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对于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创业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仍需解决。本文从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模式、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对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的建设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校企合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到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然而,在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水平和就业创业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自我国高等学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虽然提高了我国大学生的比例,但是也造成了大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人,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20万人,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高,就业难度系数加大,到了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第一,据教育部的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另外还有2018 年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2019年全国的就业人口数量是非常巨大的。第二,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仍很严峻:宏观经济总体低迷,繁荣与低迷并存,新兴产业经济增长势头强,传统行业经济增长持续下滑;企业盈利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用工减少,导致就业质量下降。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和缺乏对口专业的实习,导致部分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不强、对社会生活不适应、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以及缺乏对应的职业规划等问题。诸多原因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
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而职业院校相较本科院校学制少一年,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来说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也较弱;况且很多职业学院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不够准确,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导致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的更多元化,这就需要学校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加以指导。中国高校校园缺乏系统性的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指导和研究,中国高校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以及缺乏健全的创新创业体系等突出问题。[3]由此可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从招生到入校学习,再到毕业从业,都需要全程的指导。
二、高职院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应对之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根据高职大学生的一系列特点,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学会与团队沟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学生要展开分阶段指导,大一时,学生都在从一个高中生往大学生的转变过程,在角色转变中对就业茫然的一段时期,是最适合对他们进行启蒙、引导就业创业教育的时候;大二时,学生都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也有一个简单的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给他们分析本专业的相关行业市场情况,并对自我进行剖析,让学生主动融入就业市场。在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对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理念进行指导;大学最后一年,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基本形成就业观,学校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毕业后学院应跟踪进行服务指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提高就业创业教育環境
高职院校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就业创业意识激发出来,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及职业生涯规划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职院校应从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一支专兼结合、内外兼备,具有就业创业素质和就业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管理经验的创业者、企业家、专家、管理者做就业创业教育的兼职。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学生的就业创业受自身的爱好、兴趣、专业、家庭、就业创业心理和社会因素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的学生就业目标非常明确,但有的就采取观望态度,或者对薪资、地域存在不满,这就需要学校就业老师加以指导,指引学生多元化就业。在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自身的天赋。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都是千差万别的,是因为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尽管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创业,但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跟风,要理性创业,同时结合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调整心态。
(三)将校企合作有效的与校园教育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中的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共建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等。“五个共建”的总体要求可以以提高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潜力的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或者为学生提供创业风险资金,鼓励并帮助学生创业。同时可以邀请企业行业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和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训练”,开展真实或模拟的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让学生在体验式训练中成长,从而提高综合就业创业能力;可以进行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职业岗位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逐层体验企业岗位实践环节,以了解不同岗位的职业要求和核心能力,校企共同完善“交互式”的就业创业服务;另外,可以争取校企合作单位投资,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教学、实践、研究一体化模式。高职院校还可以联系政府开发设立的企业孵化基地,与企业进行有效合作,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孵化基地,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创业实践。学生在创业期间,高职院校老师要充分支持并帮助学生,给予创业学生提供便利,帮助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四)将网络和学校就业创业网页结合
健全完善便捷、交互的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的随时更新,随时为学生提供最新、最便捷的就业渠道,使之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最便捷的服务窗口。
参考文献:
[1]陈宏威.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5(04).
[2]王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1).
[3]任剑,王红敏.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创业就业,2015(03).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校企合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到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把高校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然而,在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中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好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创业水平和就业创业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自我国高等学校扩招以来,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虽然提高了我国大学生的比例,但是也造成了大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人,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20万人,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高,就业难度系数加大,到了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第一,据教育部的统计,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834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另外还有2018 年及往年未就业毕业生,2019年全国的就业人口数量是非常巨大的。第二,我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仍很严峻:宏观经济总体低迷,繁荣与低迷并存,新兴产业经济增长势头强,传统行业经济增长持续下滑;企业盈利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用工减少,导致就业质量下降。另外,由于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和缺乏对口专业的实习,导致部分毕业生存在专业知识不强、对社会生活不适应、对就业抱有过高的期望,以及缺乏对应的职业规划等问题。诸多原因导致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
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而职业院校相较本科院校学制少一年,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来说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也较弱;况且很多职业学院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不够准确,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导致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面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的更多元化,这就需要学校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并加以指导。中国高校校园缺乏系统性的就业创业能力方面的指导和研究,中国高校大部分缺乏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缺乏专业的就业创业师资队伍,以及缺乏健全的创新创业体系等突出问题。[3]由此可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从招生到入校学习,再到毕业从业,都需要全程的指导。
二、高职院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应对之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根据高职大学生的一系列特点,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使学生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使学生学会与团队沟通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学生要展开分阶段指导,大一时,学生都在从一个高中生往大学生的转变过程,在角色转变中对就业茫然的一段时期,是最适合对他们进行启蒙、引导就业创业教育的时候;大二时,学生都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也有一个简单的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要给他们分析本专业的相关行业市场情况,并对自我进行剖析,让学生主动融入就业市场。在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进行选择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对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理念进行指导;大学最后一年,学生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基本形成就业观,学校应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优良的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毕业后学院应跟踪进行服务指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提高就业创业教育環境
高职院校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除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之外,也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的自主就业创业意识激发出来,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性格特点及职业生涯规划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职院校应从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一支专兼结合、内外兼备,具有就业创业素质和就业创业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聘请有创业实践经验和创业管理经验的创业者、企业家、专家、管理者做就业创业教育的兼职。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近年来,学生的就业创业受自身的爱好、兴趣、专业、家庭、就业创业心理和社会因素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有的学生就业目标非常明确,但有的就采取观望态度,或者对薪资、地域存在不满,这就需要学校就业老师加以指导,指引学生多元化就业。在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需要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与自身的天赋。每个人的成长成才之路都是千差万别的,是因为每个人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尽管国家现在大力提倡创业,但老师需要引导学生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跟风,要理性创业,同时结合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积极调整心态。
(三)将校企合作有效的与校园教育结合起来
高职院校可以与社会中的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如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共建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共建校外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管理机制等。“五个共建”的总体要求可以以提高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潜力的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或者为学生提供创业风险资金,鼓励并帮助学生创业。同时可以邀请企业行业管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和学校就业创业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与能力拓展训练”,开展真实或模拟的岗位职业素质和能力训练,让学生在体验式训练中成长,从而提高综合就业创业能力;可以进行工学交替模式,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职业岗位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逐层体验企业岗位实践环节,以了解不同岗位的职业要求和核心能力,校企共同完善“交互式”的就业创业服务;另外,可以争取校企合作单位投资,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形成教学、实践、研究一体化模式。高职院校还可以联系政府开发设立的企业孵化基地,与企业进行有效合作,推荐优秀毕业生进入企业孵化基地,将自己的创业想法付诸创业实践。学生在创业期间,高职院校老师要充分支持并帮助学生,给予创业学生提供便利,帮助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四)将网络和学校就业创业网页结合
健全完善便捷、交互的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信息的随时更新,随时为学生提供最新、最便捷的就业渠道,使之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最便捷的服务窗口。
参考文献:
[1]陈宏威.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15(04).
[2]王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现状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21).
[3]任剑,王红敏.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创业就业,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