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是目前我国初中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主要以日常生活内容和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和综合思想道德素养。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渗透,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完成德育任务,达到德育教学目标。就此,本文重点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谈谈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一、德育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初中是一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着极其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初中生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完整的人生观,对一些人、事及现象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和网络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德育教育为学生指出了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德育教育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在初中阶段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把德育理念与教育指导思想渗透进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德育教学方式能有效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重要德育因素
道德与法治是实现德育与智育有机统一的综合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主渠道、主阵地,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充分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例如,教学“诚实守信”时,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首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新闻链接“老赖”寸步难行的新闻,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其次,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哪些行为是诚信的重要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讨论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无价的和不讲诚信的危害,不诚信不仅是不道德的,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也是违法行为,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引导学生践行诚信。之后可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怎样去践行诚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这样的新型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必要性与不诚信的危害,并且能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践行诚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德育教育目标。
(二)以倾听阅读切入德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能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随时地接受到丰富的信息,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让学生倾听和阅读信息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学生能认真阅读身边的事情和外界所发生的事情,对事情有深刻的体会,那么他们能更好地认同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能更好地落实。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倾听和阅读的习惯,以便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例如,在讲“增强生命的韧性”中“珍视生命”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放一些《朗读者》的相关影像资料,播放杨乃斌从一个普通人到考取211大学,最后毕业成为一名助残工作人士的故事。学生在听杨乃斌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个环节其实就对生命教育的渗透。再如,讲解“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的一些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可以为学生讲一讲汶川地震中残疾女孩李月是如何追梦的,怎样从地震被救到残奥会开幕式表演。学生听过故事后,能够感受到生命强大的承受力,另外,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些关于生命坚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再如,在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教育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抗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的教育要触动学生的内心,只有心动了才能有行动,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和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如学生会、团队活动、班级值周实践活动、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学习、生活技能,更重要的这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形式。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道德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从对他人、对整个社会、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认识,以及从对个体的体验认识内化到对道德的践行、反思、融合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多组织和设计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德育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加入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学生才能真正透彻理解道德,从而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只有切实地遵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走进生活”的教学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学生实际相结合,把理论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德育渗透,真正贯彻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城初级中学,福建宁德355100)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一、德育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初中是一个人成长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活跃,有着极其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初中生对世界的认识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善的世界观、价值观与完整的人生观,对一些人、事及现象容易产生错误的认识,很容易受到不良风气和网络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德育教育为学生指出了思想发展的正确方向,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德育教育是新课标的重要要求,在初中阶段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不失时机、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把德育理念与教育指导思想渗透进日常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种德育教学方式能有效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德育渗透策略
(一)挖掘教材中的重要德育因素
道德与法治是实现德育与智育有机统一的综合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主渠道、主阵地,是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之一。教材中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德育教育元素。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充分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例如,教学“诚实守信”时,教师在分析教材内容的同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首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新闻链接“老赖”寸步难行的新闻,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其次,教师可为学生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哪些行为是诚信的重要表现?哪些行为是不诚信的表现?引导学生对此进行思考讨论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诚信的无价的和不讲诚信的危害,不诚信不仅是不道德的,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也是违法行为,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引导学生践行诚信。之后可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怎样去践行诚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畅所欲言。这样的新型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必要性与不诚信的危害,并且能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践行诚信。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德育教育目标。
(二)以倾听阅读切入德育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能在生活中通过各种渠道随时地接受到丰富的信息,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让学生倾听和阅读信息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学生能认真阅读身边的事情和外界所发生的事情,对事情有深刻的体会,那么他们能更好地认同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能更好地落实。所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培养学生倾听和阅读的习惯,以便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例如,在讲“增强生命的韧性”中“珍视生命”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放一些《朗读者》的相关影像资料,播放杨乃斌从一个普通人到考取211大学,最后毕业成为一名助残工作人士的故事。学生在听杨乃斌朗读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伟大,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个环节其实就对生命教育的渗透。再如,讲解“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的一些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可以为学生讲一讲汶川地震中残疾女孩李月是如何追梦的,怎样从地震被救到残奥会开幕式表演。学生听过故事后,能够感受到生命强大的承受力,另外,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些关于生命坚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再如,在开展生命教育主题教育时,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抗挫折,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的教育要触动学生的内心,只有心动了才能有行动,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和学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三)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通过自己亲身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修养。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要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和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如学生会、团队活动、班级值周实践活动、志愿者社会实践活动和研学旅行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学习、生活技能,更重要的这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种形式。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道德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从对他人、对整个社会、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认识,以及从对个体的体验认识内化到对道德的践行、反思、融合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多组织和设计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德育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加入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学生才能真正透彻理解道德,从而将道德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只有切实地遵循“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走进生活”的教学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才会更有生命力,才能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出发,將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学生实际相结合,把理论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与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方式进行德育渗透,真正贯彻落实德育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松城初级中学,福建宁德3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