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启思 彰显人文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词以其语言精练、内涵深刻、意境高远而流传于世,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不学诗,无以言。”先哲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意识到诗歌的力量。《历史与社会》教材中引用的诗词有许多处,其中有意境优美的《天净沙·秋思》,有展现民俗习惯的《元日》,有蕴含深刻哲理的《题西林壁》,有彰显豪迈奔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的诗词和适当引入一些精炼优美的诗词进行教学,就能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深化课堂教学主题,增强学科人文性,起到奇妙独特的作用,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具体说来,可从下面几个环节入手。
  一、以诗导课,先声夺人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它能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他们及早进入状态,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巧妙的导入,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例如在讲《母亲河》一课时笔者引用了李白《将进酒》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并适时提问:“黄河的水真的是从天而来吗?它发源于哪个省?流入哪个海?”并进而引入《三国演义》开篇词中的第一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使学生了解长江流入东海,并让学生迅速从《历史与社会图册》中找答案,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找到后都迫不及待地举手,学习积极性很高,这节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诗举例,事半功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说明某种事理或现象往往需要举例,这时如能选择形象生动的诗词来举例,以诗词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意境、化抽象为形象的说理方式融入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增强抽象问题的直观性,激活课堂教学,增长学生学识,使学生茅塞顿开,欣然接受所学知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盛唐气象》这一课时可引用杜甫《忆昔》诗,因为该诗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粮食产量增加,反映了唐玄宗时期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采用先进农耕技术所产生的效果,学生很快就对唐朝盛世时期的繁荣景象有了深刻的认识。再如在讲授《红色根据地的建立》中“红军长征”这一内容时,引用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寥寥数句就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红军的长征路线、沿途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英雄的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觀主义精神。
  三、以诗明理,激励人生
  “以诗言志”是中国诗学的古训。教师通过引用分析诗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陶冶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情趣,以及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可吟诵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并为学生解释诗意:行事进退,一切皆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岂能为个人的安危祸福而算计!使学生深刻体会林则徐崇高的爱国热忱。当讲《“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一课提到敏感的两岸关系问题时,笔者补充了1949年去台湾的一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老人在临终前写的一首诗《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诗表达了于右任老先生心系祖国,希望两党合作,共同建设一个伟大富强的中国的心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和诗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形成了“希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两岸亲人能早日团聚”的情感体验。在学习《国共的十年对峙》中有关国民党和共产党“围剿”与反“围剿”的相关历史时,笔者引用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并把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讲述,引导学生感受七十多年前那场坚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的波澜壮阔与气势磅礴,感受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以诗结尾,余音绕梁
  我国学者黄政枢指出:“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以诗词结尾的方法新鲜感人,对学生理解知识、识记要点、学习古诗、促进阅读、提高写作能力都有一定作用,可谓收“一石多鸟”之功。如在讲完《古代科技典范》这一内容后,笔者与学生共同创作了一首诗“东汉蔡伦造纸术,变废为宝不简单。北宋毕昇虽贫寒,发明活字替雕版。王祯转轮排字盘,省时省力更便捷。指南工具传播远,世界格局大改变。火药火器威力大,改造世界建家园。黄婆改进纺织术,人们生活更温暖。中华儿女多智慧,科技发明广流传。牢记历史勤努力,民族复兴不遥远 !”尽管所创诗句很幼稚,且多不合对仗、平仄、押韵等古诗格律,但因大致押韵、易记易诵而深受学生欢迎。这样的结尾,既形象生动、精练概括地反映了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条理更清晰,重点更突出,学生印象更深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以及写作、赏鉴古诗文的兴趣,使课堂结尾真正起到了课断思不断、言尽意无穷的作用。
  五、以诗练习,启人思索
  学生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只是间接知识,只有经过必要的练习和实际运用,才能加深理解,牢固掌握。用精美的诗句来设计练习题,既可以巩固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讲完《“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这一课内容时,笔者摹写了李伟华老师的书法诗作:“港珠已属龙,澳璧又完归。两岸烟波连,骨肉一家亲。飞毫阿里山,泼墨长江水。华夏成一统,功与日月辉。”然后设计了几个思考题:“港珠已属龙,澳璧又完归”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华夏成一统”会“功与日月辉”?华夏能否成一统?华夏怎样才能成一统?引诗入题,较好地帮助学生回顾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其思维能力。如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来复习巩固《农耕文明时代(下)》这一单元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教学实践证明,选用这些精美、形象、富有哲理的诗句做练习,既对增加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习的兴趣、提高其文学修养、拓宽其知识面有一定的意义,也有助于历史与社会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巧用诗词,既可以起到激趣启思的作用,又能使历史与社会课堂充满人文意蕴,值得推广和深入挖掘。当然,巧用诗词进行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一要贴切适时,合乎主题,不可生搬硬套;二要形式多样,灵活运用,不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总之,教师只有付出辛勤劳动,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妙用诗词,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湛蓊才编.课堂教学艺术[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付建舟.毛泽东诗词全集详注[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6.
  [3]张金勇,狄玉虹.毛泽东诗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10).
  [4]雒启坤.中学历史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我们学校也积极响应市县教育局的号召,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调整,现在运用的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为了在课堂上熟练地运用,笔者读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在学习中越来越感到“六模块”教学模式的精妙所在,感觉和“三案·六环节”模式很相似,但却是“三案·六环节”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
时下,网上有一本书非常流行,上千万的点击量让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稳居排行榜首位,它就是《明朝那些事儿》。它以幽默的语言,细腻的推理,把明朝两三百年的历史以别样的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例如它的标题是“第一章皇帝是怎样炼成的”,开篇第一句就是“姓名朱重八也叫朱八八(后改朱元璋),职业皇帝(皇帝居然是职业)”这样诙谐幽默的风格当然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样在网上,疯传北京教师进修学校的青年教师袁腾飞的教学
随着微博的发展,“微”成了这个时代标志性文化语言。阅卷,是阅卷教师和学生用学科语言微妙的师生对话。为了更加清楚地定位我校学生现有的问题,笔者用了南京市2012年中考试题作为考试题目。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有幸听到了很多学生笔端流露的“微语”,而有些“微语”让笔者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思考的“微瞬间”。  【试题呈现】  27. (15分)通过三年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主动关心时事,能自觉学习并初步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课主要通过教师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来实现教育目标,笔者认为摆事实比讲道理更有说服力。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用事例来教育学生,效果会更好。  学生爱听事例  事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首先,事例教学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独立意识增强,他们对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特别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比较反感,甚至采取
2011年教育部修订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观察历史课本插图,认真探究历史问题  川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几乎每课都
音乐是美的产物,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又是情感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认为“语言的尽头是音乐出现的地方”。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努力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美,享受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体验音乐美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设舞台,让学生在律动、舞蹈中体验音乐美  在音乐的课堂中,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
哲学的大多数知识点可以归属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的某个部分。但有些属于交叉知识点,不仅仅属于某一部分。还有些渗透着不同部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需要我们辨析体会。从不同角度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全面、准确、系统地掌握哲学知识,提高学习实效,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下面从人教版生活与哲学中选取三个知识
安徽省乃至全国每年都在开展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同样,省内各市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每年也在开展这项工作。本人先后多次辅导学生参加省、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感觉到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教育主管部门和中职学校没能充分运用和挖掘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的作用。下面,就谈一谈笔者的感受和想法。  一、我省开展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推介力度小、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不
在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需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即在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实现综合能力的突破。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点到线,深化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往往考查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程度,突出考查运用基本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福建2012年高考政治试题涉及经济生活中的市场经济、企业发展、诚实守信、社会责任、共同富裕;政治生活中的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理念、
新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政治教材,书面直接呈现的知识相对有所减少,而通过材料展示,需要总结的知识相对增加。所以很多教师都抱怨政治课太活了,不好上,想让学生在课本基础知识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和收获,真的很难。笔者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认为要想上好既符合课改精神,又有真正教学效益的政治课,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构造温馨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  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