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師不是一味地讲解与分析,而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有利于其体验、感悟的情緒化的“场”。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趣盎然地去读,以一种无拘无束的心态走进课文,学会阅读,积累知识,熏陶情感,发展思维,享受审美乐趣。要想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的感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小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响属于自己的歌。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1个性化阅读是个体的,也是全体的——教师的引导是前提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阅读呢?可以借助游戏表演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关注的热情;也可以根据课文主旨设计主干问题来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参与度;还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可能……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从未亲眼目睹过的黄果树瀑布的兴趣,我就将悬念置于知识介绍之中,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贵州省有一个瀑布,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瀑布,还是亚洲最大的瀑布呢!它就是——(生异口同声)黄果树瀑布。
师:不错!黄果树瀑布可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见过吗?
生:(失落)没有。
师:(神秘的语气)想不想在千里之外的常熟欣赏一下它的真面目!
生:(情緒兴奋)想!
当学生乐于参与的情緒“场”完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我播放了黄果树瀑布视频,学生入神地欣赏,不时发出“哇哇”的赞叹声。此时此刻,他们的身心完全融进了黄果树瀑布,这也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作者的文字世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接下来,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作者进行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心灵交流,对课文的领悟已八九不离十了。
2个性化感悟是正确的,也是独特的——教师的重视是关键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其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由此也出现了新的困惑:是不是要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理解不加分析地一概肯定呢?引起颇多争议的要数《落花生》了,不少小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认为“像桃子和石榴那样高挂枝头,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人们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做法也是合乎情理,甚至是很有勇气的。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学生真实的独特体验,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种独特的体验似乎更有其存在的依据。教师此时就应该正确处理好“一千个哈姆霄特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共性”是文本的原意、价值的取向。由于孩子性格特点、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就会不同,投射到文本上,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和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而无视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文中的石榴、桃子是作为花生的反衬而存在的,花生虽外表不美但很实用,桃子、石榴虽外表好看但不实用。再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生活中那些外表不美却默默无闻奉献着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同时也让孩子时刻牢记真正的美是以“奉献”为前提的,这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个性化生成是课堂的,也是生活的——教师的素质是根本
个性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新课标告诉我们是为了能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这就是说个性化生成除了是课堂文化的本质内容,也是生活的本质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重新整合教材的能力和大胆取舍教材内容的魄力,敢于把一些生活中的语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回味和再思考,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把握“生成”,生成精彩,留住精彩。
3.1教师要乐于倾听。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我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李时珍为何夜宿古寺一段。并围绕“李时珍是个什么样的人”展开讨论。
【课文】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
生1:我从“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中,知道李时珍为了察访药材去了很多地方;从“走了好几个月,知道李时珍靠两条腿走了好几个月,我觉得他是个不怕累的人。
生2:李时珍察访药材为的是写作《本草纲目》,使万民得福。所以,我体会到他是个为民造福的人。
生3:我这样理解“察访”,察是观察的意思,访是寻访、访问的意思。李时珍不但要到处打听哪里有材,还要细观察药材,甚至还要向附近的人们询问材的药性。我从中体会到李时珍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
生4:药材一般都长在山上,有的甚至长在悬崖绝壁上,李时珍一个快50岁的人,不但要翻山越岭而且采摘药材时会面临失足摔下悬崖的危险。我体会到他是一个为了百姓、不顾自己安危的人。
学生越说越想说,我也乐得当一个聆听者。尽管这38个字学习用了大概半节课的时间,可是我觉得非常值得。课文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李时珍的品质吗?如今,学生自己的感悟体会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其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3.2教师要善于肯定。笔者在执教《“东方之珠”》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课堂片段: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浅水湾的感受吗?
生:(基础较差)我感受浅水湾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基本上是原文)
师:(微笑)你感觉到人们都喜欢到浅水湾来度假,是吗?
生:(点头)是的!
师:(微笑)你读得真仔细。(生面带微笑坐下)
生:在浅水湾,轻柔的海风就像妈妈的手拂过我的脸,好舒服啊!
师:(竖起了大拇指)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比喻贴切,形象地说出了海风轻柔的特点。
生:漫步指的是慢慢地走,写出人们在海滩上散步的悠闲;倾听应该是仔细地听,那若隐若现的海浪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師:(抚摸着孩子的头)你很会找词语,你一定是读着读着,就钻进课文里去了。
生:海风拂面海浪轻,遍地黄金暖人心。
师:(鼓掌)出口成章!不愧是我们班的小诗人。
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得到了训练,个性化感悟进行了交换,那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多元的对话过程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成功、满足和自尊。不同角度的解读感悟不仅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了文本,更为他们尽快实现、突破语言表达注入了催化剂和强心剂。
3.3师要精于表演。在《学会感谢》的口语交际中,教师扮演了一个忙碌而又疼爱孩子的妈妈。清晨,打着哈欠从床上爬起来,给孩子烧早饭、洗农服,边洗边想:“明明快要考试了,营养一定要跟上,今天下班后买点河虾、鲫鱼……”孩子吃完早饭,妈妈送他去上学,然后赶着自己上班……学生在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表演中发现母亲为自己做了那么多,自己却从未对母亲说过一句谢谢。重温了母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从肺腑自然流露,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3.4教师要甘于沉默。如何让学生言之有词、有物?课外书无疑是学生知识的最大来源,也是其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使阅读教学精益求精、我尝试着在教学较为容易的课文时,把逐句分析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读相关内容,这样的课堂阅读虽没有教师的指导,但对学生而言是记忆较为深刻了,而这阅读积累也在时刻准备着引爆他们的个性感悟:为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某础。
由些可见,教师手中掌握着学生个性阅读发展的趋势,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与生活中尽释放,教师就应该采用适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弘扬个性的舞台,让学生主动地走上舞台,演绎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让我们一直放飞着的阅读理想早日降落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去生根发芽。
1个性化阅读是个体的,也是全体的——教师的引导是前提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阅读呢?可以借助游戏表演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关注的热情;也可以根据课文主旨设计主干问题来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参与度;还可以进行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的自主阅读成为可能……如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对从未亲眼目睹过的黄果树瀑布的兴趣,我就将悬念置于知识介绍之中,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贵州省有一个瀑布,它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瀑布,还是亚洲最大的瀑布呢!它就是——(生异口同声)黄果树瀑布。
师:不错!黄果树瀑布可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见过吗?
生:(失落)没有。
师:(神秘的语气)想不想在千里之外的常熟欣赏一下它的真面目!
生:(情緒兴奋)想!
当学生乐于参与的情緒“场”完全被创造出来的时候。我播放了黄果树瀑布视频,学生入神地欣赏,不时发出“哇哇”的赞叹声。此时此刻,他们的身心完全融进了黄果树瀑布,这也为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作者的文字世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接下来,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与作者进行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心灵交流,对课文的领悟已八九不离十了。
2个性化感悟是正确的,也是独特的——教师的重视是关键
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其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但由此也出现了新的困惑:是不是要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理解不加分析地一概肯定呢?引起颇多争议的要数《落花生》了,不少小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认为“像桃子和石榴那样高挂枝头,展示自己的才华,让人们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做法也是合乎情理,甚至是很有勇气的。不可否认,这的确是学生真实的独特体验,而且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这种独特的体验似乎更有其存在的依据。教师此时就应该正确处理好“一千个哈姆霄特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共性”是文本的原意、价值的取向。由于孩子性格特点、审美情趣、文化修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获得的阅读感受就会不同,投射到文本上,出现认知上的偏差和错误是难免的。这时,教师不能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而无视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文中的石榴、桃子是作为花生的反衬而存在的,花生虽外表不美但很实用,桃子、石榴虽外表好看但不实用。再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生活中那些外表不美却默默无闻奉献着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同时也让孩子时刻牢记真正的美是以“奉献”为前提的,这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个性化生成是课堂的,也是生活的——教师的素质是根本
个性化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新课标告诉我们是为了能让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解读。这就是说个性化生成除了是课堂文化的本质内容,也是生活的本质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重新整合教材的能力和大胆取舍教材内容的魄力,敢于把一些生活中的语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回味和再思考,在学生个性化阅读中把握“生成”,生成精彩,留住精彩。
3.1教师要乐于倾听。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我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李时珍为何夜宿古寺一段。并围绕“李时珍是个什么样的人”展开讨论。
【课文】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
生1:我从“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中,知道李时珍为了察访药材去了很多地方;从“走了好几个月,知道李时珍靠两条腿走了好几个月,我觉得他是个不怕累的人。
生2:李时珍察访药材为的是写作《本草纲目》,使万民得福。所以,我体会到他是个为民造福的人。
生3:我这样理解“察访”,察是观察的意思,访是寻访、访问的意思。李时珍不但要到处打听哪里有材,还要细观察药材,甚至还要向附近的人们询问材的药性。我从中体会到李时珍是个做事非常认真的人。
生4:药材一般都长在山上,有的甚至长在悬崖绝壁上,李时珍一个快50岁的人,不但要翻山越岭而且采摘药材时会面临失足摔下悬崖的危险。我体会到他是一个为了百姓、不顾自己安危的人。
学生越说越想说,我也乐得当一个聆听者。尽管这38个字学习用了大概半节课的时间,可是我觉得非常值得。课文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李时珍的品质吗?如今,学生自己的感悟体会不仅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而其口语表达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3.2教师要善于肯定。笔者在执教《“东方之珠”》一课时,有这样一个课堂片段: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浅水湾的感受吗?
生:(基础较差)我感受浅水湾是人们旅游度假的好地方。(基本上是原文)
师:(微笑)你感觉到人们都喜欢到浅水湾来度假,是吗?
生:(点头)是的!
师:(微笑)你读得真仔细。(生面带微笑坐下)
生:在浅水湾,轻柔的海风就像妈妈的手拂过我的脸,好舒服啊!
师:(竖起了大拇指)很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比喻贴切,形象地说出了海风轻柔的特点。
生:漫步指的是慢慢地走,写出人们在海滩上散步的悠闲;倾听应该是仔细地听,那若隐若现的海浪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師:(抚摸着孩子的头)你很会找词语,你一定是读着读着,就钻进课文里去了。
生:海风拂面海浪轻,遍地黄金暖人心。
师:(鼓掌)出口成章!不愧是我们班的小诗人。
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个性化语言得到了训练,个性化感悟进行了交换,那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多元的对话过程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成功、满足和自尊。不同角度的解读感悟不仅使他们更全面地理解了文本,更为他们尽快实现、突破语言表达注入了催化剂和强心剂。
3.3师要精于表演。在《学会感谢》的口语交际中,教师扮演了一个忙碌而又疼爱孩子的妈妈。清晨,打着哈欠从床上爬起来,给孩子烧早饭、洗农服,边洗边想:“明明快要考试了,营养一定要跟上,今天下班后买点河虾、鲫鱼……”孩子吃完早饭,妈妈送他去上学,然后赶着自己上班……学生在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表演中发现母亲为自己做了那么多,自己却从未对母亲说过一句谢谢。重温了母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从肺腑自然流露,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3.4教师要甘于沉默。如何让学生言之有词、有物?课外书无疑是学生知识的最大来源,也是其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何才能使阅读教学精益求精、我尝试着在教学较为容易的课文时,把逐句分析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读相关内容,这样的课堂阅读虽没有教师的指导,但对学生而言是记忆较为深刻了,而这阅读积累也在时刻准备着引爆他们的个性感悟:为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奠定了扎实的某础。
由些可见,教师手中掌握着学生个性阅读发展的趋势,要想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与生活中尽释放,教师就应该采用适合的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弘扬个性的舞台,让学生主动地走上舞台,演绎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让我们一直放飞着的阅读理想早日降落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去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