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职高生语文程度较差,学习习惯没养成这个特点,语文教学应有别于普高教学,要有自己的特色。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自信心、自尊心,愉快而轻松地完成语文教学。
【关键词】职高生 特色 学情 教情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应用写作的能力,但职高学生文化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兴趣欠浓,信心不足,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职高生的语文能力很差,名为高中生,实际语文能力却低得可怜,有的学生甚至连普通的家信、请假条、申请书之类的日常应用文都不会写,阅读文章的能力更是叫人哭笑不得。时下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大都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几乎为零。因此,职高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根据学情,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求知兴趣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学习甚至厌学,那么就无法教学生“学会”,更无从教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圆满完成职高阶段的学业。
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⑴向学生讲清道理:语文课是专业课的基础课。⑵让学生走向社会作实际调查,或结合学生的实习亲身去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亲身领悟到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⑶结合实例分析证明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前途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003届家电班的王某在电子厂的应聘中由于字不好,使用人单位录用了非家电专业的张某——他的书法在长沙市书法比赛中获过一等奖。2005届的罗晓江同学平时重视语文能力的提高,前年校作文比赛获一等奖,错别字改错获一等奖,被推荐参加长沙市新概念作文现场比赛获得二等奖,让校领导印象很深,被推荐为湖南省三好学生,毕业时考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抓住这些实例,我对全班同学进行分析,使大家受到了较现实、较深刻的教育,充分地认识到了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
二、实行分层教学,学生各展所长
职高学生中考成绩既有五个B等的,也有五个E等的,如果在教学上“一刀切”,成绩好的学生因学不到知识会感到乏味,成绩差的学生在过高的要求下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而,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施教很有必要。按学生情况分成若干组,分别制订教学目标,采取分、合结合的教学结构,增加个别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我现在所带模具班是我从高一带上来的,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我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我注重他们的基本知识,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让他们会写常见的应用文,有时还设置一个面试的情境,让他们身入其中,锻炼如何更好地推销自己,使他们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两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目标,使他们各展所长。
三、力争知己知彼,尽量因材施教
由于职高学生基础较差,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的沟通。要做到沟通,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既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才可以按照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小部分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标准去备课、授课。要做到“知彼”,必须课前多作调查、摸底,课后多注意信息收集,多和学生交流。凡是来职高读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大都不好,初中时常受老师的冷落,平时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因此,第一堂语文课我不会给他们讲大道理,而是要求学生先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性格或家庭成员,不管讲什么,只要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就行。通过自我介绍,以改变课堂呆板、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感受语文课的轻松感和趣味性,从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景和氛围,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机制。
做到“知彼”之后,还要做到“知己”。它包括自己对教材钻研、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自我估价;备课中教案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力求适应学生的接受程度。如:在教授郭沫若的《炉中煤》时,按常理学生能说出几句关于爱国的诗句,导入可由此展开。但我私下问过,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诗。细想也合乎现实:这些学生初中时真的没好好读过书,对语文更加不重视,背不出诗词不足为怪。因此,我布置他们预习,去收集有关的诗。结果课堂上十分活跃,气氛良好。职高生自制能力差,思想很容易开小差,针对这情况,有时我尽量用多媒体教学。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利用幻灯出示作者照片、简介以及月光下荷塘美景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去体验作者的心情,领会文章的意境。又如:话剧《雷雨》一文,利用多媒体来授课,展现几个剧中的画面:那阴险狠毒、老奸巨滑、虚伪自私、深藏不露的周朴园,那善良、正直、备受凌辱、饱尝人间辛酸又始终刚毅顽强的鲁侍萍形象会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里,产生爱憎分明的情感。多媒体的声、色、形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整堂课也其乐融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已”。做到了“知已知彼”,才能因材施教,施教自如。
四、提倡轻松学习,提高学生素质
语文教学的目的决定了它应该是愉快教学、有趣的教学、充满成功喜悦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当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只有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学生才能抓住重点,学有所获。比如:教莫泊桑的《项链》,可让学生带着以下四个思考题读课文:①玛蒂尔德最荣耀的是什么时候?她当时是怎样的心理?②玛蒂尔德的家境和心理是怎样的?③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时的心理和神态如何?④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处境如何?完成这一环节,学生就会基本上掌握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线索。一般的小说都是根据一定线索来安排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因此,理清线索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仍举《项链》一文为例:在完成上面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文章线索一目了然:想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忧、喜、愁、苦的复杂心理变化也一清二楚。在理清线索的同时,把主人公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形象特征展现在人们面前。
3、精点拨。主要通过精要的板书达到点拨的效果。如:在讨论《项链》一文线索的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讨论,教师边归纳、小结,板书“借(喜)思(愁)想(忧)赔(苦)”一条曲线,把文章的线索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清晰地表现出来,主人公的形象也体现其中。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能力培养,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任何时候都不能搞“一刀切”,否则最终将导致教学状态的僵化。教师必须注意到职校生职业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的地位、“学”的方法和“学”的效果。
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光荣和伟大:教育培养好一个职校生与教育培养好一个大学生同样伟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义更深远。
【关键词】职高生 特色 学情 教情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应用写作的能力,但职高学生文化成绩比普高学生差,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兴趣欠浓,信心不足,畏难、厌学情绪较严重。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职高生的语文能力很差,名为高中生,实际语文能力却低得可怜,有的学生甚至连普通的家信、请假条、申请书之类的日常应用文都不会写,阅读文章的能力更是叫人哭笑不得。时下职业高中语文教师大都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几乎为零。因此,职高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根据学情,走出自己的特色,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一、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求知兴趣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如果学生不愿学习甚至厌学,那么就无法教学生“学会”,更无从教学生“会学”。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圆满完成职高阶段的学业。
我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⑴向学生讲清道理:语文课是专业课的基础课。⑵让学生走向社会作实际调查,或结合学生的实习亲身去体验,使他们在实践中亲身领悟到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⑶结合实例分析证明一个人语文能力的高低对一个人前途的影响,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2003届家电班的王某在电子厂的应聘中由于字不好,使用人单位录用了非家电专业的张某——他的书法在长沙市书法比赛中获过一等奖。2005届的罗晓江同学平时重视语文能力的提高,前年校作文比赛获一等奖,错别字改错获一等奖,被推荐参加长沙市新概念作文现场比赛获得二等奖,让校领导印象很深,被推荐为湖南省三好学生,毕业时考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抓住这些实例,我对全班同学进行分析,使大家受到了较现实、较深刻的教育,充分地认识到了学好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性。
二、实行分层教学,学生各展所长
职高学生中考成绩既有五个B等的,也有五个E等的,如果在教学上“一刀切”,成绩好的学生因学不到知识会感到乏味,成绩差的学生在过高的要求下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因而,对同一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因人施教很有必要。按学生情况分成若干组,分别制订教学目标,采取分、合结合的教学结构,增加个别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学习上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我现在所带模具班是我从高一带上来的,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我让他们“跳一跳,摘到果子”;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我注重他们的基本知识,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让他们会写常见的应用文,有时还设置一个面试的情境,让他们身入其中,锻炼如何更好地推销自己,使他们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两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目标,使他们各展所长。
三、力争知己知彼,尽量因材施教
由于职高学生基础较差,要取得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的沟通。要做到沟通,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既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教材;才可以按照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小部分学生感到有点困难的标准去备课、授课。要做到“知彼”,必须课前多作调查、摸底,课后多注意信息收集,多和学生交流。凡是来职高读书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大都不好,初中时常受老师的冷落,平时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因此,第一堂语文课我不会给他们讲大道理,而是要求学生先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姓名、兴趣、爱好、性格或家庭成员,不管讲什么,只要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就行。通过自我介绍,以改变课堂呆板、枯燥、乏味的现象,使学生感受语文课的轻松感和趣味性,从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创设良好的情景和氛围,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机制。
做到“知彼”之后,还要做到“知己”。它包括自己对教材钻研、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的自我估价;备课中教案的设计、问题的设计,力求适应学生的接受程度。如:在教授郭沫若的《炉中煤》时,按常理学生能说出几句关于爱国的诗句,导入可由此展开。但我私下问过,没有一个学生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诗。细想也合乎现实:这些学生初中时真的没好好读过书,对语文更加不重视,背不出诗词不足为怪。因此,我布置他们预习,去收集有关的诗。结果课堂上十分活跃,气氛良好。职高生自制能力差,思想很容易开小差,针对这情况,有时我尽量用多媒体教学。如:教学《荷塘月色》一文,可利用幻灯出示作者照片、简介以及月光下荷塘美景的画面,让学生如临其境,去体验作者的心情,领会文章的意境。又如:话剧《雷雨》一文,利用多媒体来授课,展现几个剧中的画面:那阴险狠毒、老奸巨滑、虚伪自私、深藏不露的周朴园,那善良、正直、备受凌辱、饱尝人间辛酸又始终刚毅顽强的鲁侍萍形象会深深地印在学生脑海里,产生爱憎分明的情感。多媒体的声、色、形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整堂课也其乐融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知已”。做到了“知已知彼”,才能因材施教,施教自如。
四、提倡轻松学习,提高学生素质
语文教学的目的决定了它应该是愉快教学、有趣的教学、充满成功喜悦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当中轻松地学到知识。
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只有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学生才能抓住重点,学有所获。比如:教莫泊桑的《项链》,可让学生带着以下四个思考题读课文:①玛蒂尔德最荣耀的是什么时候?她当时是怎样的心理?②玛蒂尔德的家境和心理是怎样的?③玛蒂尔德丢失项链时的心理和神态如何?④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后的处境如何?完成这一环节,学生就会基本上掌握课文大意。
2、理清文章线索。一般的小说都是根据一定线索来安排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的。因此,理清线索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仍举《项链》一文为例:在完成上面阅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文章线索一目了然:想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忧、喜、愁、苦的复杂心理变化也一清二楚。在理清线索的同时,把主人公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形象特征展现在人们面前。
3、精点拨。主要通过精要的板书达到点拨的效果。如:在讨论《项链》一文线索的过程中,可以边让学生讨论,教师边归纳、小结,板书“借(喜)思(愁)想(忧)赔(苦)”一条曲线,把文章的线索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清晰地表现出来,主人公的形象也体现其中。
在职高语文教学中,无论是知识传授还是能力培养,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任何时候都不能搞“一刀切”,否则最终将导致教学状态的僵化。教师必须注意到职校生职业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的地位、“学”的方法和“学”的效果。
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光荣和伟大:教育培养好一个职校生与教育培养好一个大学生同样伟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意义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