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以扶贫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机构在为当地贫困家庭提供小额度贷款的同时,还针对客户需求积极开展各种技术培训、文化娱乐活动等能力建设项目;不仅仅注重经济上的扶贫,更注重能力上的扶贫。本文在归纳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的扶贫实践。现阶段,我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发展仍不完善,还存在外部政策环境不健全和机构自身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
关键词: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 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 扶贫
自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受各種历史、自然和社会因素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由于扶贫工作本身的特性和现代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理论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扶贫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一些社会组织在扶贫领域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是以扶贫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它强调机构的公益性,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或者贫困群体,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它们作为政府扶贫的有益补充,以公益价值理念为指导,通过特定的扶贫模式,对扶贫事业贡献突出。
一、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一般特点
我国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基本上都是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建立的,很多都是从执行扶贫项目的临时组织发展而来,一般都与政府保持特殊的密切联系。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易县政府合作,全面借鉴和学习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建的“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章程、经过注册、专门从事扶贫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这些以扶贫为宗旨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1.贷款对象为贫困户甚至特困户。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把非营利性和社会发展目标放在首位,它注重把自己的服务范围延伸至贫困或者最贫困的社会群体。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是穷人的信贷机构,这是它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信贷机构的显著特点。
2.有明确的社会目标。扶贫是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宗旨,机构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机构除了通过小额度贷款的形式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资金困难外,还注重客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注重改善客户健康和教育,还特别关心贫困户及社区的综合发展。一些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把贫困户的自立能力作为终端目标;还有的以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小额信贷缓解贫困,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等等。
3.贷款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服务不仅限于像传统银行那样把钱贷给客户,而且还为客户提供生产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等等,帮助他们用好贷款。因为我国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中西部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资源缺乏、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他们即使有了渠道贷款,也可能会因为自身能力所限用不好贷款,所以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一般把贷款与贷款后的一系列社会服务相结合。
4.保持与客户的密切联系。一方面,机构选聘的信贷员一般都居住生活在项目区,比较熟悉客户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大都参照孟加拉乡村银行设有中心会议制度(村组例会)、定期走访客户制度等,保证了机构员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度过的。这样便把机构员工和客户置于一个互相熟悉的熟人社会网络之中,降低了客户还款的“道德风险”,保证了机构较高的还款率。
5.注重客户参与。扶贫不是简单的施舍,有效的扶贫必须基于扶贫对象的积极参与,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一般都坚持了这种理念。注重通过客户参与来启发他们的自觉意识,挖掘出他们的潜在能力。一方面,就贷款产品而言,注重征询贫困户关于贷款额度、期限、可承受的贷款利率以及贷款后的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意见,不断根据客户变化发展的信贷需求调整贷款模式。另一方面,在客户贷款后,鼓励发展客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各种自组织、专业协会;经常性的和客户进行协商和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双方遇到的问题。
二、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的扶贫实践
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16日,下设盐池县、同心县、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西吉县五个营业部,是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中获得公司注册、公益资本控股的信贷机构之一。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的办公室、社团性质的协会、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中心和目前的股份制企业四个阶段。一直以来,机构秉承“厚德亲民、兼爱互利”价值理念,坚持“面向三农、关注贫困、微贷惠民”宗旨,关注贫困、妇女能力建设和社区发展。
1.机构开展的主要工作。
1.1小额贷款。小额贷款是惠民公司最核心工作,贷款对象为60岁以下的农村已婚妇女。目前,机构针对自身资金情况和当地客户的需求,开发有三种贷款产品:基础性贷款、发展性贷款和微小企业贷款。贷款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首先,公司推广员深入有贷款需求的自然村,以农村妇女为对象,召集妇女座谈会,结合家访进行宣传摸底,经有参加贷款意愿的妇女民主选举,产生一个信贷村的大组长。然后,农户自愿组成3—7人联保小组(村小组),由若干个联保小组以自然村为单位组成信贷村组(村大组)。最后,农户通过联保小组、信贷村组向小额信贷中心提出贷款申请,申请经推广员调查,协调员初审,最终由各个县营业部主任审核批准。自1996年至今,机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资金不断充实,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4年12月底,公司信贷业务覆盖了盐池、同心、红寺堡、原州、隆德及西吉6县区45个乡(镇),317个行政村,成立信贷大组886个,客户数12100户,同比增长39%,主要集中在新拓展的固原地区。公司年末贷款余额达2.3亿元,年度平均贷款余额1.8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4%,户均贷款1.9万元。近五年的平均贷款回收率达99.99%。 1.2妇女能力建设系列项目。机构的经营理念是:贷给客户一笔资金固然重要,而提升贷款者的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更重要;营利固然有价值,但担负崇高的社会责任更有价值。针对项目区农民教育程度低,思想封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现状,组织在为客户提供小额度的贷款资金支持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训和服务来提高她们的生存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丰富妇女的精神生活,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公司规定每年在其总支出中拿出15%以上资金,专门开展贷款妇女的能力建设系列项目。包括各种技术培训、农民综合活动竞赛、农民文艺骨干建设项目等等。
2.机构扶贫效果分析。
2.1实现了服务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目的。根据公司统计资料显示,贷款客户中中低收入家庭占到90%以上。传统上,这部分人群被排斥在国家正规金融体制之外,他们得不得生产发展的资金需求;而惠民公司作为一家专门为农村市场提供无抵押贷款的机构,把贷款对象定位于贫困家庭的家庭妇女,消除了贫困农村贷款的盲区,小额度的贷款对大批农村中低收入家庭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2.2实现了支持产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目的。贷款妇女利用贷款养猪、养羊、养鸡发展养殖业,种植经济作物、引进优良作物品 种发展种植业,贩粮、贩油、经营小卖部发展多种经营,使80%以上妇女由家庭主妇逐步走向搞家庭多种经营创收,生产经营规模得到扩大,实现了家庭增收。
2.3参贷妇女得到全面发展。伴随着小额信贷的一系列妇女能力建设项目,增强了农村妇女的自信,使得她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科技文化素质、社会及家庭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众化、经常化的活动使参贷妇女走出了家门,走向社会。首先,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提升了妇女们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很多农户都懂得了科学养殖、种植技术;其次,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参贷妇女们农闲时间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增强了她们自信心。
3.机构扶贫机制。机构十几年的小额信贷扶贫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效果明显的“盐池模式”,主要具体体现在:
3.1工作制度设计。(1)在客户选择上,形成了一套惠及穷人的自动筛选机制。机构通过恰当的制度设计,实现了在客户选择机制上指向广大贫困人口的目标。贷款特定的对象(贫困妇女)、小的额度(3000元起步)、较高的利息(年利率10.2%以上)、短的周期(半年、一年),同时还需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要求客户参加村组月度例会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这种信贷是富裕户不愿意参加的,这样就保证了信贷能够透过优势人群自动到达真正需要贷款的农户,形成了一套指向贫困家庭的自动瞄准机制。(2)在放贷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富有亲情的客户组织网络机制。公司以信贷为主线,设计了一套把客户、信贷小组、信贷大组、推广员、协调员、中心主任连为一体,各部分环环相扣的组织网络,为客户建立“富有亲情的客户组织网络机制”:一方面,坚持客户月度例会制度;在每个自然村(信貸大组)建立一个活动室,要求客户必须参加本村每月一次的活动,负责该村业务的推广员也必须参加每个村的月度例会。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贷款额度和开展一系列贷款以外的服务来增加吸引客户,建立员工和客户、客户和客户之间的亲情关系,比如公司协调员、中心主任在客户遇到死亡、大病等灾难时要前去探视、问候,在客户遇到婚嫁、祝寿等喜庆大事时去祝贺等等。(3)形成了一套“参与式工作方法”。一方面,机构鼓励发展各种农民自组织,动员、资助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协会。目前很多村庄都成立了各种互利互惠的养羊协会、养猪协会、养鸡协会等,这样便有利于当地农村形成科学种养殖的产业化,也有利于农户通过组织的形式以较高的价格卖出自己的农产品。另一方面,真正“想客户所想”,不断根据农户变化发展的信贷需求调整贷款模式。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安排推广员走访了多户农户,填写农户信贷需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到农户是否需要贷款、需求贷款的额度、贷款期限、农户可承受的贷款利率以及农户贷款后的服务需求等方面。然后机构召开关于小额信贷模式调整的座谈会,根据调查结果、中心的成本核算和政府规定的利率标准等方面,不断的调整原有贷款模式。
3.2市场化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利用市场法则,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小额信贷不是给贫困户无偿救济款,而是有偿贷款、强制还款。其贷款利率介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和高利贷之间。组织宗旨虽在扶贫,其运作模式完全采取市场化、商业化模式,在考虑到客户可以承受的贷款利率的基础上,核算公司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核定最终的贷款利率;贷款妇女享有自由使用、支配资金的权利,自担风险。
3.3整合社会各界资源。首先,争取政府支持,积极与政府合作。机构在转制成股份制企业的过程中也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机构也非常注重与政府的合作。一方面是贷款项目积极与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惠农工程相结合,为这部分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在贷款后的跟踪服务过程中,积极争取畜牧局、科技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其次,注重对外宣传,积极争取其他国内外组织的支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组织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和援助项目会,学习借鉴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争取无偿援助投资项目。
三、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以扶贫和追求社会效益为宗旨,填补了银行不能有效为穷人服务的空白。而要想长期为大量的穷人服务,就必须要保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许多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在坚持公益理念的同时,纷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些机构进行了社会企业模式的改革,试图增强组织自我发展能力,以减少对外界资金的依赖。但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
1.外部政策环境。政府政策环境是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我国目前的小额信贷政策基本局限于扶持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上。比如针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制定有《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没有制定专门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法规,更没有对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转制成公司的政策建议。而政策的缺失无疑不利于政府有效对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扶持、鼓励,也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内部管理机制。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仅指财务上的自负盈亏,还包含完善的治理结构、较高的管理能力、资金风险控制能力和开拓市场的技术能力等。而传统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很多都是靠外部援助来维持,主要关注小额信贷对贫困户产生的扶贫效果,而缺少收益成本、管理机制、效果等分析,上述方面一般都比较欠缺。
3.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与政府行为惯性。由于公益性小额信贷是以扶贫为宗旨的,而扶贫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自公益性小额信贷被引进以来,始终和政府扶贫政策密切联系。我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一般都脱胎于政府,机构主要领导一般都由政府官员担任,业务开展通过业务区域的各级行政部门支持或者协商进行,有些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也全部或者部分是政府兼职人员。这样就导致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与政府行为交织在一起,使小额信贷机构的行为政府化。这种“政府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模糊二者的区别,降低机构效率;因此,如何摆脱政府行为的惯性,真正建立起科学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对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4.如何平衡公益与商业的关系。毋庸置疑,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应该是公益导向的,但机构要可持续发展则要尽量实现财务上的自负盈亏。这就意味着小额信贷活动不断的商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机构要从理念和实践上都将自己办成一个类似惠民小额信贷公司那样的组织和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问题是: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可能引发机构宗旨和目标的偏移,可能随着商业化的深入,组织会放弃他们以往的贫穷客戶并放弃小额贷款“小额”的前提,最终变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商业性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
四、结语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不懈追求的理想,它依赖于扶贫理念和扶贫模式等的不断创新。就我国现实来看,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扶贫的方式也必须是多元的和符合实际的。小额信贷是我们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采取的一种信贷扶贫方式。小额信贷机构,特别是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在力图把金融服务推进到那些以往得不到此类服务的贫民阶层中去,让他们也能享有贷款的权利,正如尤努斯教授所说的“贷款的权利应被视为一种人权,贷款能够在全球摆脱饥饿方面起到一种极具战略性的作用”。公益性小额信贷虽然不是能够一举消除贫困的神奇药方。但它可以使许多人摆脱贫困,为不少人减轻贫困,是消除贫困至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代表了一种较为成功的提供公共服务、帮扶贫困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孟加拉)尤努斯著,吴士宏译.穷人的银行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杜晓山等著.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基本公共服务于中国人类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C.K.普拉哈拉德著,林丹明,徐宗玲译.金字塔底层的财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向娟,(1986.12—),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关键词: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 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 扶贫
自上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受各種历史、自然和社会因素等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贫困问题依然突出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由于扶贫工作本身的特性和现代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理论的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扶贫格局正在形成,特别是一些社会组织在扶贫领域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是以扶贫和社会发展为宗旨的非政府小额信贷机构,它强调机构的公益性,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或者贫困群体,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它们作为政府扶贫的有益补充,以公益价值理念为指导,通过特定的扶贫模式,对扶贫事业贡献突出。
一、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一般特点
我国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基本上都是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模式建立的,很多都是从执行扶贫项目的临时组织发展而来,一般都与政府保持特殊的密切联系。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易县政府合作,全面借鉴和学习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建的“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章程、经过注册、专门从事扶贫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这些以扶贫为宗旨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具有以下特点:
1.贷款对象为贫困户甚至特困户。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把非营利性和社会发展目标放在首位,它注重把自己的服务范围延伸至贫困或者最贫困的社会群体。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是穷人的信贷机构,这是它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信贷机构的显著特点。
2.有明确的社会目标。扶贫是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宗旨,机构运作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机构除了通过小额度贷款的形式解决贫困户生产生活资金困难外,还注重客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注重改善客户健康和教育,还特别关心贫困户及社区的综合发展。一些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把贫困户的自立能力作为终端目标;还有的以环境保护为目标,通过小额信贷缓解贫困,从而减轻对环境的压力等等。
3.贷款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服务不仅限于像传统银行那样把钱贷给客户,而且还为客户提供生产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等等,帮助他们用好贷款。因为我国的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中西部的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由于自然和社会原因,资源缺乏、文化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他们即使有了渠道贷款,也可能会因为自身能力所限用不好贷款,所以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一般把贷款与贷款后的一系列社会服务相结合。
4.保持与客户的密切联系。一方面,机构选聘的信贷员一般都居住生活在项目区,比较熟悉客户情况;另一方面,我国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大都参照孟加拉乡村银行设有中心会议制度(村组例会)、定期走访客户制度等,保证了机构员工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与客户的交往过程中度过的。这样便把机构员工和客户置于一个互相熟悉的熟人社会网络之中,降低了客户还款的“道德风险”,保证了机构较高的还款率。
5.注重客户参与。扶贫不是简单的施舍,有效的扶贫必须基于扶贫对象的积极参与,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一般都坚持了这种理念。注重通过客户参与来启发他们的自觉意识,挖掘出他们的潜在能力。一方面,就贷款产品而言,注重征询贫困户关于贷款额度、期限、可承受的贷款利率以及贷款后的服务需求等方面的意见,不断根据客户变化发展的信贷需求调整贷款模式。另一方面,在客户贷款后,鼓励发展客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各种自组织、专业协会;经常性的和客户进行协商和沟通,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双方遇到的问题。
二、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的扶贫实践
宁夏惠民小额信贷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16日,下设盐池县、同心县、固原市原州区、隆德县、西吉县五个营业部,是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中获得公司注册、公益资本控股的信贷机构之一。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先后经历了政府主导的办公室、社团性质的协会、民办非企业性质的中心和目前的股份制企业四个阶段。一直以来,机构秉承“厚德亲民、兼爱互利”价值理念,坚持“面向三农、关注贫困、微贷惠民”宗旨,关注贫困、妇女能力建设和社区发展。
1.机构开展的主要工作。
1.1小额贷款。小额贷款是惠民公司最核心工作,贷款对象为60岁以下的农村已婚妇女。目前,机构针对自身资金情况和当地客户的需求,开发有三种贷款产品:基础性贷款、发展性贷款和微小企业贷款。贷款过程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首先,公司推广员深入有贷款需求的自然村,以农村妇女为对象,召集妇女座谈会,结合家访进行宣传摸底,经有参加贷款意愿的妇女民主选举,产生一个信贷村的大组长。然后,农户自愿组成3—7人联保小组(村小组),由若干个联保小组以自然村为单位组成信贷村组(村大组)。最后,农户通过联保小组、信贷村组向小额信贷中心提出贷款申请,申请经推广员调查,协调员初审,最终由各个县营业部主任审核批准。自1996年至今,机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资金不断充实,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4年12月底,公司信贷业务覆盖了盐池、同心、红寺堡、原州、隆德及西吉6县区45个乡(镇),317个行政村,成立信贷大组886个,客户数12100户,同比增长39%,主要集中在新拓展的固原地区。公司年末贷款余额达2.3亿元,年度平均贷款余额1.8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4%,户均贷款1.9万元。近五年的平均贷款回收率达99.99%。 1.2妇女能力建设系列项目。机构的经营理念是:贷给客户一笔资金固然重要,而提升贷款者的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更重要;营利固然有价值,但担负崇高的社会责任更有价值。针对项目区农民教育程度低,思想封闭,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现状,组织在为客户提供小额度的贷款资金支持同时,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训和服务来提高她们的生存技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丰富妇女的精神生活,提升她们的生活质量。公司规定每年在其总支出中拿出15%以上资金,专门开展贷款妇女的能力建设系列项目。包括各种技术培训、农民综合活动竞赛、农民文艺骨干建设项目等等。
2.机构扶贫效果分析。
2.1实现了服务农村中低收入群体的目的。根据公司统计资料显示,贷款客户中中低收入家庭占到90%以上。传统上,这部分人群被排斥在国家正规金融体制之外,他们得不得生产发展的资金需求;而惠民公司作为一家专门为农村市场提供无抵押贷款的机构,把贷款对象定位于贫困家庭的家庭妇女,消除了贫困农村贷款的盲区,小额度的贷款对大批农村中低收入家庭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2.2实现了支持产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的目的。贷款妇女利用贷款养猪、养羊、养鸡发展养殖业,种植经济作物、引进优良作物品 种发展种植业,贩粮、贩油、经营小卖部发展多种经营,使80%以上妇女由家庭主妇逐步走向搞家庭多种经营创收,生产经营规模得到扩大,实现了家庭增收。
2.3参贷妇女得到全面发展。伴随着小额信贷的一系列妇女能力建设项目,增强了农村妇女的自信,使得她们的自我管理能力、科技文化素质、社会及家庭地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众化、经常化的活动使参贷妇女走出了家门,走向社会。首先,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提升了妇女们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很多农户都懂得了科学养殖、种植技术;其次,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她们的生活质量。参贷妇女们农闲时间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感情,增强了她们自信心。
3.机构扶贫机制。机构十几年的小额信贷扶贫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效果明显的“盐池模式”,主要具体体现在:
3.1工作制度设计。(1)在客户选择上,形成了一套惠及穷人的自动筛选机制。机构通过恰当的制度设计,实现了在客户选择机制上指向广大贫困人口的目标。贷款特定的对象(贫困妇女)、小的额度(3000元起步)、较高的利息(年利率10.2%以上)、短的周期(半年、一年),同时还需付出较大的时间成本(要求客户参加村组月度例会以及其他一系列活动),这种信贷是富裕户不愿意参加的,这样就保证了信贷能够透过优势人群自动到达真正需要贷款的农户,形成了一套指向贫困家庭的自动瞄准机制。(2)在放贷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富有亲情的客户组织网络机制。公司以信贷为主线,设计了一套把客户、信贷小组、信贷大组、推广员、协调员、中心主任连为一体,各部分环环相扣的组织网络,为客户建立“富有亲情的客户组织网络机制”:一方面,坚持客户月度例会制度;在每个自然村(信貸大组)建立一个活动室,要求客户必须参加本村每月一次的活动,负责该村业务的推广员也必须参加每个村的月度例会。另一方面,通过增加贷款额度和开展一系列贷款以外的服务来增加吸引客户,建立员工和客户、客户和客户之间的亲情关系,比如公司协调员、中心主任在客户遇到死亡、大病等灾难时要前去探视、问候,在客户遇到婚嫁、祝寿等喜庆大事时去祝贺等等。(3)形成了一套“参与式工作方法”。一方面,机构鼓励发展各种农民自组织,动员、资助农民成立各种专业协会。目前很多村庄都成立了各种互利互惠的养羊协会、养猪协会、养鸡协会等,这样便有利于当地农村形成科学种养殖的产业化,也有利于农户通过组织的形式以较高的价格卖出自己的农产品。另一方面,真正“想客户所想”,不断根据农户变化发展的信贷需求调整贷款模式。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安排推广员走访了多户农户,填写农户信贷需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到农户是否需要贷款、需求贷款的额度、贷款期限、农户可承受的贷款利率以及农户贷款后的服务需求等方面。然后机构召开关于小额信贷模式调整的座谈会,根据调查结果、中心的成本核算和政府规定的利率标准等方面,不断的调整原有贷款模式。
3.2市场化运作模式。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利用市场法则,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小额信贷不是给贫困户无偿救济款,而是有偿贷款、强制还款。其贷款利率介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和高利贷之间。组织宗旨虽在扶贫,其运作模式完全采取市场化、商业化模式,在考虑到客户可以承受的贷款利率的基础上,核算公司运营成本,在此基础上核定最终的贷款利率;贷款妇女享有自由使用、支配资金的权利,自担风险。
3.3整合社会各界资源。首先,争取政府支持,积极与政府合作。机构在转制成股份制企业的过程中也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机构也非常注重与政府的合作。一方面是贷款项目积极与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和惠农工程相结合,为这部分农户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是在贷款后的跟踪服务过程中,积极争取畜牧局、科技局等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其次,注重对外宣传,积极争取其他国内外组织的支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组织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和援助项目会,学习借鉴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争取无偿援助投资项目。
三、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以扶贫和追求社会效益为宗旨,填补了银行不能有效为穷人服务的空白。而要想长期为大量的穷人服务,就必须要保证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许多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在坚持公益理念的同时,纷纷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些机构进行了社会企业模式的改革,试图增强组织自我发展能力,以减少对外界资金的依赖。但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
1.外部政策环境。政府政策环境是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外部条件,而我国目前的小额信贷政策基本局限于扶持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上。比如针对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制定有《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没有制定专门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法规,更没有对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转制成公司的政策建议。而政策的缺失无疑不利于政府有效对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扶持、鼓励,也不利于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内部管理机制。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指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仅仅指财务上的自负盈亏,还包含完善的治理结构、较高的管理能力、资金风险控制能力和开拓市场的技术能力等。而传统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很多都是靠外部援助来维持,主要关注小额信贷对贫困户产生的扶贫效果,而缺少收益成本、管理机制、效果等分析,上述方面一般都比较欠缺。
3.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与政府行为惯性。由于公益性小额信贷是以扶贫为宗旨的,而扶贫也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自公益性小额信贷被引进以来,始终和政府扶贫政策密切联系。我国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一般都脱胎于政府,机构主要领导一般都由政府官员担任,业务开展通过业务区域的各级行政部门支持或者协商进行,有些机构的主要工作人员也全部或者部分是政府兼职人员。这样就导致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与政府行为交织在一起,使小额信贷机构的行为政府化。这种“政府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模糊二者的区别,降低机构效率;因此,如何摆脱政府行为的惯性,真正建立起科学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对公益性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4.如何平衡公益与商业的关系。毋庸置疑,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应该是公益导向的,但机构要可持续发展则要尽量实现财务上的自负盈亏。这就意味着小额信贷活动不断的商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机构要从理念和实践上都将自己办成一个类似惠民小额信贷公司那样的组织和财务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问题是: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盲目扩大贷款规模可能引发机构宗旨和目标的偏移,可能随着商业化的深入,组织会放弃他们以往的贫穷客戶并放弃小额贷款“小额”的前提,最终变成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商业性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
四、结语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人类孜孜以求、不懈追求的理想,它依赖于扶贫理念和扶贫模式等的不断创新。就我国现实来看,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因此扶贫的方式也必须是多元的和符合实际的。小额信贷是我们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采取的一种信贷扶贫方式。小额信贷机构,特别是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就是在力图把金融服务推进到那些以往得不到此类服务的贫民阶层中去,让他们也能享有贷款的权利,正如尤努斯教授所说的“贷款的权利应被视为一种人权,贷款能够在全球摆脱饥饿方面起到一种极具战略性的作用”。公益性小额信贷虽然不是能够一举消除贫困的神奇药方。但它可以使许多人摆脱贫困,为不少人减轻贫困,是消除贫困至为重要的工具之一,代表了一种较为成功的提供公共服务、帮扶贫困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1](孟加拉)尤努斯著,吴士宏译.穷人的银行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2]杜晓山等著.中国公益性小额信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编.基本公共服务于中国人类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5]C.K.普拉哈拉德著,林丹明,徐宗玲译.金字塔底层的财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向娟,(1986.12—),女,土家族,湖北省恩施市人,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