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让课外探究活动成为孩子们的祈盼。
老师,明天还会下雨吗?孩子们为什么会祈盼下雨呢?原来在学习了自制雨量器后,我把孩子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上交作品并不多,也就有十多个,放在了学校的气象站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天,当我看天气预报,知道明天将有中到大雨时,我把上交作品的孩子叫到了一起,告诉他们,明天要用他们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一个时段的雨量的大小了,孩子们都很高兴。第二天,九点半左右,果然,下起了大雨。下课了,孩子们不顾外面下着大雨,纷纷跑到气象站的场地,看着雨水流进了自己的雨量器,开心极了,一个个手舞足蹈的。而许多老师却向我抱怨:“你又用了什么魔法?引得许多孩子上课不注意听,眼睛老是盯着窗外”。我笑了,告诉他们这是秘密。雨停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测量这一时段的雨量的大小,引得身边围了一群孩子在看,都眼馋的不得了,而参与测量的同学却自豪的不得了。放学了,许多孩子都跑来问我,“老师,明天还下雨吗?我也想做一个雨量器。”我笑着说:“孩子,下不下雨都没有关系,你做好一个寄存在我这里,明天下雨的话,就能用上了,不下雨,我们就等下一个雨天再用,好吗?”孩子们点点头说:“明天一定带来,我也想知道下了多少雨”。其实,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同学都能完成任务,而只要有一部分同学参与了,其他的同学就能跟着分享,这就足够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却能激发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外探究活动中来,这不正是我们科学教育者,所希望的吗?
二、让每一次的探究内容成为孩子们最想知道的事。
课前收集实验材料也是激发孩子们课外主动探究的一种途径。如:有时,我会和孩子们随机提一些问题,我问孩子们生活用水的来源有哪些?有的说纯净水、自来水,还有的说是自家挖掘的井水。那你们知道自来水从哪里来的?“老师,我知道,从自来水公司运来的,我爸就在自来水公司。”这是调皮的小王瑶在说,“那你可以让爸爸带你去参观一下,回来给大家讲讲好吗?”,一星期后,王瑶手里提溜着一个摄像机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爸爸和我一起拍的。”原来他和爸爸用摄像机把自来水处理的现场拍摄了下来,展示给大家看。他一边展示一边解说,活脱的一个小解说员。其他的孩子感到很新奇,没想到饮用的自来水,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大家都夸王瑶太棒了。我也不失时机的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他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感谢他和他的爸爸让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并告诉他,这段视频会作为珍贵的资料,被学校收藏。王瑶一听高兴坏了,问我:“老师,你还有要帮忙的事吗?”那语气俨然一个小大人。
下课了,许多孩子们问我,今天咱们还要收集什么资料吗?对呀!这又是一个引导孩子们课外探究的机会,“你们知道生活中的污水都流向了哪里吗?污水又是怎样处理的呢?”看着孩子们满意的离开,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孩子去探究这些问题的,这是一种自我表现的心理在驱动他们乐于完成这项任务。
三、展示科学小发明成为孩子们迫切想做的事。
我在连云港参加首届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时,学习了许多科学小实验,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把一些实验做给孩子们看,如“火山爆发”、制作土电话、反冲小车、潜望镜、七色花等实验,孩子们问我这些实验在哪里可以学到,看到孩子们迫切的表情,告诉他们在网上,电视上、课本上都可以找的,并让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个小实验或一项小制作,活动课上表演或展示给大家看,孩子们的热情都很高。再一次的活动课上,田冰心做了一个潜望镜,吴天赐做了一个萝卜小枪(利用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原理)。课后对些小发明进行推广,孩子们纷纷模仿。这样就激发了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样探究活动中来,又一次的活动课,孩子们带的作品太多了,只能展示几位同学的,这下有的孩子就不乐意了,那怎么办呢?我让孩子们轮流展示,其它作品课后交流。可有的孩子还是希望到台前来展示,总是问我,“老师,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呀!我又想好下一个要做什么了,这一个还没展示呢?”孩子们天真的模样,争强好胜的劲,也激发了我想创作的欲望。
四、群里又上传了什么是许多孩子都关心的事。
网络具有大量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并且有传递的及时性和主动性特点。在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作用,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网上去搜索,也可以教师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等。
我在课外教学活动中,也借助网络优势把孩子们引入科学探究,老师,你今晚上网吗?这是许多孩子都关心的事。在网上,我和孩子们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我把所教班级建立了一个个群关系,孩子们在群里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作品,还可以及时的向其他同学咨询科学信息。而我是他们的听众、助手、学习者,还是他们的作品收集者与推荐者。每晚8点前群里都是很热闹的,有时孩子们上传探究过程中的图片,我帮助收集,并整理好,放在群相册里;有时孩子们交流、讨论一些实验现象;有时孩子们把网上收集的所要学习的资料传给我,我负责编辑或推荐;有时孩子们还与我聊天。谈谈他们的心情,那时我就是他们最忠实的粉丝。
这样的课外探究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动力,课外探究活动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心理需求。我觉得只要我们拨亮课外探究的灯火,就能燃起孩子们探究科学的热情。
老师,明天还会下雨吗?孩子们为什么会祈盼下雨呢?原来在学习了自制雨量器后,我把孩子们的作品收集起来,上交作品并不多,也就有十多个,放在了学校的气象站的一个角落里。有一天,当我看天气预报,知道明天将有中到大雨时,我把上交作品的孩子叫到了一起,告诉他们,明天要用他们自己制作的雨量器测量一个时段的雨量的大小了,孩子们都很高兴。第二天,九点半左右,果然,下起了大雨。下课了,孩子们不顾外面下着大雨,纷纷跑到气象站的场地,看着雨水流进了自己的雨量器,开心极了,一个个手舞足蹈的。而许多老师却向我抱怨:“你又用了什么魔法?引得许多孩子上课不注意听,眼睛老是盯着窗外”。我笑了,告诉他们这是秘密。雨停了,我和孩子们一起去测量这一时段的雨量的大小,引得身边围了一群孩子在看,都眼馋的不得了,而参与测量的同学却自豪的不得了。放学了,许多孩子都跑来问我,“老师,明天还下雨吗?我也想做一个雨量器。”我笑着说:“孩子,下不下雨都没有关系,你做好一个寄存在我这里,明天下雨的话,就能用上了,不下雨,我们就等下一个雨天再用,好吗?”孩子们点点头说:“明天一定带来,我也想知道下了多少雨”。其实,我并不认为所有的同学都能完成任务,而只要有一部分同学参与了,其他的同学就能跟着分享,这就足够了。这样的实践活动却能激发更多的孩子主动参与到课外探究活动中来,这不正是我们科学教育者,所希望的吗?
二、让每一次的探究内容成为孩子们最想知道的事。
课前收集实验材料也是激发孩子们课外主动探究的一种途径。如:有时,我会和孩子们随机提一些问题,我问孩子们生活用水的来源有哪些?有的说纯净水、自来水,还有的说是自家挖掘的井水。那你们知道自来水从哪里来的?“老师,我知道,从自来水公司运来的,我爸就在自来水公司。”这是调皮的小王瑶在说,“那你可以让爸爸带你去参观一下,回来给大家讲讲好吗?”,一星期后,王瑶手里提溜着一个摄像机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爸爸和我一起拍的。”原来他和爸爸用摄像机把自来水处理的现场拍摄了下来,展示给大家看。他一边展示一边解说,活脱的一个小解说员。其他的孩子感到很新奇,没想到饮用的自来水,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大家都夸王瑶太棒了。我也不失时机的代表全班同学感谢他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感谢他和他的爸爸让大家学到了很多知识,并告诉他,这段视频会作为珍贵的资料,被学校收藏。王瑶一听高兴坏了,问我:“老师,你还有要帮忙的事吗?”那语气俨然一个小大人。
下课了,许多孩子们问我,今天咱们还要收集什么资料吗?对呀!这又是一个引导孩子们课外探究的机会,“你们知道生活中的污水都流向了哪里吗?污水又是怎样处理的呢?”看着孩子们满意的离开,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孩子去探究这些问题的,这是一种自我表现的心理在驱动他们乐于完成这项任务。
三、展示科学小发明成为孩子们迫切想做的事。
我在连云港参加首届江苏省骨干教师培训时,学习了许多科学小实验,利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把一些实验做给孩子们看,如“火山爆发”、制作土电话、反冲小车、潜望镜、七色花等实验,孩子们问我这些实验在哪里可以学到,看到孩子们迫切的表情,告诉他们在网上,电视上、课本上都可以找的,并让每一位同学都准备一个小实验或一项小制作,活动课上表演或展示给大家看,孩子们的热情都很高。再一次的活动课上,田冰心做了一个潜望镜,吴天赐做了一个萝卜小枪(利用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原理)。课后对些小发明进行推广,孩子们纷纷模仿。这样就激发了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样探究活动中来,又一次的活动课,孩子们带的作品太多了,只能展示几位同学的,这下有的孩子就不乐意了,那怎么办呢?我让孩子们轮流展示,其它作品课后交流。可有的孩子还是希望到台前来展示,总是问我,“老师,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呀!我又想好下一个要做什么了,这一个还没展示呢?”孩子们天真的模样,争强好胜的劲,也激发了我想创作的欲望。
四、群里又上传了什么是许多孩子都关心的事。
网络具有大量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并且有传递的及时性和主动性特点。在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作用,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到网上去搜索,也可以教师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等。
我在课外教学活动中,也借助网络优势把孩子们引入科学探究,老师,你今晚上网吗?这是许多孩子都关心的事。在网上,我和孩子们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天地,我把所教班级建立了一个个群关系,孩子们在群里可以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研究过程,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作品,还可以及时的向其他同学咨询科学信息。而我是他们的听众、助手、学习者,还是他们的作品收集者与推荐者。每晚8点前群里都是很热闹的,有时孩子们上传探究过程中的图片,我帮助收集,并整理好,放在群相册里;有时孩子们交流、讨论一些实验现象;有时孩子们把网上收集的所要学习的资料传给我,我负责编辑或推荐;有时孩子们还与我聊天。谈谈他们的心情,那时我就是他们最忠实的粉丝。
这样的课外探究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探究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动力,课外探究活动成了孩子们的一种心理需求。我觉得只要我们拨亮课外探究的灯火,就能燃起孩子们探究科学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