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美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探索

来源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any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将之引领入课堂教学中。以“古琴”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课堂为例,构建“古典文化熏陶+英语作文写作”的“复合英语写作课堂”,其实质是基于意象创构的一种教学审美活动。这种中国传统美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探索,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感悟内在的神韵美,让高中生达成“心”与“物”之交融,生成“神”“韵”“味”融为一体之意境,进而完成高中英语学科课堂的教书育人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中国传统美学
  【作者简介】蓝日模,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基础教育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广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书记。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1]。课堂是培育青少年人文精神的主渠道,因此各学科应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探索各自有效的培养青少年人文精神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各个学科的课堂灵活起来,让学生灵动起来。英语是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在培养青少年的人文精神方面,其教学方式、方法与其他非语言学科有一定差别,即便是与同为语言学科的汉语的教学方式、方法亦不尽相同,突出表现为英语学科很难从西方文化教育中培养具有中华文化之人文精神的青少年。但英语学科也并非不能有所作为,英语课堂可以立足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习、掌握和感悟,最终转化为英语表达的方式,准确地向外国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这个过程是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实在在的体验、内化过程,也是学生掌握中华传统文化本意过程。这个本意过程能有效地让学生准确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而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核心建立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基础之上。因此,在中国美学视角下的中华传统文化之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何谓中国传统美学
  五千多年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礼乐文明为根基,积淀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的不同主张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源头。中西方文化对宇宙自然的这种不同认识,导致中西方对美的不同认识:西方偏好自然美、形式美,中国则崇尚天人合一,感悟内在的神韵美。
  中国传统美学追求“心”与“物”之交融,追求“神”“韵”“味”为一体的意境。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产生意象。意,乃人之情意;而象,既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包括物象、事象及其背景),又可指人创造的拟象。只有当意和象交融,生成审美的意象,文章中的“美”才产生,如古人有“因象而求意”。可见,审美活动是意象创构,其过程就是意象创构的过程。中国传统美学的真正内涵是引领人不断地向艺术性的生活方式靠近,并生成审美意识,进而感受美、感悟美甚至创造美,产生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思考与追寻。当今,武术、书法、剪纸、京剧、中国象棋、古琴、二胡、琵琶等几乎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名词。这些具化的中华传统文化代表之所以受到世界的喜愛,是因为它们处处洋溢着中国传统美学之芬芳。不断挖掘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价值,并向世界传播,是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职责。
  二、中国传统美学融入高中英语作文教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
  1.中国传统美学融入作文教学之必要性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追求地道的、规范的英文表达,主要学习西方文化。英语国家大量地道的文章被引入课堂,容易让师生忽视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美学。学习英语的本义是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文化,但我们不应丢弃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借鉴的初衷,是自觉地使国外先进文化“中国化”“本土化”,成为适合中国并为中国服务的文化,这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教育的第一任务,是要让这一国家这一民族里面的每一份子,都能来认识他们自己的传统[2]20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美学意在对内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对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小学生自幼接受中国传统美学的熏陶,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系统学习,到高中阶段对中国传统美学也有了较系统、较深刻的了解,且其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具有对外表达、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因此,将中国传统美学融入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是非常适时的、必要的。
  2.中国传统美学融入作文课堂之可行性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初步的写作能力”[3],因为写作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4]。中国传统美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有利于破除陈旧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5]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实现“写作课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表达和创造的过程之中”[6]的教学目标。
  英语写作教学方法主要有结果写作法(product approach)、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体裁写作法(genre approach)[7]。这三种方法关注的侧重点分别是作品的格式、作品的作者和作品的读者。西方的一些研究认为,过程写作法之所以成为英语写作教学的主流,是因为它关注课堂的主体——感情丰富的学生。我国的英语课程改革,也一直倡导教学应尽可能在真实自然的语境中进行。中国传统美学视角下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正是过程写作法的“写作准备阶段(prewriting)”[8]:基于中国传统美学视角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输入高中英语写作课堂,实现英语写作“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写作的全过程”的要求,使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感悟“美”,在“美”之意境中不知不觉地丰富自己的情感,从而超越自己的认识,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形成更丰富的文化感悟与审美体验。
  三、中国传统美学融入高中英语作文课堂之教学策略
  英语并非是中国学生之母语。绝大多数高中生学习英语的主要渠道是课堂,并不具备真实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传统的英语写作课教学,一般是为了写作而教写作,普遍存在“内部高考英语作文万能套用模板”问题。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往往容易忽略所写内容背后的文化内涵。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有效教学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其中情境创设至关重要。因此,要想在英语作文课堂教学中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就必须在学生写作之前创设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而这种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最自然、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在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之上的“古典文化熏陶+英语作文写作”这种“复合英语写作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三视图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高考命题的热点。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学生对于三视图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空间想象力不足,导致如何根据三视图还原几何体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研究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处理,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变为具体的、直观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三视图;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罗宇军,中学高级教师。  【基金
期刊
【摘要】现如今有很多人认为初中数学难学,并受到很多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了数学学习的自卑心理,成了数学学困生,因此,消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自卑心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促进其健康成长。研究者首先分析学生数学学习自卑心理的特点和表现,然后揭露其形成的原因,最后基于理论与实践,探讨消解学生数学学习自卑心理的实践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学习;自卑心理  【作者简介】张昆,中学高级教师,
期刊
【摘要】“画句—圈词—品情”,是阅读教学中理解文本内容的一种方法。文章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的教学设计为例,具体说明其运用流程,旨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文本审美意蕴的感悟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学习方法;动词教学;审美意蕴  【作者简介】戴红稳,文学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学科专业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中小学语文教学;许慧,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
期刊
【摘要】在数学微专题中融入问题链教学的理念,通过对“认知冲突链”“思维导向链”“内化提升链”“拓展深入链”的有序设计,进而推动传统课堂的转型,促使学生的学习从“想学”到“学会”“会学”“乐学”的跨越。  【关键词】问题链;微专题;两边夹  【作者简介】吕增锋,中学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微课开发。  【基金项目】浙江省2019年度重点规划课题“精准·自主·深度:基于‘学历案的高中数学微专题
期刊
【摘要】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根据实践式教学的特点,在具体的图形认识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从设计实践式教学目标—拟订小组,布置任务—动手操作,感知体验—主题分解,提出问题—实践探究,感受领悟—评价总结,思维构建等方面组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统整课程资源,立足单元起始,规划课程设计,整体构筑整个单元的内核体系,细化课时分配。在以上的统摄中,借力类比与对比,先行组织、开山引路,在整体化教学设计中,开启不等式的教学历程,通过“现实生活蕴不等”“等与不等共相生”“迁移之中遇尴尬”“不等求解亦从容”“师生共话等不等”五个环节构建章起始课的版图,为深度学习开辟场域。  【关键词】类比;对比;不等式;章起始课  【作者简介】邢成云,正高级
期刊
【摘要】沪教版高三数学上册第16章“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中的二项式系数表,即贾宪三角,是该章节教学的难点之一。文章从HPM的视角,以拓展课的形式设计和实施贾宪三角的教学,通过附加式、复制式和顺应式的史料运用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发展历程,感悟其与二项式定理的联系,从中发掘数学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学生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HPM;贾宪三角;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李莹,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
期刊
【摘要】“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点统计知识。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着重于平均数的算术教学,淡化了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与统计意义;抑或过度关注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却忽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使得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作者尝试基于课标理念分析,融入Hawgent动态数学技术,助力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聚焦平均数的统计意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以期实现“平均数”这一统计概念的教学价值。  【关键词】平均
期刊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培養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通过跨学科领域的主题探究与活动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文章根据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5Reading的两次课堂教学尝试和研讨,以英语教学为主题,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尝试,旨在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深度、拓宽其广度。  【关键词】跨学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万艳,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
期刊
【摘 要】“体积和体积单位”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良好载体。如何让学生理解该知识点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积木教具展示的方式来破解难点,但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本质。研究者尝试运用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技术,加强实验操作、直观感知、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助力学生理解数学本质的同时,发展空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