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了解襄阳市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大学生的教育提供事实依据。方法 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襄阳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733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 本科院校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好于其他两所院校学生;总体上看,25.10%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大专院校和中专院校在这方面差异极显著(t=3.64,P<0.01);20.46 %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人际敏感,中专院校显著高于大专院校(t=2.32,P<0.05);19.92 %和17.19 %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敌对和恐怖,中专院校显著高于大专院校和本科院校。结论 襄阳市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良好,但中专院校女学生的心理状况堪忧,应引起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正确引导使在校女大学生能积极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 大学生 症状自评量表 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特殊的群体,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度成为社会焦点,并引起了国家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自1996年以来,我国很多研究者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大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其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德罗加蒂斯(Derogatis, L. R.)等人于1973年编制,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1]。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可以用来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疾病的发生率[2]。段华平等[3]和蔚岩[4]等曾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福州市和唐山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王强等[5]、金艾裙等[6]和刘民[7]也利用此法分别对医科大学新生、安徽省大学生和医学院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而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4年对湖北省襄阳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层次为本科、大专和中专)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SCL-90的调查,本文将本次调查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探讨了造成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加强女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抽查湖北文理学院(本科)、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和襄阳市护士学校(中专)等3所高校的各专业女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3份,有效回收率为91.63%。其中大一113名,大二398名,大三222名。本科院校219名,大专院校231名,中专院校283名。
(二)方法。
1.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的SCL-90是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也是当前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使用最为广泛的检查量表。结合本研究的目的,问卷设计还包括了学生最基本的年级信息,以便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进一步分析。SCL-90采用5级评分:1=没有,2=轻度,3=中度,4=重度,5=严重,共计90题,从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
2.数据分析方法 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人工录入数据,利用EXCEL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襄阳市3所院校女大学生SCL-90总体筛查结果 见表1
如表1所示,被测试的733名女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因子分别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强迫:25.10%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其中轻度占20.19%,中度占4.37%,重度占0.55%。人际敏感:20.46%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在和自卑感,其中轻度占15.42%,中度占4.50%,重度占0.55%。敌对:19.92%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敌对症状,其中轻度占15.28%,中度占3.82%,重度占0.82%。
(二)不同院校女大学生在SCL-90上得分比较。通过t检验分析得出,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不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6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科院校与大专院校的女大学生在10个因子上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本科院校和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在敌对、恐怖等2个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中专院校高于本科院校女大学生;大专院校和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的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人际敏感、敌对、恐怖等3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中专院校高于大专院校女大学生。结果见表2。
(三)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通过t检验分析得出,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上,除了一年级和三年级在强迫症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他因子的得分都不存在年级间的差异。结果见表3。
三、讨论
我国目前大学教育主要是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容易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女大学生作为学生弱势群体中的敏感人群,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重视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有效途径之一[8]。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不同院校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SPL-90的心理健康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女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相对来讲,强迫症状的分数较高,且在该因子上具有中度以上症状者比例也较其他因子高(25.10%),其次是人际敏感、敌对、抑郁和恐怖,这些方面与其他研究报道的类似[3,9-13],说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但是由于本研究聚焦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之前报道不同的是,敌对、抑郁和恐怖因子上中度以上症状者占有的比例也很高,分别是19.92%、18.14%和17.19%,其中恐怖因子上中度以上的症状者明显高于前人报道的数据(6.3%[9]和12.9%[3])。在强迫症状上,与段华平等报道的不同[3],本次调查中不同年级不同院校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中专院校极显著高于大专院校,说明低年级和低办学层次院校的女大学生面对更大的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的关心低年级和低办学层次院校的女大学生,正确加以引导,树立她们的自信心,积极面对大学生活的学业和将来的就业形势。人际敏感方面,在本次调查中有20.46%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在感受与自卑感,仅次于强迫症状,说明当今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欠缺,尤其是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显著高于大专院校,学校应该较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有报道称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14],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在敌对和恐怖方面,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院校之间表现了显著差异,其中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显著高于本科院校和大专院校,说明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更加感觉在学校没有安全感,学习应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几个方面也正反映了现今90后女大学生的典型特征,中专院校女大学生表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由于护士学校以女生为主,更容易产生人际敏感、敌对和恐怖等问题,因此,女大学生应该适度增加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应该提倡健康的管理模式[15],使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充实、健康和快乐。
通讯作者:翟立红
本文为湖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31)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4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心理科学[J],2007,30(2):485-488.
[2]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1,(4):27-32.
[3]段华平,赵陵波,白丽英.福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8,16(3):265-266.
[4]蔚岩,任玉薇.唐山市三所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卫生与心理学研究[J],2011,14(7):1052-1055.
[5]王强,宋丽娟,唐平,杨贵英.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8,16(6):623-625.
[6]金艾裙,苏国红.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思考.皖西学院学报[J],2010,26(2):120-123.
[7]刘民.医学院女生心理卫生状况比较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0,8(6):621-623.
[8]郑涵予,卢勤.心理健康课程效果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14,(9):1395-1397.
[9]任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症状自评量表(SPL-90)的反思.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9,17(8):958-960.
[10]彭虎军,魏书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8,16(9):966-969.
[11]郅利聪.河南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7,15(2):145-147.
[12]舒曼,袁爱清,徐紫云,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2005,12(22):113-116.
[13]王鲁慧,翟德春,刘晓云,等.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沈阳医学院学报[J],2004,3:43-45.
[14]王月琴,李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14,(9):1401-1403.
[15]张持晨,童玲,段志光,等.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果分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J],2011,05(4):240-242.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襄阳)
[关键词]心理健康 大学生 症状自评量表 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特殊的群体,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度成为社会焦点,并引起了国家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自1996年以来,我国很多研究者利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了测量,分析了大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其中,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德罗加蒂斯(Derogatis, L. R.)等人于1973年编制,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1]。该量表包括90个项目,共10个因子,可以用来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疾病的发生率[2]。段华平等[3]和蔚岩[4]等曾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别对福州市和唐山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王强等[5]、金艾裙等[6]和刘民[7]也利用此法分别对医科大学新生、安徽省大学生和医学院女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研究。而专门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4年对湖北省襄阳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层次为本科、大专和中专)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SCL-90的调查,本文将本次调查的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探讨了造成女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以期为今后有针对性的加强女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本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抽查湖北文理学院(本科)、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和襄阳市护士学校(中专)等3所高校的各专业女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3份,有效回收率为91.63%。其中大一113名,大二398名,大三222名。本科院校219名,大专院校231名,中专院校283名。
(二)方法。
1.调查方法与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的SCL-90是世界上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也是当前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使用最为广泛的检查量表。结合本研究的目的,问卷设计还包括了学生最基本的年级信息,以便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作进一步分析。SCL-90采用5级评分:1=没有,2=轻度,3=中度,4=重度,5=严重,共计90题,从感觉、思维、情绪、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均有所涉及。
2.数据分析方法 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人工录入数据,利用EXCEL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结果
(一)襄阳市3所院校女大学生SCL-90总体筛查结果 见表1
如表1所示,被测试的733名女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排在前3位的因子分别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强迫:25.10%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状,其中轻度占20.19%,中度占4.37%,重度占0.55%。人际敏感:20.46%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在和自卑感,其中轻度占15.42%,中度占4.50%,重度占0.55%。敌对:19.92%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敌对症状,其中轻度占15.28%,中度占3.82%,重度占0.82%。
(二)不同院校女大学生在SCL-90上得分比较。通过t检验分析得出,在SCL-90的10个因子中,不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6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科院校与大专院校的女大学生在10个因子上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本科院校和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在敌对、恐怖等2个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中专院校高于本科院校女大学生;大专院校和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的因子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人际敏感、敌对、恐怖等3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中专院校高于大专院校女大学生。结果见表2。
(三)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通过t检验分析得出,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的得分上,除了一年级和三年级在强迫症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在其他因子的得分都不存在年级间的差异。结果见表3。
三、讨论
我国目前大学教育主要是以专业技能教育为主,容易忽视心理素质教育,尤其是女大学生作为学生弱势群体中的敏感人群,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重视在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有效途径之一[8]。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不同院校的在校女大学生进行了SPL-90的心理健康分析,结果表明襄阳市女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相对来讲,强迫症状的分数较高,且在该因子上具有中度以上症状者比例也较其他因子高(25.10%),其次是人际敏感、敌对、抑郁和恐怖,这些方面与其他研究报道的类似[3,9-13],说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但是由于本研究聚焦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之前报道不同的是,敌对、抑郁和恐怖因子上中度以上症状者占有的比例也很高,分别是19.92%、18.14%和17.19%,其中恐怖因子上中度以上的症状者明显高于前人报道的数据(6.3%[9]和12.9%[3])。在强迫症状上,与段华平等报道的不同[3],本次调查中不同年级不同院校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一年级显著高于三年级,中专院校极显著高于大专院校,说明低年级和低办学层次院校的女大学生面对更大的压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的关心低年级和低办学层次院校的女大学生,正确加以引导,树立她们的自信心,积极面对大学生活的学业和将来的就业形势。人际敏感方面,在本次调查中有20.46%的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在感受与自卑感,仅次于强迫症状,说明当今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欠缺,尤其是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显著高于大专院校,学校应该较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技能,有报道称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14],相关部门可以借鉴。在敌对和恐怖方面,不同年级的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院校之间表现了显著差异,其中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显著高于本科院校和大专院校,说明中专院校的女大学生更加感觉在学校没有安全感,学习应该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以上几个方面也正反映了现今90后女大学生的典型特征,中专院校女大学生表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是由于护士学校以女生为主,更容易产生人际敏感、敌对和恐怖等问题,因此,女大学生应该适度增加自己的人际交往关系,同时也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校应该提倡健康的管理模式[15],使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充实、健康和快乐。
通讯作者:翟立红
本文为湖北文理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31)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4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心理科学[J],2007,30(2):485-488.
[2]樊富珉,王建中.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01,(4):27-32.
[3]段华平,赵陵波,白丽英.福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8,16(3):265-266.
[4]蔚岩,任玉薇.唐山市三所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心理卫生与心理学研究[J],2011,14(7):1052-1055.
[5]王强,宋丽娟,唐平,杨贵英.医科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8,16(6):623-625.
[6]金艾裙,苏国红.安徽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思考.皖西学院学报[J],2010,26(2):120-123.
[7]刘民.医学院女生心理卫生状况比较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0,8(6):621-623.
[8]郑涵予,卢勤.心理健康课程效果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14,(9):1395-1397.
[9]任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症状自评量表(SPL-90)的反思.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9,17(8):958-960.
[10]彭虎军,魏书堂.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8,16(9):966-969.
[11]郅利聪.河南省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07,15(2):145-147.
[12]舒曼,袁爱清,徐紫云,等.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研究.华东交通大学学报[J],2005,12(22):113-116.
[13]王鲁慧,翟德春,刘晓云,等.医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沈阳医学院学报[J],2004,3:43-45.
[14]王月琴,李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效果.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2014,(9):1401-1403.
[15]张持晨,童玲,段志光,等.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效果分析.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J],2011,05(4):240-242.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 湖北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