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们对于幼儿园的水池有着非常深的感情。他们在这里养小鱼、喂小鸭、玩小船、造大船,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
入冬前,孩子们为了不让水池里的小鱼冻死,特意把小鱼带回班里照顾,并为它取名为“大王子”。
春天来了,孩子们决定把“大王子”送回去,在给水池放水时发现水池漏水了。如果就这样让小鱼住进去,很快水就漏没了,小鱼就会干死。
那怎么办呢?有个孩子居然说:“修坝!”仔细一想,孩子居然知道修坝可以蓄水,很厉害呀!可是,要真正解决水池漏水的问题,还是需要查明原因。我们认真讨论起来。
每一名幼儿的发现都有自己的根据。我本想支持大家分组探索每一种可能使水池漏水的原因,来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彤彤说了一个办法——用水泥把缝堵住,等它干了就行了;还能把水泥抹在石头上,再等水泥干了,石头就粘上了。孩子们你一言他一语地聊起来。生活在农村,盖房子、垒棚子、修破墙等事情就发生在身边,孩子们自然就有了生活经验。用水泥来修水池的主意,大家都觉得可行。
然后,孩子们开始收集工具材料,甚至实地去了建筑商店考察、购买。虽然经过谈话、收集、参观、讨论,看起来准备得很充分,孩子们信心满满,但真正开工后,情况仍然一片混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水流得到处都是,怎么办?
问题二:水泥怎么和?
问题三:水放多少合适?
……
于是,我们停止工作,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洋洋说:“不能把水往水池里放,也不能往外头放,得找个东西装水。”
涵涵说:“水泥要和得有点糨,太稀粘不住。”
圆圆说:“不稀不糨就行了。”
……
讨论后,我们继续工作,找来水盆装水,不至于让水流得到处都是。
和水泥时,孩子们发现,干了加点水,稀了加点水泥,水泥就能越和越合适。裂缝逐渐补好了,掉落的石头一个个被粘了回去,第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
当我们第二天再来到水池边时,新的问题出现了。石头没粘住,是什么原因呢?水泥变成粉末,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又有新的裂缝?
孩子们仔细地观察思考着。忽然,轩轩想起家里盖房子时,爷爷说过和水泥还得加沙子。那么,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我们又重新开始了探索——和水泥、修裂缝、粘石头、补下水口……
还有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萱萱的石头粘住了,另一些石头没粘住?孩子们发现,得多抹点水泥才能粘住。
下水口的裂缝用水泥堵上了还是漏水,怎么办?孩子们讨论:是不是下水口不光溜?有的提出用布堵,结果不行;有的又想到,用水泥把下水口旁边的裂缝补上,结果不光滑,还是漏水。后来,孩子们把水瓶剪开,瓶口儿朝上插在了下水口,然后又用水泥把周围的边封严实。这下可好了,不放水时把瓶口盖上,给鱼换水时直接把瓶盖儿拧开,水就流走了。
孩子们越干越有经验,一个个俨然“小小建筑师”。终于把水池修好了,放了满满一池水,等待“大王子”回家。
洋洋小心翼翼地把“大王子”放入水池,孩子们仔细观察着“大王子”是否适应。当看到“大王子”在水池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孩子们开心极了。
他们还送来了“大王子”的小伙伴儿,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
孩子们的水边游戏又开始了!接下来,在水池边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历经一个多月的修水池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每每遇到问题都会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随时停下来讨论,根据他们的自身經验去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我总是给他们最大的支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尝试、反思,总结出更好的方法。
当“大王子”和它的伙伴们顺利回到家,自由自在地开始生活时,我们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跟孩子们经历的一切不只是“玩玩而已”,更是真正的生活。孩子们为了他们最爱的“大王子”,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相比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得到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成就了这样一群自信的主动学习者。
入冬前,孩子们为了不让水池里的小鱼冻死,特意把小鱼带回班里照顾,并为它取名为“大王子”。
春天来了,孩子们决定把“大王子”送回去,在给水池放水时发现水池漏水了。如果就这样让小鱼住进去,很快水就漏没了,小鱼就会干死。
那怎么办呢?有个孩子居然说:“修坝!”仔细一想,孩子居然知道修坝可以蓄水,很厉害呀!可是,要真正解决水池漏水的问题,还是需要查明原因。我们认真讨论起来。
每一名幼儿的发现都有自己的根据。我本想支持大家分组探索每一种可能使水池漏水的原因,来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彤彤说了一个办法——用水泥把缝堵住,等它干了就行了;还能把水泥抹在石头上,再等水泥干了,石头就粘上了。孩子们你一言他一语地聊起来。生活在农村,盖房子、垒棚子、修破墙等事情就发生在身边,孩子们自然就有了生活经验。用水泥来修水池的主意,大家都觉得可行。
然后,孩子们开始收集工具材料,甚至实地去了建筑商店考察、购买。虽然经过谈话、收集、参观、讨论,看起来准备得很充分,孩子们信心满满,但真正开工后,情况仍然一片混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水流得到处都是,怎么办?
问题二:水泥怎么和?
问题三:水放多少合适?
……
于是,我们停止工作,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洋洋说:“不能把水往水池里放,也不能往外头放,得找个东西装水。”
涵涵说:“水泥要和得有点糨,太稀粘不住。”
圆圆说:“不稀不糨就行了。”
……
讨论后,我们继续工作,找来水盆装水,不至于让水流得到处都是。
和水泥时,孩子们发现,干了加点水,稀了加点水泥,水泥就能越和越合适。裂缝逐渐补好了,掉落的石头一个个被粘了回去,第一天的工作告一段落。
当我们第二天再来到水池边时,新的问题出现了。石头没粘住,是什么原因呢?水泥变成粉末,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又有新的裂缝?
孩子们仔细地观察思考着。忽然,轩轩想起家里盖房子时,爷爷说过和水泥还得加沙子。那么,是不是这个原因呢?我们又重新开始了探索——和水泥、修裂缝、粘石头、补下水口……
还有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萱萱的石头粘住了,另一些石头没粘住?孩子们发现,得多抹点水泥才能粘住。
下水口的裂缝用水泥堵上了还是漏水,怎么办?孩子们讨论:是不是下水口不光溜?有的提出用布堵,结果不行;有的又想到,用水泥把下水口旁边的裂缝补上,结果不光滑,还是漏水。后来,孩子们把水瓶剪开,瓶口儿朝上插在了下水口,然后又用水泥把周围的边封严实。这下可好了,不放水时把瓶口盖上,给鱼换水时直接把瓶盖儿拧开,水就流走了。
孩子们越干越有经验,一个个俨然“小小建筑师”。终于把水池修好了,放了满满一池水,等待“大王子”回家。
洋洋小心翼翼地把“大王子”放入水池,孩子们仔细观察着“大王子”是否适应。当看到“大王子”在水池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孩子们开心极了。
他们还送来了“大王子”的小伙伴儿,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
孩子们的水边游戏又开始了!接下来,在水池边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历经一个多月的修水池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每每遇到问题都会积极地想办法来解决,随时停下来讨论,根据他们的自身經验去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我总是给他们最大的支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尝试、反思,总结出更好的方法。
当“大王子”和它的伙伴们顺利回到家,自由自在地开始生活时,我们觉得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跟孩子们经历的一切不只是“玩玩而已”,更是真正的生活。孩子们为了他们最爱的“大王子”,不断调动和运用已有的经验,并在不断接受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相比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得到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成就了这样一群自信的主动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