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巩固、拓展语文知识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语文作业设置中,作业的功能单一,教师对作业的理解不够,导致学生难以通过作业达到提升语文综合能力。教师如何突破传统思维,让校本作业更灵性?本文从传统语文作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和提升语文校本作业设置有效性的策略两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语文作业 存在问题 突破方法 校本作业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它是巩固、消化与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意识到作业设置必须紧扣学生的思维水平,并结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校本作业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教师如何突破传统思维,让校本作业更灵性?
一、传统语文作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作业的功能单一 。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很明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因为这种作业布置方式简单方便,操作性强,容易检查对错,因此,这种布置方式一直被沿用。 当前作业完成的操作方式主要是书面作业。虽然作业的完成方式有很多可供选择,方式包括有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实践操作等,但是人们还是普遍采用书面作业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也却存在有很大的缺点。书面作业方式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简单地只限于书面和题型之上。教师单调地没有创新地一直用书面方式进行作业布置,会让学生的思考性受挫。
第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的作业评价体系过于传统。真正的评价应该包含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对作业设计的评价。当前的问题是,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基本上不存在的。真正的评价应该包含对学生作业情况完成得对不对的评价,还应有对学生作业完成得好不好的评价。
第三,对学生统一要求,没有体现差异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之间具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教师只有针对这些情况合理地进行作业布置,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提升语文校本作业设置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增强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让校本作业更灵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抄字词、抄课文、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等。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语文作业既单调又无聊,慢慢会产生应付的心态。学生只有觉得写作业的过程很有趣,他们才会认真对待,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增强其趣味性。用个性化的方式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发挥自己的特长是增加作业趣味性的一种方法。如引导学生学习《迢迢牵牛星》这一课时,部分语文教师会要求学生抄写这首诗,或者要求学生把这首诗朗读数遍,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产生被动消极的想法。如果教师让学生用一段剪辑视频、一首乐器演奏、一幅图画、一个故事来描述这篇古诗的内容,并说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学生就会觉得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就会主动地做作业。教师在设计初中语文作业时,如果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就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学生就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吸收语文知识。
第二,增強语文作业的应用性 ,让校本作业更灵性。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只顾依照课本的教学要求设计作业,这种设计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学生感觉不到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不能理解语文知识究竟能用来干什么。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语文知识的应用性,使学生在做作业时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比如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时,要求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修辞手法,很多学生就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就算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也没什么用。其实,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属于新闻报道的体裁,请结合这种体裁的特点写一篇最新报道。新闻报道是学生能经常看到的,他们了解这种体裁的重要性,就会愿意从学习写新闻报道的角度入手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结合语文的应用性,使学生在做语文作业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的应用技巧,比如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写书信、研究报告、新闻报道、诗词歌赋等。当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时,他们就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做作业。
第三,增强语文作业的实践性,让校本作业更灵性。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教完《看云识天气》后,老师可及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去观察天上的云和光,并推断出近日天气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推测、交流、展示及验证等亲身活动,去体验课文知识的真实性。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实践能力,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将语文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只有参与了生活实践,才能拥有大量的语文素材;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了语文素材,学生才能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语文知识组织心中的素材。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将能让学生从生活实践的角度了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总之,校本作业突出了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它抓住了传统作业设置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活力。想让校本作业更灵性,教师要用开放思维进行作业设置,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最终达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旺兴;初中学生作业设计的思路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3年25期
[2]陈菊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语文天地;2010年13期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小课题(立项批准号:NGX2017—028):《初中语文提升校本作业实效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关键词】语文作业 存在问题 突破方法 校本作业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它是巩固、消化与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语文学科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意识到作业设置必须紧扣学生的思维水平,并结合语文素养的提升,校本作业正是基于此而产生的。教师如何突破传统思维,让校本作业更灵性?
一、传统语文作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作业的功能单一 。传统的课后作业布置的目的性很明显,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和运用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因为这种作业布置方式简单方便,操作性强,容易检查对错,因此,这种布置方式一直被沿用。 当前作业完成的操作方式主要是书面作业。虽然作业的完成方式有很多可供选择,方式包括有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实践操作等,但是人们还是普遍采用书面作业方式,这种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也却存在有很大的缺点。书面作业方式使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简单地只限于书面和题型之上。教师单调地没有创新地一直用书面方式进行作业布置,会让学生的思考性受挫。
第二,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的作业评价体系过于传统。真正的评价应该包含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和对作业设计的评价。当前的问题是,教师对作业的评价基本上不存在的。真正的评价应该包含对学生作业情况完成得对不对的评价,还应有对学生作业完成得好不好的评价。
第三,对学生统一要求,没有体现差异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体现出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之间具有不同的具体情况,教师只有针对这些情况合理地进行作业布置,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二、提升语文校本作业设置有效性的策略
第一,增强语文作业的趣味性,让校本作业更灵性。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抄字词、抄课文、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等。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语文作业既单调又无聊,慢慢会产生应付的心态。学生只有觉得写作业的过程很有趣,他们才会认真对待,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增强其趣味性。用个性化的方式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时发挥自己的特长是增加作业趣味性的一种方法。如引导学生学习《迢迢牵牛星》这一课时,部分语文教师会要求学生抄写这首诗,或者要求学生把这首诗朗读数遍,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产生被动消极的想法。如果教师让学生用一段剪辑视频、一首乐器演奏、一幅图画、一个故事来描述这篇古诗的内容,并说明自己的创作构思,学生就会觉得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他们就会主动地做作业。教师在设计初中语文作业时,如果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就能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学生就能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自主吸收语文知识。
第二,增強语文作业的应用性 ,让校本作业更灵性。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只顾依照课本的教学要求设计作业,这种设计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学生感觉不到语文知识的实用价值,不能理解语文知识究竟能用来干什么。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考虑语文知识的应用性,使学生在做作业时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比如一名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一课时,要求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修辞手法,很多学生就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认为就算知道了这篇课文的修辞手法也没什么用。其实,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属于新闻报道的体裁,请结合这种体裁的特点写一篇最新报道。新闻报道是学生能经常看到的,他们了解这种体裁的重要性,就会愿意从学习写新闻报道的角度入手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可以说,初中语文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结合语文的应用性,使学生在做语文作业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的应用技巧,比如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写书信、研究报告、新闻报道、诗词歌赋等。当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实用性时,他们就会愿意积极主动地做作业。
第三,增强语文作业的实践性,让校本作业更灵性。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例如教完《看云识天气》后,老师可及时引导学生:根据课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去观察天上的云和光,并推断出近日天气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推测、交流、展示及验证等亲身活动,去体验课文知识的真实性。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判断及实践能力,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教学效果。 可以说,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将语文作业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只有参与了生活实践,才能拥有大量的语文素材;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积累了语文素材,学生才能够思考怎样用学过的语文知识组织心中的素材。教师布置这样的作业,将能让学生从生活实践的角度了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
总之,校本作业突出了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它抓住了传统作业设置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活力。想让校本作业更灵性,教师要用开放思维进行作业设置,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完成作业,最终达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旺兴;初中学生作业设计的思路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3年25期
[2]陈菊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J].语文天地;2010年13期
本文系南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立项小课题(立项批准号:NGX2017—028):《初中语文提升校本作业实效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