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护理人员常处于多种职业危害环境中,而实习护生由于初次接触临床,经验不足,年龄小,心里承受能力较差,加之未系统学习有关职业防护方面的知识,更容易造成职业的损伤。了解职业伤害的危险性,即产生因素,熟练掌握防护对策,是每一个实习护士必备的基本功。目的是分析护理工作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帮助提高实习护士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并探讨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实习护士在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充分做好自我保护,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关键词】实习护士;职业伤害;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75-02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时刻面临着职业伤害。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都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等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实习护士是整个医疗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因为临床实习是护士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实习护士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在还没有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操之过急,这样一旦实习护士操作不当,不仅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还会使患者不满,从而引发医疗上的纠纷。根据2002年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1】,护士因职业损伤或疾病离职的天数平均为7.6 d,居第十二位。护士已成为高职业病损害的危险职业之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2】。
1 常见的职业伤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与出血【3】。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的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次数成正比,另外,21岁~30岁的年龄组针刺伤发生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组,早班护士比晚班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4】。当医务人员手部有破损时,当接触了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时,就有感染的可能。刺伤深度越深,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传染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1.2 化学因素
1.2.1 化学消毒剂
在每天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各种消毒剂对人体均有一定的危害,而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清楚,但有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多年以后才可能出现症状。含氯消毒剂、2%碱性戊二醛、挥发性消毒剂,人体常时间接触会有灼痛过敏、眼涩胀、结膜炎、呼吸道损伤、鼻窦炎,甚至胸闷、气喘等,严重者甚至可致癌、胎儿畸形【5】。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6】,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化学物品。
1.2.2 细胞毒性药物
在化疗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和吸入。管理以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或吞食,收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发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级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7】。目前,临床护士的工作主要是治疗与诊断,频繁接触各种抗生素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但在操作过程中接触青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和猝死者均有报道 。临床护士每天与各种药物反复接触,导致其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以过敏性休克为甚,抗生素引起的慢性过敏者更是屡见不鲜。
1.3 物理因素
1.3.1 放射线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护士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放射性同位素等。 而放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能损害人体组织器官、腺体与造血功能,长期处于该环境中,毒性蓄积,均可引起头晕、乏力、失眠、造血功能损害、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报道,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囊上皮细胞对电离损害最为敏感,长期接触放射线,易产生辐射性白内障【8】;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对心血管的影响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
1.3.2 职业性腰背痛
近年来腰背痛的问题逐渐成为护士职业健康的热点【9】。在许多国家腰背痛已位于职业病的榜首,成为人群就诊、住院或手术最常见的病因。有研究表明,护士是患腰背痛的高危人群,护士和辅助护士患腰背痛的危险性是其他职业女性的2.5倍【10】。目前认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归为4大类:个体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11】。护士腰背痛的发生不仅会威胁身体健康,还会对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1.3.3 噪声
病房是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人员密度较大,再加上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噪音要远远大于平常接触的大部分环境。长期在噪声的环境中,可以危害人们机体,使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感到疲劳,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疾病【12】。
1.4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工作领域中存在着诸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会导致职业倦怠。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而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对护士工作存有偏见,导致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要差,其中30岁~40岁是心理障碍发生最多的时期【13】。尽管大多数护士都具有强烈的职业感,但在自我体验上总是感觉别人瞧不起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希望得到理解、被人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1.5 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造成的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从而使职业伤害出现的机会加大了。护理实习生因为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以及对环境的不熟悉等原因,面临着比在职护士更高的职业伤害危险。 各个医院的情况不同,对有关职业伤害的讲解和宣传力度也就不同,导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实习护士要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有潜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同时,洗手是预防细菌感染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洗手时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 若不慎受伤,则必须立即用消毒水冲洗伤口,由伤口处挤出血液后再用碘酒、医用乙醇等消毒、包扎。事后进行血生化检查确定是否感染。长期与病人接触,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破坏、阻断病毒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为加强空气流通,可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可使用手套、口罩、防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对于挥发性强的消毒液,要加盖密封保存。如果操作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刻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及时就医。空气熏蒸消毒后,按规定进行室内通风,减少药物在室内的残留浓度,必须通风2 h使刺激性气味降到最低程度。
2.3 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实习护士应该加强X射线的防护意识,减少辐射的损伤。照射前尽量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并充分利用活动屏蔽装置。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腰部的自我保健尤为重要。如注意保暖,注意减肥,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学会主动休息,夜班或工作量较大后应及时休息,而不是在感觉劳累后才休息【14】。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注重劳动卫生,锻炼腰背肌。在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力学原理,尽可能用最大的肌群、最大数量的肌肉及杠杆作用去完成工作。如两脚分开站立、屈膝挺胸,运用腹部及大腿较有力的肌肉,这样就可以压低重心,减少腰部过度弯曲。
2.4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防护
实习护士应向自己的带教老师学习,具备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还应加强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判断、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急救技术,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2.5 其他因素的防护
首先,学校和临床教学单位应该着重加强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以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重点是如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却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因此建议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时应增加专门介绍职业防护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时刻保护自身安全的操作习惯,避免职业伤害的发生。其次,加强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质教育,医院需制定合理的职业伤害防护措施,定期组织培训与学习,学习新的防护措施,并组织考试。特别是实习护士,将职业伤害防护措施的培训考核作为必需条件。逐渐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减少和防止意外发生。最后,制定防护法,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层面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制定职业防护法,改善工作环境,更新防护设备、用品,加强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美国CDC规定,医务人员操作时,常规实行适当保护,预防皮肤、黏膜同患者血液及体液接触,操作应戴手套。当手或其他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后,应立即彻底冲洗,摘除手套后洗净双手,督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15】。
小结
护理实习生是护理临床工作的新生力量,是护理事业的未来。临床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我们应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指导,减少各种职业伤害的发生。让实习护士从刚接触临床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保持健康体魄,更好的为促进人们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亦男.护理人员职业环境危害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69.
[2]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J】.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3] 易敏春,白树美.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政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6):33.
[4] 刘江南.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Ⅲ【J】.当代护士,2008(8):16.
[5] 唐满玲.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20):10。
[6]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7]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6(13):16.
[8] 蒋勇,丁益民.放射线工作人员晶体混浊情况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2):131.
[9] 康庆华,吴雪.护士腰背痛现况调查及分析【J】.民航医学,2007,17(4):30-32.
[10] 杨铁花.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及预防【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149.
[11] 蒋玲.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35(1):3
[12] 刘艳芳,刘慧.噪声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新疆中医药,2008,5
[13]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14] 邱丽红,余庆阳,闫职荣.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腰痛调查【J】.颈腰痛杂志,2002,23(4):335-337.
[15] 杨西宁,胡美春.154名实习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83-85
【关键词】实习护士;职业伤害;自我保护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75-02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时刻面临着职业伤害。职业伤害(Occupational Injuries)是指工作中某些职业危害因素导致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都受到伤害,包括职业性危害等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而实习护士是整个医疗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因为临床实习是护士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因此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实习护士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和陌生感。在还没有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的前提下,操之过急,这样一旦实习护士操作不当,不仅会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还会使患者不满,从而引发医疗上的纠纷。根据2002年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1】,护士因职业损伤或疾病离职的天数平均为7.6 d,居第十二位。护士已成为高职业病损害的危险职业之一。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心理社会性因素【2】。
1 常见的职业伤害因素
1.1 生物因素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与出血【3】。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的针刺伤,是医务人员所面临的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护理工作量的大小与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次数成正比,另外,21岁~30岁的年龄组针刺伤发生率普遍高于其他年龄组,早班护士比晚班护士更易发生针刺伤【4】。当医务人员手部有破损时,当接触了传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时,就有感染的可能。刺伤深度越深,针头带入的血液越多,传染疾病的风险就越大。
1.2 化学因素
1.2.1 化学消毒剂
在每天的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各种消毒剂对人体均有一定的危害,而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尚未完全清楚,但有的化学消毒剂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要多年以后才可能出现症状。含氯消毒剂、2%碱性戊二醛、挥发性消毒剂,人体常时间接触会有灼痛过敏、眼涩胀、结膜炎、呼吸道损伤、鼻窦炎,甚至胸闷、气喘等,严重者甚至可致癌、胎儿畸形【5】。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6】,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性的化学物品。
1.2.2 细胞毒性药物
在化疗操作过程中,注射器溶药、排气、换液、拔针等都可能造成皮肤接触和吸入。管理以及使用抗肿瘤药物的人员,可能通过皮肤直接接触、吸入或吞食,收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可导致诱发变性,使染色体畸变,具有致癌、致畸级脏器损害等潜在的危险【7】。目前,临床护士的工作主要是治疗与诊断,频繁接触各种抗生素对临床护士近期、远期影响尚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但在操作过程中接触青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和猝死者均有报道 。临床护士每天与各种药物反复接触,导致其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尤以过敏性休克为甚,抗生素引起的慢性过敏者更是屡见不鲜。
1.3 物理因素
1.3.1 放射线
随着诊疗技术的发展,护士在无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接触CT、X线、激光、红外线、放射性同位素等。 而放射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能损害人体组织器官、腺体与造血功能,长期处于该环境中,毒性蓄积,均可引起头晕、乏力、失眠、造血功能损害、内分泌失调、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报道,由于人眼的晶状体囊上皮细胞对电离损害最为敏感,长期接触放射线,易产生辐射性白内障【8】;长期小剂量的慢性辐射对心血管的影响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律不齐。
1.3.2 职业性腰背痛
近年来腰背痛的问题逐渐成为护士职业健康的热点【9】。在许多国家腰背痛已位于职业病的榜首,成为人群就诊、住院或手术最常见的病因。有研究表明,护士是患腰背痛的高危人群,护士和辅助护士患腰背痛的危险性是其他职业女性的2.5倍【10】。目前认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归为4大类:个体因素、职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11】。护士腰背痛的发生不仅会威胁身体健康,还会对工作质量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
1.3.3 噪声
病房是病人进行集中治疗的场所,人员密度较大,再加上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导致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噪音要远远大于平常接触的大部分环境。长期在噪声的环境中,可以危害人们机体,使人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感到疲劳,损害人的听觉,而且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视觉、智力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疾病【12】。
1.4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
工作领域中存在着诸多负性因素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和工作行为,严重时会导致职业倦怠。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而病人家属对护理工作并不十分了解,对护士工作存有偏见,导致护士与病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处理护患关系这一环节中,护士往往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会带有紧张情绪。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要差,其中30岁~40岁是心理障碍发生最多的时期【13】。尽管大多数护士都具有强烈的职业感,但在自我体验上总是感觉别人瞧不起护理工作,社会地位低下,她们希望得到理解、被人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1.5 其他因素
由于护理人员自身因素造成的自身防护意识淡薄和医疗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从而使职业伤害出现的机会加大了。护理实习生因为经验不足、操作技能不熟练以及对环境的不熟悉等原因,面临着比在职护士更高的职业伤害危险。 各个医院的情况不同,对有关职业伤害的讲解和宣传力度也就不同,导致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实习护士要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有潜在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必须戴手套,穿隔离衣等。同时,洗手是预防细菌感染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洗手时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 若不慎受伤,则必须立即用消毒水冲洗伤口,由伤口处挤出血液后再用碘酒、医用乙醇等消毒、包扎。事后进行血生化检查确定是否感染。长期与病人接触,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破坏、阻断病毒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2.2 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为加强空气流通,可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在配制和使用消毒液时可使用手套、口罩、防目镜等防护用品,以尽量避免消毒液对眼睛、皮肤、黏膜的直接刺激,对于挥发性强的消毒液,要加盖密封保存。如果操作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刻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并及时就医。空气熏蒸消毒后,按规定进行室内通风,减少药物在室内的残留浓度,必须通风2 h使刺激性气味降到最低程度。
2.3 物理性因素的防护
实习护士应该加强X射线的防护意识,减少辐射的损伤。照射前尽量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并充分利用活动屏蔽装置。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腰部的自我保健尤为重要。如注意保暖,注意减肥,加强营养,避免劳累。学会主动休息,夜班或工作量较大后应及时休息,而不是在感觉劳累后才休息【14】。坐、卧、行走保持正确姿势,注重劳动卫生,锻炼腰背肌。在工作中应充分运用力学原理,尽可能用最大的肌群、最大数量的肌肉及杠杆作用去完成工作。如两脚分开站立、屈膝挺胸,运用腹部及大腿较有力的肌肉,这样就可以压低重心,减少腰部过度弯曲。
2.4 社会环境心理因素的防护
实习护士应向自己的带教老师学习,具备专业修养和职业道德,还应加强心理调控能力的锻炼,具有较强的判断、应急、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种疾病的护理及急救技术,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全身心的护理服务,而且,还要学会自我心理疏导,放松情绪,把自己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积极投身于护理工作中,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2.5 其他因素的防护
首先,学校和临床教学单位应该着重加强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教育,学生在校期间以接受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重点是如何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却忽视了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因此建议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时应增加专门介绍职业防护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养成时刻保护自身安全的操作习惯,避免职业伤害的发生。其次,加强实习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及整体素质教育,医院需制定合理的职业伤害防护措施,定期组织培训与学习,学习新的防护措施,并组织考试。特别是实习护士,将职业伤害防护措施的培训考核作为必需条件。逐渐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程序,减少和防止意外发生。最后,制定防护法,将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层面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制定职业防护法,改善工作环境,更新防护设备、用品,加强防护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学习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美国CDC规定,医务人员操作时,常规实行适当保护,预防皮肤、黏膜同患者血液及体液接触,操作应戴手套。当手或其他皮肤、黏膜表面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后,应立即彻底冲洗,摘除手套后洗净双手,督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15】。
小结
护理实习生是护理临床工作的新生力量,是护理事业的未来。临床工作环境中存在各种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我们应加强对护理实习生的职业防护指导,减少各种职业伤害的发生。让实习护士从刚接触临床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保持健康体魄,更好的为促进人们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亦男.护理人员职业环境危害因素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1):69.
[2]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J】.进展现代护理,2007,6(13):1562.
[3] 易敏春,白树美.实习护士针刺伤及防护政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11(6):33.
[4] 刘江南.针刺伤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Ⅲ【J】.当代护士,2008(8):16.
[5] 唐满玲.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20):10。
[6]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7] 张利然,刘丽萍.临床护士职业伤害防护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7,6(13):16.
[8] 蒋勇,丁益民.放射线工作人员晶体混浊情况观察【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25(2):131.
[9] 康庆华,吴雪.护士腰背痛现况调查及分析【J】.民航医学,2007,17(4):30-32.
[10] 杨铁花.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及预防【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149.
[11] 蒋玲.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1,35(1):3
[12] 刘艳芳,刘慧.噪声对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新疆中医药,2008,5
[13] 魏丽丽.护理职业防护与管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9.
[14] 邱丽红,余庆阳,闫职荣.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腰痛调查【J】.颈腰痛杂志,2002,23(4):335-337.
[15] 杨西宁,胡美春.154名实习生锐器伤的调查及预防对策【J】.中国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