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定窑陶瓷的刻花装饰艺术受宋代当时政局的影响,结合中国画与书法反映出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刻花艺术的构图展现出了较强的形式美法则;刻花刀法遒劲有力,细腻有节奏;刻画的线条潇洒有力,充满韵律感,有动有静,表现出了极高的刻花工艺水平。
关键词:定窑陶瓷;刻花;形式美;节奏;韵律
中华文明创造了中国唯美的陶瓷,同样,中国陶瓷必须置身于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品味出它独特的艺术韵味和形式美感。定窑陶瓷为中国北方的白瓷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包括它的器形,釉色,施釉法,装饰纹样及装饰手法等。更为重要的是,定窑陶瓷的刻花艺术将宋代特有的纹饰与其唯美器形刻画的栩栩如生,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刻花刀法均有其一定的章法,表现着设计者的主观情感,但并不是随意的起或落,行或止。定窑陶瓷的刻花艺术将文学与艺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项工艺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就必须在一些被确立成功的姊妹艺术间去检阅。中国的书画推出较早,属于成功艺术范例,将其并列其中,并从某些方法、角度入手去加以认识,从工艺道理、艺术理念中去甄别。事实证明是有基础的,甚至是无懈可击的,由此被认定为是成功的、有价值的。②
1 宋代文化对定窑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
每个时期所创造出来的绘画、书法、陶瓷等艺术都与当时统治者所崇尚的文化有关,宋朝的赵匡胤崇尚细腻的文学,提出不杀文人的口号,所以当时的文人画家敢于创新突破,造就了宋代细腻柔美的艺术形式。就纹样来说,定窑陶瓷纹样在选材与设计上都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多采用精美的花纹题材,如莲花,牡丹、石榴以及鸳鸯、龙凤等,他们对纹样的运用已经不是单一的拿来主义,而是一种再构造,一种融入个人思想的新形式。当时刻花装饰的刀法如中国画的线条一样流露出一股柔美的情感,像书法用笔用墨一样,有张有弛,有沉稳之处亦有灵活的变动,为器形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意蕴及装饰艺术的理想之美。或许当时刻花匠人们并不是说鉴借了书法与绘画的美的特征,而是那时整体崇尚文学的形势使得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同样发掘出了这种形式韵律美。
2 定窑陶瓷刻花艺术构图的形式美
定窑刻花艺术的形式美在这里指的是其构图张弛有度,均衡灵活,多样同意,将纹样很巧妙的赋予了器形,整个构图使得陶瓷品灵活动人。定窑陶瓷刻花匠人们善于思考,不拘泥于原有的构图模式,敢于打破物质本身,重新构造以赋予其新的涵义,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描绘美的意境。之所以说定窑陶瓷刻花艺术构图美,主要的原因在于工艺匠人们在纹样的每个造型设计上、纹样与纹样之间的衔接上都配合着他们所使用的手刻花刀法,纹样造型与刻花刀法互相选择,对比,映衬,才使得整个构图丰富有秩,既表现出了事物的多样性,装饰的趣味性,又没有给画面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而这种秩序感的重点在于他们对纹饰进行分层,纹饰有的多达四层,每层都富于变化,浮雕感强烈,展现出了极为浓郁的艺术气息。刻花艺术均衡灵活,多样统一的方法在于巧匠们在构图时首先确立的是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及视觉中心点,然后选择能突出主题的刻花刀法,再确定用什么样的纹样来衬托主题。
3 刻花艺术施刀法及其节奏美
定窑刻花刀法讲求的是一挥即就,一步到位,重在奔逸、干练,而不能重复雕琢,更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复刀或描改,在刻花过程中既要用刀挥洒自如,又要求所有的思想在这个用刀过程中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刻花艺术要求要具有相当高的用刀技术和艺术欣赏水平以及造型能力。刻花用刀,重在落刀、行刀、收刀。落刀分藏锋和露锋,收刀分回锋和出锋。行刀是整个刻花用刀过程,以落刀为始,收刀为终,要求整个过程一起呵成,干净利落,准确灵活,洗练神逸。古人论书法时说:“藏锋以包其气,露峰以纵其神”。现代人则说,“善藏锋者”与“善露峰者”皆成大器。宋代定窑陶瓷的刻花刀法亦是如此,生动有力的刻画出了线条的韵律美,提升了定窑陶瓷的美学价值。定窑刻花刀法使用的外斜刀而不是内斜刀法,使得所刻画的线条不仅具有粗细、虚实的节奏变化,而且还呈现出不同的斜面痕迹,纹样产生出“锐”与“润”的形态变化,流畅且具有线条的表现力,这样的用刀法与瓷器一道构成了典雅清秀、含蓄而和谐的美学韵味。
图1,器形装饰的为放射性花纹,线条潇洒有力,构图疏密有致,器形独特,刻花刀法遒劲有力,表现出了极高的刻花装饰水平,釉面肥厚莹润,薄釉处呈白色,聚釉处呈湖绿色,是定窑瓷器的一件精品。
4 定窑陶瓷线条的韵律美
宋代定窑陶瓷的刻花装饰艺术深受中国画的影响,再加上定窑刻花匠人们特有娴熟的刀法,创造出来的线条具有非凡的表现力,有力度,有速度,简练、概括的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富有一种韵律美。
线条有宽有窄,有深有浅,虽说定窑刻花装饰没有特定的章法,依工匠艺人们各自的情感为基准,但纵观定窑陶瓷,其刻花线条基本有三种:一是始为宽线,下笔较重,线度较深,行笔由宽而窄,线度由深而浅,线条由刚而柔;二是始为窄线,下笔较轻,线度较浅,用刀力度由轻而重,行笔由窄到宽,线度由浅变深,线条由柔到刚。第三,表现个人情感的不断变化的线条,线面时宽时窄,刻度时深时浅,落刀时露时藏,行刀随意变幻,收刀时出时回,画面虚实相衬,主次分明,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繁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再者,宋代定窑陶瓷的刻花工艺匠人们勤于思考,针对不同的纹样运用不一样的刀法,赋予其不同的线条。同样的荷叶塑造,却有的是单线有的是双线,感觉画面既丰富又灵活。图2,无论从起釉色、施釉法、线条的组织与刻花,都显示出了匠人们高超的技艺。就釉色来说,通过施釉过程中对温度及环境的改变打造了深浅不一的釉色效果,使整个器形更具立体感;再看纹饰,在刻花过程中注重采用适合纹样,刀法设计行笔不一,还特意通过双线来增加纹饰的立体感;深浅不一似在流动的釉色与优美灵动的纹饰互相衬托,活灵活现,唯美动人,似在为我们讲述着宋代的文明历程和工艺匠人们的聪颖才智。
纵观中国陶瓷艺术史,不难看出宋代定窑陶瓷刻花装饰艺术所创造的新的美学思想,其将手刻花的刀法与中国画、书法相融合,体现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人民善于思考的本性。
注释:①陈文增.《定窑研究》.331页.<七绝·定瓷刻花>(原载1989年《燕赵诗词》第二期).
②陈文增.定窑陶瓷文化 《人文理念,大成精神》.74页.
参考文献:
[1] 陈文增.定窑陶瓷文化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2] 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翁剑青.形式与意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陈文增.定窑研究[M].华文出版社,2003.
[5]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龙燕(1985—),女,硕士研究生,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
关键词:定窑陶瓷;刻花;形式美;节奏;韵律
中华文明创造了中国唯美的陶瓷,同样,中国陶瓷必须置身于中华文明五千年发展的大背景下才能品味出它独特的艺术韵味和形式美感。定窑陶瓷为中国北方的白瓷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包括它的器形,釉色,施釉法,装饰纹样及装饰手法等。更为重要的是,定窑陶瓷的刻花艺术将宋代特有的纹饰与其唯美器形刻画的栩栩如生,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刻花刀法均有其一定的章法,表现着设计者的主观情感,但并不是随意的起或落,行或止。定窑陶瓷的刻花艺术将文学与艺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一项工艺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就必须在一些被确立成功的姊妹艺术间去检阅。中国的书画推出较早,属于成功艺术范例,将其并列其中,并从某些方法、角度入手去加以认识,从工艺道理、艺术理念中去甄别。事实证明是有基础的,甚至是无懈可击的,由此被认定为是成功的、有价值的。②
1 宋代文化对定窑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
每个时期所创造出来的绘画、书法、陶瓷等艺术都与当时统治者所崇尚的文化有关,宋朝的赵匡胤崇尚细腻的文学,提出不杀文人的口号,所以当时的文人画家敢于创新突破,造就了宋代细腻柔美的艺术形式。就纹样来说,定窑陶瓷纹样在选材与设计上都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气息,多采用精美的花纹题材,如莲花,牡丹、石榴以及鸳鸯、龙凤等,他们对纹样的运用已经不是单一的拿来主义,而是一种再构造,一种融入个人思想的新形式。当时刻花装饰的刀法如中国画的线条一样流露出一股柔美的情感,像书法用笔用墨一样,有张有弛,有沉稳之处亦有灵活的变动,为器形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意蕴及装饰艺术的理想之美。或许当时刻花匠人们并不是说鉴借了书法与绘画的美的特征,而是那时整体崇尚文学的形势使得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同样发掘出了这种形式韵律美。
2 定窑陶瓷刻花艺术构图的形式美
定窑刻花艺术的形式美在这里指的是其构图张弛有度,均衡灵活,多样同意,将纹样很巧妙的赋予了器形,整个构图使得陶瓷品灵活动人。定窑陶瓷刻花匠人们善于思考,不拘泥于原有的构图模式,敢于打破物质本身,重新构造以赋予其新的涵义,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描绘美的意境。之所以说定窑陶瓷刻花艺术构图美,主要的原因在于工艺匠人们在纹样的每个造型设计上、纹样与纹样之间的衔接上都配合着他们所使用的手刻花刀法,纹样造型与刻花刀法互相选择,对比,映衬,才使得整个构图丰富有秩,既表现出了事物的多样性,装饰的趣味性,又没有给画面造成杂乱无章的感觉。而这种秩序感的重点在于他们对纹饰进行分层,纹饰有的多达四层,每层都富于变化,浮雕感强烈,展现出了极为浓郁的艺术气息。刻花艺术均衡灵活,多样统一的方法在于巧匠们在构图时首先确立的是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及视觉中心点,然后选择能突出主题的刻花刀法,再确定用什么样的纹样来衬托主题。
3 刻花艺术施刀法及其节奏美
定窑刻花刀法讲求的是一挥即就,一步到位,重在奔逸、干练,而不能重复雕琢,更不允许任何形式的复刀或描改,在刻花过程中既要用刀挥洒自如,又要求所有的思想在这个用刀过程中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刻花艺术要求要具有相当高的用刀技术和艺术欣赏水平以及造型能力。刻花用刀,重在落刀、行刀、收刀。落刀分藏锋和露锋,收刀分回锋和出锋。行刀是整个刻花用刀过程,以落刀为始,收刀为终,要求整个过程一起呵成,干净利落,准确灵活,洗练神逸。古人论书法时说:“藏锋以包其气,露峰以纵其神”。现代人则说,“善藏锋者”与“善露峰者”皆成大器。宋代定窑陶瓷的刻花刀法亦是如此,生动有力的刻画出了线条的韵律美,提升了定窑陶瓷的美学价值。定窑刻花刀法使用的外斜刀而不是内斜刀法,使得所刻画的线条不仅具有粗细、虚实的节奏变化,而且还呈现出不同的斜面痕迹,纹样产生出“锐”与“润”的形态变化,流畅且具有线条的表现力,这样的用刀法与瓷器一道构成了典雅清秀、含蓄而和谐的美学韵味。
图1,器形装饰的为放射性花纹,线条潇洒有力,构图疏密有致,器形独特,刻花刀法遒劲有力,表现出了极高的刻花装饰水平,釉面肥厚莹润,薄釉处呈白色,聚釉处呈湖绿色,是定窑瓷器的一件精品。
4 定窑陶瓷线条的韵律美
宋代定窑陶瓷的刻花装饰艺术深受中国画的影响,再加上定窑刻花匠人们特有娴熟的刀法,创造出来的线条具有非凡的表现力,有力度,有速度,简练、概括的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富有一种韵律美。
线条有宽有窄,有深有浅,虽说定窑刻花装饰没有特定的章法,依工匠艺人们各自的情感为基准,但纵观定窑陶瓷,其刻花线条基本有三种:一是始为宽线,下笔较重,线度较深,行笔由宽而窄,线度由深而浅,线条由刚而柔;二是始为窄线,下笔较轻,线度较浅,用刀力度由轻而重,行笔由窄到宽,线度由浅变深,线条由柔到刚。第三,表现个人情感的不断变化的线条,线面时宽时窄,刻度时深时浅,落刀时露时藏,行刀随意变幻,收刀时出时回,画面虚实相衬,主次分明,总体布局线条清晰,繁而不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再者,宋代定窑陶瓷的刻花工艺匠人们勤于思考,针对不同的纹样运用不一样的刀法,赋予其不同的线条。同样的荷叶塑造,却有的是单线有的是双线,感觉画面既丰富又灵活。图2,无论从起釉色、施釉法、线条的组织与刻花,都显示出了匠人们高超的技艺。就釉色来说,通过施釉过程中对温度及环境的改变打造了深浅不一的釉色效果,使整个器形更具立体感;再看纹饰,在刻花过程中注重采用适合纹样,刀法设计行笔不一,还特意通过双线来增加纹饰的立体感;深浅不一似在流动的釉色与优美灵动的纹饰互相衬托,活灵活现,唯美动人,似在为我们讲述着宋代的文明历程和工艺匠人们的聪颖才智。
纵观中国陶瓷艺术史,不难看出宋代定窑陶瓷刻花装饰艺术所创造的新的美学思想,其将手刻花的刀法与中国画、书法相融合,体现出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中国人民善于思考的本性。
注释:①陈文增.《定窑研究》.331页.<七绝·定瓷刻花>(原载1989年《燕赵诗词》第二期).
②陈文增.定窑陶瓷文化 《人文理念,大成精神》.74页.
参考文献:
[1] 陈文增.定窑陶瓷文化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
[2] 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3] 翁剑青.形式与意蕴[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陈文增.定窑研究[M].华文出版社,2003.
[5]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龙燕(1985—),女,硕士研究生,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