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要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构建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给民族音乐应有的一席之地;其次要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积累民族音乐语汇,形成民族音乐的听觉取向与审美观,还要在理论上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并以此指导视唱练耳中民族音乐的教学。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高师 视唱练耳 教学改革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已逐渐成为音乐教育界的共识,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指出 “世界各文化的音乐,不论从个体还是从整体来看,都应该在广义的音乐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却依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传统民族音乐的生存现状十分困窘,另一方面在学校的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作为兼具工具性与综合性的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大量的音乐作品的视唱与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提高音乐素养。长期以来,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主要采用西方音乐的学科体系,虽然有中国民族音乐的曲目,但在西方音乐的强势话语权下,终因缺乏理论支撑与科学梳理而沦为附庸,这一个是值得我们关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与分类
关于民族音乐的概念,国内早有专家做了相关的界定:“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的分类,一直以来学术界存在争论,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分为“传统音乐和按传统音乐模式创作的音乐”。传统音乐可分为民族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其中民族民间音乐以其传统的五分法包括民歌、曲艺、戏曲、民族器乐和歌舞音乐。创作音乐则指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按传统音乐模式创作、改编的具有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欧洲—苏联音乐”单一音乐文化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领域中,“重西轻中”的现象也很突出。对这一不正常现象早有民族音乐学家提出过批评:“现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材,一般是根据西方音乐的技术眼光来安排学习程序,决定选材的。即便在教学工作中有些‘民族化’的设想时,也只是插进若干中国曲调作为‘装饰’,并不解决培养中国音乐特有的调性感;也不解决从中国音乐特有的旋法中训练学习者,使他们进而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等等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轻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相关知识、技能与认知的缺失,无从了解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更遑论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了。民族音乐不仅具有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生活习俗、精神气质与文化传统的真实写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而且它能够深入人心,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民族意识和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21世纪的音乐教育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不仅符合社会与时代的需求,更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民族音乐的价值不仅囿于音乐本身,更是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大力发扬民族音乐文化,加大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中如何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重视民族音乐的理论建设,积极探索民族音乐的风格、韵味、发展手法、结构特点及其审美取向等音乐规律,总结归纳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为了解、鉴赏、发扬与创造民族音乐打好基础。这是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深入分析研究并努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一)在教学理念上构建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给民族音乐应有的一席之地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一种纯粹的音乐技能训练,还包含了更多的音乐文化属性,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涉及面。而当前大部分的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都是以西方的音乐理论为基础,这种单一结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长期以来以西洋传统大小调的音乐为主来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造成了师生在音乐接受观念上的排他性,包括民族音乐也一样受到了忽视与冷遇。这种现象即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更不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精神,在音乐文化上培养民族辨识度,建立民族自信心。而对其他音乐体系的内容则显得较为薄弱。这就对推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全世界的音乐教育中,必须加强对所有的音乐的尊重”;“所有的音乐体系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学习、理解和欣赏”;“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事实,已经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点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这些观念的提出,打破西洋大小调音乐教育体系的一元化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二十世纪末,中国音乐教育界提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不仅顺应了国际音乐教育的大潮,更是在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给了民族音乐应有的一席之地,这对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改革,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积累民族音乐语汇,形成民族音乐的听觉取向与审美观
传统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一般分为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教学与训练都需要借助大量的音乐作品来完成。要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首先,在视唱的曲目选择中增加民族音乐素材,选材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个民族的民歌,而应该包括有代表性民族音乐的各个种类,如民族器乐、戏曲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民族风格的创作作品等等。其次,在听觉训练中增加民族音乐内容,比如节奏的练习可以加入民族民间的一些具有特色性、简易性的打击乐器种类进行教学与听辨训练,旋律听辨训练也可以加入民族民间特殊音调、旋律片段等等。如果在作品的选择上加大民族音乐的比重,并且按特点分类进行训练,那么在长期的教学与练习中学生接触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并在演唱与听辨中熟悉与掌握民族音乐,这对于积累民族音乐素材,把握民族音乐的特点与规律,并最终形成民族音乐的听觉取向与审美观有着积极意义。 (三)在理论上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并以此指导视唱练耳中民族音乐的教学
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作品浩如烟海。早在春秋时期,《诗经》中的《国风》就收录了我国北方民歌近160首。而器乐的创作与演奏在两千多年前已经体现了较高的水准,如《广陵散》、《梅花三弄》等古曲都是传诵一时影响至今的经典名作,深受世人喜爱,仅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就收集了包括《流水》、《阳春》、《酒狂》等在内的琴曲五十曲。 面对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如何有效的在高师视唱练耳的课堂中进行教学与练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首先,要在理论上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与整理,吸收并归纳民族音乐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并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理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民族音乐,找到民族音乐的特征及学习方法。其次,要根据风格特征与不同的类别按一定的逻辑将民族音乐引入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系统的训练中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特征与规律,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在教学工具上,学习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时,不能仅局限于使用钢琴,条件允许时,可以将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听辨与模仿的训练,这更能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本质与精髓。
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高等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共同的任务。通过培养合格的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音乐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视唱练耳应该应该承担起民族音乐教育的责任,以发扬传统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世界音乐为目标,对视唱练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比重,把视唱练耳课变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重要场所,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弘扬,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做出基础性的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艺术实践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520)。
参考文献:
[1]张天彤.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4,(04).
[2]俞仁豪.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杨久盛.为“民族音乐”正名[J].人民音乐,2003,(09).
[4]黄翔鹏.建立我们自己的“基本乐理”[J].中国音乐学,1996,(02).
[5]黄威.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几个相关问题[J].理论观察,2011,(02).
[6]刘沛.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7,(03).
作者简介:
廖小芒,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民族音乐教育 高师 视唱练耳 教学改革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民族的音乐所涵盖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发源地。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已逐渐成为音乐教育界的共识,正如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中指出 “世界各文化的音乐,不论从个体还是从整体来看,都应该在广义的音乐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却依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方面是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传统民族音乐的生存现状十分困窘,另一方面在学校的音乐课堂,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作为兼具工具性与综合性的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大量的音乐作品的视唱与音乐听觉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提高音乐素养。长期以来,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主要采用西方音乐的学科体系,虽然有中国民族音乐的曲目,但在西方音乐的强势话语权下,终因缺乏理论支撑与科学梳理而沦为附庸,这一个是值得我们关注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民族音乐的概念与分类
关于民族音乐的概念,国内早有专家做了相关的界定:“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作中国的民族音乐。”对于民族音乐的分类,一直以来学术界存在争论,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分为“传统音乐和按传统音乐模式创作的音乐”。传统音乐可分为民族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其中民族民间音乐以其传统的五分法包括民歌、曲艺、戏曲、民族器乐和歌舞音乐。创作音乐则指二十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按传统音乐模式创作、改编的具有民族风格特点的音乐。
二、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欧洲—苏联音乐”单一音乐文化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领域中,“重西轻中”的现象也很突出。对这一不正常现象早有民族音乐学家提出过批评:“现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材,一般是根据西方音乐的技术眼光来安排学习程序,决定选材的。即便在教学工作中有些‘民族化’的设想时,也只是插进若干中国曲调作为‘装饰’,并不解决培养中国音乐特有的调性感;也不解决从中国音乐特有的旋法中训练学习者,使他们进而掌握中国传统音乐的风格等等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导致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轻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相关知识、技能与认知的缺失,无从了解民族音乐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更遑论传承与发扬民族音乐了。民族音乐不仅具有丰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沉淀、生活习俗、精神气质与文化传统的真实写照,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而且它能够深入人心,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义与当代意义。“民族音乐是关系到民族意识和民族兴旺的一个重要因素”。21世纪的音乐教育多层次、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不仅符合社会与时代的需求,更是教育的责任和使命。民族音乐的价值不仅囿于音乐本身,更是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大力发扬民族音乐文化,加大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力度,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三、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中如何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在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重视民族音乐的理论建设,积极探索民族音乐的风格、韵味、发展手法、结构特点及其审美取向等音乐规律,总结归纳民族音乐的教学方法,为了解、鉴赏、发扬与创造民族音乐打好基础。这是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应该深入分析研究并努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目标。
(一)在教学理念上构建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给民族音乐应有的一席之地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不仅是一种纯粹的音乐技能训练,还包含了更多的音乐文化属性,具有较大的包容性和广泛的涉及面。而当前大部分的高师视唱练耳课程教学都是以西方的音乐理论为基础,这种单一结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长期以来以西洋传统大小调的音乐为主来进行视唱练耳的训练,造成了师生在音乐接受观念上的排他性,包括民族音乐也一样受到了忽视与冷遇。这种现象即不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音乐知识结构,更不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精神,在音乐文化上培养民族辨识度,建立民族自信心。而对其他音乐体系的内容则显得较为薄弱。这就对推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造成了较大的障碍。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全世界的音乐教育中,必须加强对所有的音乐的尊重”;“所有的音乐体系都是有价值的,都值得学习、理解和欣赏”;“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的存在事实,已经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点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这些观念的提出,打破西洋大小调音乐教育体系的一元化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已逐渐成为学界共识。二十世纪末,中国音乐教育界提出“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不仅顺应了国际音乐教育的大潮,更是在音乐教育的各个领域给了民族音乐应有的一席之地,这对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改革,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积累民族音乐语汇,形成民族音乐的听觉取向与审美观
传统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一般分为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两个方面的内容。这两个方面内容的教学与训练都需要借助大量的音乐作品来完成。要重视民族音乐教育,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首先,在视唱的曲目选择中增加民族音乐素材,选材不能仅仅局限于几个民族的民歌,而应该包括有代表性民族音乐的各个种类,如民族器乐、戏曲音乐、民间歌舞音乐、民族风格的创作作品等等。其次,在听觉训练中增加民族音乐内容,比如节奏的练习可以加入民族民间的一些具有特色性、简易性的打击乐器种类进行教学与听辨训练,旋律听辨训练也可以加入民族民间特殊音调、旋律片段等等。如果在作品的选择上加大民族音乐的比重,并且按特点分类进行训练,那么在长期的教学与练习中学生接触了大量的民族音乐,并在演唱与听辨中熟悉与掌握民族音乐,这对于积累民族音乐素材,把握民族音乐的特点与规律,并最终形成民族音乐的听觉取向与审美观有着积极意义。 (三)在理论上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并以此指导视唱练耳中民族音乐的教学
我国的民族音乐源远流长、作品浩如烟海。早在春秋时期,《诗经》中的《国风》就收录了我国北方民歌近160首。而器乐的创作与演奏在两千多年前已经体现了较高的水准,如《广陵散》、《梅花三弄》等古曲都是传诵一时影响至今的经典名作,深受世人喜爱,仅明朝朱权编写的《神奇秘谱》就收集了包括《流水》、《阳春》、《酒狂》等在内的琴曲五十曲。 面对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如何有效的在高师视唱练耳的课堂中进行教学与练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首先,要在理论上加强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与整理,吸收并归纳民族音乐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并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理论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认识民族音乐,找到民族音乐的特征及学习方法。其次,要根据风格特征与不同的类别按一定的逻辑将民族音乐引入视唱练耳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系统的训练中了解不同民族音乐的特征与规律,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第三,在教学工具上,学习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时,不能仅局限于使用钢琴,条件允许时,可以将丰富多样的民族乐器引入课堂,让学生进行听辨与模仿的训练,这更能让学生体会民族音乐的本质与精髓。
高师音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是高等音乐教育与基础音乐教育共同的任务。通过培养合格的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为音乐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视唱练耳应该应该承担起民族音乐教育的责任,以发扬传统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丰富世界音乐为目标,对视唱练耳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改革,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比重,把视唱练耳课变成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重要场所,为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弘扬,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做出基础性的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艺术实践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2(520)。
参考文献:
[1]张天彤.论高师民族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4,(04).
[2]俞仁豪.音乐学基础知识问答[M].北京: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杨久盛.为“民族音乐”正名[J].人民音乐,2003,(09).
[4]黄翔鹏.建立我们自己的“基本乐理”[J].中国音乐学,1996,(02).
[5]黄威.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几个相关问题[J].理论观察,2011,(02).
[6]刘沛.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的《信仰宣言》和《世界文化的音乐政策》[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7,(03).
作者简介:
廖小芒,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