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发展,这些已很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1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运用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语言点处理时的合作活动;作业时的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合作活动;学习策略的合作活动等等。笔者在不断的探索中,学生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2 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2.1 合理分组。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调整座次,分出层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2 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首先,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关系是什么,必须相信合作性学习是最有效的。其次,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同时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再次,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最后,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有着相互依靠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
2.3 评价。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对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本人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当然,对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我建议他们事先作好准备,报告前先写在纸上,准备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发言中遇到问题,可以容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
对于小组合作不佳的情况,我通过小组的评价来调控,当学生得到小组集体评价的分數时,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小组,一个“整体”,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如个别学生不能有效与人合作,则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对于小组个别学生“搭车”现象,本人要求小组长让每个成员承担一部分责任,并为之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每个成员的合作进行评价。这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走入误区。因此,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经过这一系列补充措施,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1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运用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语言点处理时的合作活动;作业时的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合作活动;学习策略的合作活动等等。笔者在不断的探索中,学生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2 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认为将合作学习有效地应用在教育实践中,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2.1 合理分组。就近组合:按班级正常的座次,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无需调整座次,分出层次,因此,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异质分组: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这种组合实施一学期后,为保证各小组力量均衡,可以重新分组。每一组内培训一个善于协调并有责任心的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关系,使得小组成员间能很好地交流、检查和评价本组成员合作学习情况,以保证小组活动卓有成效,同时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关心帮助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
2.2 教师的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旨在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发展,使学生与新知之间的矛盾得到解决。首先,教师必须明白什么是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与竞争性学习和个体化学习的关系是什么,必须相信合作性学习是最有效的。其次,教师必须意识到简单地把学生置于讨论小组中是不会奇迹般地产生效果的,不仅要明白构成合作性学习的要素,同时要知道课堂中存在着许多运用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不同方法。再次,设计内容要符合学生实际,要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还要考虑学生语言输出过程会出现哪些问题及活动估计所需的时间。最后,必须明白合作性学习最基础的方面是学生间有着相互依靠以及适用于学生和教师的合作性思想,明白课堂的组织结构必须从竞争的、个人化的转变为合作的。
2.3 评价。教师要把握好对小组讨论的评价标准,在不忽视对个人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基础上,更应侧重于对集体评价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本人采取了“具体要求,小组评价,及时指导”的做法,着重对小组讨论的行为作集体评价。只要发言精彩,小组纪律好,就能得“好”的评价;汇报交流有亮点,成员团结又合作,就能得“很好”。小组评价,提高了小组讨论的执行效果。当然,对于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人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对于一些羞于开口的学生我建议他们事先作好准备,报告前先写在纸上,准备充分了,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发言中遇到问题,可以容许本组同学给予必要的提示。
对于小组合作不佳的情况,我通过小组的评价来调控,当学生得到小组集体评价的分數时,就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小组,一个“整体”,必须合作才能取得成功。如个别学生不能有效与人合作,则进行适当的人员调整。对于小组个别学生“搭车”现象,本人要求小组长让每个成员承担一部分责任,并为之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对每个成员的合作进行评价。这样,可使学生认识到小组是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合理评价对指导和调节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深受鼓舞,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也可以使学生避免灰心丧气,走入误区。因此,教师要坚持以正面表扬和激励为原则,“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
经过这一系列补充措施,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在互相帮助和互相探究中,学习成绩、兴趣和语言交际水平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