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钢琴作品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诸多创新性的钢琴音乐文化类专著当中,由张巍编著的《钢琴音乐文化》(2011年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围绕钢琴音乐理论和钢琴音乐文化展开的教材类专著。它依据我国钢琴音乐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对整个钢琴音乐的历史、文化、基础理论以及其他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与编纂,并着力强调了我国钢琴音乐的历史发展与现代创新,为我国高校钢琴音乐文化的教学、传播和传承创新提供了专业化的指导与借鉴。
  该书综合性和实用性较为突出,深入浅出地列举并阐明了我国钢琴音乐文化在教学中需要关注的重难点问题,全书共七章:第一章是钢琴音乐的历史简述,对西方钢琴音乐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梳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钢琴这一乐器的产生与发展,更好地了解钢琴音乐各个发展时期的代表性风格、音乐家与作品;第二章列举了当前世界上主要的钢琴流派,包括德奥钢琴演奏学派、法国钢琴演奏学派等,在列举的过程中编者强调钢琴音乐的创作演奏应当以赶超现有学派艺术水平为目标;第三章和第四章论述的是钢琴音乐演奏与创作中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包括钢琴的演奏技法和钢琴训练的有效路径等;第五章探讨的是钢琴音乐文化与钢琴教学、演奏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钢琴音乐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六章探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与现状,强调了我国钢琴音乐文化的现代化、民族化和国际化发展;第七章从整体的角度对钢琴声乐艺术的学习进行了综合性的指导。
  从该书的论述落脚点不难看出,编者强调了钢琴音乐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认为中国钢琴音乐文化需要在扎实和巩固西方钢琴音乐基础的前提下展开进一步的创新探索,鼓励我国钢琴音乐演奏、创作与教学更多地与我国独有的传统音乐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以及时代音乐精神进行融合,推动我国钢琴音乐的长远性和多元化创新发展。
  一、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传统音乐语言渗透
  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取材于民间音乐的钢琴音乐作品,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我国民族民间语言的独特风情与韵味,往往会通过钢琴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的综合创作来展现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独特的民族语言音调。从音乐语言的角度来讲,它既包括形式上的语言,又包括了内容上的语言,也就是说,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与创作当中,内容上的音乐语言更多地流露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气和韵,从而在音乐语言上更好地与本民族的听众形成交流与共鸣。由此可见,我国钢琴音乐作品虽然在形式上主要通过钢琴来进行演奏和创作,需要遵循钢琴音乐创作的基本规律与理论,但在最终的音乐语言表现上,它还需要融入和渗透更多具有民族传统的音乐语言,从而给我国的听众带来更加亲切自然的音乐语言交流体验,提高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传统旋律渗透
  旋律是音乐作品中的基本要素,它是一组融入了创作者艺术构思的有组织、有节奏的音乐基本要素序列,它能够较好地体现一首音乐作品独特的风格和特征,不同民族文化下的音乐作品在旋律创作上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钢琴传入中国后,中国独特的音乐文化逐渐渗透到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当中,反映在旋律当中,它的形式较为多样,比如我国民间的船工号子运用到钢琴协奏曲《黄河》中,使得跳跃性大的旋律展现出惊涛骇浪的紧张情境,展现出浓郁的传统民间音乐色彩。除此以外,民歌旋律、传统器乐旋律、民族音阶调式等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中都有所渗透,使得钢琴音乐作品带上了鲜明的民族旋律色彩,旋律一起便能够让聽众感受到浓郁的东方神韵。因此,中国传统音乐的旋律调式与旋法特征能够给钢琴音乐带来别开生面的艺术气质,这对钢琴音乐艺术的发展本身也是一次创新性的拓宽,有助于钢琴艺术理论与技法的灵活运用。
  三、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传统和声渗透
  和声是钢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声部的组合、乐曲的结构、内容的表现色彩等方面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是钢琴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声的音乐结构能够给予听众更加生动且丰富的音乐色彩和感染力。在我国钢琴作品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钢琴音乐家十分强调民族艺术特色的渗透,包括钢琴曲《牧童短笛》《旱天雷》《秋野》《高古》等,在这些钢琴曲的创作中,创作者突破了西方和声结构的制约,将民族器乐中的和弦、和音等融入进去,构建了具有多元化包容性的现代和声理论,进而创作出独具中国特色的钢琴和声特征。和声渗透除了体现在钢琴曲的创作当中外,还运用到了和声理论的分析与研究中,并相继发表了《和声运用上的民族风格问题》《汉族调式及其和声》《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太极作曲系统》等研究成果,充分强调了我国钢琴作品创作中对和声民族化的创新与探索,有效强化了钢琴民族化发展的理论化和专业化发展趋势。
  四、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传统曲式渗透
  我国的民族曲式是在长期的音乐艺术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它熔铸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的音乐审美理念和音乐创作思维,在曲式结构上体现了我国音乐的创作习惯,主要结构形式包括一段体、多段体、回旋体、联曲体、板腔体等。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传统曲式的渗透同样较为常见,比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便引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叠句合尾的曲式,融入我国传统的音乐结构和审美思想,给钢琴曲的创作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尝试与创作。一般来说,西方钢琴曲的音乐结构较为强调整个钢琴曲的调性布局和功能和声,而中国传统曲式对整个音乐结构的细节、节奏、节拍、内聚力等都有较为综合性的把握,也加入了大量中国特色的戏曲小调曲式的特点。除了传统音乐曲式对钢琴曲创作有影响之外,我国钢琴曲的创作还从传统诗歌、词曲、韵文、民间音乐问答等形式中找到了独具中国民族特色的曲式结构,给我国钢琴曲的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深远的影响。
  五、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传统节奏渗透
  节奏是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整个音乐作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化的传统节奏也被创作者们融入到了钢琴曲的创作当中,并带来了许多创新意义的新体验。从功能上来说,节奏的运用能够体现钢琴曲韵律、情感的动态性变化,并通过反复、对应等方式使得整个乐曲连贯有序、情感流动自然,能充分调动演奏者和听众的情绪。以泉晓宇的钢琴曲《京剧小段》为例,创作者吸取了京剧西皮腔调的特点,以有力的调奏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特色。相对于西方的节奏韵律,我国传统的音乐节奏更强调节律的自然、弹性,一些传统戏曲的节拍更是很难用节拍机进行有效控制,而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传统的音乐节奏,增强了钢琴曲音乐节奏的弹性,在非规整的音乐节奏中拓宽钢琴曲情感抒发的方向与形式,给钢琴曲的民族化创作创造了更加灵活丰富的艺术空间,也给我国钢琴曲的发展带来了切合民族音乐审美的创新体验。   六、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传统音色渗透
  音色是器乐的属性之一,钢琴与我国传统弦管等器乐有着明显不同的音色,但是在演奏的过程中,钢琴音乐也能够通过对其他民族器乐音色的模仿达到创新创造的目的。比如吴祖强、杜鸣心的钢琴曲《婚礼场面舞》中就对钟鼓的传统音色有所借鉴,在饱满、混元、低沉的民族器乐音色中营造出庄严神圣的氛围,还比如储望华的钢琴曲《二泉映月》在钢琴演奏中借鉴了二胡演奏的音色特点和神韵,与我国传统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相互呼应,形成别样的音乐审美意趣。在钢琴音乐作品中渗透我国传统器乐的音色既能够体现钢琴音色的模仿能力,丰富钢琴的表现内容与形式,也能够将中西方不同的器乐文化与风格融入钢琴作品当中,形成中西方审美交相辉映的形态,给听众带来更加多层次、多样化的艺术感受。
  七、我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传统文化渗透
  不管是旋律、和声、曲式、节奏还是音色,都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基础元素在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当中的渗透,但在这些具体的表现之外,传统音乐文化和传统文化对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影响更为深刻和深入。比如赵晓生的钢琴曲《太极》,是以道教文化為主题的钢琴曲作品,而且在整个钢琴曲的曲式结构上参考借鉴了道教文化中阴阳相衍相生的结构特点,借由钢琴曲的音乐表现形式,全面展现了中国太极文化的独特魅力。由此可见,我国钢琴作品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主题的渗透,运用钢琴曲的演奏传达中国独特的文化内容和思想主题;二是结构的渗透,也就是在曲式、节奏、和声等结构创作中融入中国文化艺术的审美习惯;三是情感的渗透,将情感的表达内容、节奏和方式融入钢琴曲的演奏和创作中,借助西洋乐器表达中国的民族情感,增强钢琴作品在我国民众中的熟悉感、亲切感以及情感共鸣的号召。
  以上就是笔者在研读该书的过程中,对我国钢琴作品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所作的综合性论述。总的来说,“洋为中用”的音乐创作理念将我国传统音乐中的韵律、社会风俗、民族心理、思想主题、艺术手法等融入钢琴作品当中,凸显了我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与民族气质,实现了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新发展。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当中,既是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同时又是对西方音乐文化的包容与创新,进而在开拓创新我国音乐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同时,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音乐艺术国际化的发展步伐。
  (张教华/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其他文献
美术作为最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我国传统文化整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持续弘扬传统美术文化、引导美术教育事业实现新时期时代语境下的良好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命题。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特别是高等教育的不断优化更新,高校艺术教育近年来取得了重大发展,无论是从教育教学的规模还是教学质量的层面上考量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期,包括美术在内的各个艺术形式在高校的教育教
期刊
商务日语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复合型应用型学科,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务教学都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陈旧、教学理念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商务日语专业的复合型、实践性等特征决定了商务日语专业实践教学及其研究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求商务日语
期刊
【摘要】器物既是一种文明也是一种媒介,国宝虽为一件件静止的器物,但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历史文化信息,而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便成为观众与国宝“沟通”的桥梁。该纪录片通过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特色的影像叙事手法使国宝“活起来”,用器物展现中华文明进程,传播国宝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从而唤起观众对我国历史文化的集体记忆,达到建构中华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的目的。  【关键词】器物;文明;《如果国宝会说话》
期刊
社会治理作为一个宏观命题,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整体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相关的主题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多元化的。社会治理对于特定国家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实际上社会治理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特定时代语境下具有更为独特的内在价值。我国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以来,奉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整体发展战略,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
期刊
文学是特定民族与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集中展现特定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凝结着一个群体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方式,因此文学实际上是我们深刻了解特定民族与国家文化内涵的窗口,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而文学翻译就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和依托,一定意义上只有不断推动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才能持续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良性交流。就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特别是英语系国家在目前世界整体政治
期刊
数字化时代的思维方式和技术创新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视觉传达设计领域,数字化也迎来了创新性的发展潮流。随着媒介传播中视觉文化转向发展的进一步深化,图文并茂和交互性的视觉传达设计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化、动态化、立体化和数字化。陈绘所编著的《数字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研究》(2013年9月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研究中的重要研究成果,也是
期刊
众所周知,体育是伴随中华民族整体发展历史始终的重要文化形式,从原始社会采集狩猎时期就开始酝酿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之后一直与先民的社会文化生活紧密相连,中华民族借助这一独特形式表达着自身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高贵品质,是当下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内部精髓、感知中华民族文化体制的重要窗口。事实上,就中国古典时期的传统体育文化这一特定命题而言,多元化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主体,少数民族传
期刊
【摘要】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传统媒体中本就处于弱势的“三农”媒体,如何在全媒体时代继续保有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影响力?《河南日报》(农村版)从强化内容生产出发,实现报纸影响力的做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三农”媒体;内容;影响力  《河南日报》(农村版)是全国第一份面向农村基层发行的党报,多年来,报纸的订阅对象涵盖河南省各级党政机关、涉农机构、企事业单位领导、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它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再也不能被简单看作一种媒介、渠道和中介,仅仅是人的延伸,而是作为一种促进社会变革的基础性社会要素存在。其不仅改变了社会传播的既有形式,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人的连接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会运行机制——网络化个人主义。网络化的个人具有个人化、多种联系、多线程操作、多情景生存等特点,介于个体和群体之间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即“簇”(cluster)。网络化个人主义造成了社
期刊
网络及智能技术的发展为新媒体的盛行提供了技术支撑,使新媒体成为时代的焦点。大学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而其所在的校园则是社会的缩影,极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中,新媒体已经成为其主阵地,是其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使其手握手机便能尽知天下事。这些都占据了大学生大量的精力及时间,他们非常依赖新媒体,利用其获取各种信息,并以此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当然,新媒体给大学生教育带来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