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在提昌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语文教学既要减少课时,又要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还要提高质量,出路在何方,那我个人认为在这个背景下出路只有一条:只有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效率。改革语文教学,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这已初步形成共识。现就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谈谈教学思路的转变:
1. 以学懂一篇课文转变为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因为目标在教学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也起着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课它制订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具有特殊的意义。有的教师误以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或者是一篇作文,都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学,一课接着一课地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校长期谈教学进度,得到的回答是课文的层次,而不是语文训练的进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确定语文能力训练目标是改革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大家共知的注意整体性(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等整体目标)、层次性(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外,最重要的还要注意目标的准确性和集中性。
“准确”的依据是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各学年目标的衔接就是小学阶段的目标序列,教师应该熟知这一情况,同时也应掌握并且懂得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目标是这一“目标系列”中的一个环节,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又不能“跳跃式”超前,应该循序渐进。词句训练和连句成段训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不扎实、走过场,就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集中性”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这是因为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形式和分组的形式提供给教师的,并不全是为了学生语文训练的需要,也不能明显体现训练的有序性。
所以在一节课上,教师根本没有必要在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具有规律性的词句和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这样的“点”在一篇文章中虽然不多,但却起到以少胜多的功效。至于课文中的其他语言现象有的可以在一组的课文中进行教学,有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朗读,教师只要从旁作些点拨也就可以让学生去学到了有关的知识了。
2. 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变为安排训练为主线
在教学中有许多语文老师往往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课,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教学时“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其实,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如果以此来安排教学过程,那与要达到的语言训练目标不至于“缘木求鱼”。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的能力。
3. 以集体教学转变为个体学习为主
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今可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却是集体教学活动太多,学生个体的学习太少,多数以讲师的讲为主。教师总是不断面对集体提问、讲解、讨论,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也没有学生的自由思考,没有“潜心去学课文”的时间,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匆忙地在课文中寻找用以回答提问的片言只语,而教学的时间大多是在学生等待提问,以及教师和几位学生中的一问一答中流逝了!
总之,教师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自由,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样我们才算真正的教会了学生,让学生自己能在生活中去生存和学习。
1. 以学懂一篇课文转变为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因为目标在教学中起着导向的作用、也起着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从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阅读教学课它制订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具有特殊的意义。有的教师误以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一篇课文或者是一篇作文,都以讲解课文为目标面面俱到地教学,一课接着一课地完成教学任务,许多教学内容多次重复,所不同的仅仅是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校长期谈教学进度,得到的回答是课文的层次,而不是语文训练的进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确定语文能力训练目标是改革阅读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同时确定教学目标除了大家共知的注意整体性(思想感情、知识、能力等整体目标)、层次性(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以外,最重要的还要注意目标的准确性和集中性。
“准确”的依据是小学阶段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各学年目标的衔接就是小学阶段的目标序列,教师应该熟知这一情况,同时也应掌握并且懂得每篇课文的语文训练目标是这一“目标系列”中的一个环节,能力训练的内容既不可简单重复,又不能“跳跃式”超前,应该循序渐进。词句训练和连句成段训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训练。这方面的训练不扎实、走过场,就影响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集中性”就是在课文中选定几个语文能力训练点。这是因为教材是教学所用的材料。它是以一篇篇完整的课文形式和分组的形式提供给教师的,并不全是为了学生语文训练的需要,也不能明显体现训练的有序性。
所以在一节课上,教师根本没有必要在教学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只能根据既定的能力训练目标,在课文中精心选择几个训练点,即选几个供学生训练用的“例子”。选择具有规律性的词句和段落作为“例子”进行有重点的教学,这样的“点”在一篇文章中虽然不多,但却起到以少胜多的功效。至于课文中的其他语言现象有的可以在一组的课文中进行教学,有的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朗读,教师只要从旁作些点拨也就可以让学生去学到了有关的知识了。
2. 从理解课文内容转变为安排训练为主线
在教学中有许多语文老师往往把阅读教学课上成阅读课,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线,教学时“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其实,阅读课与阅读教学课两者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在阅读中理解语言文字,获取所负载的信息,如果以此来安排教学过程,那与要达到的语言训练目标不至于“缘木求鱼”。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的能力。
3. 以集体教学转变为个体学习为主
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只有在学生自身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培养,所以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如今可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现状却是集体教学活动太多,学生个体的学习太少,多数以讲师的讲为主。教师总是不断面对集体提问、讲解、讨论,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也没有学生的自由思考,没有“潜心去学课文”的时间,被动地等待老师的提问,匆忙地在课文中寻找用以回答提问的片言只语,而教学的时间大多是在学生等待提问,以及教师和几位学生中的一问一答中流逝了!
总之,教师要还给学生学习的权利、学习的时间、学习的自由,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样我们才算真正的教会了学生,让学生自己能在生活中去生存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