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比赛法引入到篮球选项课教学中,通过教学实验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比较分析得出:篮球课教学中适当穿插运用比赛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形成,实战比赛能力的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都具有积极影响,从而为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目标的培养,改进并优化篮球课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比赛法;高职高专;篮球;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20-02
一、前言
篮球运动因其具有集体性、趣味性、对抗性、欣赏性等特点,另外容易普及,且场地充裕深受大学生的喜爱[1]。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今天,篮球课的教学渐渐地倾向于“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倾向于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上。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地练习某项运动技能,使学生倍感单调和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比赛法是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实际的操作与应用过程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形成、提高良好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比赛法在高职高专篮球课教学中的的运用,实验对象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篮球选项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查阅大量有关篮球教学与训练、教育学、运动心理学等文献和书籍,了解普通高校篮球课的教学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就相关问题对实验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有效问卷56份。
3、专家访谈法。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访问了从事篮球教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有关专家和教师,以获取他们对课题的意见和建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4、实验对照法。(1)实验目的:通过15周(周2学时共30个学时)教学实验,证明在高职高专篮球课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的效能;(2)实验对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篮球选项班,选取两个自然班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28人,对照班28人。两个班均在入校进行了全校的篮球普修,由不同专业的、较喜欢篮球运动的男生组成;(3)实验内容: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2011年7月教学大纲内容;(4)实验方法:采用实验教学与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①对照班:根据大纲要求及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②实验班:压缩教学内容密度,1-8周精讲教学内容,9-12周分组单循环教学比赛,13周复习考试内容,14周考试,15周机动。而具体到单元课教学在设计上做了一些调整,准备部分主要热身+比赛游戏(20分钟左右),基本部分主要是精讲精练技术技能(40分钟左右)+分组三对三或者四对四分组比赛(20分钟),结束部分小结(10分钟左右);③学期开始和结束进行测试和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实行教考分离)如下:A测试素质内容为:立定跳远、1000米。考试技术内容为:往返运球上篮(以中线与边线的交汇点为起点另一侧的交汇点为折返点,从起点出发运球上篮,球进后向折返点运球,到折返点后返回运球上篮,返回起、1分钟跳投(以篮框圆心垂直到达地面的点为圆心,以罚篮线和圆心的距离为半径画圆,1分钟内在半圆外自投自捡)。技术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一分钟跳投*50%+往返运球上篮*50%=技术成绩)。期末最终成绩=技术*80%+平时20%;(5)实验前的齐同比较
篮球技术以及身体素质参数在分值上(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此外对照班教学由一名副教授担任,实验班教学由笔者担任,教学内容、测试内容、教学课时等条件均相同。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实验可信度较高,因此本实验做到了齐同比较。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课堂的观察和个别谈心,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变化很大,学生对篮球这项运动的位置、对抗、技战术的配合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经过课堂精讲部分的“灌压”后,学生对比赛实战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渴望,学生自主性也得到释放和发挥,学生也主动邀请教师参与比赛其中,在比赛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发挥。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虽有所提高确变化不明显。
(二)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比较分析
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才能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我们对实验前后的两班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进行了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一分钟跳投*50%+往返运球上篮*50%=最后的技术考核成绩)。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比较(P>005),两个班之间成绩是无显著性差异的;实验后,实验班考核成绩和对照班比较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运用比赛法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说明运用比赛法同样能有效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
(三)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两项素质成绩较之前均有了比较明显的的提高;但是实验后实验班的两项达标成绩与对照班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了在篮球选修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比传统教学更能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实验班VS对照班比赛对比
随机抽取实验班的四个队与对照班进行半场4对4的教学比赛,战况充分体现了实验班学生篮球技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体现对抗中技术学习的实效性。而对照班则在比赛中普遍出现违例严重,盲目抢球,缺乏配合意识等现象。
(五)学生对篮球选修课喜爱程度调查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由表4看出有71%的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有93%的学生愿意把篮球运动作为长期锻炼项目。在本研究收获的建议中实验班学生普遍反映这一学期从盲目打球到懂得应用技、战术配合,水平和意识提高很多,希望保留比赛环节。对照班同学则认为反复枯燥的技术动作练习太多,建议多教些技、战术知识,多安排点比赛。在篮球传统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愿望,较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的自觉性,从而更能发展终身体育,更好地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1000多所,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在传统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效能加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2、在篮球课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更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形成,实战比赛能力的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更利于篮球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建议
1、在运用比赛法的过程中,教师既是一个引导者又是一个参与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在活动中自我锻炼的能力;适当参与学生比赛,加强互动,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受篮球的魅力。
2、由于教学比赛身体接触多、对抗强、学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强调比赛需要按要求、指定方法和规则进行,防止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影响教学。
3、注重比赛的小结和点评,对整节课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做分析小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组合的出彩之处,对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和小组则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高朝阳.比赛法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9).
[2]刘波.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4).
[3]刘丹.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12).
关键词:比赛法;高职高专;篮球;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20-02
一、前言
篮球运动因其具有集体性、趣味性、对抗性、欣赏性等特点,另外容易普及,且场地充裕深受大学生的喜爱[1]。在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今天,篮球课的教学渐渐地倾向于“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倾向于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上。然而,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次、反复地练习某项运动技能,使学生倍感单调和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比赛法是体育实践教学中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实际的操作与应用过程中,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运动技能形成、提高良好意志品质等方面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和作用[2]。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比赛法在高职高专篮球课教学中的的运用,实验对象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篮球选项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查阅大量有关篮球教学与训练、教育学、运动心理学等文献和书籍,了解普通高校篮球课的教学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就相关问题对实验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8份,回收28份,有效问卷56份。
3、专家访谈法。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访问了从事篮球教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有关专家和教师,以获取他们对课题的意见和建议,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实证依据。
4、实验对照法。(1)实验目的:通过15周(周2学时共30个学时)教学实验,证明在高职高专篮球课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的效能;(2)实验对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0级篮球选项班,选取两个自然班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班28人,对照班28人。两个班均在入校进行了全校的篮球普修,由不同专业的、较喜欢篮球运动的男生组成;(3)实验内容: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3月—2011年7月教学大纲内容;(4)实验方法:采用实验教学与测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①对照班:根据大纲要求及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②实验班:压缩教学内容密度,1-8周精讲教学内容,9-12周分组单循环教学比赛,13周复习考试内容,14周考试,15周机动。而具体到单元课教学在设计上做了一些调整,准备部分主要热身+比赛游戏(20分钟左右),基本部分主要是精讲精练技术技能(40分钟左右)+分组三对三或者四对四分组比赛(20分钟),结束部分小结(10分钟左右);③学期开始和结束进行测试和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实行教考分离)如下:A测试素质内容为:立定跳远、1000米。考试技术内容为:往返运球上篮(以中线与边线的交汇点为起点另一侧的交汇点为折返点,从起点出发运球上篮,球进后向折返点运球,到折返点后返回运球上篮,返回起、1分钟跳投(以篮框圆心垂直到达地面的点为圆心,以罚篮线和圆心的距离为半径画圆,1分钟内在半圆外自投自捡)。技术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一分钟跳投*50%+往返运球上篮*50%=技术成绩)。期末最终成绩=技术*80%+平时20%;(5)实验前的齐同比较
篮球技术以及身体素质参数在分值上(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此外对照班教学由一名副教授担任,实验班教学由笔者担任,教学内容、测试内容、教学课时等条件均相同。以上分析可以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实验可信度较高,因此本实验做到了齐同比较。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以及教师课堂的观察和个别谈心,发现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变化很大,学生对篮球这项运动的位置、对抗、技战术的配合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经过课堂精讲部分的“灌压”后,学生对比赛实战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渴望,学生自主性也得到释放和发挥,学生也主动邀请教师参与比赛其中,在比赛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发挥。而对照班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学习兴趣虽有所提高确变化不明显。
(二)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比较分析
体育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只有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才能为终身锻炼习惯的养成打下基础。我们对实验前后的两班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进行了考核(成绩按百分制评定,一分钟跳投*50%+往返运球上篮*50%=最后的技术考核成绩)。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比较(P>005),两个班之间成绩是无显著性差异的;实验后,实验班考核成绩和对照班比较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运用比赛法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说明运用比赛法同样能有效提高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
(三)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两项素质成绩较之前均有了比较明显的的提高;但是实验后实验班的两项达标成绩与对照班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了在篮球选修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比传统教学更能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四)实验班VS对照班比赛对比
随机抽取实验班的四个队与对照班进行半场4对4的教学比赛,战况充分体现了实验班学生篮球技战术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体现对抗中技术学习的实效性。而对照班则在比赛中普遍出现违例严重,盲目抢球,缺乏配合意识等现象。
(五)学生对篮球选修课喜爱程度调查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由表4看出有71%的学生喜欢篮球运动,有93%的学生愿意把篮球运动作为长期锻炼项目。在本研究收获的建议中实验班学生普遍反映这一学期从盲目打球到懂得应用技、战术配合,水平和意识提高很多,希望保留比赛环节。对照班同学则认为反复枯燥的技术动作练习太多,建议多教些技、战术知识,多安排点比赛。在篮球传统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愿望,较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的自觉性,从而更能发展终身体育,更好地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有1000多所,大多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在传统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效能加倍,符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2、在篮球课教学中穿插运用比赛法,更利于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的形成,实战比赛能力的培养,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更利于篮球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建议
1、在运用比赛法的过程中,教师既是一个引导者又是一个参与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在活动中自我锻炼的能力;适当参与学生比赛,加强互动,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和认识,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感受篮球的魅力。
2、由于教学比赛身体接触多、对抗强、学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强调比赛需要按要求、指定方法和规则进行,防止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影响教学。
3、注重比赛的小结和点评,对整节课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做分析小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和组合的出彩之处,对表现不够理想的学生和小组则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高朝阳.比赛法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09).
[2]刘波.比赛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4).
[3]刘丹.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初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