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之父:中国制造怎样征战美国市场?

来源 :中外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_1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注:美国作为全球营销最发达的土壤,无疑孕育着最丰富的营销机会与营销智慧。从本期起,我们将会每期邀请美国著名营销大师、“定位之父”阿尔•里斯(Al Ries)先生,围绕中国企业当前的热点营销挑战,提出他的独到高见,敬请关注。
  
  一系列中国制造在美国出现的公关危机,引发了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存在问题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许多计划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的担忧。
  为此本刊专访了“定位之父”、美国商业营销协会会长里斯先生,对自己眼中的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市场表现,以及应该如何“征战”美国市场提出了建议。
  
  品牌,而非产地
  
  《中外管理》:作为长期生活在美国的营销专家,您眼里的中国公司,目前在美国市场上表现如何?
  里?斯:虽说美国市场上的“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公司在美国的营销、品牌创造和公关活动却凤毛麟角。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一般是以美国品牌(而非中国品牌)的名义进入美国市场。美国消费者除非仔细地去找“中国制造”标志才能知道这个产品是来自中国的。
  事实上,很少有消费者这么做。大多数人不在乎产地,而更关注品牌。其中一个例外是联想,因为大部分买电脑的顾客都知道这是一个中国产品。目前联想在美国进行大规模的以“新世界,新想法”为题目的宣传和公关项目。
  中国产品在美国商场不大起眼(因为是在美国品牌的名义下销售)的同时,中国产品已经吸引报纸、杂志、传播、电视等媒体的大量关注,关于中国和中国产品的报道比其它国家多得多。
  《中外管理》:尽管关于中国产品的报道很多,但市场表现并不令人满意。在您看来,如果中国企业要在美国市场取得突破,您认为应该如何做?
  里?斯:首先要问的是“我们要卖产品,还是卖品牌?”如果答案是“卖产品”那企业永远不会实现突破。如果答案是“卖品牌”,那在美国的中国企业会很有希望。
  这里还存在一个大问题,创建品牌会需要很长时间,这就是需要企业有“耐心”的原因,但“耐心”却往往是中国和美国的企业最缺乏的资源。以丰田为例,去年丰田在美国的销售量是2,620,825辆汽车,比福特汽车公司多(2,559,133辆),比通用汽车少(3,822,611辆)。此外,丰田是一个利润率非常高的企业,福特和通用却不是。
  丰田并非一夜成名的,它一共用了8年销售量才突破了1万辆。今天它的一个授权汽车商一年能卖上2.5万辆汽车。
  几乎所有有实力的品牌是通过比较长的时间建的。大众的起飞很慢,宝马的起飞很慢,富豪起飞很慢,奔驰起飞很慢。包括这些和许多其它品牌,至少有10年它们才开始取得好的业绩。
  
  抢占“心智资源”
  
  《中外管理》:您总会强调企业在消费者中“心智资源”的重要性,在美国消费者的“心智”中,中国制造实际上意味着什么呢?
  里?斯:大部分的美国消费者对“中国制造”没有特定的看法。但对很多的美国消费者来说——“中国制造”代表的是高质量和廉价,尤其是对中国制造的家具和家庭用品。这应该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有价值的认知。
  当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最近几个月有过中国制造的牙膏、海鲜、动物饲料、轮胎和玩具的召回。但是,几个月以后人们会逐渐忘记所有这些负面认知。
  《中外管理》:看来,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是占据着一定的心智优势的,但仍面临着不少挑战,您认为这些挑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里?斯:我认为这些挑战来自中国企业家在美国市场销售产品能力的不够自信。最终,他们往往会委托其它如Mattel、Nike等第三方公司负责销售。
  的确,对决定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存在巨大的语言和文化障碍,如果负责人不懂英语并且不了解美国市场,那在美国的市场操作对他来说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的看法是,雇佣双语的土生土长的美国华裔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美国有不少很能干的华裔美国人,这些人中将会有负责一个中国公司在美国的分公司的理想人选。
  《中外管理》:您把抢占“心智资源”的营销战分为防御战、进攻战、侧翼战和游击战。在您看来,中国的企业应该用哪一种方式打进美国市场?
  里?斯:侧翼战。换句话讲,找到一个能做第一品牌的新品类。拿汽车来说,大众在低端通过跟通用汽车做侧翼战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时大众是第一个在美国市场上出现的微型经济车品牌。在高端,奔驰攻击了通用的侧面,从而取得了成功。奔驰是美国市场出现的第一个高档汽车品牌。
  大多数的行业领导者会保持一种“等着瞧”的态度,看看对手的新品牌成不成功,如果成功就推出我们自己的品牌,但那时候已经太晚了。这就是后来者的机会。
  
  聚焦、聚焦、再聚焦
  
  《中外管理》:如果中国企业想利用美国消费者目前的认知制定自己的战略,您有什么具体建议?
  里?斯:在房地产业里,最关键因素是1、位置;2、位置;3、位置。在营销业里,最关键因素是1、品牌;2、品牌;3、品牌。只有少之又少的中国企业致力于在美国培育品牌,大多数企业的战略完全是围绕着卖比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家更便宜的产品展开的。
  那是一个注定要失败的战略。每天,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成本都在增加。今年1月份,中国的货币膨胀率达到了11年来最高的7.1%,2月份更糟糕,是8.7%。因此,人民币的升值使得美国市场上的中国产品越来越贵。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5%。
  《中外管理》:能找到一些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上的例子分析一下吗?
  里?斯:我想起在美国致力于培育品牌的中国企业:华为与联想。但它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糟糕的名字。在中国,这两个名字或许没问题,但在美国则不然。一个不好的名字不会变好,如果一个企业想创建一个世界级的品牌,必须从一个好的名字开始,例如Mercedes(奔驰)。
  好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起点,下一步是设计一个好的战略,但华为和联想都没有好的战略。它们有广泛的产品线。但是除非它们聚焦在某一方面,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名字在消费者的心智里代表什么。如果你什么都卖,你就什么都不能代表。
  另外,最近有了许多关于中国汽车将进入美国市场的报道,大部分是讲中国最大的独立汽车公司奇瑞。去年7月份,奇瑞与美国道奇公司签了协议,奇瑞为道奇代工微型车,并通过道奇品牌在发展中国家销售。奇瑞正在走一条与中国纺织品、家具、玩具相同的路,换言之,制造将在美国品牌的名义下销售的产品。
  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营销战不取决于做更好的产品,反而取决于做更好的品牌。如果你的产品是在别人的品牌下销售,你怎么做更好的品牌呢?
  还有,联想现在在美国做的公关活动,用的口号“新世界,新想法”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概念。也许在会议室听起来不错,但它永远不会进入美国消费者的心智。
  《中外管理》:有不少中国企业,为了掩盖产品来自中国的身份跟美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您认为这样做有效吗?有没有什么可以给他们提供的建议?
  里?斯:我怀疑这会有效。在我看来,能取得成功的这样的合作企业,没有多少。一般只有5-6年就开始分散。
  中国企业不需要这样的合作关系,已经拥有很大优势,他们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中国品牌本该在美国市场很多领域占主导地位。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因为中国企业不去建立品牌。
  对于今天的中国企业而言,建立品牌,最关键的三个原则是:1.聚焦;2.聚焦;3.聚焦!管理
  (本文译者系里斯(伙伴)中国公司总经理 )
  责任编辑:邓勇兵
其他文献
如何理解JIT?  一般人常将JIT (just in time)误认为就是丰田生产方式,虽然丰田生产方式最主要是体现在JIT上,但二者不能等同。而有太多的人在理解JIT时,以为实施JIT就是要做到没有库存、做到看板管理、做到减少浪费,这样常常导致企业的生产系统并没有大的改变,甚至反而产生更多浪费。  JIT体现在拉动式生产,这是判断一个企业是不是真正改造了生产模式的衡量标准。JIT是一种生产方式
期刊
作为一位企业家,甚至作为一个企业领袖,王石提出“10元捐赠论”,究竟对不对?在大众的滔天谴责声中,他选择道歉,究竟对不对?中国企业在现代化进程中,西化组织文化,究竟对不对?当企业文化与社会现实碰撞时,选择东方式的柔忍妥协,究竟对不对?  抛开大众市井眼光,单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观点也截然不同。我们此刻,但求从对王石事件的个案争论走入探求深层次的文化建设问题,并提供一些理性思考。
期刊
万科董事长王石多次在公开场合,就他在汶川地震初期的言论向公众表示道歉。但是,这样的道歉肯定会对万科的企业文化造成伤害!    道歉,就是屈服    企业文化的建立,首先是企业领袖的形象和表率作用。  关于道歉这件事,作为万科董事长,王石敢讲真话,勇于承担责任;可另一方面,他却不能坚持真理,而屈服于公共舆论压力——这就是王石道歉给出的万科企业领袖形象。  那么,王石的道歉给万科起到了怎样的文化表率作
期刊
品牌的本质不在于正面或负面报道有多少,而是要通过聚焦占据某一个品类的消费者心智。    全球营销界从来不缺少理论。但大浪淘沙,其中的经典则如一条条生生不息的河流,在不断延伸和演进。营销理论中若论经典,除了“4P”,当属“定位理论”。但是“定位之父”艾里斯并没有让“定位理论”仅仅成为经典,而是一直在扩大它的实践范围,也不断针对新的情况予以发展。  在今年6月“里斯08中国行”活动中,《中外管理》针对
期刊
绕不开,就结盟  夏新巨亏!在2006年扭转巨亏,并迅速蜕变为国内A股市场上最赚钱的公司后,2007年,夏新再度跌入低谷……  春兰巨亏!因为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而遭遇“戴帽”,最新的亏损更使春兰陷入到了退市的窘境中。  怎样做,才能力挽狂澜?  夏新电子的空降兵,履新刚刚4个月的新总裁卢振宇推出的举措之一,便是改造渠道。夏新电子证券事务负责人已经表示:公司近期会将各地的子公司全部撤销,降级为办事处,
期刊
危机往往即是转机。中国的角色,无论  中国政府或各国,都应给予更多的重视。    还有谁的日子好过?  次按风暴形势如何了?  美国前联储局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有超过五成的几率(前此他的说法是三成)陷入衰退,而现在还没有真开始;大炒家索罗斯则断言美国将进入衰退已成定局,且英国将紧跟美国后尘;IMF总裁凯恩则呼吁该由政府进行大力干预,干预必须成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外的第三通防线,而且最好是多国联手
期刊
安全和宽容可以培养创造力,排斥和挑剔则会阻碍创造力。如何让错误来成就创造力?    Stella Polaris是芬兰的一个即兴发挥社团,也是一个培训社团。  在这个成立于1990年的社团当中,历年最热门的培训就是“展现失误”。这是个“即兴演出式”的项目,其内容就是受训者的表演,由一个演员在一群观众面前同时完成演出、编剧、导演的任务。这无疑是完美主义者的恶梦,因为演员常会不断犯错,不断被观众笑。 
期刊
战争中要抢占高地,商战中也一样,也要寻求一个制高点,从下往上跑只能被动挨打。    IT业内,刘英武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  在这个行业已经打拼了近四十年的刘英武,曾经在IBM留下了辉煌的背影,曾经用两年时间将宏碁的销售额从5亿美元提升至15亿美元,曾经帮助日月光重新夺回全球IC封装测试第一的宝座。然而这一次,年近七十的刘英武选择了一条全新的路。  “五年一个阶段,三个五年之内,我要打造出一个世界级
期刊
当培训需要与战略相结合,当打造学习型组织成为企业目标时,那也许你的企业就需要一位“首席学习官”了。    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惟一方式,是确保你的组织学习速度比竞争者快。而组织学习能力都是需要被管理、被引导、被塑造的。其中CLO (Chief Learning Officer,首席学习官)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承担整合学习资源、引领企业变革的任务。  不过,作为一个诞生不久的岗位,首席学习官的权力边
期刊
回归渠道是理性的吗?深受关注的厂商关系,在现在以及未来,会走向何方?    如果给近年来的商业史归纳节点的话,董明珠与黄光裕断交可算一例。  事实上,这也是家电业回归渠道的引点。而其他更多的行业,则在自然的经营压力中纷纷感受到节点的到来。以当年秦池的倒掉为代表,当生产企业发现:自己的产品已经养不起那么多人,盈亏平衡被打破,就会在反思中调整。于是,回归渠道开始成为潮流。  但这种回归是理性的吗?广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