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目前统计信息化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然而由于传统的统计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经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文将从目前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而提出加强统计信息化进程的建议,从而为国内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浅显的见解。
关键词:统计 信息化 进程
在全球信息化技术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信息化技术以其安全、快捷及共享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中国,信用化技术已经应用到很多领域,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改善和加强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统计工作来看,由于统计信息化人员问题、硬件设施相对不足及统计工作基础落后等多种因素给统计信息建设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一、加强统计信息化进程的必要性
1.信息化技术内涵。信息化技术是指以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及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所要研究对象的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以便让特定客户在生活、工作、学习、决策等方面同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各类行为相结合的一种高科技技术。使用此类技术后,将最大程度地提高各类行为的效率,从而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科学技术支持。
2.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信息也相对的增多起来,信息需要量的增大也给统计部门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难度。统计信息化能够使得相关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同时还能节约统计成本、节省工作时间、提高统计工作效率。通过将归类、汇总、整理的相关统计信息储存到相关的服务器内,供需要的客户予以查询与共享。
二、统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统计信息化人员问题。统计工作的主导者是统计人员,而目前国内统计信息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出于人员的问题,统计信息化工作参与人员包括管理者和统计人员两方面,现就两方面人员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1.1管理者方面的问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成败,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单位的统计管理者不是十分的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觉得统计工作无非就是听统计人员的汇报而已,对于统计工作缺乏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有的即便投入一下,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对于整个的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建设缺乏足够的支持,从而造成该工作进程的缓慢。
1.2统计人员方面的问题。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统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然而,从目前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来看,统计专业毕业的人員相对较少,都是由其他非专业的人员担任统计工作。有的单位甚至由财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造成要么对于统计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要么就是熟悉统计业务但是计算机网络知识欠缺,使得统计信息化工作不容易推广。
2.统计硬件方面的问题。统计信息化工作建设进程中,硬件环境设施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成败。近年来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企业方面对于统计信息建设中所需要的相应硬件基础及其配套设施方面都有了一定数量的投入,并且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资源。另外,一些单位及部门的统计软件不完善,出现的统计数据失真甚至是丢失问题也时有出现,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工作的精准性要求。同时,有些单位或是企业出于成本、费用方面的考虑,使得在统计部门内部容易出现一台电脑多人使用的情况,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作上的冲突,且数据保密性较差。无形中,减缓了统计信息化工作的进程。可以看出,统计硬件方面的不完备,成为导致其信息化进程不能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统计基础工作方式问题。众所周知统计工作是由若干单个统计主体的数据信息汇总而得来的,因而统计信息采集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统计信息化工作进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从统计工作的现实来看,统计信息的基层采集工作仍然停留在人工传递和手工填制报表方面,统计人员对于各个统计样本单位的数据信息依旧是处在一种布置—催报—回收—录入的工作流程。统计信息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从而造成统计信息要求上报的时间都比较紧凑,有的单位统计人员在经过多次向样本单位催要以后,才收到相应的统计数据信息,紧接着又忙于将数据信息录入到统计系统当中,从而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就可能出现统计信息不实的问题,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可以看出,传统的统计基础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进程,只有改变、创新原有的统计基础工作,才能促进其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三、解决目前统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及策略
1.加强统计信息化工作理念,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统计信息化工作的理念问题是其建设的重点,只有从理念上、思想上认识到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得相关人员在思想上得到根本的转变。
首先,各单位的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统计工作,不能觉得统计工作可有可无,也不要认为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否,与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国《统计法》第六条明文规定,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依法搜集和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其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可以看出,单位领导在统计工作及统计数据方面,应该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
其次,相关单位的统计从业人员应该加强其自身素质及职业操守的培养。各单位统计人员应该尽量选派统计专业出身的人员来担任,如果缺乏这样的人员也可以由接近专业的人员来担任,但是上岗之前应该接受一定专业知识的培训,需要取得统计上岗资格证书,从而达到持证上岗。另外,为了适应单位统计信息化的工作进程,统计人员应该学习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从而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员保证。
2.加大统计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说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只有领导的重视,高素质的人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硬件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各单位加大对于计算机软、硬件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可以加大一定的财政扶持力度,在资金方面予以帮助。各单位要加强计算机的技术配置、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光纤宽带技术等方面的配置,以达办公自动化的阶段性要求从而适应统计信息工作的技术要求。
3.提高统计基础工作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的采集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建设。目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各个单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统计样本单位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技术平台报送相关统计信息报表还是可以实现的。因而,各单位基层统计人员应该按规定上报相关统计数据,而不能让上级统计部门进行催要相关报表。同时,在报送时尽量采用电子方式进行,这样即减轻了统计工作量,又能增加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可谓是事倍功半。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部门转变观念、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成为其工作的“新常态”。 经济工作和社会统计工作是我国政府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政府需要发布权威的统计数据信息,同时统计工作也要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而目前适时的推进统计信息化工作,将其纳入电子政务建设之中,将会为解决统计信息化所需资金、资源、协调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条件。统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贡献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怀前.如何加快统计信息化步伐.南京出版社.2010,11.
[2]康勤国.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陕西市统计局.2011,3.
关键词:统计 信息化 进程
在全球信息化技术浪潮席卷世界的今天,信息化技术以其安全、快捷及共享方便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作为世界第一经济体中国,信用化技术已经应用到很多领域,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改善和加强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从目前国内的统计工作来看,由于统计信息化人员问题、硬件设施相对不足及统计工作基础落后等多种因素给统计信息建设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一、加强统计信息化进程的必要性
1.信息化技术内涵。信息化技术是指以现代通信技术、互联网及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所要研究对象的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以便让特定客户在生活、工作、学习、决策等方面同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各类行为相结合的一种高科技技术。使用此类技术后,将最大程度地提高各类行为的效率,从而为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科学技术支持。
2.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所需要的信息也相对的增多起来,信息需要量的增大也给统计部门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难度。统计信息化能够使得相关信息更加真实、可靠,同时还能节约统计成本、节省工作时间、提高统计工作效率。通过将归类、汇总、整理的相关统计信息储存到相关的服务器内,供需要的客户予以查询与共享。
二、统计信息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统计信息化人员问题。统计工作的主导者是统计人员,而目前国内统计信息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出于人员的问题,统计信息化工作参与人员包括管理者和统计人员两方面,现就两方面人员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1.1管理者方面的问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成败,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单位的统计管理者不是十分的重视统计工作,把统计工作当作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觉得统计工作无非就是听统计人员的汇报而已,对于统计工作缺乏人力、物力上的投入,有的即便投入一下,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对于整个的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建设缺乏足够的支持,从而造成该工作进程的缓慢。
1.2统计人员方面的问题。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要求统计人员熟练掌握相关的统计知识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然而,从目前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来看,统计专业毕业的人員相对较少,都是由其他非专业的人员担任统计工作。有的单位甚至由财务人员兼任统计工作,造成要么对于统计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要么就是熟悉统计业务但是计算机网络知识欠缺,使得统计信息化工作不容易推广。
2.统计硬件方面的问题。统计信息化工作建设进程中,硬件环境设施的好与坏,直接决定着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成败。近年来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企业方面对于统计信息建设中所需要的相应硬件基础及其配套设施方面都有了一定数量的投入,并且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资源。另外,一些单位及部门的统计软件不完善,出现的统计数据失真甚至是丢失问题也时有出现,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工作的精准性要求。同时,有些单位或是企业出于成本、费用方面的考虑,使得在统计部门内部容易出现一台电脑多人使用的情况,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工作上的冲突,且数据保密性较差。无形中,减缓了统计信息化工作的进程。可以看出,统计硬件方面的不完备,成为导致其信息化进程不能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
3.统计基础工作方式问题。众所周知统计工作是由若干单个统计主体的数据信息汇总而得来的,因而统计信息采集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础,也是统计信息化工作进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是从统计工作的现实来看,统计信息的基层采集工作仍然停留在人工传递和手工填制报表方面,统计人员对于各个统计样本单位的数据信息依旧是处在一种布置—催报—回收—录入的工作流程。统计信息往往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从而造成统计信息要求上报的时间都比较紧凑,有的单位统计人员在经过多次向样本单位催要以后,才收到相应的统计数据信息,紧接着又忙于将数据信息录入到统计系统当中,从而很难有精力和时间对相关数据信息的客观性、准确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就可能出现统计信息不实的问题,影响统计工作的质量。可以看出,传统的统计基础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也阻碍了统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进程,只有改变、创新原有的统计基础工作,才能促进其信息化进程的发展。
三、解决目前统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及策略
1.加强统计信息化工作理念,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统计信息化工作的理念问题是其建设的重点,只有从理念上、思想上认识到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使得相关人员在思想上得到根本的转变。
首先,各单位的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统计工作,不能觉得统计工作可有可无,也不要认为统计数据的真实与否,与其没有太大的关系。我国《统计法》第六条明文规定,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及统计人员依法搜集和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其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可以看出,单位领导在统计工作及统计数据方面,应该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
其次,相关单位的统计从业人员应该加强其自身素质及职业操守的培养。各单位统计人员应该尽量选派统计专业出身的人员来担任,如果缺乏这样的人员也可以由接近专业的人员来担任,但是上岗之前应该接受一定专业知识的培训,需要取得统计上岗资格证书,从而达到持证上岗。另外,为了适应单位统计信息化的工作进程,统计人员应该学习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了解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基本要求,从而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员保证。
2.加大统计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说统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只有领导的重视,高素质的人员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定的硬件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各单位加大对于计算机软、硬件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可以加大一定的财政扶持力度,在资金方面予以帮助。各单位要加强计算机的技术配置、网络安全基础、网络光纤宽带技术等方面的配置,以达办公自动化的阶段性要求从而适应统计信息工作的技术要求。
3.提高统计基础工作水平。加强统计信息的采集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化建设。目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各个单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统计样本单位利用计算机网络作为技术平台报送相关统计信息报表还是可以实现的。因而,各单位基层统计人员应该按规定上报相关统计数据,而不能让上级统计部门进行催要相关报表。同时,在报送时尽量采用电子方式进行,这样即减轻了统计工作量,又能增加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可谓是事倍功半。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部门转变观念、转变政府工作职能成为其工作的“新常态”。 经济工作和社会统计工作是我国政府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政府需要发布权威的统计数据信息,同时统计工作也要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而目前适时的推进统计信息化工作,将其纳入电子政务建设之中,将会为解决统计信息化所需资金、资源、协调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条件。统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将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贡献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怀前.如何加快统计信息化步伐.南京出版社.2010,11.
[2]康勤国.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陕西市统计局.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