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少年来,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与“勤奋”、“刻苦”这样的词语紧紧相连的。语文老师布置作业经常见到的就是“把某一课的生字写五遍、写十遍……”,“把某一篇课文背过,抄2遍、3遍……”这样一些机械作业,搞得学生麻木不仁,兴致索然,老师头昏脑胀,枯燥无味。 而今天,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中的我们,怎能还是一如既往地让学生死读课文、强记生字、抄写片段?怎能还是那样无动于衷、墨守成规呢?于是,在平日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小小尝试的我,每次想起都被自己和孩子们感动着,说来真的应该感谢语文这门学科给我和孩子们带来这许多的快乐。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做法之一:还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要想让孩子的作文语言丰富,充满想象力,我觉得多让孩子观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于是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日子里我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奔跑嬉戏,享受春天灿烂的阳光、如画的风景。于是孩子笔下有了蓝天白云的美丽、泥土野草的清香。在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充满生机活力的夏天里,我鼓动孩子们利用节假日、星期天,扛一把小锄头,和父母一起来到田间地头,感受锄草、捉虫、施肥的快乐和艰辛。于是,孩子的笔下有了“晨兴理荒秽,岁月荷锄归”的劳动情景。劳动的闲暇之余,来到树林里捕捉知了,这时的他们也会触景生情来上一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秋天,农家的原野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于是我及时鼓励孩子们挎起小篮,随父母一同去采摘果子,收获庄稼,劳动之后的他们会在日记中描绘出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即使在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的冬天,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到户外去堆雪人,打雪仗,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他们会摇头晃脑地来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孩子们所有这些充满童真稚趣、跳跃着灵性的文字如露珠一般晶莹、花朵一样芬芳。让我这个做老师的都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做法之二:让孩子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巴。语文课上有一个专门的栏目是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我经常利用这个环节,让孩子展开讨论,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开卷有益》的课堂小小辩论会上,孩子们慷慨陈词,据理力争,正方说开卷有意,反方说开卷未必有意。就这样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妙语连珠、高潮迭起。经过一番辩论之后,写出的小论文是那么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孩子们在辩论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和口才,树立了自信,体验了成功。
做法之三:让孩子有一个情感细腻、善于思维的头脑。每当学习新课文时,我总是先把课文读熟、读透,比如哪句话刻画人物的形象,哪句话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哪些句子是写景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在讲课时,我会适时地启发孩子们全面细致地理解课文。细细想来不知有多少次我和孩子们被课文中的主人公深深打动,为《金色的鱼钩》、《桥》、《再见了亲人》中那舍己为人的老班长、老支书、朝鲜大娘的朴实高大形象所感动。为《祖父的园子》中小作者那天真、顽皮、淘气的形象所吸引。又有多少回,和孩子们一起品读《观潮》、《桂林山水》、《黄山奇石》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做法之四:让孩子具备一双善于积累的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学生就已经尝试自己动手积累一些好词语了,他们把课文中的一些自认为不错的词语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并能用这些词语简单说话,我想,这就是最初的写话吧,可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写话,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这样训练起来的。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每当学习了新课文或读了一本好书,他们也会自觉的将一些好词佳句,积累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并能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更有趣的是到五年级的时候,他们给自己的小本子起了一个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像“采蜜本”、“小小百宝箱”啦,他们说这搜集来的词语句子都是宝贝,经常读读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看到这些,我从内心感动,这些可爱的孩子多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啊!
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中都会涌起阵阵的感动与深深的自豪,正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让我和孩子们一样,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一颗充满着童真、童趣,永远也长不大的心灵。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尽情的张扬,这是我一名语文老师最大的心愿。
做法之一:还孩子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要想让孩子的作文语言丰富,充满想象力,我觉得多让孩子观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于是在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日子里我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奔跑嬉戏,享受春天灿烂的阳光、如画的风景。于是孩子笔下有了蓝天白云的美丽、泥土野草的清香。在绿草如茵,树木葱茏,充满生机活力的夏天里,我鼓动孩子们利用节假日、星期天,扛一把小锄头,和父母一起来到田间地头,感受锄草、捉虫、施肥的快乐和艰辛。于是,孩子的笔下有了“晨兴理荒秽,岁月荷锄归”的劳动情景。劳动的闲暇之余,来到树林里捕捉知了,这时的他们也会触景生情来上一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金风送爽,硕果累累的秋天,农家的原野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于是我及时鼓励孩子们挎起小篮,随父母一同去采摘果子,收获庄稼,劳动之后的他们会在日记中描绘出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即使在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的冬天,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勇敢地到户外去堆雪人,打雪仗,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他们会摇头晃脑地来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孩子们所有这些充满童真稚趣、跳跃着灵性的文字如露珠一般晶莹、花朵一样芬芳。让我这个做老师的都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想象力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做法之二:让孩子有一张能言善辩的嘴巴。语文课上有一个专门的栏目是口语交际。目的是为了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我经常利用这个环节,让孩子展开讨论,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开卷有益》的课堂小小辩论会上,孩子们慷慨陈词,据理力争,正方说开卷有意,反方说开卷未必有意。就这样正反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妙语连珠、高潮迭起。经过一番辩论之后,写出的小论文是那么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孩子们在辩论过程中锻炼了思维和口才,树立了自信,体验了成功。
做法之三:让孩子有一个情感细腻、善于思维的头脑。每当学习新课文时,我总是先把课文读熟、读透,比如哪句话刻画人物的形象,哪句话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哪些句子是写景的,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在讲课时,我会适时地启发孩子们全面细致地理解课文。细细想来不知有多少次我和孩子们被课文中的主人公深深打动,为《金色的鱼钩》、《桥》、《再见了亲人》中那舍己为人的老班长、老支书、朝鲜大娘的朴实高大形象所感动。为《祖父的园子》中小作者那天真、顽皮、淘气的形象所吸引。又有多少回,和孩子们一起品读《观潮》、《桂林山水》、《黄山奇石》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体会黄山石的奇特……
做法之四:让孩子具备一双善于积累的手。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学生就已经尝试自己动手积累一些好词语了,他们把课文中的一些自认为不错的词语记到自己的小本子上,并能用这些词语简单说话,我想,这就是最初的写话吧,可不要小看这简单的写话,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这样训练起来的。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每当学习了新课文或读了一本好书,他们也会自觉的将一些好词佳句,积累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并能说说这些词句好在哪里,更有趣的是到五年级的时候,他们给自己的小本子起了一个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像“采蜜本”、“小小百宝箱”啦,他们说这搜集来的词语句子都是宝贝,经常读读会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看到这些,我从内心感动,这些可爱的孩子多像一只只勤劳的小蜜蜂啊!
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心中都会涌起阵阵的感动与深深的自豪,正因为我是一名语文老师,让我和孩子们一样,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了一颗充满着童真、童趣,永远也长不大的心灵。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每个孩子的个性都尽情的张扬,这是我一名语文老师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