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托克维尔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i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差不多在每一场政治斗争中都属于失败的一方。他既不像一般失败者那样大做煽情的辩护,又无意效仿胜利者、宣称已经掌握了社会进步的永恒法则。他只是基于智识上的敏感,认定“一个全新的社会要有一门新的政治科学”,随后从自己所处时代的“新”、“旧”两个方面作出观察、评判和总结。

《民主在美国》:
  平等、民主制及其隐忧


  所谓“新”,自然是《民主在美国》(旧译《论美国的民主》)中对美国这一政体的考察:民主制的产生是基于何种人性及社会条件?平等观念在民主政体中留下了何种印记?民主制是否先天包含了摧毁自身的因素?对已经扎根于北美的民主制之必然性及其缺陷的长期探讨,将成为19世纪中叶以后政治思想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分别在1835年和1840年出版的两卷本《民主在美国》,主要是基于托克维尔1831~1832年在美国的游历和考察。对于美国而言,旧制度的残余影响在那里表现得不很突出,这使得托克维尔在1830年代面对的美国民主,在理念和制度上都已经接近“最现代”的政体了。
  不过,新大陆在制度上相对于旧大陆的“现代”只是开端而非起点:谁能保证新政体一定是导向人的自由而非奴役呢?或者反过来问,究竟何种统治术才能确保新制度不会像旧制度一样造成人的奴役和大规模暴政呢?托克维尔的记录乃至他所构想的“新政治科学”正是以这种谨慎的质疑作为出发点的。部分是出于同样的原因,《民主在美国》并未假设一种抽象的人或者“普遍均质国家”中的公民,它小心翼翼地只描述存在于美国的现实,并且时刻不忘与欧洲对照。
  在托克维尔看来,民主社会以平等(Equality)为核心理念,人们依据平等原则变更旧有的社会条件和资源配置方式,民主政体随后才得以诞生。这种理念的重要性是如此突出,以至于美国的“国父”们将之写入了《独立宣言》,并认定维护“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乃是对上帝创世之时人间本来面貌的恢复。而民主社会主要有两大特征:其一是原子主义或曰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其二是物质至上论(Materialism)。个人主义是作为旧制度下人身及政治束缚的反面而存在的,物质至上论则消解了旧制度先天造成的贫富差异和资源配置不公。但它们同样包含着损害民主自身的隐忧:个人主义使人们倾向于漠视公共利益,并且不愿给予具备更高才智者以应有的尊重和认可—承认才智的差异被认为可能导向等级制。
  “平等”与“自由”并不是天然相连的。后者不仅稀缺,而且取决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合力;而在一个成型的民主社会里,只要活着就可以分享平等带来的好处,崇信个人主义的平等派因此很容易发展成反智论者和极端仇富者—知识和财富是最不可能按绝对平等原则人为再分配的—倘若这时有一个主权者愿意满足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换取一种低水平的“天下大同”,又或者公众认定必须以极端手段消弭可能破坏平等的隐患,一部分人甚至全体的自由就会被遗忘,新的专制就此诞生。
托克维尔画像。

  在托克维尔看来,在平等风尚趋向普遍化的整个过程中,旧制度激发的不满只会越来越显著,因为一部分不平等的消除只会使剩余的不平等暴露得更加突出:这一点集中体现在所有权或者说财产权问题上。须知,路易十六治下的最后20年乃是法国旧制度最繁荣的时期,然而人们越是受惠于平等主义带来的福利,他们对这种平等趋于绝对化和彻底化的全景就越是向往,近乎一种新宗教;反之,对作为旧制度最后壁垒的国王及其讨好民意的改革举措,民众只会报以不满足和怨恨。   把这幅图景与《回忆录》提到的另一项悖论结合起来,事情还会变得更加清晰:英国的查理一世不能容忍其父的温和统治给予反对派的空间,他厉行专制,终于被送上断头台;法国的路易十六看到查理的下场、决心容忍一切,却遭遇同样的命运;查理十世在1830年一反其兄(路易十六)的懦弱,他引发的革命并不比1789年的和缓多少;最后是路易·菲利普,此人以“曲解但不践踏法制”的方式维持其王位,但在所有权问题把法国重新划分成两个派别之后,问题已经不在于操纵社会机器的方法,而是机器本身起了变化—永远不存在一种超越当下的民意倾向及历史背景的教条。
  换言之,如果说《民主在美国》着意暗示了公民自觉训练自由意识与政治能力的必要性,那么《旧制度与大革命》就是给政府相时转变统治原则打了预防针。手段的严苛与和缓不是重点,关键是手段背后的政治道德:当平等浪潮深入到物质和精神生活每个角落的关头,政府是闭目塞听还是主动引导?少数人对稀缺的财富与物质资源的独占,能否以非对抗的方式加以“稀释”?如果承认作为民主制核心原则的平等精神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就必须使既存的秩序与这种精神相适应,而不是简单的文过饰非或置之不顾。尤其应当注意,对平等的诉求往往以号召自由作为最后一个宣泄口,而单纯施与自由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难道路易·菲利普不够自由?
  当然,接下来,《民主在美国》预言的那种新型专制果然在革命后的社会里萌芽了。它在1804年表现为拿破仑第一帝国,在1830年表现为七月王朝的统治,在1852年则表现为“小拿破仑”的第二帝国,原因全在于大众“精神上的无政府状态”—他们对民主政体(而不是催生这种制度的条件)抱有宗教般的盲信,对旧制度则视为异端仇雠,以至于当旧制度被摧毁时,人们把它的优点和缺点一同送上火堆。在那之后,他们便不知所措,不知如何才能在这堆废墟上建起新制度的“天国”。旧制度末期形成的对中央集权的隐性依赖又开始萌芽了,新的国王、新的皇帝、新的第一执政又出现了,大众对能够给予他们“安定感”的政府唱起赞歌,以便关起门来沉迷于麻木的个人主义。旧制度下曾经出现过的一切中央集权和不平等都在这里借尸还魂,然后周而复始: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真实历史的发展甚至比先知的预见更加引人入胜。但针对美国式民主的那些质疑依旧存在,它们不可能不影响到诸多正在进行民主化转型和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的国家。其中的核心议题在于,自由与民主应当如何在一种政治体制中共存,政治家需要以何种方式教育公民,以防止剧烈的社会变动和暴力革命的出现;人民又需要培养何种自觉,以争取自由之精神的持存。每当这种时候,我们就会再度想起托克维尔。
其他文献
在《外交事务》上一篇名为《历史的未来》(The Future of History)的文章中,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指出,尽管援助华尔街带来了广泛的愤怒,但人们并未爆发出对左翼政党的支持大潮。福山把这归因于援助的失败,我赞同他的看法。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了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观点的严重漏洞,对过去35年的可观审视证明,与此前30年相比,新自由主义模式在经济增长、金融
鉴于萨纳德被“高效”抓捕,原本僵持的入盟谈判松动,2012年6月完成最终谈判。  乌克兰激进派急于加入欧盟,总统亚努科维奇临时变卦,酿成内乱。这里固然有俄罗斯施加贸易压力和金融援助诱惑的因素,而从欧盟设置的人权、善治门槛来看,亚努科维奇变卦也有其必然性。倘若乌克兰成为欧盟“准成员国”,免不了此后要追究亚努科维奇家族腐败和监禁政治对手季莫申科的责任。这在新加入欧盟的克罗地亚身上,已经发生了类似的故事
古代中国以教忠教孝为主,一个朝代亡了,那个朝代留下来的人就被称为“遗民”,在感情和道德上,都要求“遗民”要忠于前朝,读书致仕者如果在两个朝代流转,就会被说是“贰臣”。古代在唐朝之后至五代十国,政治变乱最多,所以有名的诗词作家如冯延巳、牛希济、和凝这些人,都是著名的“贰臣”。  “遗民”问题在明亡了之后更加表面化。明代读书人强调气节,明朝亡了当然不能去做清朝的官。问题是,他们是读书世家,读书之后就要
2015年,中国的金融改革正式步入快车道。5月1日,《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酝酿十多年的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启动,这为银行机构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民营中小银行的崛起提供了“安全保证”。与此同时,利率管制中的最后一环,也是最关键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也从之前基准利率的1.3倍放松为1.5倍。而这一限制的完全取消,也在市场的未来预期之中。  在直接融资领域,伴随着《证券法》的大修,更具划时代意义的股
小航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不过,互联网上,很多人叫她“航姐”,也有不少人称之为“恶霸”。  现实中,她的表现,远不符合她的称号。很多人对她的“尊称”,源于她掌掴、脚踹另一名女生时的嚣张表现。掌掴这名女生时,她还用视频录了下来。  1月18日晚,在小航的家里,她告诉《南风窗》记者:“当时,我就是觉得好玩,所以才录的。”  视频里,“航姐”边抽打,边质问这名女生:“甘棠谁最大?”“你男人是谁?你怎么
放弃相对和平与繁荣,追求残酷战争与动荡的决定看起来不合理性。但生长于民主社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响应“伊斯兰国”等亡命集团的感召,离开家园和家庭前往万里之外参加圣战。民主是如何失去这些鲁莽灵魂的忠诚的?应该如何重新赢得可能效而仿之的人的人心?  哲学家尼采曾经写道,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可一无所求。对生活的沉重的绝望、能力缺失和失去希望,这些东西的吸引力远远比不上热衷(intensity)—哪怕这种热
9月18日,酝酿了两年的苏格兰独立全民公投,最终以55%的反对票选择了继续留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之内,令这段长达307年的政治联盟得以延续。  苏格兰统独之争,将两大阵营各种利益盘算和情感纠结裸呈。对很多苏格兰人来说,公投之后乃是梦醒时分,而对英国民主政治来说,这场胜利赢得也绝不轻松。民意有如过山车  围绕独立问题,以苏格兰民族党党首、苏格兰第一部长萨蒙德为首的独派,和以工党出身的前财政大
912亿元,这是2015年“双十一”天猫的战绩。一天的交易额,相当于2014年西藏自治区全年GDP。这个日子曾是无伴侣男女青年的自嘲工具,谓之“光棍节”。  它发展为网络购物狂欢节的逻辑是这样的:大众的词汇创造力看中了“11.11”这个形象的数字,它被赋予心理生命力;“光棍”们没有伴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之余,在网络上购物泄愤;电商们看到了一个集中度,看到了它的心理影响力,刻意赋予它购物的内涵,于是
有人用“失速”来形容东北经济,更耸人听闻的提法还有“断崖式下跌”。东北经济这一两年来的表现,确实让人担忧。《南风窗》第17期封面专题,将目光投向了东北,并从产业经济、区域文化、宏观调控、世界经济等角度,对东北经济困境进行了剖析。尽管开篇语谦虚地表示“无法把事情讲全”,但我认为已经触及了非常深刻的方面。尤其是这一个判断,“它的衰落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冷战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同步”,当世界“变平”
“内造化”是朱立伦改革国民党的重要内容。  1月17日,朱立伦以99.6%的超高得票率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这标志着国民党自2005年以后长达10年的马英九时代终于结束。  但是,朱立伦能否摆脱马英九的高开低走的声望模式,能否重新塑造国民党的政党形象,收复民意失地,不仅考验朱立伦的个人能力,还与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制度改革,以及台湾社会的分化变动直接相关。朱立伦领导下的国民党只有加强改革、扩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