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母亲爱遍中国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sion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无私母爱,何来贵贱之分英龙的老家在江苏省邳州市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对冯英龙和弟弟冯款来说,小时候幸福的日子后来不复存在了——为了给患脑瘤的父亲治病,为了供冯英龙和弟弟读书,妈妈不得不南下江都市打工。
  2001年10月19日,14岁的冯英龙一放学就撒腿往家跑。离家已有半年的母亲今天要回来,他要赶回家为妈妈做顿可口的饭菜。
  冯英龙经过大奎家时,大奎见他兴高采烈的,便说:“有舍好高兴的,你妈在江都收垃圾!”“你胡说,我妈在工厂上班!”冯英龙反驳道。
  进了家门,他看到妈妈正忙着给他们做饭。冯英龙有些兴奋,可大奎的话又让他心头沉甸甸的,冯英龙望着母亲,眼前不禁浮现出母亲弯腰在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旁刨垃圾的情景。吃饭时,妈妈觉察到冯英龙的沉默寡言,问道:
  “小龙,有心事吗?”冯英龙实在是憋不住了,小声问道:
  “妈,他们都说你不在工厂工作,你到底在江都做什么?”于化玲愣了一下,说:“妈没文化,不了工厂只能收破烂、卖废品,可收破烂也能供你上大学啊!”冯英龙低下头吃饭,没再说话。
  2006年9月,冯英龙考上了苏州的一所大学,弟弟也上了高一。他心里明白,他和弟弟之所以能安心上学,多亏了有母亲拾荒挣来的钱作支撑。可对于母亲的职业,他从不主动跟别人提起。不久,父亲因癌症恶化,离开了人世。送走了丈夫,于化玲和两个儿子开始相依为命。
  2007年2月底,春节刚过,学校还没开学,于化玲便邀请儿子去江都住两天,让他陪陪自己。这是冯英龙第一次走进母亲独自在外拾荒的生活。
  回到学校后,冯英龙的心态慢十曼起了变化,母亲的为人处世越发让他感到自己心胸狭隘。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冯英龙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没事的时候,他会在校园里转悠,看见空的易拉罐或塑料瓶,就收集起来带回寝室。
  有了哥哥的鼓励和支持,冯款学习劲头十足。这样,于化玲在江都拾荒,大儿子在大学里为前途打拼,小儿子在家里备战高考,一家人每隔一个星期通一次电话,交流彼此的情况。
  
  晒晒幸福,让拾荒老娘也“知名”一回
  
  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的冯英龙在苏州一家婚纱影楼找到了一份工作。12月,冯英龙无意中在网上看到,腾讯网要举办一个名叫“中国人的一天”的图片故事征集活动。冯英龙立刻想到了母亲。
  拿着买来的二手傻瓜相机,冯英龙利用过年的假期来到了江都。那天早上,冯英龙和弟弟冯款陪母亲去拾荒,在弟弟的掩护下,冯英龙接连为母亲拍了好多张照片。回家的路上。夕阳将母亲的影子拉得很长。落日的余晖,人来人往的街头,母亲被风吹起的白发,用力蹬三轮车的背影,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冯英龙赶紧停下来将这一幕拍了下来。站在那里,看着母亲的背影,冯英龙久久地出神。
  2010年3月20日,冯英龙将母亲的照片传到“中国人的一天”的活动论坛上。照片导语处,他这样写道:“俺娘从我上初二时,就开始一个人来江都拾荒。屈指一数,到现在已九个年头了。娘经常和我说:‘当娘的这一辈子,注定要为孩子操心,小时候盼你长大,长大了盼你考上大学,大学毕业了又盼着你枝份好工作,工作了又盼着你结婚……等你啥时结了婚。娘就不拾荒了。’九年了,娘的黑发已慢慢变白,额头的皱纹也越来越多,娘真的老了!下面请大家跟着我,一同走进俺娘九年生活中的某一天。”
  照片很模糊,谈不上任何拍摄技巧,可正是这样一组朴实无华的照片,受到了网民超乎寻常的关注。帖子发出去后,点击量迅速过万。随后腾讯网将这组照片放在了网站最显眼的位置。
  2010年4月11日,国内著名的公益组织“爱遍中国”找到冯英龙,称他们要将这组照片编辑成公益短片,在大城市的地铁上播放。“妈妈,你出名了!”冯英龙和母亲开玩笑说。妈妈腼腆地一笑:“有你们两个儿子,妈妈觉得很幸福。”
  “拾荒母亲的一天”感动了无数地铁乘客。由于反响强烈,这部短片接下来陆续在北京、武又、杭州等地的地铁上播出。
  冯英龙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对母亲的一份感激之情竟会感动这么多人。2010年7月24日,冯英龙收到一封邮件,里面写到:“我是一个来自重庆山城的打工妹,我父亲是重庆的一个‘棒棒军’,为了我累了一辈子。可是,因为我现在的男朋友嫌弃他是‘棒棒军’,我有一年多没有回去看父亲了。看了你拍的这组照片,我很惭愧。我突然很想父亲,想得到他的原谅。谢谢你和你的母亲!祝你们全家幸福!”
  冯英龙给女孩回了一封信:“从小到大,父母记得我们的每一次进步,他们从来不会为我们的失败感到丢脸。而我们,却总是嫌弃父母的种种不好。其实做父母的,不图我们回报什么,只希望我们过得好。快回去看你的父亲吧,让他知道你还爱着他,他就会很幸福了。”(摘自《女士》)
其他文献
据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报道,全球最年长的华裔女性许哲,在平安度过113岁生日后,仍要凭自己的一双手帮助更多人,她希望自己活得更久,有生之年,把乐观及舍得的价值观散播至世界各角落。  许哲这份一直为别人付出、源源不绝的爱心,来自母亲对她的爱和言传身教。  设慈善组织助250贫者  2010年12月7日晚许哲在《113岁的快乐人生》分享会上指出,在她还是孩童的时候,家里很贫穷,肚子实在饥饿难耐时,她甚
期刊
1 削苹果戒指  像戒指一样的小刀,专门用来削苹果,这样的小刀,看起来造型很独特,也很可爱。这把戒指小刀想必很安全,也不会伤着手,无论在任何时候使用携带都很方便。  2 一天一啤酒有利你健康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西班牙研究人员在一项名为《啤酒、地中海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报告中说,经过测试1249名年过57的男女,他们发现长期食用地中海类饮食且每天喝一杯啤酒的测试者,不仅没有发胖,有的甚至还减了点
期刊
“口红当墨,手指作笔”,这就是“隐居”在广州市流花鸟苑一个小档口的老艺人麦国华所创的“手指口红画”的道具。  麦伯今年已经82岁了,但精神矍铄,手指口红画是他的绝活。只要一谈及他的绝活,麦伯随即就会拿出一张画纸,即兴表演。只见麦伯右手指轻沾口红,然后在画纸上随意抹了几下,几条红色的金鱼便跃然纸上。随后,麦伯再用几指为金鱼加上眼睛,再画上水草和波纹,一幅生动的金鱼戏水图就完成了,前后不过十分钟。  
期刊
101年前,6个月大、还在母亲臂弯里的玛图瑞,跟随母亲穿过格兰德河踏入了美国国土,但一直没有加人美国国籍:101年后,她终于在德克萨斯州宣誓,正式成为美国公民。  六个月大时到美国  尤拉莉亚·加西亚·玛图瑞,1909年出生在墨西哥蒙特雷市。6个月大时,她的母亲门多萨抱着她进入美国德克萨斯州。那时,墨西哥人和美国人可以随意出入两国,不需要出示任何文件。但玛图瑞一直希望能够加人美国国籍。  2010
期刊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益繁荣,各种消费陷阱也越来越隐蔽,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让消费者防不胜防,一旦落入陷阱,很多时候消费者也只是忍气吞声,抱着破财免灾的心态。面对如此多的消费陷阱,我们该如何维权?结合实际情况,下面总结列出了十个消费维权的重点,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第一: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认清主体  消费者在消费时应认清商家的背景,商品销售者或服务提供者是企业还是个人,该主体资信如何,是否有不良记录,
期刊
家中也要防骗    有些老年人岁数大了,根本就不出门,可是仍然要增强防骗意识。我们一起看看在家中如何识辨骗子,如何防骗。家庭防骗的要决在于家庭员对送上门的“好处”保持应有的警惕,如果不提高警惕的话,则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老年朋友要特别引起注意。下面给您介绍几条防骗招数:  1、对自己不认识的、找上门来的家庭成员的关系人,切不可轻易将钱财交给来人捎带,要认真了解来人身份,索要家庭成员亲笔信件,或向
期刊
收养    阿尼帕的爸爸是喀什人,1956年,全家迁到新疆阿尔泰地区青河县。不久,阿尼帕的父母相继病逝。六兄妹中年龄最大、只有20岁的阿尼帕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嫁给了从部队转业回来在县公安局工作的维吾尔族小伙子阿比包,一家7口人过上了虽清贫但很陕乐的日子。  1970年,阿尼帕的邻居牙合甫夫妇(丈夫维吾尔族、妻子哈萨克族的再婚家庭)相继去世,撇下3个儿子:19岁的老大吐尔达洪(维吾尔族)、17岁的库
期刊
质疑:输液量大起因过度医疗?    在输液问题上,呼吸科医生很有发言权。因为呼吸道疾病输液的患者可能是最多的。简单地把“每人输了8瓶液”与“过度医疗”划上等号是不完全正确的,在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呼吸中心主任郭兮恒看来,病人增多,输液瓶剂量的改变也是原因。比如过去都是500毫升一瓶,现在还有50毫升的,过去一瓶就顶现在10瓶。  前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朱幼棣在新书《大国医改》中解释了“输液量猛增
期刊
古龙大侠说,世界上不吃饭的女人还有几个,而不吃醋的女人一个都没有。这个判断基本成立。深陷在一段感情之中,或者对既有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天然的保护意识,而对可能出现的威胁和变数从内心升腾出点醋意,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不过,吃醋这种事情,也是因人而异,可以吃得风情摇曳,也可以吃得神憎鬼厌。新红楼蒋梦婕版林黛玉的吃醋,就属于特别不招人待见的。  女人吃醋,有不同的风格和档次。  “吃醋”一词的词义来源,就
期刊
有人曾用影片形容中年过后的性爱:40岁是悬疑重重的惊悚片,一不小心,就可能扫兴收场;50岁是斑驳岁月的纪实片,重在参与;60岁是令人惆怅的怀旧片,每一个小细节都让人念起“当年勇”……  无论怎样,每个年龄段的性爱都有其快乐与苦恼。本期,专家开出“性爱处方”,教您如何“性福”一辈子。  40-50讲讲情话说出顾虑  【典型案例】刚庆祝过47岁生日的郑太太如此描绘自己的夫妻生活:到了这把年纪,终于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