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立魂规范落地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ficaln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应合理整合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以目标立“魂”;以探究实验为主要实践形式,以实践养“魂”。通过理念立“魂”,构建有思想的教学设计。遵循文本规范,有利于阅读和交流,发挥教学设计的教研功能;遵循逻辑规范,构建合标准、合规律的教学设计,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将核心素养目标落到实处。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目标;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课程目标落实的载体,是课堂教学实施的蓝本,也是教师间进行教研交流的一种形式。写好课堂教学设计是新手型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也是熟手型教师继续进步的阶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高中生物教学在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应如何把握?本文尝试从“理念”和“规范”角度,对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撰写提出几点思考。

     一、理念立“魂”,构建有思想的教学设计


  魂,即灵魂。这里指在组织教学系统中起关键和主导作用的核心因素。理念是引领一个事物发展的哲学观或价值观。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的一种根本性的判断和看法。课程理念影响着实施课程者的思想和行为,它既指向课程本身,又指向课程的价值和价值实现的途径。
  新课标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宗旨、内容聚焦大概念、教学过程重实践、学业评价促发展等四大课程基本理念[1],其中对核心素养的凝练是具有哲学意味的理念概括。将核心素养列入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这在课程改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新课标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了教学内容,提出了考试评价建议以指导教师课堂教学设计活动。这种调整能够引导教师在生物学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整合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以目标立“魂”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包含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的内涵。其中,核心素养目标属于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则属于课时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产生的结果或标准,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是对学习者经过教学之后将能够做到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在文本表述中,教学目标应具备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教学内容等要素,其中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动词要可观察、可测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些新手型教师往往忽略了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由于教学目标的制订较随意,或者没有对其做深刻理解,造成设计的教学过程没有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的学生活动、采取的教学策略与实际脱节等,这也就谈不上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
  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宗旨。核心素养目标是标尺,它进一步规范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计。教师将核心素养目标与三维目标整合起来,设计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是理念立“魂”的第一步。需要注意的是,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的整合,在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述上要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目标为例。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对渗透装置的条件及植物细胞结构的分析,树立生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对“探究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条件”的实验设计,培养分析和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说出渗透作用的条件;②举例说出细胞膜是半透膜。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尝试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②设计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并实施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质疑,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于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的整合,上述例子采用的叙述方式是:通过……(内容为教学活动),树立……(内容为核心素养目标),三维目标的内容则单独列出。此外,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的整合,也可以采用这样的句式:通过……(内容为教学活动),说明……(内容为三维目标的条目),树立……(內容为核心素养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的整合,要考虑核心素养目标是站位更高的凝练和概括,对课时目标的制订具有上位指导的统领作用。核心素养目标与三维目标并不矛盾,两者的价值取向完全一致。核心素养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课程和课堂教学实施的归宿。三维目标是落实核心素养目标的抓手。在新形势下,如果教学设计抛弃了原有的三维目标内容,那将是“缘木求鱼”,这也只能说明设计者无视课程目标和课时目标的区别,忽视了它们各自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整合核心素养目标和三维目标?首先分析教材,找出要落实的核心素养目标;其次设定三维目标;再次设计教学过程的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最后将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串联起来。
  (二)以探究实验为主要实践形式,以实践养“魂”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能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实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观,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设计以探究实验为主要实践形式的学生活动。生物课堂的实践内容,从广义上包括探究实验、模型制作、模拟实验、科学史经典实验的资料分析、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拓展延伸等。学生在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自律性,也会在实践过程中生成一些问题和困惑。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因势利导的启发下,学生再进行分析、概括和推理,能发展其科学思维能力,多层次、全方位地认识生物学的原理和价值。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引入→渗透装置展示与分析、归纳渗透装置的条件,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动物细胞的吸水实验,归纳出动物细胞是渗透系统→将植物细胞的结构与渗透装置做类比,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探究植物细胞是否是一个渗透系统,预测结果和结论→拓展:细菌等原核细胞是不是渗透系统,联系生活实际(酒精消毒)→建构概念:细胞是渗透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吸水或失水。
  在上述实例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充满实践元素,既有生活经验的调动、类比,也有探究实验的设计,还有联系生活实际的拓展等,以学生为中心对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了核心素养目标(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的有效落实。

     二、“规范”落地,构建合标准、合规律的教学设计


  规范,就是典范、规格,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教学设计的规范包括文本格式规范、逻辑规范等。
  (一)教学设计的文本格式规范
  课堂教学设计的呈现形式一般有叙述式、表格式、主题式等。以叙述式为例,其内容一般包括八个方面,即概述、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设计、帮助与总结。
  1教学目标分析的规范
  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可以将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分开叙述,使层次更加分明。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或单元所要达成的长期性目标,行为动词的指向较为模糊。而课时目标是针对一节课的即时目标,行为动词的指向则较为具体、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核心素养目标要细化到二级目标内容,如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物质和能量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等。核心素养目标与三维目标要自然对应,因果关系也要正确。另外,三维目標的行为动词不可混用。
  在表述教学目标时,一般将核心素养目标后置,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前置作为核心素养目标达成的途径和条件。如果两者前后倒置了,那就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第3章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的教学设计中,如果将教学目标之一表述成“学生能够初步以结构与功能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观念,说出生物体组成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那么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错误。
  2学习者特征分析的规范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为学习设计教学”思想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准则[2]。学生是教学系统的主体,教师的情境创设、问题设置等一系列的教学安排,都是围绕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进行的。这是新课程实施应该具备的学生观。学习者特征分析必须真实有效,可以通过测验和访谈等形式获取学习者特征的第一手资料。
  3教学过程的规范
  教学过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设计意图四个方面,一般采用表格的形式呈现。
  教学过程要说明各个教学环节、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设计意图以及哪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学过程设计还应该画出教学过程的流程图。在流程图中需要清楚地标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媒体使用和评价方式。
  (二)教学设计的逻辑规范
  教学设计的逻辑规范主要包括认知逻辑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认知逻辑是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包括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各种规律和法则。教学过程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教师将教学目标各方面的要求在教学过程的相关环节加以实质对应和落实。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教师必须根据认知逻辑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来设计教学流程,将两种逻辑统一起来。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为例,本节课要遵循的认知逻辑是从直观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是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宏观现象决定于系统微观层面的分子运动,不同生物类群的膜结构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统一性,水的跨膜运输是一种自由扩散。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建构概念,以系统论的原理和规律(整体性原理、结构和功能相关规律等)来认知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关系,这也属于教学设计的逻辑规范。
  遵循文本规范,有利于阅读和交流,发挥教学设计的教研功能;遵循逻辑规范,构建合标准、合规律的教学设计,才能经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将核心素养目标落到实处。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新课标对课程实施的指导。教师应自觉承担起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职责,宏大立意、精准改革,让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扎实落地,将每一堂课变成一块块牢固的、精美的“砖材”,去建造教育教学的宏伟大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邱婧玲,吴秀君.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08(5):100-104.
其他文献
【摘要】统整课程资源,立足单元起始,规划课程设计,整体构筑整个单元的内核体系,细化课时分配。在以上的统摄中,借力类比与对比,先行组织、开山引路,在整体化教学设计中,开启不等式的教学历程,通过“现实生活蕴不等”“等与不等共相生”“迁移之中遇尴尬”“不等求解亦从容”“师生共话等不等”五个环节构建章起始课的版图,为深度学习开辟场域。  【关键词】类比;对比;不等式;章起始课  【作者简介】邢成云,正高级
期刊
【摘要】沪教版高三数学上册第16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中的二项式系数表,即贾宪三角,是该章节教学的难点之一。文章从HPM的视角,以拓展课的形式设计和实施贾宪三角的教学,通过附加式、复制式和顺应式的史料运用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发展历程,感悟其与二项式定理的联系,从中发掘数学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HPM;贾宪三角;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莹,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
期刊
【摘要】“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点统计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着重于平均数的算术教学,淡化了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与统计意义;抑或过度关注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却忽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者尝试基于课标理念分析,融入Hawgent动态数学技术,助力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聚焦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期实现“平均数”这一统计概念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平均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培養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通过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与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根据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5Reading的两次课堂教学尝试和研讨,以英语教学为主题,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尝试,旨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拓宽其广度。  【关键词】跨学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万艳,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
期刊
【摘 要】“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良好载体。如何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积木教具展示的方式来破解难点,但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本质。研究者尝试运用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直观感知、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助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的同时,发展空间
期刊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将之引领入课堂教学中。以“古琴”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课堂为例,构建“古典文化熏陶+英语作文写作”的“复合英语写作课堂”,其实质是基于意象创构的一种教学审美活动。这种中国传统美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探索,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感悟内在的神韵美,让高中生达成“心”与“物”之交融,生成“神”“韵”“味”融为一体之意境,进而完成高中英语学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主题化理念,即以点题发现文本主题,以解题探究文本主题,以结题发掘主题功用。主题化“理路”即在教学过程中寻找标题的主题词,构建课文的主题意义,运用主题线索迁移创新;主题化“理据”涉及打开文本主题之门的劣构问题,基于文本事实观点的循证学习以及利用知识的网络结构重构言语的迁移创新。主题化阅读教学旨在帮助学习者真正参与阅读,促进其认知发展,积极应对学思方面的挑战,在深层阅读中迁移创新,
期刊
一、“现象”与“本质”辩证关系的教学价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内容,教科书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猜想等一系列活动,进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在此类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辅助线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但由于学生可以从图形中直接看到辅助线,因此这个过程中只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没有锻炼他们发现辅助线的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只有
期刊
一、民间音乐进课堂的教学思路  1 培养对民间音乐的审美情趣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017年版)》(以下简称为《课标》)提出了“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的音乐教学基本理念。其中,审美情趣是指“音乐学习者对音乐艺术美感和人文内涵的体验、感悟、鉴赏和评价,以及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创意表达、价值取向和文化追求”。由此可知,我国的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民间音乐咸水歌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如何品析咸水
期刊
一、依标扣本,确立散文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011年版)》将文学作品的学习目标表述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15。  《紫藤萝瀑布》是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唯一一篇教读课文。按照部编教材的编写意图,阅读单元的组织兼顾人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