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参与”就是强调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其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以促进学生的内部因素起变化,调动其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有主见地学习。因此“主体参与”的程度决定着教学效果。教法、学法得当,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减轻学习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参与”谈谈体会:
1 创造条件,吸引参与
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是教师和学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是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机会,吸引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使其获得新知。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让全班76名学生全部站起,听口令5个5个地往下坐,最后还有1名同学站着。六个六个地往下坐,余下4名同学……这样按不同的要求几经站、坐,学生们得出了有余数除法的特征——“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个结论不是老师给的,而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获得的。可见,数学教学应是数学过程的教学,而不是数学结果的教学,因此要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就必须创设思维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运用教具,组织参与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习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对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法则、原理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使知识由难到易,化抽象为具体,建立起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而这些表象也就是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思考过渡到抽象的概括。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教“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感知中认识分数。我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想想有几种分法?每块是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边折、边剪、边想,结果剪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我选择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如下图),在投影上显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
这样一来学生初步建立了“等分”的概念.理解了“等分”的含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主体参与”的学习意识,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教会学法,主动参与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数学教师要把“主体参与”作为现代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教学生会学习才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佳方案。例如在教含有未知数的式题时,教给了学生“一看、二想、三列式、四算、五验”的学习方法;在教两步应用计算题时,给了学生“一找、二进、三补、四编”的方法,如在做“8×□-8×3=48”思考练习题时,一位学生能打破常规思路,将48变成了“8乘6”的积,使这道含有未知数的两步计算式题变成了“几个8”减去“3个8”等于“6个8”的口算题,这样变换说法后,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这种学习方法的情境中,使学生开阔了解题思路,掌握了最佳学习方法。
总之,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结果告诉学生而应组织、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启发、诱导,使其能够想出独特、新颖的解法和见解,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造条件,吸引参与
参与课堂活动的人是教师和学生,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是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积极性,教师要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机会,吸引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使其获得新知。例如:在教“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让全班76名学生全部站起,听口令5个5个地往下坐,最后还有1名同学站着。六个六个地往下坐,余下4名同学……这样按不同的要求几经站、坐,学生们得出了有余数除法的特征——“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个结论不是老师给的,而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概括获得的。可见,数学教学应是数学过程的教学,而不是数学结果的教学,因此要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就必须创设思维情境,吸引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把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运用教具,组织参与
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习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对数学中的抽象概念、法则、原理就容易理解和掌握,使知识由难到易,化抽象为具体,建立起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而这些表象也就是学生获得的感性知识,然后再通过思考过渡到抽象的概括。因此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教“分数的认识”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在感知中认识分数。我让学生将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想想有几种分法?每块是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边折、边剪、边想,结果剪出各种不同的形状,我选择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如下图),在投影上显示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
这样一来学生初步建立了“等分”的概念.理解了“等分”的含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主体参与”的学习意识,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教会学法,主动参与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说明数学教师要把“主体参与”作为现代数学教学的主旋律,教学生会学习才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佳方案。例如在教含有未知数的式题时,教给了学生“一看、二想、三列式、四算、五验”的学习方法;在教两步应用计算题时,给了学生“一找、二进、三补、四编”的方法,如在做“8×□-8×3=48”思考练习题时,一位学生能打破常规思路,将48变成了“8乘6”的积,使这道含有未知数的两步计算式题变成了“几个8”减去“3个8”等于“6个8”的口算题,这样变换说法后,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这种学习方法的情境中,使学生开阔了解题思路,掌握了最佳学习方法。
总之,教学中不能简单地把结果告诉学生而应组织、引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启发、诱导,使其能够想出独特、新颖的解法和见解,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