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业脱困在何时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y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货问题困扰纺织服装企业已经一年有余,今年的服装行业继续延续去年以来严峻的市场形势,前三季度内销及出口均未出现好的转机,服装企业库存积压问题在市场低迷中日益凸显。
  天量库存,压力山大
  多家上市服装企业一季度季报显示,高库存仍然是难言之隐,其中森马库存13亿元,较2011年末增加30%;美邦库存23亿元,一季度营收26亿元;七匹狼、九牧王存货为5亿元和6亿元。
  服装界有这样一句话:即使现在中国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光是仓库里的压库货起码能供国内的服装销售企业卖上3年。
  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服装家纺行业35家上市公司存货项目合计金额高达464.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8亿元。上市公司中存货金额最大的是雅戈尔,半年报披露存货金额已高达238.72亿元;红豆股份、际华集团分别以38.44亿元、34.31亿元列在其后。在高存货中,库存商品积压金额增幅加大,35家公司合计金额逾141亿元,较上年增加金额57.2亿元,同比增幅已达四成。
  虽然三季度服装行业整体形势较为乐观,净利润较上半年增幅明显,但企业存货量仍在继续加大。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今年三季度发布业绩报告的服装家纺企业存货额环比普遍增加,如红豆股份、际华集团存货金额分别达39.78亿元、34.81亿元,较中期规模再度增大;此外,企业资金周转率也进一步下滑,其中周转率下滑最为明显的公司有朗姿股份、探路者及希努尔等。
  “好不容易熬过了金融海啸,却又遇到欧债危机”,出口市场严峻,国内销售情况也不容乐观。终端销售不畅,令服装企业库存积压不断上扬,企业纷纷寻找出路——打折促销、加大电商渠道投放、转投二三线城市等。对经销商业来说,服装库存堆积无疑“压力山大”,经销商纷纷感慨今年回款压力为近十年来最大。
  路在何方
  伴随高库存而来的便是一片店铺关门声和经销商抱怨声。前李宁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张志勇就曾公开表示,2012年,零售店折扣率将达24%~25%,工厂店及折扣店折扣率为50%~53%。这对加盟商来说,几乎就是一场梦魇。这场库存危机一旦蔓延的话,一切确实皆有可能。
  面对行业的集体困境,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许志华表示,库存危机的真正核心,是来自企业高成长预期和现实的供求不平衡。“今年就是高成长预期和消费增长乏力二者达到的临界点,因而导致了库存量集体增大。今年甚至明年都还将是行业的调整年。” 匹克在2012年上半年总营收从22.56亿元大减28.5%至16.1亿元,而净利润方面也降至2.4亿元,同比减少了43.3%。
  目前打折、电商、直营是服装企业高库存的三大传统解决之道。事实上,打折促销是服装公司对过季商品普遍的处理方式,但这种方法会使公司的毛利率降低;若其减缓扩张,即放缓开店速度,那么新店需要的铺货备货减少,尽管其库存也会降低,但这是库存升高到一定程度且经年难以解决后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业内人士认为,服装企业不断尝试这些去库存方式依然很难真正解决库存问题。更有业内人士坦言,“如果不从根本上找原因,打折、电商、直营、回购等方式是无法真正解决库存问题的,最多只能起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效果。”
  服装行业在商业模式领域应该可以有很多创新,可惜的是,更多的服装品牌始终跳不出打价格战的怪圈,新产品从一上市就开始甩卖了。
  鞋服行业独立评论人马岗在其公开博客上指出,主流服装企业,都采用期货制度,品牌公司只要把商品销售给渠道商或零售商,风险就成功转嫁,品牌商没有与零售商形成风险共担或共进退机制。
  “品牌商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往往要求零售商(渠道商)超量进货,零售商不堪负重前行,为了不让品牌公司知道他真实的销售和库存,零售商有选择性地让系统数据产生误差,从而形成利己的证据,厂商博弈上演。品牌商无法判断数据时,为了完成既定增长数据,利诱之,采取进货返利考核,给零售商说服自己增长的一个理由。市场总需求并不因为此而增加,放价换量成为无奈选择,市场进一步恶化。”
  服装企业的存货风险一直都很大,尤其是女装,国内许多企业都在学ZARA的上货速度,对时尚的快反应是国内服装企业一直在模仿的。
  此前,美邦董事长周成建向外界表示,旗下品牌ME&CITY品牌服装的设计、试装、定稿、样衣制作、货量统计、大货生产、物流配送等环节,共需要70天的周转时间。
  中国服装的平均货品周转天数为185天,ZARA和H&M约为15到50天。
  这70天,被认为是国内服装企业仅次于ZARA的最快速度,“一味追求速度,在设计、渠道其他方面都没有学到,这就会造成大量的库存。”业内人士透露,国内大部分企业库存的很大原因就是在渠道和设计上存有“重大缺陷”。
  实际上,在这些服装快销商当中,也只有ZARA、H&M、优衣库等几家企业能够真正做到了库存的有效控制。在流程的精细化操作方面,国内企业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责编/林学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华为除了配合美国的调查外,还要、还能做些什么尽可能消除西方世界对其的误会、疑虑和不信任?  华为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变得高调些。一个老建议是,公开上市。上市,是用西方世界“听得懂”、“听得进去”的语言进行沟通和对话的基础,这不仅能大大增加公司的透明度,也能提升华为在全球的品牌形象。即使不这么做,若能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增加董事会里的外部人面孔,也是可行方案之一。  另一些有益建议包括:1,如果有可能触
期刊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强调,真实的战争和纸上的战争、沙盘上的战争的本质区别在于,真实的战争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阻力和摩擦力。  他分析,这种摩擦力带来重重困难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人的因素,军队由士兵组成,仗得靠人去打;另一个是偶然性,天有不测风云。  因为低估这种摩擦力,结果战略执行走样,最后陷入败局的例子在战争史中比比皆是。这里我们还是用大家最熟悉的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例子。当时日舰以单纵队驶来,
期刊
在2012年第一季度,三星电子公司成为全球手机业的领头羊,它的智能手机Galaxy在全球的销量,8月也超过了苹果公司的iPhone4,这使得无数业内人士都觉得很震撼。也是在8月,圣何塞法庭裁定三星侵犯了苹果的六项专利,三星要赔偿苹果公司10.5亿美元。  我在这里不想介入谁是谁非的争论,只是想分析三星电子是否是一个创新公司,它有哪些方面值得中国企业效法。  在1990年代早期,三星电子公司还是一个
期刊
创新≠技术发明  近年来,各级领导都强调创新,但是出现了一些误解或误导,一提到创新就想到革命性的高技术发明,或者说用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去取代所有原来的制造业。在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曾经考虑过,提高效率、转变增长模式有几个方面的路径,其中有一些东西被大众所接受,但有一些东西被忽略了。比如当时提出来的和后来一直强调的——要依靠服务业的发展,要提高服务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比例;另外,是要发展战略性的新兴
期刊
从1998年第一亿部手机诞生,一举超越摩托罗拉,正式登上了全球手机老大的宝座,到今天销量锐减,债券评级下降,股价大跌,市值萎缩,昔日王者诺基亚从顶峰直接坠向谷底仅用14年的时间,如今不得不靠裁员和高层洗牌来应对全线的崩盘。企业巨头的沉沦,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一百分的输家  诺基亚执行副总裁麦德薇接受《哈佛商业评论》访问时表示,诺基亚是规模跟成功的牺牲者,由于太强调成本控制,不敢冒险,而错失时机
期刊
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针对消费者消费饮品情况调查显示,包装饮料的整体市场成熟度较高,各个子品类的渗透率都超过了60%,尤其是牛奶饮品和瓶装水的渗透率超过了90%,且中重度(每月6次或以上)饮用率超过了50%;企业提升业务收入的主要途径将是对市场份额的争夺、维护品牌忠诚度以及发展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各个子品类在不同级别城市的发展程度有所差异。成熟度更高的牛奶饮品和瓶装水在各级城市的发展较为均衡;而
期刊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与奥维咨询(AVC)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有54%左右的企业销量下滑,其中超过一半以上的企业销量下滑超过30%以上,有超过七成以上的彩电企业上半年均价快速下降。但是,面对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各厂商进入三季度,采取各种方式展开促销,刺激了市场在第三季度的快速增长。2012年7-9月内销彩电零售规模1092.5万台,同比上升10.8%,零售额372.1亿元,同比上升1
期刊
消费者在一家商店浏览某种产品,而在其它地方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该产品的行为——也就是陈列室效应,一直是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挑战。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以及类似于亚马逊这样的在线零售商的扩张,陈列室效应已经从让实体零售商头痛的一个问题,转变成了“来势汹汹的偏头痛”。  沃尔玛商店最近决定,停止销售亚马逊的Kindle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今年早些时候,大型零售商同业塔吉特公司也采取了这一行动。这家连锁
期刊
纵观微客的发展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84-1992年消费功能主要以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公商务用车为主。第二阶段,1993-2001年私车消费开始出现,大中城市的出租和私营个体业主工具用车功能兴起。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微客市场快速扩容的阶段,微客从城市向城郊再向农村逐渐普及,工具用车功能全面发展。  最近10年是微客市场发展最快的10年,两类消费需求支撑着微客市场的
期刊
转眼,又逢编制预算的时间。这对众多规模化民企的财务经理们和各级管理人员来说,都面临着一个无奈的“过场”:高层确定明年的目标利润、销售额等关键经营目标;财务部门下发编制预算工作的通知、表单、模板并明确提交截止时间;预算主管和各部门同时开始“编”预算的“数字游戏”;上级层层加码分解,下面逐级压低提报;财务部组织预算“讨价还价”会,经过谈判、妥协,达成一致;但执行后,由于实际值和预算值普遍偏差过大,仅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