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小学数学课程“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内容,浅谈如何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和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其对教学的指导等积极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平行四边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着该学科的特征、价值以及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来展开有机教学设计,真正使教学活动关注到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上。
一、课程内容及相关目标设计分析
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导向,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选用和实施都需要围绕实际教学目标来进行综合考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学目标也可以看作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应该达成的效果,也可以看作是教师的期望,具有对实际课堂教学中实时变化的预设性。那么在数学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其教学目标必须要围绕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实际学情出发,使最终呈现出的教学真正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回归主题,小学阶段的平行四边形教学主要特点表现为实践,即需要引导学生完整经历观察、对比、猜想假设、探究、得出结论等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相应的核心素养渗透。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基于实践观察来初步理解和记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初阶习题计算中加以运用;第二阶段,通过观察、对比、猜想、假设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来使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获得并积累探究学习经验,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其空间几何思维;最后,在推导结束后获得概念知识,并通过联系旧知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具体教学目标设计
(一)形成推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提出了基于以往传统教学知识目标下“学会并加以运用”等内容,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引导,让知识真正能够发挥价值,使所学有用武之地。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相关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方格纸来引导学生学习割补法,去探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梯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学习面积公式。
(二)培养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知识属于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图形与几何板块,而作为其主要内容的概念和公式推导可以说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仅仅是通过多元导入来实现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获得,是十分简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真正牢牢地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这一现象尤在后續三角形、梯形等相关知识学习中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极力避免机械式记忆教学,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通过引导其经历动手操作、直观了解、思考分析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对知识的建构。这种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活动,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增强交流意识
当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于空间几何知识教学来说,更强调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主体性激发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十分适用。例如,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结组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来完成假设,结合表格数据以及之前所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公式来对平行四边形公式进行推导。在教学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到,从数学课堂中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到计算与应用二维目标的加入,再到新课程标准中多维度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正因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应只去关注结果,而是要注重过程,以师生的互动交流来构建起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在表达合作探究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教学实践分析
(一)情境导入
首先,教师选择恰当的图示进行导入,配合文字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李大爷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菜地长为30米,宽25米,请帮李大爷算一算这块菜地的面积。该环节旨在通过旧知来进行导入,顺势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计算有关知识,为接下来的深入教学做铺垫。
(二)猜想验证
接着,在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段后,教师要基于实际学情展开教学具体实施过程。考虑到学生起初的疑惑点主要存在于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变式的原理上,再加上前认知经验造成的阻碍,使得学生往往认为这一变化后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与之前的长方形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对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来引发其对于新知的探究欲望。比如借助多媒体画图软件演示拉伸一个长7cm、宽5cm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实现变形。然后引导学生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思考这个新图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进行计算,由此,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进行交流探讨。该环节主要意义在于实现学生对旧知的迁移,进而借助旧知来实现对新知的初步认识,获得学习经验。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大可不必去过多地计较学生的错误计算过程或是思考方向,反而要对每一个学生想法的提出先予以肯定,进而再逐渐通过具体操作来引导其进行转变,在导入正轨后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经验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渗透。
(三)总结交流
一节课的总结与回顾环节同样重要,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能够唤起学生对其相关知识内容的所有回忆,进而整理其中用到的思考方法,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思想。
综上所述,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更加强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激发,也旨在通过多元的教学活动来渗透相关素养和思想方法,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机生成。
参考文献:
[1]杨清.第二学段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策略——以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3):86-87.
[2]张龙梅.激活数学思维,发展空间观念——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25.
[3]李玲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73.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平行四边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着该学科的特征、价值以及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来展开有机教学设计,真正使教学活动关注到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上。
一、课程内容及相关目标设计分析
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导向,具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选用和实施都需要围绕实际教学目标来进行综合考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学目标也可以看作是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应该达成的效果,也可以看作是教师的期望,具有对实际课堂教学中实时变化的预设性。那么在数学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其教学目标必须要围绕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实际学情出发,使最终呈现出的教学真正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回归主题,小学阶段的平行四边形教学主要特点表现为实践,即需要引导学生完整经历观察、对比、猜想假设、探究、得出结论等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中都有相应的核心素养渗透。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基于实践观察来初步理解和记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初阶习题计算中加以运用;第二阶段,通过观察、对比、猜想、假设等一系列探究活动来使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获得并积累探究学习经验,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其空间几何思维;最后,在推导结束后获得概念知识,并通过联系旧知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并在动手实践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二、具体教学目标设计
(一)形成推理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中提出了基于以往传统教学知识目标下“学会并加以运用”等内容,这也意味着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的引导,让知识真正能够发挥价值,使所学有用武之地。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相关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方格纸来引导学生学习割补法,去探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梯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学习面积公式。
(二)培养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知识属于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图形与几何板块,而作为其主要内容的概念和公式推导可以说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仅仅是通过多元导入来实现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获得,是十分简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够真正牢牢地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这一现象尤在后續三角形、梯形等相关知识学习中比较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极力避免机械式记忆教学,遵循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通过引导其经历动手操作、直观了解、思考分析等一系列过程来实现对知识的建构。这种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学活动,十分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增强交流意识
当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对于空间几何知识教学来说,更强调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主体性激发的教学模式可以说十分适用。例如,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公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结组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来完成假设,结合表格数据以及之前所学过的长方形面积公式公式来对平行四边形公式进行推导。在教学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可以看到,从数学课堂中教学目标的单一性,到计算与应用二维目标的加入,再到新课程标准中多维度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正因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应只去关注结果,而是要注重过程,以师生的互动交流来构建起一个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在表达合作探究中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教学实践分析
(一)情境导入
首先,教师选择恰当的图示进行导入,配合文字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比如李大爷家有一块长方形菜地,菜地长为30米,宽25米,请帮李大爷算一算这块菜地的面积。该环节旨在通过旧知来进行导入,顺势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面积计算有关知识,为接下来的深入教学做铺垫。
(二)猜想验证
接着,在进入到课堂教学中段后,教师要基于实际学情展开教学具体实施过程。考虑到学生起初的疑惑点主要存在于对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变式的原理上,再加上前认知经验造成的阻碍,使得学生往往认为这一变化后图形的周长与面积与之前的长方形之间没有任何区别。对此,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来引发其对于新知的探究欲望。比如借助多媒体画图软件演示拉伸一个长7cm、宽5cm长方形的一组对角,实现变形。然后引导学生基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来思考这个新图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进行计算,由此,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进行交流探讨。该环节主要意义在于实现学生对旧知的迁移,进而借助旧知来实现对新知的初步认识,获得学习经验。那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大可不必去过多地计较学生的错误计算过程或是思考方向,反而要对每一个学生想法的提出先予以肯定,进而再逐渐通过具体操作来引导其进行转变,在导入正轨后来实现对学生学习经验的提高和核心素养的渗透。
(三)总结交流
一节课的总结与回顾环节同样重要,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能够唤起学生对其相关知识内容的所有回忆,进而整理其中用到的思考方法,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思想。
综上所述,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更加强调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和激发,也旨在通过多元的教学活动来渗透相关素养和思想方法,真正实现课堂的有机生成。
参考文献:
[1]杨清.第二学段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培养策略——以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03):86-87.
[2]张龙梅.激活数学思维,发展空间观念——以“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0):125.
[3]李玲玲.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