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张怀瓘《评书药石论》书学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思想政策宽松,该时期被公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璀璨辉煌的一页。与诗歌、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一样,盛唐时期的书法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书法实践相对应的书法理论也呈现出进一步成熟的特征,张怀瓘便是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书法理论家之一。他全面继承了汉魏六朝以来的书学思想,并形成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其著述丰硕,研究视域宽广,涉及书法本体、书法史、书法技法等领域,他的成果在唐一代鲜有比肩。
  【关键词】:张怀瓘;骨气;书学评判
  在书学研究上,张怀瓘确立了书法分“神”、“妙”、“能”三品的著名理论,强调恢复淳朴本性,推崇“风神骨气”一说,这一思想对后世书法品评的标准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样也成为“唐人尚法”的最好注脚之一。何为“骨气”?如何追求达到张氏所追求的境界?在其向皇帝觐见之作,《评书药石论》一文中,对这个问题作了清晰的诠释。本文旨在通过剖析《评书药石论》一文,分析其中内含的书理,阐明其思想对今人学习书法的意义。
  现摘录其原文如下:
  “....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若筋骨不任其脂肉,在马为驽胎,在人为肉疾,在书为墨猪。推其病状,未即已也,非医缓不能为之。惟题署及八分,则肥密可也,自此之外,皆宜萧散,恣其运动...其有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结字俊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也。是日无病,勤而行之益佳。其有方阔齐平,支体肥腯,布置逼仄,有所不容,棱角且形。况复无体象,神貌昏懵,气候蔑然,以浓为华者,书之困也。是日病甚,稍须毒药以攻之。古文、篆、籀,书之祖也,都无角节,将古通今,理亦可明。盖欲方而有规,圆不失矩,亦犹人之指腕,促则如指之拳,赊则如腕之屈,理须裹之以皮肉,若露筋骨,是乃病也,岂日壮哉侧书亦须用圆转,顺其天理,若辄成棱角,是乃病也,岂曰力哉!...书能入流,含于和气,宛与理会,曲若天成,刻角耀锋,无利馀害...棱角者书之弊薄也,脂肉者书之滓秽也,婴斯疾弊,须访良医,涤荡心胸,除其烦愦。古人妙迹,用思沉郁,自非冥搜,不可得见。”[1]
  不难看出,这是一篇带有批判性的文章。张怀瓘认为自六朝以来,旖靡文风与书风盛行,肥胖无神的弊病日益严重泛滥,虽今已至盛唐年间,此种审美观念仍或多或少被承袭。因此做此篇“药石论”觐见当时皇帝唐玄宗,将自己的书学思想当做一剂良药,以纠正前代书法中脂肉棱角之弊病。其中,张氏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身观点。以下做一一细述:
  一、不拘外物,以至无法。
  身处思想政策宽松的唐代,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张怀瓘认为,身为书法家不应拘泥于外物的限制,而是要在“沿袭旧物”,也就是守古法的基础上,追求突破,表达自我,寻求变化与创新,最终达到“无法”的境界。文章开篇第二段便提出,“其上才者,深酌古人之意,不拾其言。故陆士衡云:’或袭故而弥新。’...其中才者,采连文两字,配言以成章...其下才者,模拓旧文,回头易尾...书道亦然”,张怀瓘将人才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人才能够做到深刻了解古人的意思而又不拾掇受限于他们的言辞,中等人才截词加句以成章,而下等人才无法脱离经书典籍的限制,直接将旧文章更头换尾,别无他法,这与书道是相通的。所以张氏下来点明,“圣人不凝滞于物,万法无定。”圣人不因外物停滞不前,一切事物不应被不固定死,而是要“殊途同归”,采取不同的方法达到目的。正如他在后文中多处呼应提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与众同者俗物,与众异者奇材,书亦如是。”“为书之妙,不必凭文按本,专在应变...决之于度内者也。”大意均为,同众者俗,异世者奇,书法家不可墨守成规,在适宜的范围内不执著于定法,以自然为本又创造意象自然,擅长变化,便是接近圣人的做法。
  二、追寻圣贤,复归古法。
  同受南朝纤弱、绮靡的时气影响而格调不高的诗风一般,张怀瓘认为唐朝书法尚未反朴。若想使“古法恒流”,首先应“注于自然”,张氏对于在书写过程中表达“天然的心性”[2]极为重视,认为书家在创作过程,心境应该是自然无为的。那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在恢复淳朴本性的同时,其次便是学习篆籀,再次则是师法于钟繇、王羲之等先人。然而“夫学钟、王,尚不继虞、褚,况冗冗者哉!”这学钟繇、王羲之,尚不能繼承连续虞世南、褚遂良,更况普通人的书法?此处也与《易经》中“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说法相暗合。除此之外,薛龙春教授通过对《书断》的统计整理,也以表格的方式指出,张怀瓘将史籀、李斯等并没有可靠作品流传至唐的书家列为神品,是典型的崇古心理。“与虞龢时代‘爱妍而薄质’相较,张怀瓘显然是厚古薄今的。”[3]
  三、书亦当正,筋骨为胜
  张怀瓘《评书药石论》一文中,最为后世所流传,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其用大量笔墨,从筋骨肉脂的关系等多方面讨论了字形端正的标准。张氏对盛唐时期流行的书风极为不满:“棱角者书之弊薄也,脂肉者书之滓秽也。”此句一针见血的指出,棱角是书法的失败,脂肉是书法的污浊。“其有方阔齐平,支体肥腯...以浓为华者,书之困也。”字形的棱角与脂肉过多,肢体肥胖,神貌昏暗,以浓密为华艳等种种现象,都是书法穷困的表现。如果筋骨不胜任脂肉,在马是劣马,在人是肌肉有毛病,在书法是笔画丰肥而无骨力的体现。可见,作为是一种以点、线为主的动态艺术形式,筋肉相称,不可有多余的脂肉棱角,兼以流动之美,萧散之势与风骨神韵的书法方为“正”书。
  如若遭受这种病痛纠缠,必须访求良医,以“涤荡心胸,除其烦愦。”然而良医为谁?何种方法能够处理书法此类病态呢?张氏点明,“古文、篆、籀,书之祖也,都无角节,将古通今,理亦可明。”文中将古文、篆、籀比作辛烈的药物,这些字体传自高古,没有角节,“方而有规,圆不失矩”,书者应临习这些字体,以调节习字者书法中筋骨与脂肉、棱角间的平衡,“导彼迷津”,“归于正道”,最终达到“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偃亚中间,绰有余裕,结字俊秀,类于生动,幽若深远,焕若神明,以不测为量者”书之妙品的境界。同时也呼应前文所提倡崇尚古法的观点。
  实际上,有关书法“骨力”概念以及书法作品中“筋”“骨”“肉”一说,早在魏晋时期著名女书法家卫烁(也称:卫夫人)所做《笔阵图》中便将其作为批评标准之一提出,原文如下:“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4]
  四、结语
  张怀瓘作为盛唐书学的代表人物,其书学思想涉及范围之广,唐人鲜有比肩。在他众多书学著作中,不乏后人伪托之作。此篇《评书药石论》显得更为珍贵。全文洋洋洒洒两千余言,旨在规劝皇帝唐玄宗重视书法学习,并以圣贤为例,自然为喻,呼吁统治者“一人化天下之风”,以皇威重振书坛,强化书法的教化功能。追寻古法,弃肥满、棱角之污秽,追求潇洒运动的姿态。最终希望“陛下明敕以召之,必使草泽蒙恩。”此外,中正平和与追求上古自然,自古以来是书法艺术极为重要的一大传统精神,这也是我们今天重读张怀瓘《评书药石论》一文的意义所在。
  注释:
  [1]阮弦.张怀瓘书法理论研究[D].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2]阮弦.张怀瓘书法理论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4
  [3]薛龙春.张怀瓘书学著作考论[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4
  [4]卫烁.笔阵图: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其他文献
【摘要】:《一个歌手的情书》,这首简单的民谣作品其优秀之处,核心便是它的简单,简单之中所蕴育和承载着人类普遍的生活现状以及情感经历。虽然歌曲的成功也取决于其编曲等艺术元素,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歌词它是通过语言媒介进行艺术表述,这就决定了它本质上必然是具备文学性的艺术作品。因此分析歌词中的文学性,从中找出创作者所隐含的情感和创作意图,也是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的绝佳途径。  【关键词】:歌词;
期刊
【摘要】:江西省鄱阳县原归属上饶市管理。2014年7月1日起,包括鄱阳在内的6个县(市)归江西省直接管理。本文试以鄱阳县为例,以地理归因探究方式分析省直管的“前世今生”,并以此为切入点,把脉县域发展,试图寻找一条烙有鄱阳特色的省直管之路。  【关键词】:省直管;鄱阳县;地理归因  2014年5月23日,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在共
期刊
【摘要】:郭熙的《林泉高致集》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技法的百科全书,而且也是中国人包括画家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一块心路里程碑,它记载了中国人到十一世纪时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意识与精神活动。它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自然美,研究人与自然的精神审美关系的一部集大成的著作。  【关键词】:道家思想;山水画论;郭熙;林泉高致集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山水画论发展到蔚然成气候的集大成时代。宋代大家辈出,北宋的李成、
期刊
【摘要】:随着中韩两国关系日益密切,我国的韩语学习者不断增加,韩语教学更要系统化、正规化。除了学习韩语表达之外,还应选择相应的韩国文学作品进行分级教学,提高韩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掌握语言学知识的同时,对韩国文学、韩国社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关键词】:韩国文学、文学作品、分级教学  一、引言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培养使用该语言的交际能力,还要了解语言目的国的风土人情,以及语言目的国在不同时期的不
期刊
【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通过讲述一个为了让自己孩子不再受奴隶主摧残而选择杀死自己孩子的故事,勾画了十九世纪美国黑人奴隶创伤的全景图,本文将以女主人公塞丝从经历创伤到获得治愈的救赎过程为例,探索黑人的心灵解放之路。  【关键词】:宠儿;创伤;治愈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充斥着第三类创伤。故事讲述的是1855年,黑人女奴塞丝由于不堪忍受南方奴隶主“学校老师”的种种残酷迫害,无奈在即将
期刊
【摘要】:契诃夫的《套中人》向读者讲述了一生都生活在“套”中的中学希腊教员别里科夫悲惨的一生。毫无疑问,他是这部小说中最重要的主人公,但是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设置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中人物的设置对于小说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这些因素一起构成了“套中人”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套中人”;别里科夫;社会  兽医伊凡·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去郊外打猎,因为误了归时只好留在村长普罗科菲的堆房里过夜,暂时
期刊
【摘要】:襄垣鼓书作为晋东南地区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一直保持着它独有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笔者亲身去襄垣采风,现场观看盲人鼓书团的表演后,以此阐述自己对襄垣鼓书的认识,对襄垣鼓书发展现状的担忧,及引起现状发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案的个人建议。  【关键词】:襄垣鼓书;现状;原因;保护发展  一、襄垣鼓书简介  襄垣鼓书,也称鼓儿词、襄垣调。属于一种地方曲艺,是由盲艺人说唱的“鼓儿词”和明眼人说唱的“柳调”
期刊
【摘要】: 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传统的工艺美术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它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带来过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其自身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渐全球化,市场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保证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我们提出了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化发展,本文就将对工艺美术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
期刊
一口气读完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突然想起这几天和两位朋友分别聊到的“才华”与“书写价值”,彷佛在这本书上都得到了应证。很多人写作,但并不代表写作的人都能称得上“作家”,就像不是唱歌或写歌的人都能成为“音乐人”。自我标签与他人认定往往有一定的距离,唯有真正打动人心的作品,才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  《解忧杂货店》缜密的故事架构与精妙的情节设计,让人不得不叹服:“才华”这东西,真是与生俱来啊﹗更重
期刊
【摘要】:钟会是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将领。他才华横溢,屡出奇谋,深得曹氏和司马氏赏识,但却在灭蜀后自立不成反死于兵变。在《三国志》等史书中,钟会是一个人格卑鄙的权臣。在《世说新语》中却勾勒出钟會聪颖早慧、能言善辩等特质,并在史书中也有所体现。对于《世说新语》中的钟会与史书记载的异同,本文将作简略分析。  【关键词】:世说新语;钟会;形象对比  一、《世说新语》与史书中钟会的形象共同之处  (一)聪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