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受旱农民像城里人一样有水喝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5667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南大早提醒政府,必须对农民承担起这样的公共财政责任。为此,政府必须把“财政均等化”作为一项安排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确定下来,并认真地执行
  西南发生大旱,各级政府动员起来,投入到抗旱救灾中。比如,政府派出工程队在西南地区紧急打井,北京有关部门组织青少年向灾区民众捐水。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是,本次大旱已经暴露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制度问题:政府对乡村地区基础公共设施存在巨额投入欠账,现在各级政府必须立刻严肃地思考如何扭转这种局面。
  自年初以来,媒体、官方就在谈论西南大旱。不过,大旱似乎可以分解为两个不同的问题:一是农民的饮水问题,二是农业生产、粮食减产或绝收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当然有关联,但其性质毕竟完全不同。
  如果我们把注意力集中于饮水问题,立刻会发现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现象:媒体报道的饮水困难的居民都生活在乡村。图片上那些辛苦取水的人都是农民,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饮用不清洁水的场景,最令人伤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几乎没有城镇出现饮水困难的报道。这样一个严重的不均等现象之所以被人们忽略,实在是因为,人们似乎本能地以为,这种局面是很正常的。
  但是,略加思考,我们就不能不说:这种局面是当代中国最大的不正常现象,也正是本次大旱之所以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的原因。考察网络舆论、尤其是政府发出捐款抗旱倡议之后网络舆论的反应,可以看出,本次大旱,真正触动人心的其实是宣传与现实的强烈反差:据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了三十年,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已经达到世界第二;又据说,中国人从来不缺钱,仅仅是昆明市,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每年就数以百亿计。然而,仅仅因为天气干旱,云南、贵州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却无水可喝,连最基本的生存都面临危机。公众不能不产生一个强烈的疑问:为什么?
  这一点,才是面对本次大旱,全社会、尤其是决策层应当思考的最大问题。可以说,导致农民无水可喝的根本原因,不是干旱,而是政府的失职。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政府对乡村、对农民采取了一整套歧视性政策:大规模地汲取乡村资源,80年代之前是粮食,80年代之后是劳动力;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资金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农民。政府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于城镇,尤其是大中城市。政府花在每个农民身上的公共资金,与花在每个城镇居民身上的公共资金的规模,无法相提并论。
  也就是说,政府财政对乡村、对农民采取了系统的歧视性政策。本次旱灾中出现过一张广西东兰县老农跪求政府修路的照片,当地政府出来反驳说,那是农民作秀。据说,政府已安排补助资金6万元修建这条公路,其余由农民以投工投劳的方式修建。由于村庄外出务工较多,政府便用以资代劳的办法筹资。这个小故事也恰恰透露了政府对城乡居民承担公共责任的制度性歧视:城镇建造道路,似乎从来没有法律、政策要求城镇居民投工投劳,也从来没有要求城镇居民以资代劳。那么,何以这样的制度却可以加诸农民头上?正是这样的制度让旱灾透出异样的味道:农民是这个国家的国民,他们却只能靠天喝水。
  这样的歧视性财政支出制度该从根本上予以改变了。现代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国民一律平等。它不仅要求民众相互之间相互尊重,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论他生活在城镇、乡村,生活在首都还是云南、贵州。这种平等,既包括政治、法律权利的平等,也包括福利的平等,即使考虑到地区差异,起码也应当做到,每一个国民都可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品,比如清洁的饮用水。这一点,以现代社会的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比如,即便是在云贵这样的山区,政府只要愿意,完全可以为每个村庄建设常规的或简易的自来水系统,这并不用花费多少资金。
  西南大旱提醒政府,必须对农民承担起这样的公共财政责任。乡村再遇到大旱,可以减收、绝收,但农民起码有水可喝。为此,政府必须把“财政均等化”作为一项安排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确定下来,并认真地执行。所谓均等化的含义就是,各级政府用以乡村居民的人均公共支出规模,应等同于用于城镇居民的人均支出规模。考虑到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巨额欠帐,甚至在一定时期,比如八年、十年内,省级政府和中央级政府的财政应当实施一项向乡村倾斜的特殊政策,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小城乡公共基础设施之间现有的巨大差距。
  这也是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良好契机。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城镇化,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乡村巨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全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发动机。
其他文献
2011年7月9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七星湖。第三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在这里举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亿利资源集团(以下简称“亿利”)董事会主席王文彪成为了会场上的明星企业家。  韩国前总理李寿成在尝过亿利精品园的黄瓜和西红柿后说,他看到中国防沙治沙的成果;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亿利和当地政府,农牧民紧密合作,走出了一条防沙治沙和产业化的新路子。  在过去二十年,亿利集团把5000
城市,是人类文明最为复杂的产物之一。城市魅力大小取决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之间构成的沟通网络和互动关系    2008年11月份,Sweco建筑公司有幸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瑞典馆的设计方。尽管我们公司曾经参与过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但担负设计世博国家馆这项有趣而重要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第一次。  我与我的同事Christer Stenmark被指定为场馆设计的负责人。这让我觉得既自豪,又有
这座城市怀念死者时极尽哀恸。但送走死者后,生者充满了力量    4月17日,震后第3天早上8点,在玉树城边的山坡上,那两条深得发黑的火葬坑凄厉耀眼。  遇难者的遗体被覆盖上干柴、酥油和吉祥草等香料,周围用经幡围起。一位妇女远远地唱起哀悼死者的歌曲,凄凉婉转,她唱一会儿,停一会儿。  这是玉树人送别亲人的时候,这两道深沟将和4月14日的那场7.1级剧震一起,纳入玉树一代人的回忆。  喇叭里诵经的声音
从9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到刚闭幕不久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都强调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并强调解决之道在于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等。  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胡锦涛着重强调要加强社会管理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和服务体系建
2008年12月24日,在和几个朋友简单聚餐后,一本卷了边的《行政能力测试习题集》陪伴陈藻度过了本该尽情娱乐的平安夜。陈藻一页一页翻过书,眼光却很少停留在书页上。宿舍的窗户外面,一个个寂寞或喧腾的烟花盛开,但这众人狂欢的平安夜似乎与25岁的应届毕业研究生陈藻无关。她整夜想着的,都是两天后去上海参加的公务员考试会不会考砸了。  再过两天,一场或许改变她命运的公务员考试将在上海开考。“临阵磨枪,不快也
放眼整个上海市,社保案之后一系列官员新的违纪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界的关注。“近两年,我们纪委立案查处的局级干部17人,处级干部100多人,有些案件是恶劣的,也是惊人的。”中共上海市市委书记俞正声在2009年底主动约见媒体时,如此说道    上海市普陀区区长蔡志强在他的第46个新年前出事了,消息来得有些忽然,让周围的人始料未及。  此前2009年12月13日,上海市纪委宣布,上海市普陀区原区长蔡志强因涉
从历史的切口里,郭冠英逐渐看清了自己的家国。他所爱之国,应是一个形而上的中国。他的爱更有情结的意味      2009年3月11日,民进党籍“立委”管碧玲就“范兰钦”写文章侮辱台湾向台湾新闻局局长苏俊宾提出质询。几天之后,这个指控就成了岛内最热的话题。一些台北市议员穿上绣有自己名字的马甲,坐在道路边示威起来,还燃起了节日用的花炮。  可到这个时候为止,上过“范兰钦的博客” 或者知道郭冠英的台湾民众
在新闻记者是否受贿尚存争议的情况下,受贿指控,已经让记者在舆论上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就像民众倾向于下意识地相信记者的报道属实一样,大家似乎也对记者的受贿指控缺少怀疑。    新闻记者与被监督的官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到了2008年,呈现出一种出人意料的井喷状态。  2008年1月,辽宁西丰县警方以报道涉嫌诽谤该县县委书记为由,要对《法人》记者朱文娜强行拘传;12月,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检察院声称在最高检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西这座小县城的垃圾分类,是中国各大城市的“先知”样本    “中国茉莉之乡”广西横县。  一个可乐瓶刚被抛进横县横州镇西街某小店门前的一个垃圾桶里,即刻引来了女店主条件反射似的喊声——“不能丢那里!那个桶是用来装不可回收的!”  她从店里出来,捡起可乐瓶,拿回店内一个角落,那里还堆放着十几个饮料瓶。这个红色的垃圾桶旁边,还有一个垃圾袋,装着一袋等着堆肥的烂菜叶。  很难从女店主的
不仅在体育传媒领域,即使放眼整个中国报界,《体坛周报》也堪称市场化改革最决绝、最声名显赫的一个。瞿优远创建了这一切,他被尊为“老大”,像国王一样俯视自己的帝国,指点江山,大权独揽。  “了不起的报人、企业家”,别人这么看他,他自己也一样。《体坛周报》看起来就是他的,在经历过一系列改制之后,似乎更像了。直到他突然消失于众人视野,随后被“双规”,人们才蓦然想起,他还有一个处级干部的身份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