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2019年要对高职院校实施扩招,人数是100万人,这对高职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能保障扩招教学的质和量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扩招生生源特点,研究分析适合扩招生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结合模式,进而对国际金融专业的扩招人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高职扩招;国际金融;质量保障机制;教学改革
正文: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还是从当前如何稳就业、促就业来看十分必要,对高职院校、经济、社会以及教育会带来重大影响。据统计,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近70%的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成为支撑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但高职扩招生源来源差异性较大,为了能将扩招生也培养成为合格优秀的高职人才,需要重点研究高职扩招人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
一、扩招人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的原因
高职扩招人员的来源差异性较大。他们主要是年龄在18-45周岁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和在职人员。这部分人群年龄参差不齐,工作经历不同,学历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他们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了不降低高职的教学水平,急需为他们制定一套新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方法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扩招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基于扩招生的特点,扩招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学校可以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还可以考虑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以下是具体的一些方法:
(一)教学时间调整
由于大部分扩招生可能已经工作,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主要是以周末和晚上为主,学习时间较少,因此对他们可以不采用严格的3年学制,可以采用弹性学制。
(二)課程设置调整
对于扩招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学习的时间较少,因此可以适当删减一些课程。但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仍要保留一些重要的基础和专业课程。
此外,为了更方便学生,对于有过相关专业工作经验或者已经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扩招生可以申请学分置换或者免修。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调整
对于扩招生来说,他们本身的学习时间受限,且平时不住校,为了保证学习内容不减也为了方便他们学习,因此他们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线上授课为主,线下授课为辅。
此外,由于扩招生的学历水平不同,在入校开始学习时,任课教师需要了解扩招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可以学习的时间等信息,将每一个扩招生的情况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四)教学难度调整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历来强调的是“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于扩招生也是如此,虽然在理论知识层面学习难度可以有所降低,但是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却不能降低要求。
(五)学习情况反馈调整
由于在校生主要是面授的形式上课,如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困难,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但对于扩招生来说,他们的反馈就会相对较少,因此需要老师及时问询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通过“一对一沟通”,进而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
三、就业导向机制改革
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临,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近几年来不断迅速发展,迫切希望招收一批有才华的技术技能人才。国际金融专业作为扩招专业之一,也希望能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大专毕业生。对于很多扩招生来说,可能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还不清晰,因此教师们需要为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就业引导。
与此同时,基于扩招生的工作经历、年龄等特殊情况,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和企业共同探讨适合扩招生的就业岗位及培养模式。
2020年5月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2020年和2021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这个数据预示着扩招工作还在继续。为了能够真正做到降低入学门槛而不影响高职的质量,切实推进“宽进严出”的培养改革,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扩招工作,不断调整师资力量,更重要的是根据扩招人员的差异性不断调整教学机制以及就业导向以保障教学质量。相信通过高职扩招,不仅能在未来解决"结构性失业",同时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职教之音,“高职扩招200万,如何接招落地?”https://mp.weixin.qq.com/s/mvB_pQXD5sfhroQmSs2iUg
2.孙会玉,潘菲菲.关于高职扩招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国际公关,2020(07):218-219.
3.赵云龙.高职扩招背景下远程教学模式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4-15.
4.孙小丽.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教学应对之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A1):21-22.
5.任平,樊晓琳.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展思考[J].职教论坛,2020(01):158-162.
关键词:高职扩招;国际金融;质量保障机制;教学改革
正文:
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还是从当前如何稳就业、促就业来看十分必要,对高职院校、经济、社会以及教育会带来重大影响。据统计,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近70%的毕业生在县市就近就业,成为支撑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产业生力军。但高职扩招生源来源差异性较大,为了能将扩招生也培养成为合格优秀的高职人才,需要重点研究高职扩招人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机制。
一、扩招人员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的原因
高职扩招人员的来源差异性较大。他们主要是年龄在18-45周岁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和在职人员。这部分人群年龄参差不齐,工作经历不同,学历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他们用以前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了不降低高职的教学水平,急需为他们制定一套新的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方法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二、扩招生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基于扩招生的特点,扩招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学校可以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组织和考核评价,还可以考虑将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开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以下是具体的一些方法:
(一)教学时间调整
由于大部分扩招生可能已经工作,因此他们的学习时间主要是以周末和晚上为主,学习时间较少,因此对他们可以不采用严格的3年学制,可以采用弹性学制。
(二)課程设置调整
对于扩招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且学习的时间较少,因此可以适当删减一些课程。但为了保障教学质量,仍要保留一些重要的基础和专业课程。
此外,为了更方便学生,对于有过相关专业工作经验或者已经具备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扩招生可以申请学分置换或者免修。
(三)教学方式和方法调整
对于扩招生来说,他们本身的学习时间受限,且平时不住校,为了保证学习内容不减也为了方便他们学习,因此他们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线上授课为主,线下授课为辅。
此外,由于扩招生的学历水平不同,在入校开始学习时,任课教师需要了解扩招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以及未来可以学习的时间等信息,将每一个扩招生的情况了然于心,才能更好地为他们量身打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四)教学难度调整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历来强调的是“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时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对于扩招生也是如此,虽然在理论知识层面学习难度可以有所降低,但是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却不能降低要求。
(五)学习情况反馈调整
由于在校生主要是面授的形式上课,如果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困难,可以及时和老师沟通,但对于扩招生来说,他们的反馈就会相对较少,因此需要老师及时问询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通过“一对一沟通”,进而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
三、就业导向机制改革
当前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职院校主动融入区域发展,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临,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近几年来不断迅速发展,迫切希望招收一批有才华的技术技能人才。国际金融专业作为扩招专业之一,也希望能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大专毕业生。对于很多扩招生来说,可能他们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还不清晰,因此教师们需要为他们进行职业规划,就业引导。
与此同时,基于扩招生的工作经历、年龄等特殊情况,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和企业共同探讨适合扩招生的就业岗位及培养模式。
2020年5月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2020年和2021年高职扩招200万的任务,这个数据预示着扩招工作还在继续。为了能够真正做到降低入学门槛而不影响高职的质量,切实推进“宽进严出”的培养改革,高职院校不仅要做好扩招工作,不断调整师资力量,更重要的是根据扩招人员的差异性不断调整教学机制以及就业导向以保障教学质量。相信通过高职扩招,不仅能在未来解决"结构性失业",同时也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职教之音,“高职扩招200万,如何接招落地?”https://mp.weixin.qq.com/s/mvB_pQXD5sfhroQmSs2iUg
2.孙会玉,潘菲菲.关于高职扩招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国际公关,2020(07):218-219.
3.赵云龙.高职扩招背景下远程教学模式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2):14-15.
4.孙小丽.高职扩招背景下高职教学应对之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A1):21-22.
5.任平,樊晓琳.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展思考[J].职教论坛,2020(01):15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