的角度可以是重点词、关键句,也可以是某一细节或某条线索。
比如,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时,我从品味课文内容角度着手,围绕“梦游”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诗人是怎样描写“梦游”旅程的?(2)诗人是怎样描写梦境的神奇的?(3)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是怎样的?(4)你是如何看待诗中的梦境的?学生们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很快就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如,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我选择了“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角度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别里科夫能不能谈恋爱?(2)别里科夫差一点到手的“天鹅”为什么会飞走?学生们通过讨论,不仅深刻领悟了别里科夫害人害己的“套子式思想”,而且激起了思维的波澜。
(三)长文短教,深文浅教。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戏剧大都是长文,这就涉及长文怎么教的问题。花费课时多、面面俱到的教学,势必跌入“少慢差费”的深渊。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长文必须短教。怎么教?我们得抓住两点来处理:一是提炼课文的精髓,大胆取舍,设计出能统率全文的核心问题或教学思路来,并以此展开教学;二是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展开教学。如在教《荷花淀》一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下面几个问题:①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理解情节)②主要人物是水生还是水生嫂?“送夫参军”这一情节中的人物对话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个性特征?(理解人物)③文章写一群妇女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理解主题)④几段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理解手法)利用1个课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把握,学生们很轻松掌握了文章的实质。
有些文章主题含蓄,手法特殊,语言晦涩,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难度。我们教这样的文章时,就须作深文浅教的处理。如在教学《灯下漫笔》时,我抓住“中国人做了奴隶反而高兴”来发问:做了奴隶为什么高兴?不做奴隶怎么样?是不是永远要做奴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来讨论这些饶有趣味的问题,达到了花较少的时间来理解课文精髓的目的。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需要我们从理念更新、课前备课、课堂优化等几个方面来实施,只有这几个方面密切配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李翠榕,刘春华.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3]高慎英.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打造
目前不少学生讨厌学习语文。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这是摆在每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当下,高中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打造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浅见。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在新课程大力推行的今天,语文教师要达到新课标要求,首先必须更新理念,转变角色,这是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前提条件。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在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因此,我们必须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与学生地位平等的学习参与者,做课堂的“导演”和“主持人”,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而不是过去课堂的“主演”,一讲到底。央视节目《艺术人生》《实话实说》,朱军的微笑和真情、崔永元的连珠妙语给观众营造了一个和谐愉悦的氛围。教师的语言需要具有启发性,富有智慧,最好有点幽默,“一石激起千层浪”,像主持人一样,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共鸣,有一股说的欲望或冲动。作为“主持人”,要给学生思考提供条件,教师就要为学生“备知识”,充分占有资料,备“知识的呈现形式”。这里的知识不能是孤立静态的知识,新课程标准“不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课本中关于《左传》的背景及有关“文学常识”自然要备,但还可以涉及“春秋无义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等内容。教师的丰厚底蕴和备课深入挖掘,可以让学生有开阔的视野。因而我们只有明确了自己与学生的角色关系,才会有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和实践,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优势,把阅读、作文及其他语文能力训练与思维培养、创造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情感修养教育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语文知识丰富、语文能力高强、人格健全、品格高尚,能胜任未来学习、生存、发展的富有创造精神的创造人才。
二、精心备课,做好预设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精心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一)了解学情,强化课前预习。
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的设计之初就得以体现。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当然学生课前也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如果学生对于课堂上要学的知识在课前没有进行必要的准备,在课堂上就很难与老师交流,很容易使课堂演变成一言堂,影响课堂的效率。所以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要求他们必须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提前预习。
(二)整合资源,研发、创新语文课程。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要增加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上驾驭课程,构建自己的阅读教学序列,写作教学系列。要高度重视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资料的收集、储备、整理和提炼。我在执教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古典诗词时,就对其中的篇目进行了集中和重组,如咏史怀古诗有《蜀相》《石头城》《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华清宫》《桂枝香·金陵怀古》等,写相思爱情的有《锦瑟》《雨霖铃》《鹊桥仙》《一剪梅》等。通过这些并联组合,学生就能品读、归纳各类诗歌的思想感情构成与常用表现手法。这不就是举一隅而以反三吗?知识的系统化是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理解了内容,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优秀而且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浓浓的人文气息,可以讲解的内容很多。但是教师在进行每一篇文章的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本篇文章、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减少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那种兴之所至的即兴发挥极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灵活施教,优化课堂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仅仅具有新课程特别是高效教学的理念意识、充分的课堂预设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达到最优化。毕竟高效的语文课堂的关键主要在于教学实践的创新,在于教法学法的创新。
(一)灵活多样进行诵读教学。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高考功利思想的影响,诵读教学的分量似乎在许多师生心目中越来越轻,即使偶尔为之,也仅仅表现为教师或录音范读、学生读书不愿出声的形式。单一、乏味的诵读形式,只能让学生的诵读兴趣日渐减弱,语感的培养、语言的积累、鉴赏能力的提高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诵读的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诵读。例如,同是散文,《荷花塘月色》委婉低沉,《我的空中楼阁》清新活泼,我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让学生诵读,从中体会作者不同的心情。《我有一个梦想》气势磅礡,神采飞扬,荡气回肠,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赛读。在讲宋词时,我让男生诵读“大江东去”,让女生诵读“寒蝉凄切”,在“听”与“读”中体会豪放词与婉约词的区别。通过灵活多变的诵读,学生提高了兴趣,学会了感知与理解、赏析与创造,既读出了《故都的秋》中的凄凉,又读出了《提醒幸福》中的哲理……总之,灵活多样地实施诵读教学活动,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保证。
(二)选好角度,把握好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实际出发,设计出有高质量的、富于技巧性的提问内容,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提问应该着眼于所学知识的不同角度,注意体现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力求采用新颖有效的问法,从合适的角度巧妙切入,使问题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和灵活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课堂提问的角度必须体现单元训练的重点,并且可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因此,课堂提问的角度可以是重点词、关键句,也可以是某一细节或某条线索。
比如,在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时,我从品味课文内容角度着手,围绕“梦游”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1)诗人是怎样描写“梦游”旅程的?(2)诗人是怎样描写梦境的神奇的?(3)诗人梦醒后的心情是怎样的?(4)你是如何看待诗中的梦境的?学生们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很快就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如,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时,我选择了“别里科夫的婚事”这一角度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别里科夫能不能谈恋爱?(2)别里科夫差一点到手的“天鹅”为什么会飞走?学生们通过讨论,不仅深刻领悟了别里科夫害人害己的“套子式思想”,而且激起了思维的波澜。
(三)长文短教,深文浅教。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说、戏剧大都是长文,这就涉及长文怎么教的问题。花费课时多、面面俱到的教学,势必跌入“少慢差费”的深渊。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长文必须短教。怎么教?我们得抓住两点来处理:一是提炼课文的精髓,大胆取舍,设计出能统率全文的核心问题或教学思路来,并以此展开教学;二是始终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展开教学。如在教《荷花淀》一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下面几个问题:①给每个部分拟一个小标题。(理解情节)②主要人物是水生还是水生嫂?“送夫参军”这一情节中的人物对话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个性特征?(理解人物)③文章写一群妇女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理解主题)④几段景物描写起什么作用?(理解手法)利用1个课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把握,学生们很轻松掌握了文章的实质。
有些文章主题含蓄,手法特殊,语言晦涩,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难度。我们教这样的文章时,就须作深文浅教的处理。如在教学《灯下漫笔》时,我抓住“中国人做了奴隶反而高兴”来发问:做了奴隶为什么高兴?不做奴隶怎么样?是不是永远要做奴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来讨论这些饶有趣味的问题,达到了花较少的时间来理解课文精髓的目的。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语文课堂需要我们从理念更新、课前备课、课堂优化等几个方面来实施,只有这几个方面密切配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李翠榕,刘春华.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3]高慎英.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