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景区中设计道路要根据地形和周边环境,不同的地形和环境有不同的道路解决方案。景区道路是整个景区的一部分,不能孤立的评价道路的优劣,道路的设计要遵循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理念,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道路要加以保护。
【关键词】 道路与环境;设计理念;国内外的区别;和谐统一
引言:
景区道路的设计是景区整体规划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道路系统不仅起到连接景点、丰富景区功能的作用,本身也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做到景区道路设计的人性化,道路与自然、人文历史的和谐统一。
一、道路路线设计的理念
1、先确定道路等级与功能,然后细化设计
道路的设计方法应采用先确定道路等级,然后根据不同等级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行细化设计的方法。道路设计应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服务于景区各个景点、各个功能。首先应考虑的是主干道,主干道是景区交通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连接外部路网与景区内部道路、景区内各重要景点、各重要公共设施之间交通的任务。主干道主要起到进出交通、物资运输、人群疏导等作用,所以不宜采用过于复杂的线型,主要应满足快速、便捷的交通需求。其次,次干道是各个功能区块的交通要道,是主干道的有利补充,主要是解决景区局部交通问题。在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确定后,根据道路等级及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行细化设计,细化设计主要是利用道路的走向、起伏、装饰样式来凸显设计风格,通过道路串联起每个景点,使游客能够顺利完成游览程序。同时应注意给予游客游览提示的地方,也可以用道路的走向来引导游客。
2、注重道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性
在景区的大背景下,道路的设计形成了景区的整体脉络,但是并不能改变景区整体环境的大氛围,是在整体环境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功能的过程。道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不能为了道路而改变环境。景区道路在设计、建设中应坚持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和景观协调的原则。根据景区现状地形安排道路,在必要的地方进行填方挖土,充分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此外,还应采用种植树木、花卉的办法提升景观、绿化效果;在路堤、路堑及结构物的过渡段道路绿化应与景区范围内景观相配合。道路的建设尽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风景、植被、古迹的破坏。
3、对道路古迹的保护与修复
景点的古迹保护是在做景点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交通设计上,把古道设计成滨水的休闲步道,让游人在感受人文历史的道路上又可以观赏美景。在路线上,尽量沿用古迹的路线,尽可能的重现历史。有些古道经过长时间的风水侵蚀,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损毁。在我们設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要做修复。在修复的选材上,应尽量与原先的规格和材质相似,这样就不会产生不伦不类的效果。在形状摆放上也要尽可能与原先的吻合。
二、国内外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风格的差别
1、国外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国外道路的绿化以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为主,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运用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弥补道路对生物生境的破坏,屏蔽道路给周围居民造成的视觉影响,为道路上的行驶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降低养护管理费用。
2、国内道路景观设计的弊病
我国道路的景观、景观绿化设计往往滞后于道路工程设计,在道路的设计中缺乏工程、景观、生态等多学科系统而有效的合作,使得道路在路线选择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后续的绿化设计又缺乏生态理念。过多重视视觉效果和近期效果,忽视了绿化对环境和生物的生态效益。公路绿化需要繁重的后期养护维持,呈现的景观效果也呆板单一,与环境不相融合。
3、国内风景区在绿化设计程序方面与国外的差异
国外风景区、景区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经过详细的调查与评估。该阶段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基础资料的收集。自然景观的调查评估:根据调查所得的各类景观的特性确定其敏感程度。视觉质量的调查评估:确定道路两旁能集中看到该路的主要区域和道路上沿线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物的主要路段。绿化景观设计首先关注沿线自然植被的保护恢复、行车过程中视线景观的组织,其次才是休息区等一些特殊区域的绿化景观设计。
我国风景区道路的绿化设计中,设计的重点则放在互通式进出口、交叉区、休息区等点状区域及中央分隔带,强调景观效果的夺目性、现代感或文化内涵,对于贯穿景区主干道的边坡、过渡带、层次区等则使用少数几种常用的植物和变化不多的搭配方式进行绿化,很少考虑植物材料与周边自然植被的融合性,更很少有意识地将景区内道路沿线优美的自然景观组织到游客的视线中来。
三、道路与人、景观和谐共存是景区道路设计新理念的根本宗旨
1、加大生态保护,减小植被破坏
在景区道路的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最小程度地损坏原有植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植被破坏,景区道路建设必须坚持“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的指导原则。通过边坡种树植草,或采用网格式、曲面形护坡形式,再造自然景观,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态植被,还游客以美感,还自然以美景。
2、强化道路交通服务功能,体现以人为本
强化道路交通服务功能,体现以人为本,从道路建设和管理的角度,为游客提供更大的方便和良好的服务。在景区道路建设中,我们应充分考虑交通量和游客的需求分析,恰当地选择和调整道路标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沿线服务设施,做到道路标线标志醒目、自然,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优美、功能完善的景区道路。
四、工程示例
某景区坐拥一蓄水量为1230万立方米的水库,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规划开发占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区,湖区不仅开采生产有高品质的矿泉水,还盛产银鱼、甲鱼、河蟹、虾等20多种水产品。优越的发展条件吸引了广大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功能区之一。环湖路的修建是周边地块开发,提升区域土地价值,改善景区景观的需要。 1、道路设计
环湖路采用一块板双向两车道标准,规划道路红线宽12m,车行道宽度7m,两侧各设置2.5m人行道,道路两侧结合地形景观设置浅碟形生态边沟。行车及行人综合考虑,道路纵坡较缓,利用道路横坡排水,由于路面宽度较窄,路拱采用单向坡设置,路拱单向1.5%横坡,坡向临湖一侧。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排水设计
根据景区内道路交通的特点,大型车极少,基本为5人座小型客车,旅游旺季虽交通量较大,但轴载较轻,水害则成为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排水不畅,会产生沉陷、开裂、松散及坑槽等,随着水分自裂缝不断浸入路面面层,沥青黏附性减小,并阻断沥青和集料的相互黏结,进一步破坏结构的整体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水分的作用下,会在接缝处形成唧泥,造成基层湿软,强度下降;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合理有效地安排排水设施,可以保证路面结构处在一种干燥的状态,使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3、边坡排水
表面冲刷是由雨水或地表径流冲击引起的土壤颗粒移动。雨水的作用决不能忽视,它所获得的动能是在冲蚀土壤的瞬间消耗掉的,这使表面径流的冲刷作用更容易发生。表面冲刷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滴状或层状水的冲击强度;主要表现为强降雨或较大降雨。土壤的可冲刷性和边坡坡度的大小;土质边坡或颗粒含量较少的砂性边坡,我省大部份公路路基邊坡均属于此类边坡。土壤的表面保护措施。
环湖路均为路堤边坡,填土高度约1m左右,边坡坡度1:1.5。景区道路若采用砌石护面既增加工程投资,人为痕迹又很明显,与周围美丽景色格格不入。因此植被是保护边坡防止沟蚀的理想方法,只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播种即可。
五、结束语
景区道路设计时应与景区环境紧密结合,生态型设计理念将越来越融入、渗透到道路设计之中。好的设计理念,即可满足道路功能的需要,同时也可满足景观上的需求。对于目前生态型城市的建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彩凤道路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2)41-43
[2]刘昶,胡昂.旅游景区道路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1:290-293.
[3]彭青.园林道路的选材与设计讨论[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92.
【关键词】 道路与环境;设计理念;国内外的区别;和谐统一
引言:
景区道路的设计是景区整体规划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道路系统不仅起到连接景点、丰富景区功能的作用,本身也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做到景区道路设计的人性化,道路与自然、人文历史的和谐统一。
一、道路路线设计的理念
1、先确定道路等级与功能,然后细化设计
道路的设计方法应采用先确定道路等级,然后根据不同等级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行细化设计的方法。道路设计应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服务于景区各个景点、各个功能。首先应考虑的是主干道,主干道是景区交通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连接外部路网与景区内部道路、景区内各重要景点、各重要公共设施之间交通的任务。主干道主要起到进出交通、物资运输、人群疏导等作用,所以不宜采用过于复杂的线型,主要应满足快速、便捷的交通需求。其次,次干道是各个功能区块的交通要道,是主干道的有利补充,主要是解决景区局部交通问题。在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确定后,根据道路等级及道路的不同功能进行细化设计,细化设计主要是利用道路的走向、起伏、装饰样式来凸显设计风格,通过道路串联起每个景点,使游客能够顺利完成游览程序。同时应注意给予游客游览提示的地方,也可以用道路的走向来引导游客。
2、注重道路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性
在景区的大背景下,道路的设计形成了景区的整体脉络,但是并不能改变景区整体环境的大氛围,是在整体环境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功能的过程。道路要与周边环境和谐,不能为了道路而改变环境。景区道路在设计、建设中应坚持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和景观协调的原则。根据景区现状地形安排道路,在必要的地方进行填方挖土,充分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此外,还应采用种植树木、花卉的办法提升景观、绿化效果;在路堤、路堑及结构物的过渡段道路绿化应与景区范围内景观相配合。道路的建设尽最大程度减少对自然风景、植被、古迹的破坏。
3、对道路古迹的保护与修复
景点的古迹保护是在做景点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交通设计上,把古道设计成滨水的休闲步道,让游人在感受人文历史的道路上又可以观赏美景。在路线上,尽量沿用古迹的路线,尽可能的重现历史。有些古道经过长时间的风水侵蚀,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损毁。在我们設计及实施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要做修复。在修复的选材上,应尽量与原先的规格和材质相似,这样就不会产生不伦不类的效果。在形状摆放上也要尽可能与原先的吻合。
二、国内外风景区道路景观设计风格的差别
1、国外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国外道路的绿化以保护和修复自然植被为主,综合考虑环境、生物、人三方面的关系,运用自然、无强烈人工痕迹的绿化来缓解公路与环境的冲突,弥补道路对生物生境的破坏,屏蔽道路给周围居民造成的视觉影响,为道路上的行驶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景观,同时降低养护管理费用。
2、国内道路景观设计的弊病
我国道路的景观、景观绿化设计往往滞后于道路工程设计,在道路的设计中缺乏工程、景观、生态等多学科系统而有效的合作,使得道路在路线选择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而后续的绿化设计又缺乏生态理念。过多重视视觉效果和近期效果,忽视了绿化对环境和生物的生态效益。公路绿化需要繁重的后期养护维持,呈现的景观效果也呆板单一,与环境不相融合。
3、国内风景区在绿化设计程序方面与国外的差异
国外风景区、景区道路绿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经过详细的调查与评估。该阶段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基础资料的收集。自然景观的调查评估:根据调查所得的各类景观的特性确定其敏感程度。视觉质量的调查评估:确定道路两旁能集中看到该路的主要区域和道路上沿线有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物的主要路段。绿化景观设计首先关注沿线自然植被的保护恢复、行车过程中视线景观的组织,其次才是休息区等一些特殊区域的绿化景观设计。
我国风景区道路的绿化设计中,设计的重点则放在互通式进出口、交叉区、休息区等点状区域及中央分隔带,强调景观效果的夺目性、现代感或文化内涵,对于贯穿景区主干道的边坡、过渡带、层次区等则使用少数几种常用的植物和变化不多的搭配方式进行绿化,很少考虑植物材料与周边自然植被的融合性,更很少有意识地将景区内道路沿线优美的自然景观组织到游客的视线中来。
三、道路与人、景观和谐共存是景区道路设计新理念的根本宗旨
1、加大生态保护,减小植被破坏
在景区道路的设计中,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最小程度地损坏原有植被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念。为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植被破坏,景区道路建设必须坚持“在设计上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在施工中最小程度地破坏和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的指导原则。通过边坡种树植草,或采用网格式、曲面形护坡形式,再造自然景观,最大程度地恢复生态植被,还游客以美感,还自然以美景。
2、强化道路交通服务功能,体现以人为本
强化道路交通服务功能,体现以人为本,从道路建设和管理的角度,为游客提供更大的方便和良好的服务。在景区道路建设中,我们应充分考虑交通量和游客的需求分析,恰当地选择和调整道路标准;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沿线服务设施,做到道路标线标志醒目、自然,为游客提供了安全、舒适、优美、功能完善的景区道路。
四、工程示例
某景区坐拥一蓄水量为1230万立方米的水库,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规划开发占地面积为22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区,湖区不仅开采生产有高品质的矿泉水,还盛产银鱼、甲鱼、河蟹、虾等20多种水产品。优越的发展条件吸引了广大中外客商前来投资,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功能区之一。环湖路的修建是周边地块开发,提升区域土地价值,改善景区景观的需要。 1、道路设计
环湖路采用一块板双向两车道标准,规划道路红线宽12m,车行道宽度7m,两侧各设置2.5m人行道,道路两侧结合地形景观设置浅碟形生态边沟。行车及行人综合考虑,道路纵坡较缓,利用道路横坡排水,由于路面宽度较窄,路拱采用单向坡设置,路拱单向1.5%横坡,坡向临湖一侧。路面结构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2、排水设计
根据景区内道路交通的特点,大型车极少,基本为5人座小型客车,旅游旺季虽交通量较大,但轴载较轻,水害则成为道路破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排水不畅,会产生沉陷、开裂、松散及坑槽等,随着水分自裂缝不断浸入路面面层,沥青黏附性减小,并阻断沥青和集料的相互黏结,进一步破坏结构的整体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水分的作用下,会在接缝处形成唧泥,造成基层湿软,强度下降;混凝土板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产生不均匀沉陷,造成断板、错台、开裂等,最终导致路面早期破坏。合理有效地安排排水设施,可以保证路面结构处在一种干燥的状态,使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3、边坡排水
表面冲刷是由雨水或地表径流冲击引起的土壤颗粒移动。雨水的作用决不能忽视,它所获得的动能是在冲蚀土壤的瞬间消耗掉的,这使表面径流的冲刷作用更容易发生。表面冲刷受到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滴状或层状水的冲击强度;主要表现为强降雨或较大降雨。土壤的可冲刷性和边坡坡度的大小;土质边坡或颗粒含量较少的砂性边坡,我省大部份公路路基邊坡均属于此类边坡。土壤的表面保护措施。
环湖路均为路堤边坡,填土高度约1m左右,边坡坡度1:1.5。景区道路若采用砌石护面既增加工程投资,人为痕迹又很明显,与周围美丽景色格格不入。因此植被是保护边坡防止沟蚀的理想方法,只要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播种即可。
五、结束语
景区道路设计时应与景区环境紧密结合,生态型设计理念将越来越融入、渗透到道路设计之中。好的设计理念,即可满足道路功能的需要,同时也可满足景观上的需求。对于目前生态型城市的建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廖彩凤道路设计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12)41-43
[2]刘昶,胡昂.旅游景区道路景观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1:290-293.
[3]彭青.园林道路的选材与设计讨论[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