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究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培養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通过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与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根据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的两次课堂教学尝试和研讨,以英语教学为主题,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尝试,旨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拓宽其广度。
  【关键词】跨学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万艳,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英语教师。
  【基金项目】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语言能力培养的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探究”(L/2018/350)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英语学科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1]。由此可见,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整合,是每个学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核心素养超越单纯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强调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中通过不断反思从而融合知识、技能和情感进而发挥作用。
  二、理论依据
  英语学科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学科知识十分必要。“跨学科”一词最早由哥伦比亚心理学家伍德沃思(Woodworth)公开使用,学术界称之为“交叉学科”。跨学科教学是跨学科理念在教育领域的贯彻和应用。跨学科学习是由英国科学家汉佛莱(Humphreys)在1981年提出的。他认为,跨学科学习是指学生广泛地探索与他们生活环境中某些问题相联系的不同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涉及多个领域,如文学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音乐、美术,从而使技能和知识在多个学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发现、发展和应用。随后,美国学者舒梅克(Shoemaker)进一步发展了跨学科学习。他认为,跨学科的学习把教与学整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反映相互联系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跨学科并不局限于某一门学科或某几门学科,而是以英语教学为主要内容,以提高英语核心素养为目的,与多门学科交叉、结合,其应用的范围覆盖英语教学的多方面。
  笔者围绕跨学科视角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5 Reading部分为例,通过两次连续的教学和研讨,尝试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拓宽其广度,并在跨学科阅读教学尝试中挖掘一些可供借鉴的做法。
  三、跨学科视角下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第一次课堂教学实践
  1.教学目标与总体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旨在让学生了解作曲家谭盾的经历、代表作品、音乐风格,理解“My music is to dream without boundaries”的含义。在备课之初,笔者询问了学生一系列的问题,如“你知道谭盾吗?”“你知道《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吗?”“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颁奖音乐是谁创作的吗?”等,答案基本都是“不知道”或者“知道,但不具体”。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学生觉得文本与时代不符,很难引起共鸣。
  为了引起学生对文本的兴趣,笔者将本节课分成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环节。读前,先通过观看谭盾部分音乐作品和采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相关话题的讨论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教授本课时的重点语言知识,为接下来的阅读扫清语言障碍。读中,快速阅读完成B2的信息记录表和B3的填写对话以解读文本,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读后,通过对B4练习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理解“My music is to dream without boundaries”,并在文中找到例证。
  2.教学反思
  纵观整节课,笔者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达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既掌握了语言知识,学会了新的单词,也厘清了文本的脉络,了解了谭盾的求学经历和个人成就。本节课还运用了视频、音频等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和音乐知识,完成了一次学科融合的教学,但某些环节和课堂呈现出的教学效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读前的导入与文化背景知识的激活无法引起学生共鸣
  本节课以奥运会颁奖背景音乐和谭盾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视频作为导入,但是学生对这两段音频缺乏兴趣,或者说有部分学生并没有看懂。例如,听完奥运会颁奖背景音乐后,笔者询问学生有什么感受。有的学生回答很悲伤,有的回答很庄重,还有的回答不出来。那么这种导入就是无效的,没有将学生的情绪引导到本节课的主题上来。笔者再问学生“谭盾对获得奥斯卡奖项有什么感受”。虽然学生可以回答,但此类问题可以用图片替代,不需要花费时间观看视频。由此可以看出,课前导入存在浪费教学时间和没有真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质量。
  (2)读中环节过于单调
  读中的两遍阅读,一遍泛读找出主旨大意,一遍精读找到文章细节,中间穿插若干视频、图片,只是粗略地将文章脉络梳理一遍,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但对文章中的内在联系,学生并没有时间或者机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梳理,因而对于谭盾的人物形象仍然是扁平化的认识。
  (3)读后扩展环节不够开放,且层次较浅
  在读后的扩展环节,笔者就“My music is to dream without boundaries”这句话,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到例证。虽然学生能够很快找出,但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只是围绕文本中的几句话,缺少自己的想法。这种设计只是从形式上考虑了对目标语言的操练,很少提及文本中传递出的中西方音乐的交流与融合,忽略了学生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无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俗世奇人》作为一部文学上的社会风俗画,所写之人性格迥异,所叙之事妙趣横生,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使用“以篇达类”的教学方式,通过一篇文章的教授带动整本书阅读,做到融会贯通,实现由这一篇走向另一篇,乃至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圈点批注;以篇达类;能力迁移;整本书阅读;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刘洪亮,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整本书阅读”教学已经从倡议阶段向具体实施阶段迈进。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能力较弱,注意力易分散。因此,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猜角色、读目录、品情节、聊作者四个方式,让学生在趣味的互动活动中完成整本书的阅读任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许燕平,靖江市新桥城实验学校教师。  一直以来,语文学习以单篇和短章为
期刊
【摘要】三视图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学生对于三视图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空间想象力不足,导致如何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具体的、直观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视图;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罗宇军,中学高级教师。  【基金
期刊
【摘要】现如今有很多人认为初中数学难学,并受到很多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自卑心理,成了数学学困生,因此,消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自卑心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研究者首先分析学生数学学习自卑心理的特点和表现,然后揭露其形成的原因,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践,探讨消解学生数学学习自卑心理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学习;自卑心理  【作者简介】张昆,中学高级教师,
期刊
【摘要】“画句—圈词—品情”,是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内容的一种方法。文章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说明其运用流程,旨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文本审美意蕴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学习方法;动词教学;审美意蕴  【作者简介】戴红稳,文学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学科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许慧,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
期刊
【摘要】在数学微专题中融入问题链教学的理念,通过对“认知冲突链”“思维导向链”“内化提升链”“拓展深入链”的有序设计,进而推动传统课堂的转型,促使学生的学习从“想学”到“学会”“会学”“乐学”的跨越。  【关键词】问题链;微专题;两边夹  【作者简介】吕增锋,中学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微课开发。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9年度重点规划课题“精准·自主·深度:基于‘学历案的高中数学微专题
期刊
【摘要】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根据实践式教学的特点,在具体的图形认识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从设计实践式教学目标—拟订小组,布置任务—动手操作,感知体验—主题分解,提出问题—实践探究,感受领悟—评价总结,思维构建等方面组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统整课程资源,立足单元起始,规划课程设计,整体构筑整个单元的内核体系,细化课时分配。在以上的统摄中,借力类比与对比,先行组织、开山引路,在整体化教学设计中,开启不等式的教学历程,通过“现实生活蕴不等”“等与不等共相生”“迁移之中遇尴尬”“不等求解亦从容”“师生共话等不等”五个环节构建章起始课的版图,为深度学习开辟场域。  【关键词】类比;对比;不等式;章起始课  【作者简介】邢成云,正高级
期刊
【摘要】沪教版高三数学上册第16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中的二项式系数表,即贾宪三角,是该章节教学的难点之一。文章从HPM的视角,以拓展课的形式设计和实施贾宪三角的教学,通过附加式、复制式和顺应式的史料运用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发展历程,感悟其与二项式定理的联系,从中发掘数学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HPM;贾宪三角;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莹,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
期刊
【摘要】“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点统计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着重于平均数的算术教学,淡化了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与统计意义;抑或过度关注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却忽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者尝试基于课标理念分析,融入Hawgent动态数学技术,助力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聚焦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期实现“平均数”这一统计概念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平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