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逐步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阅读 创新思维 小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开始注意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就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一、搭建参与平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所以,在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展开联想,放飞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想象空间。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逐渐趋向于共性。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帮助学生打开创新思维闸门,进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改编故事结尾,以续写、扩写故事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过程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让学生感觉创新思维意识在阅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生大胆的想象,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创新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逐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强化发散,赏识求异
小学生年龄小,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认识多种多样的事物,但是思维尚比较稚嫩,认识事物的纵深度劣于横向联系,发散思维较之聚合思维更有优势。发散思维力求打破局限,朝着多种方向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方法,因而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发散思维训练,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阅读《小兔子运南瓜》这个故事,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金点子”大赛,激发学生想出多种运瓜的方法,有求助路人法,有候鸟空运法,有蚂蚁兵团作战法,等等。大多数学生从运瓜的途径方面考虑,个别学生却从“南瓜”下手,提出“换瓜法”,就是挑选一个大小合适的南瓜扛回家去,虽然这个方法不如其他方法复杂,可是角度与众不同,并且与原版的“滚南瓜法”相比,不会使南瓜受到嚴重损坏而更为可取,由此体现出来的量力精神也值得称道,故而我特别给予表扬。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允许争议的存在。发散思维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拆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答案标准化、单一化的藩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容易激发出不落俗套的奇思妙想,给阅读活动打上个性化的烙印,因而能很好地催生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对求异思维的赏识将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敢于畅抒己见,标新立异,这对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有积极的影响。
四、创新形式,综合实践
美国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提出了“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仅是其中的两种方式,“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无论师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要注意创新形式,以多种方式来解读文本,结合阅读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五、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的网络化,教材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养分,逐渐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会”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和读书心得,相互讲给其他同学,进而,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逐步使学生在不断积累中进行创新,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其从小养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魅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
[4] 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
[5] 张小茜.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6] 牛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7).
【关键词】 阅读 创新思维 小学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开始注意到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就从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简单介绍,以期能够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一、搭建参与平台,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所以,在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创造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搭建自主参与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展开联想,放飞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着非常广泛的想象空间。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我们常常忽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逐渐趋向于共性。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帮助学生打开创新思维闸门,进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改编故事结尾,以续写、扩写故事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的过程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可以让学生感觉创新思维意识在阅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学生大胆的想象,使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创新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逐渐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三、强化发散,赏识求异
小学生年龄小,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渴望认识多种多样的事物,但是思维尚比较稚嫩,认识事物的纵深度劣于横向联系,发散思维较之聚合思维更有优势。发散思维力求打破局限,朝着多种方向去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方法,因而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当加强发散思维训练,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阅读《小兔子运南瓜》这个故事,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金点子”大赛,激发学生想出多种运瓜的方法,有求助路人法,有候鸟空运法,有蚂蚁兵团作战法,等等。大多数学生从运瓜的途径方面考虑,个别学生却从“南瓜”下手,提出“换瓜法”,就是挑选一个大小合适的南瓜扛回家去,虽然这个方法不如其他方法复杂,可是角度与众不同,并且与原版的“滚南瓜法”相比,不会使南瓜受到嚴重损坏而更为可取,由此体现出来的量力精神也值得称道,故而我特别给予表扬。常言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允许争议的存在。发散思维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拆除了传统阅读教学答案标准化、单一化的藩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容易激发出不落俗套的奇思妙想,给阅读活动打上个性化的烙印,因而能很好地催生创新思维。另外,教师对求异思维的赏识将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敢于畅抒己见,标新立异,这对学生形成创造性人格特征有积极的影响。
四、创新形式,综合实践
美国加德纳教授经过多年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提出了“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思维方式”,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仅是其中的两种方式,“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这启示我们,无论师生,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都要注意创新形式,以多种方式来解读文本,结合阅读内容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五、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随着信息的网络化,教材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汲取养分,逐渐养成自主创新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会”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和读书心得,相互讲给其他同学,进而,使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文的魅力,逐步使学生在不断积累中进行创新,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使其从小养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习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阅读教学魅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颖,关文信,赵晶红.新课程理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
[4] 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4).
[5] 张小茜.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6] 牛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