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高效复习题型设计是基于农村物理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提出的,出发点是为打破过去的统一要求、统一部置、统一评价的不科学的传统复习法,着眼于农村学生层次差异大,立足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师生快乐学习为基础,分组分层、层层推进,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量体裁衣,教师为学生搭建合适的平台,学生自己也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平台,从而更有效地把复习课堂从过去传统的复习怪圈中脱颖而出。为此,教师务必得先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情况及知识网络底细,精心设计,把初中物理的力、热、声、光、电这五大教学内容进行板块分类,设计相应的模型和模块,如作图模块、识图模块、实验探究模块、概念模块等,在不同模块中再设计相应的复习步骤和目标,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习惯,学会认真审题,掌握方法,从有形的复习模式学习过渡到无形的学习能力养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从而实现从低效甚至负效到高效转变提高。
关键词: 初中物理;高效复习; 题型设计;案例分析。
【中圖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25-03
农村初中物理高效复习课堂,是在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三三六”以及昌乐二中等的科学而先进的新课教学模式的引领和启发之下,经过教学反思生成的复习课堂。试图突破教师“地毯式”讲解和学生“题海战术”的传统复习模式,实施跨越式师生之间共同获得解放、开放、创造、成长的复习模式。这是针对农村中学使用传统复习教学的“多耗时,取得低效益、低效率、低效果”而言。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方式,以营造师生快乐复习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采用“模型归类、模块细化、实现低时高效”方法,取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对有效题型设计的观点与原理分别进行概述。
一、有效题型设计的观点与原理
1.学生分层,量体裁衣。
为了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复习之前值得向医生学习:前先要诊断,再拟定有效治疗方案。有效复习教学也一样,也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诊断”。学生中始终存在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不同差异。因此,复习目标和复习内容的要求,我们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应将学生分组分层,对不同层次进行“量体裁衣”,为学生搭建适合的“登高台阶”,以激发自主复习的动机和培养合作复习、共同进步的学习兴趣。
2.目标分层,层层推进。
农村初中物理高效复习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是以模型为整体归纳,以模块为细化部分。既然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我们无法选择,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复习目标进行筛选,分层要求层层推进,从而使学生依次达到:会选择量程、会读数、会记录测量结果;会表达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会选实验器材;会描述简单实验步骤;会分析、归纳实验结论。从而进一步让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和设计简单的实验、初步学会对故障分析和判断等。因此,将复习目标分层落实,有利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预期的设置目标,着实体现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的新课程理念。
3.内容分层,层层落实。
教学实践证明,高效复习课堂,如果以低层次为主,降低目标要求,必然影响进度,虽然能满足中等,但却“委屈”优秀;如果分别以中、高层次为主,随意进行拓展、拔高,加快复习进度,会让最低的、低靠中的这部分学生掉队,久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有效复习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农村初中物理高效复习课堂与有效题型设计,主要以模型归类知识网络,以模块细化知识点,以复习试题为载体,全方位展示复习内容和落实三维目标。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在学业上学有收获、学有进步、学有提高,我们把复习试题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对应基础、类综合、类拓展三个层次。并以此分层要求,让差的获得成功体验;让低靠中的学生后发赶上中等生,达到一起进步,共同超越;让中层的跨越成优;让优秀的全面发展,稳步前进,百尺竿头。
有效题型的分层设计是为了保障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这是高效复习课堂与有效题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对有效复习课堂“面向全体、尊重个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最好诠释和界定。
二、设计模型、模块
高效复习课堂既要跳出传统复习的“怪圈”——枯燥无味,学生苦老师累;又要避免“丢西瓜,捡芝麻”。为此,我们把初中物理知识整体归纳成模型和模块,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梳理知识网络,逐步提高学生观察、阅读、思考、表达、书写及其动手操作实验的技能,以拓展知识运用能力,形成横向、纵向的科学对比,从而更利于复习的准确性、适用性、针对性、规律性、创造性、严谨性。具体的设计如下:
1.作图模型: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电磁学四个模块。
2.识图模型:主要是物理图表和坐标图的认识;
3.定律模型:包括实验规律(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杠杆原理、欧姆
定律、焦耳定律等)模块;理想规律(真空不能传声、牛顿第一定律)和
理论规律三个模块。
4.物理科学研究法模型,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也叫放大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共六个模块。
当然,若要细细划分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成模型模块,则不此这些,诸如概念、单位、物理量意义模型、实验测量量模型等等。这里所列举的这些模型,也只是我们课题组成员目前正在进行和要完善的任务,其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支点,以撬动传统课堂根基,达到师生相长的效果。
三、设计有效题型复习的步骤
有效课堂复习的五个步骤分别是:
1.出示 2.认识 3.解答指引 4.归纳提炼 5.训练提高 (一)出示模块: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在粗糙的三角形斜面上,请画出该物体在斜面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二)认识模块:认识模块关键是阅读审题、动脑思考,明确受力物,以其受力物所受的力有哪些;每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什么位置?方向如何?题目明确要求画什么力?
(三)解答模块:培养学生作图技能—“四步”作图法:
(四)归纳模块(巩固作图要点)
1、把握三准原则:一找点二找向三找作用线四注名称和大小。
(1)准确判断力的作用點位置。
重力找重心,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均找几何中心,压力找受力面的几何中心
(2)把握力的大小用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相等,力的作用线长度也应相等。
(3)找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下,摩擦与被研究物的相对运动方向或其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压力、支持力总垂直接触面,前者在受压物指向里,后者在被支持物指向被支持物;做图认真审,跟着题意走,标出力的名称和大小。
2、养成“五步”作图习惯。
一步受力物,二步力分析,分析力四要点:一重二弹三摩擦,四看是否还有其它。
(五)演练模块(要求巩固、延伸、拓展,促进能力达标)
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A静止在粗糙的三角形斜面B上,请画出该物体对斜面产生压力的示意图;
分析:一找点即受力物——斜面B;二找向——垂直于斜面并指向斜面内;三找线——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四标注——标箭头、标力的名称符号及大小
2、一个足球被细线悬挂在竖直墙壁上,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案例分析:
现就以上演练模块训练中,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后,练习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如下:
一是没能准确地画出力的作用点。如第一题的中压力的作用点少部分学生还是作在A物体的重
心上;第二题还画出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
二是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如第二题中有的只画重力和拉力;有的 只画球对墙的压力力和重力及拉力;有的只画拉力重力和支持力等现象,都说明对力的分析还有待于加强和提高;对此,可进行如下分析和引导:
一是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是斜面;
二是受力分析:斜面受到的只有压力,是A对斜面的力,不是A物体受力;作用点在斜面上且在A与斜面接触的几何中心上 ,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并指向斜面;
三是分析完后再作图(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主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2] 薛金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8年03月)
[3] 周建、程蔺萍主编的《教师如何上好课》——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
[4] 严先元编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5月)
[5] 尤永清、孙建生主编的《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初中物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
关键词: 初中物理;高效复习; 题型设计;案例分析。
【中圖分类号】 G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125-03
农村初中物理高效复习课堂,是在山东省杜郎口中学“三三六”以及昌乐二中等的科学而先进的新课教学模式的引领和启发之下,经过教学反思生成的复习课堂。试图突破教师“地毯式”讲解和学生“题海战术”的传统复习模式,实施跨越式师生之间共同获得解放、开放、创造、成长的复习模式。这是针对农村中学使用传统复习教学的“多耗时,取得低效益、低效率、低效果”而言。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复习方式,以营造师生快乐复习为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采用“模型归类、模块细化、实现低时高效”方法,取得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对有效题型设计的观点与原理分别进行概述。
一、有效题型设计的观点与原理
1.学生分层,量体裁衣。
为了提高农村初中物理复习的有效性,教师在复习之前值得向医生学习:前先要诊断,再拟定有效治疗方案。有效复习教学也一样,也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诊断”。学生中始终存在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等不同差异。因此,复习目标和复习内容的要求,我们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应将学生分组分层,对不同层次进行“量体裁衣”,为学生搭建适合的“登高台阶”,以激发自主复习的动机和培养合作复习、共同进步的学习兴趣。
2.目标分层,层层推进。
农村初中物理高效复习课堂与有效教学模式,是以模型为整体归纳,以模块为细化部分。既然课程标准、教材、考试大纲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我们无法选择,那么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复习目标进行筛选,分层要求层层推进,从而使学生依次达到:会选择量程、会读数、会记录测量结果;会表达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会选实验器材;会描述简单实验步骤;会分析、归纳实验结论。从而进一步让他们学会自主选择和设计简单的实验、初步学会对故障分析和判断等。因此,将复习目标分层落实,有利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达到预期的设置目标,着实体现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差异的新课程理念。
3.内容分层,层层落实。
教学实践证明,高效复习课堂,如果以低层次为主,降低目标要求,必然影响进度,虽然能满足中等,但却“委屈”优秀;如果分别以中、高层次为主,随意进行拓展、拔高,加快复习进度,会让最低的、低靠中的这部分学生掉队,久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有效复习课堂必须“面向全体、尊重个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农村初中物理高效复习课堂与有效题型设计,主要以模型归类知识网络,以模块细化知识点,以复习试题为载体,全方位展示复习内容和落实三维目标。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复习,在学业上学有收获、学有进步、学有提高,我们把复习试题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对应基础、类综合、类拓展三个层次。并以此分层要求,让差的获得成功体验;让低靠中的学生后发赶上中等生,达到一起进步,共同超越;让中层的跨越成优;让优秀的全面发展,稳步前进,百尺竿头。
有效题型的分层设计是为了保障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秀生“吃得饱”。这是高效复习课堂与有效题型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对有效复习课堂“面向全体、尊重个别,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最好诠释和界定。
二、设计模型、模块
高效复习课堂既要跳出传统复习的“怪圈”——枯燥无味,学生苦老师累;又要避免“丢西瓜,捡芝麻”。为此,我们把初中物理知识整体归纳成模型和模块,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梳理知识网络,逐步提高学生观察、阅读、思考、表达、书写及其动手操作实验的技能,以拓展知识运用能力,形成横向、纵向的科学对比,从而更利于复习的准确性、适用性、针对性、规律性、创造性、严谨性。具体的设计如下:
1.作图模型:包括力学、光学、电学、电磁学四个模块。
2.识图模型:主要是物理图表和坐标图的认识;
3.定律模型:包括实验规律(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杠杆原理、欧姆
定律、焦耳定律等)模块;理想规律(真空不能传声、牛顿第一定律)和
理论规律三个模块。
4.物理科学研究法模型,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也叫放大法),等效法,理想模型法,实验推理法,类比法共六个模块。
当然,若要细细划分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成模型模块,则不此这些,诸如概念、单位、物理量意义模型、实验测量量模型等等。这里所列举的这些模型,也只是我们课题组成员目前正在进行和要完善的任务,其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支点,以撬动传统课堂根基,达到师生相长的效果。
三、设计有效题型复习的步骤
有效课堂复习的五个步骤分别是:
1.出示 2.认识 3.解答指引 4.归纳提炼 5.训练提高 (一)出示模块: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静止在粗糙的三角形斜面上,请画出该物体在斜面上所受力的示意图。
(二)认识模块:认识模块关键是阅读审题、动脑思考,明确受力物,以其受力物所受的力有哪些;每一个力的作用点在什么位置?方向如何?题目明确要求画什么力?
(三)解答模块:培养学生作图技能—“四步”作图法:
(四)归纳模块(巩固作图要点)
1、把握三准原则:一找点二找向三找作用线四注名称和大小。
(1)准确判断力的作用點位置。
重力找重心,摩擦力、支持力、拉力均找几何中心,压力找受力面的几何中心
(2)把握力的大小用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相等,力的作用线长度也应相等。
(3)找力的方向:重力总是竖直下,摩擦与被研究物的相对运动方向或其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压力、支持力总垂直接触面,前者在受压物指向里,后者在被支持物指向被支持物;做图认真审,跟着题意走,标出力的名称和大小。
2、养成“五步”作图习惯。
一步受力物,二步力分析,分析力四要点:一重二弹三摩擦,四看是否还有其它。
(五)演练模块(要求巩固、延伸、拓展,促进能力达标)
1、如图所示,一个物体A静止在粗糙的三角形斜面B上,请画出该物体对斜面产生压力的示意图;
分析:一找点即受力物——斜面B;二找向——垂直于斜面并指向斜面内;三找线——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四标注——标箭头、标力的名称符号及大小
2、一个足球被细线悬挂在竖直墙壁上,如图所示,请画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案例分析:
现就以上演练模块训练中,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和群学后,练习时可能出现的现象如下:
一是没能准确地画出力的作用点。如第一题的中压力的作用点少部分学生还是作在A物体的重
心上;第二题还画出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等;
二是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如第二题中有的只画重力和拉力;有的 只画球对墙的压力力和重力及拉力;有的只画拉力重力和支持力等现象,都说明对力的分析还有待于加强和提高;对此,可进行如下分析和引导:
一是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是斜面;
二是受力分析:斜面受到的只有压力,是A对斜面的力,不是A物体受力;作用点在斜面上且在A与斜面接触的几何中心上 ,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并指向斜面;
三是分析完后再作图(如图所示)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主编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
[2] 薛金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8年03月)
[3] 周建、程蔺萍主编的《教师如何上好课》——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
[4] 严先元编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5月)
[5] 尤永清、孙建生主编的《新课程典型课案例与点评-初中物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