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桑吉,云南省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教师。
她,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来到云南,教书育人。她无儿无女,却有很多人叫她妈妈;她身患重病,脚步颤颤巍巍,却坚强地在大山里培养出了1800多名大学生。她,是老师,是校长,是妈妈,她是——张桂梅。
“去年,我们华坪女子高中159人参加高考,有150人超过本科分数线,其中达一本线的有70人,综合排名丽江市第一名。”
这是张桂梅校长在给即将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做动员。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这所学校叫女子高中?为什么这些学生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47年前,当时只有17岁的张桂梅跟着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的建设。结婚后,她和丈夫在大理的一所中学教书。可是没几年,丈夫因病去世,内心悲痛的张桂梅离开了大理,来到更加偏远的贫困县华坪。
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金沙江畔,隶属于丽江市。华坪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了汉族,这儿还有傈僳族、彝族、傣族、苗族、纳西族等。
来到华坪,张桂梅选择了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然而,命运又给了她一次暴击。
“你肚子里有个肿瘤,已经像5个月的胎儿那么大!”在一次体检时,医生这样告诉她。
张桂梅愣了许久,擦了擦眼泪,“这病先不治了——等他们中考完再说。”她一边吃着止疼药,一边陪着学生们备考,直到学生们走进考场。
经过治疗,张桂梅出院后立刻重回讲台。她还成为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当起了几百个孤儿的妈妈。
张桂梅没有孩子,第一次听到有人喊她“妈妈”,她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在福利院这几年,张桂梅发现被遗弃的孩子很多是女婴。同时,她在民族中学也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女生“消失”的原因有很多:为了给哥哥弟弟交学费,女孩被家人要求退学去外地打工或回家务农;为了补贴家用,十几岁的女孩就嫁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啊!”张桂梅心痛地说。
为了讓山里的女孩子也能受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病弱的张桂梅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张桂梅为这个梦想四处奔走,饱尝了苦痛和心酸。直到2008年9月1日,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学校迎来100名女生。
华坪女中入学门槛很低,只要初中毕业、愿意读高中、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就可以入学,而且一切免费。也因此,很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很差,甚至有的学生数学才考6分。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桂梅校长却发出了誓言:三年后,这些学生必须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上一本、二本!
很多人都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张桂梅说:“党和人民把孩子交给我,我就要对她们负责,如果让她们只是混个高中毕业证,那这个学校就失去了意义。”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是校园里第一个起床的。她拿着手电筒在校园里巡视一圈,蹒跚地爬上每一层教学楼,把楼道的灯一一打开。
“女孩子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踏实。”她解释道。
“姑娘们起床啦!”五点半,张校长在叫大家起床。
“姑娘们早读啦!”这也是张校长的声音。
她每天拿着喇叭,一遍遍地呼唤着大家。
除了中午有40分钟午休时间外,其他时间姑娘们
都要用来学习,连吃饭、洗碗的时间都有严格限制。
“学生们私下里叫我老大,但有时也叫我周扒皮,半夜鸡叫,哈哈……”张校长开心地自嘲道。
虽然华坪女高的管理方式被外界许多人质疑,可是对原本就比别人基础差的学生们而言,除了尽全力去学习,还有什么捷径可走呢?
“姑娘们休息啦!晚安!”晚上十二点半,伴着张校长的呼唤声,校园安静了下来。
第一个三年终于结束,等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天,老师和学生们都激动地哭出声来,华坪女高第一届参加高考的96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
就这样,一届又一届学生走进华坪女高,又走出去,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天地。这些姑娘们现在有的在读研、读博,有的成为警察、医生和教师,她们在自己的生活里闪耀着光芒。
在大山里,教育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个人的独立和人生的选择权。张桂梅说:“我不要求我的学生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然后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她,从千里之外的黑龙江来到云南,教书育人。她无儿无女,却有很多人叫她妈妈;她身患重病,脚步颤颤巍巍,却坚强地在大山里培养出了1800多名大学生。她,是老师,是校长,是妈妈,她是——张桂梅。
“去年,我们华坪女子高中159人参加高考,有150人超过本科分数线,其中达一本线的有70人,综合排名丽江市第一名。”
这是张桂梅校长在给即将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做动员。
也许你会好奇:为什么这所学校叫女子高中?为什么这些学生能考出这样的好成绩?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47年前,当时只有17岁的张桂梅跟着姐姐从家乡黑龙江来到云南,支援边疆的建设。结婚后,她和丈夫在大理的一所中学教书。可是没几年,丈夫因病去世,内心悲痛的张桂梅离开了大理,来到更加偏远的贫困县华坪。
华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金沙江畔,隶属于丽江市。华坪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了汉族,这儿还有傈僳族、彝族、傣族、苗族、纳西族等。
来到华坪,张桂梅选择了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然而,命运又给了她一次暴击。
“你肚子里有个肿瘤,已经像5个月的胎儿那么大!”在一次体检时,医生这样告诉她。
张桂梅愣了许久,擦了擦眼泪,“这病先不治了——等他们中考完再说。”她一边吃着止疼药,一边陪着学生们备考,直到学生们走进考场。
经过治疗,张桂梅出院后立刻重回讲台。她还成为华坪县儿童福利院的院长,当起了几百个孤儿的妈妈。
张桂梅没有孩子,第一次听到有人喊她“妈妈”,她感到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
在福利院这几年,张桂梅发现被遗弃的孩子很多是女婴。同时,她在民族中学也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女生“消失”的原因有很多:为了给哥哥弟弟交学费,女孩被家人要求退学去外地打工或回家务农;为了补贴家用,十几岁的女孩就嫁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啊!”张桂梅心痛地说。
为了讓山里的女孩子也能受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病弱的张桂梅又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张桂梅为这个梦想四处奔走,饱尝了苦痛和心酸。直到2008年9月1日,华坪女子高中开学了,学校迎来100名女生。
华坪女中入学门槛很低,只要初中毕业、愿意读高中、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就可以入学,而且一切免费。也因此,很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很差,甚至有的学生数学才考6分。
面对这样的局面,张桂梅校长却发出了誓言:三年后,这些学生必须全部考上大学,而且要上一本、二本!
很多人都觉得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张桂梅说:“党和人民把孩子交给我,我就要对她们负责,如果让她们只是混个高中毕业证,那这个学校就失去了意义。”
清晨5点15分,张桂梅是校园里第一个起床的。她拿着手电筒在校园里巡视一圈,蹒跚地爬上每一层教学楼,把楼道的灯一一打开。
“女孩子胆小,把灯提前打开,她们来晨读会感觉更踏实。”她解释道。
“姑娘们起床啦!”五点半,张校长在叫大家起床。
“姑娘们早读啦!”这也是张校长的声音。
她每天拿着喇叭,一遍遍地呼唤着大家。
除了中午有40分钟午休时间外,其他时间姑娘们
都要用来学习,连吃饭、洗碗的时间都有严格限制。
“学生们私下里叫我老大,但有时也叫我周扒皮,半夜鸡叫,哈哈……”张校长开心地自嘲道。
虽然华坪女高的管理方式被外界许多人质疑,可是对原本就比别人基础差的学生们而言,除了尽全力去学习,还有什么捷径可走呢?
“姑娘们休息啦!晚安!”晚上十二点半,伴着张校长的呼唤声,校园安静了下来。
第一个三年终于结束,等到成绩公布的那一天,老师和学生们都激动地哭出声来,华坪女高第一届参加高考的96名学生全部考上大学!
就这样,一届又一届学生走进华坪女高,又走出去,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天地。这些姑娘们现在有的在读研、读博,有的成为警察、医生和教师,她们在自己的生活里闪耀着光芒。
在大山里,教育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个人的独立和人生的选择权。张桂梅说:“我不要求我的学生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我希望她们变得更强,然后有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