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是“另类的”

来源 :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qtong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梭罗是一个朴素的智者,一个勇于坚守自己的理想,并且敢于付诸行动的人。他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理解力所栽培的东西,季节会让它成熟、结果。”他追求最简单的生活,以贫穷为富有。他说:“东西不会变,我们在变。如果我整天像蜘蛛一样呆在顶楼的角落,只要我有思想,世界仍然天高地阔,一如既往。”梭罗的精神导师爱默生曾多次和梭罗一起在森林和湖畔散步,他觉得梭罗像一尊“树神”,而梭罗说:“每当我思忖,日落之后,星星是怎样从山峦和树林的后面成群结队地慢慢升起的,我坦白承认,我想像不出更加奇妙、更富灵感的夜晚。”
  梭罗付出毕生的心血去探索大自然的真义,去探寻那个“自然的我”。他相信事实总有一天会升华为真理。为此他宁愿像荒园和湖畔中的野草一样去生活,像蜥蜴一样在有阳光的墙边沉思,在巨石旁边倾听蟋蟀和螽斯的歌声,以自己亲手种植和收获的庄稼为食物。“自然母亲!”他说:“我觉得这个词最确切地表达了大自然的这个特性。”
  他的生平其实十分简单,就像他所提倡的简单生活一样。1817年7月12日,梭罗出生在波士顿附近的康科德城。他后来把康科德视为“全世界最可敬的地点之一”。他的父亲是个小业主,梭罗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过制造石墨芯铅笔、刷油漆、木工和园丁等手艺技能。梭罗20岁时毕业于哈佛大学,然后回到家乡当了两年教师。他在学生时代认识了大作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爱默生,1841年便住到爱默生家里,又当门徒兼做助手,在爱默生的影响下开始尝试写作。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如柯尔律治、卡莱尔等人的著作,潜心钻研了来自东方的如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以爱默生所倡导的“自助”精神来思考人生、介入世界,渐渐形成了一套信仰自然、回归简朴的自然的生活准则与见解。
  思考一旦成熟了,他就付诸行动。从1845年春天开始,他拿起一把斧头,独自跑进了远离波士顿的、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筚路蓝缕,住进了一栋他自己搭盖起来的、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小木屋里,开始了他的一段简易生活的实验。他后来这样记录道:“1845年3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子的地方,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幼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那是愉快的春日,人们感到难过的冬天正跟冻土一样地消融,而蛰居的生命开始舒展了。”他在那里种豆、捕鱼、狩猎、劈柴,也在那里观察、感受、体验、沉思,并把他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写成笔记。他独自在湖边生活了两年多。1847年才又回到康科德城,继续住在他的精神导师爱默生家里。
  梭罗的书都是根据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写成的。早在1839年春天,他和他的哥哥两人就自己动手造了一条木船。这年8月,哥俩沿着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划船漂流,获得许多航行的感受。就在瓦尔登湖边的那些日子里,他把这次漂流的体验与感受写成了一本书《在康科德河和梅里马克河上的一周》,书中充满了他对自然和人生、文学和历史,以及宗教、哲学等方面的一些感受与见解。1849年,这本书出版问世,但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印刷了1000册,只卖出100册,送掉75册,还剩下700多册全部存放在梭罗自己家里。梭罗后来幽默地说,“寒舍曾经藏书900册,自己的著作就有700多册”。
  1854年,梭罗写出了他的第二本书,也是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经典散文名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他在瓦尔登湖边度过的那段远离尘世、与鸟兽为邻、和大自然为伍的隐居般的生活,记录了他在那里盖房种豆、劈柴做饭、观察星空和风云、发现动植物生活习性、狩猎捕鱼以及读书、思考、写作的点点滴滴,并且尽情地、完整地发挥了他那回归自然、独善其身、简朴主义、抗拒物欲和奢靡等一整套的生活主张和道德原则。随着时光的消逝与流转,这本书越来越显示着它不朽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成为了整个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一本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典”和文学经典。
  1846年,梭罗因为拒绝交纳税赋支持美国侵略墨西哥的战争,而被地方政府逮捕,关押了一夜。这是一个被后来人多次谈论的入狱事件,剧作家杰若姆·劳伦斯甚至把这个事件写成了剧本《梭罗狱中一夜》,一年中曾在全世界上演近三千场。梭罗获释后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题目叫《对市政府的抵抗》。后来收入文集时又把它改为《论公民的不服从》。他明确的立场是:如果政府要强迫人民去做什么违心的事情,人民就应该有抵抗和抵制的权利。他的这种“消极抵抗”的观点,对后来的印度圣雄甘地、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等都产生了精神上的影响。
  1859年,当反对美国蓄奴制度的领袖人物约翰·布朗遭到逮捕,而且被判处死刑时,梭罗又发表了《为约翰·布朗请愿》的演说,为约翰·布朗辩护,在道义上支持反对蓄奴制度运动。布朗死后,当地不允许给布朗送葬,梭罗跑到市会堂敲响大钟,亲自召集民众为布朗举行了追悼会。不仅如此,他还不止一次地帮助南方的黑人奴隶逃亡到自由的北方去。
  梭罗晚年患上了肺结核,疾病损害了他的健康。他自知将不久于人世了,便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平静地整理完了他的手稿和日记。他的日记有39卷之多。1862年5月6日,梭罗因肺病医治无效,平静地合上了双眼,结束了自己平淡而短促(未满45岁)的一生。作为梭罗一生的精神领袖和“灵魂的朋友”的爱默生,在梭罗的葬礼上致辞说:“这个国家现在还不知道,或者仅有极个别人知道,她已失去了一个多么伟大的儿子。”梭罗是“另类的”,也是不朽的。他的思想和行动至今仍然为身处现代社会里的一些智者和有个性的人所服膺、钦羡和赞叹。
  (赵鸿祥摘自《文学报》)
其他文献
鲁迅:婉转的“伪作家”  当年,广州的一些进步青年创办的“南中国”文学社,希望鲁迅给他们的创刊号撰稿。鲁迅并不想写,于是就说:“文章还是你们自己先写好,我以后再写,免得人说鲁迅来到广州就找青年来为自己捧场了。”  青年们说:“我们都是穷学生,如果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就不一定有力量出第二期了。”  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也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会销路好的。”  张大千
期刊
偶尔看到一则挺别致的短文,摘录如下:  看到劫匪,如果不能挺身而出,悄悄打一个110也是一种善良。  做为老板,如果不能提高员工待遇,按时发放工资也是一种善良。  作为员工,如果不能成为劳模,付出的劳动对得起工资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人家墙要倒了,如果不能扶,不推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不吧嗒嘴也是一种善良。  看到别人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
期刊
我们不久就要搬家,于是发现我们在这里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最后一次做了:  我们最后一次去附近那片海滩。  我们想最后一次去一下我们最喜欢的墨西哥餐馆。  我们想再四处走走,如果有机会,很可能会停在冰淇淋店里喝杯奶昔。  我最后一次在教堂的公告牌上写字; 最后一次去看我们的邻居。  我想再和朋友们打一轮高尔夫球。  我想在心里留下来不褪色的照片,想倾听每一句话,想留住每一位朋友的音容笑貌。平常一点也不重
期刊
向别人提起自己的妻子,有一个传统的谦称叫“拙荆”。你知道“荆”指的是什么吗?  “荆”本为一种落叶灌木的名称,这里指用荆枝做的髻钗。据《列女传》记载,东汉隐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居家生活俭朴,以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后人因以“荆妻”或者“拙荆”谦称自己的妻子。  人们常称自己的文章或书画作品为“涂鸦之作”。“涂鸦”这一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子,孩提时喜欢以蘸了墨水的笔在纸上或书本上恣意涂抹
期刊
1、像一株向日葵吧  从前的校园广播只播学校不着四六的新闻,谁拣了钱包交公,谁在雨中收了国旗,诸如此类的。再不然,念点爱好文学的同学写得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听着酸倒一片牙的小文章。  听,或者不听,都是一样的。  可是,那学期有了不同。校园广播站与时俱进开办了点歌栏目。  那天,阿兮从外面回来满面红光,端起杯子喝掉一杯子凉白开,见还是没有人问她怎么了,忍了忍,在床上躺了会,终于没忍住,起来走到大姐跟前
期刊
我们今天写一首诗,可以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宣传途径得以发表,那么唐代诗人的浩瀚诗篇,在当时是如何发表的呢?  1.即席赋咏  大历年间卢纶、李瑞等所谓的“十才子”,经常奔走于豪门权贵王公贵族的宴席,当场赋咏、朗诵自己的酬答附和之作,因而名声大振。  2.呈示寄赠  这是当时最普遍的方法,如李白的《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赠”“寄”为题,但也是赠送别人的,有些诗人直接
期刊
赖声川/编译    记得某个下午,我坐在尼泊尔寺庙的楼梯上。雨水把整个寺庙广场弄得泥泞不堪,我们在地上铺砖块做走道。  一位朋友边抱怨边踏着砖块走来。当她走到我面前,以一种极为不耐烦的态度环顾四周,然后说:“真恶心!如果我掉进这些脏水里怎么办?这个国家什么都脏!”  因为十分了解她,所以我谨慎地点点头,希望通过这无言的同情,令她舒服些。  几分钟后,另一个朋友拉斐尔也来到这个泥泞的广场前,她一面在
期刊
美国《发现》杂志上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指出,物品不同的放置位置影响到人的健康。     最糟糕的放牙刷的地方:盥洗间的水槽  水槽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它与厕所的关系太密切了。根据亚利桑那大学环境微生物学教授、细菌专家查克杰巴博士的说法,通常抽水马桶每平方英寸含有320万个细菌。当你冲水时,带厕所臭味的水雾被喷到6英尺远,飞溅在地板、水槽和牙刷上。“如果你不喜欢冲厕所的水,就把牙刷藏在门背后,如医
期刊
肖明波 张 朵/译    一个参与“阿波罗计划”的宇航员,爱上了索贝尔的朋友卡罗琳。这个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年轻人,冒着泄露国家机密和丢掉饭碗的风险,送给心上人一小撮来自月球的尘埃。  身为科普作家的索贝尔得知此事,急切地追问卡罗琳:“你把它放哪儿了?给我看一下!”  “都让我吃掉了。”卡罗琳诧异地望着索贝尔,顿了一下,又理直气壮地补充说:“总共就那么一点。”  数十年后的今天,索贝尔在自己的新作《
期刊
学校的老师让孩子以《妈妈,我只有一个》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卡佳是这样写的:“昨天我妈妈下班回家时,我给她开了门,替她拿了包,帮她做了饭,还打扫了房间。因为,妈妈,我只有一个。”  别佳是这样写的:“昨天我们全家去滑雪了,玩得很高兴。我妈妈也滑了。妈妈滑雪时笑得真开心,兴奋得脸都红了。我觉得我妈妈可真漂亮!妈妈,我只有一个。”  沃瓦是这样写的:“昨天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妈妈正醉熏熏地睡在床上。我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